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114例脑组织损伤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K-BB活性的测定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是否有脑实质损伤及损伤程度。它与判断脑组织损伤的其它指标合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并可判断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不同艾灸量对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不同艾灸量对小鼠运动疲劳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1~9组在游泳运动后用不同艾灸量进行治疗,第10组在游泳运动后不做治疗,第11组为对照组,仅放入盛有少量水的游泳箱中,在经过5周的游泳运动后,检测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艾灸能有效地降低运动疲劳后血清肌酸激酶的产生,不同艾灸量其作用结果不一样。而艾灸在降低血清肌酸激酶产生时,艾灸治疗间隔时间、皮肤温度、持续时间3个因素中,皮肤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间隔时间次之,持续时间影响最小。结论艾灸对于运动训练后降低血清肌酸激酶的较佳治疗方案是每2日1次、皮肤温度为(47±2)℃、持续3 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流浪救助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增高在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临床分析。方法:收集由110警察及苏州市救助站送到我们医院120例新人院患者作为流浪救助组、本院同期216例职工体检作为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测定结果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流浪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率为27.5%,高于对照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75,P=0,000)。结论:新人院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增高可以作为病情判断及治疗是否有效的一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曹萍 《吉林医学》2014,(5):1038-1039
目的:对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变化进行分析,为甲减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例给予甲状腺片治疗,剂量40~100 mg,14例给予优甲乐治疗,剂量25~100μg,治疗1个月后采用相同方法再次测FT4、FT3、TSH、CK、CK-MB。结果:19例患者经用甲状腺激素治疗半月后,FT4、FT3均有所上升,CK、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治疗前后经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减患者可存在心肌损害,甲减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可缓解,部分患者复查心电图ST-T改变可消失。  相似文献   

6.
李艳彬 《中外医疗》2014,(21):23-25
目的:对骨骼肌疾病患者血清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测定的诊断意义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整理分析2012年9月1日-2013年9月1日该院经检测血清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升高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40例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以上163例临床标本可分为骨骼肌损伤组(41例)、心肌损伤组(42例)、肝细胞损伤组(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四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的含量。结果心肌损伤引起的AST变化最大,阳性率为73.16%,明显高于另外骨三组的阳性率,39.02%、45.00%、0.00%;肝损伤组的ALT含量变化最大,其阳性率为80.00%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的31.70%、28.57%、0.00%;而骨骼肌损伤组引起的AST、ALT、CK含量变化都较为中等,其中CK的阳性率为80.95%高于其他各组的36.59%、5.00%、0.00%。轻度、中度、重度骨骼肌损伤可使得CK的含量达(876±572)、(9875±3420)、(20341±4597)U/L明显高于无损伤的正常人,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骼肌损伤、心肌、及肝细胞损伤性疾病都能导致血清中转氨酸酶及肌酸激酶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常以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异常增高作为诊断心肌炎的一个主要指标 ,但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常见血清CK MB增高 ,而无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的病例 ,是否确实有心肌损伤很难肯定。近年来报道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判断心肌损伤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笔者对 1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配对同时测定CK MB及cTnI的变化 ,其结果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均选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儿 ,男 78例 ,女 5 2例 ,年龄 3个月~ 12岁 ,平均 4 .5岁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90例 ,支气管炎 2 7例 ,肺炎 13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学速率法检测首次诊断葡萄胎妇女71例(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妇女22例(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组)的血清CK含量.对葡萄胎组随访2年,根据恶变与否,分为恶变组与未恶变组.结果 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组的血清CK含量明显高于葡萄胎组(P<0.05).葡萄胎患者中,恶变组血清CK含量明显高于未恶变组(P<0.05).结论 血清CK含量与葡萄胎恶变有关;血清CK可作为葡萄胎恶变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来我科室在利用免疫抑制法检测感染性腹泻儿童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时,发现一部分患儿血清中CK—MB活性异常增高,有的CK—MB活性甚至高于CK总活性,而肌酸激酶(CK)的活性正常或仅轻度增高。为此我们收集住院46例感染性腹泻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CK、CK—MB活性和CK同工酶分离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从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3只作为空白组,其余43只作为造模组。采用改良的大鼠下坡跑离心收缩模型建立慢性骨骼肌损伤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从空白组和造模组中各随机抽取3只进行模型评价,然后将剩余40只造模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刮痧组、推拿组、针刺组4组,每组10只。针刺组采用大鼠固定器固定大鼠10 min,针刺双侧足三里及环跳穴,进针后留针10 min;刮痧组采用大鼠固定器固定大鼠10 min后,予股四头肌局部刮痧治疗;推拿组采用大鼠固定器固定大鼠10 min后,予股四头肌局部小指扌衮法治疗,每次5~10 min。3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7 d。模型组和空白组均不进行治疗,先用大鼠固定器固定大鼠10 min后,于笼内自由活动,共持续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K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刮痧组、推拿组及针刺组大鼠血清CK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3.0T磁共振磷谱(31P-MRS)技术分析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骨骼肌能量代谢特点.方法:对14名短跑运动员和16名普通志愿者的股四头肌进行31P-MRS采集,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无机磷(Pi)、磷酸肌酸(PCr)、β-ATP的定量分析,同时计算二磷酸腺苷(ADP)和细胞内pH值,比较两组受试者与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兵体能训练期间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变化,为科学实施体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14名新兵,于训练1、4、12和20周时检测空腹血清肌酸激酶和同功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水平。结果训练4周和12周时血清CK及CK-MB均明显高于训练1周时(P〈0.05),训练20周时血清CK及CK-MB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新兵体能训练可明显影响血清CK和CK-MB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选择十名年龄为14~18岁的上海市运动技术学院举重队男性队员,在全面营养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膳食进行合理调配,按可行的配膳模式制定食谱,专人进行烹调,  相似文献   

15.
欧元香 《中外医疗》2014,(18):21-22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高胆治疗前后进行CK、CK-MB测定,对照组选择入院时进行CK、CK-MB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CK、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随着血清胆红素的降低,CK、CK-MB明显降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细胞存在着一定的损伤,而且这种损伤是可逆的,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同时,应重视对心肌的营养及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刘延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3):315-316,31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变化对重度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测定226例重度脓毒症患者确诊后第1天及第7天的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按照预后分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做A-PACHEⅡ评分和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死亡组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监测对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化钠对雄性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MB(CK-MB)的影响.方法:给4组共32只Wistar大鼠饲喂正常饲料,分别饮用含0.0、125.0、250.0、500.0 mg/L氟化钠(NaF)去离子水溶液2个月,复制氟中毒大鼠模型.饲喂2个月时取血,测定血清中CK及其CK-MB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氟组大鼠血清CK及其CK-MB活力明显增加.结论:氟能引起雄性大鼠血清CK及CK-MB活力升高,可能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