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癫痫药预防外伤性癫痫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采用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和不使用任何预防性癫痫药对1 213例急性脑挫裂伤患者伤后癫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家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 213例,分为两组:①常规采用预防性抗癫痫药组607例;②不采用预防性抗癫痫药组606例.所有患者都经CT扫描证实存在脑挫裂伤.服用常规抗癫痫药物>18月.伤后临床随访1~8年,平均3.6年.结果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组患者癫痫发生16例(2.64%),不使用任何预防性抗癫癫药组14例(2.31%),两组癫痫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不能减少脑挫裂伤患者伤后癫痫发生率.颅脑损伤患者不应该常规采用任何预防性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部分抗癫痫中成药中是否含有西药抗癫痫药物的成分。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3种抗癫痫中成药中是否含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结果:83.01%中成药中测出含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结论:市场上大量未标明含有抗癫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严重影响癫痫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邗江农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农村社区癫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7例GTC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207例患者中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仅68例(32.85%),其中单药治疗21例(30.88%),联合用药47例(69.12%);正规服药患者与未正规服药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江苏邗江地区GTCS患者中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者比例较小,且单药比例明显偏低,剂量偏小,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控制情况不理想,管理水平较落后,还存在较大的治疗缺口.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2 0年来经腰穿及CT证实的 2 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 3 6例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 12 68% (3 6/2 84) ,其中全身性强直 -阵挛发作占 61 11% (2 2 /3 6) ,简单部分性运动发作占 19 44(7/3 6) ,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占 19 44% (7/3 6) ;2周内癫痫发作 3 3例 ,其中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16例 ,18例临时用过抗癫痫药 ;2周后癫痫发作的 3例 ,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较易继发癫痫 ,且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密切相关 ;早期发作较易控制 ,晚期发作较难控制 ,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2012年纳入绵阳市游仙区、三台县农村地区1326例惊厥型癫痫患者,给予苯巴比妥单药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晚60mg/次。日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10mg/日。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49.4%的患者未规律服药,19.4%的患者从未治疗过,仅31.2%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86.2%的癫痫患者服用苯巴比妥剂量范围在60~150mg/日。服用苯巴比妥第1年有效率68.2%,长期随访发现有效率在第3年达67.3%,并在以后随访中稳定在63%左右。治疗后4个月存在消化道症状、共济失调不良反应,随服药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减轻。结论农村地区癫痫诊治缺口巨大,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应在农村地区加强癫痫患者诊治管理及相关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15岁。因四肢不自主活动7小时于1987年12月7日入院。 患者自幼有癫痫发作,因停用抗癫痫药,近4个月来抽搐频繁。入院前10天又开始服用苯妥英钠(总量为5.2g),服药后症状控制。入院前7小时感左下肢酸胀麻木,10分钟后出现四肢不自主乱动,大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78例育龄期女性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478例患者中,332例患者使用单药治疗,其中133例(40.06%)使用拉莫三嗪,62例(18.67%)使用卡马西平,60例(18.07%)使用丙戊酸钠。96例(20.08%)两药联用,其中36例(32.73%)使用拉莫三嗪+丙戊酸钠。24例(5.02%)使用≥3种药物治疗。26例(5.44%)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结论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主要采用单药治疗,以拉莫三嗪为主。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以两药联用多见,以拉莫三嗪+丙戊酸钠为主。  相似文献   

8.
自苯巴比妥作为一有效抗癫痫药(AED)起已70余年,以苯妥因钠(1938)来说也有50年的历史了。此后,扑痫酮(1952)、乙琥胺(1955)、酰胺咪嗪(1965)、丙戊酸钠(1973)相继问世,但自70年代中期以后,尚无一个正式AED被广泛接受,临床和药理学家仍在不倦地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中国汉族癫痫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C3435T和C1236T多态性对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符合癫痫诊断标准的癫痫患者90例,服用苯巴比妥,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服用苯巴比妥癫痫患者进行MDR1基因C3435T和C1236T分型,同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苯巴比妥的血清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间苯巴比妥(PB)血清浓度差异。结果 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中,PB在基因型CT、CC和TT基因型中血清浓度分别为7.02±0.89μg·m L-1,8.12±1.0μg·m L-1,6.32±0.78μg·m L-1;3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基因C1236T多态性中,苯巴比妥在CT、CC和TT基因型血清浓度分别6.72±0.91μg·m L-1,7.13±0.8μg·m L-1,8.2±0.63μg·m L-1;3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基因C3435T和C1236T多态性不影响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全球抗癫痫运动中国农村抗癫痫示范项目终止后4年曾接受苯巴比妥治疗的癫痫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及转归,以为我国农村癫痫患者的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年7—12月由经过培训的乡卫生院医师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入户调查,对原示范项目6省(市)共8个县经苯巴比妥治疗管理的2455例惊厥型癫痫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接受苯巴比妥治疗的2455例患者中共随访到1780例,其中939例(52.75%)继续服药,无发作和发作减少超过50%(有效)的患者于项目终止后的12、24、36和48个月时所占比例分别为66.77%(627/939)、68.37%(642/939)、71.35%(670/939)和73.06%(686/939);841例(47.25%)停药患者中244例(29.01%)无发作、320例(38.05%)仍然发作但已停药、277例(32.94%)改用其他类型抗癫痫药物。对939例继续服用苯巴比妥与841例停药的癫痫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继续服药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停药者(x2=12.423,P=0.002)。停药原因分别为发作停止(244例,29.01%)、改用其他抗癫痫药物(277例,32.94%)、未提供免费药物或无钱买药(93例,11.06%)、治疗效果欠佳(92例,10.94%)、当地买不到苯巴比妥(54例,6.42%)等。至2008年随访结束时共有206例患者死亡,标化死亡比达19.10;其中意外事故死亡为59例(28.64%),其次为脑血管病30例(14.56%)、癫痫持续状态窒息死亡28例(13.59%)。结论“全球抗癫痫运动”中国农村癫痫示范项目开展成功,远期治疗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癫痫人群死亡率高,尤其是意外事故死亡率高,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治疗风险。方法我院2010-08—2015-08 5a间共收治小儿癫痫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苯巴比妥治疗组,3组分别由40例小儿癫痫患者组成,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结果治疗前,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合苯巴比妥治疗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平均水平分别为(6.65±3.05)mmol/L、(6.52±3.02)mmol/L和(6.69±3.07)mmol/L,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常用抗癫痫药物马卡西平、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而言,三种药物均会导致小儿癫痫患者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增高,特别是在治疗1a后,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单独服用脆弱拟杆菌839(Bacteroides fragilis 839,BF839)以治疗“可能的自身免疫相关癫痫”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新方法治疗癫痫。方法 15例新诊断且未经规范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的患者,诊断考虑“可能的自身免疫相关癫痫”,给予单独口服BF839启动治疗,回顾这部分患者的发作变化、共患病及脑电图改变、不良反应等信息。结果 在14~33个月的随访期间,73.33%(11/15)的患者在随访期达到了1年缓解,7例患者的缓解时间>24个月,4例患者的缓解时间>30个月。73.33%(11/15)的患者自我报告共患病改善,脑电图好转率为57.14%(4/7),无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导致退出,12个月的保留率为73.33%(11/15)。结论 首次报道早期单独应用肠道菌群制剂可有效治疗“可能的自身免疫相关癫痫”,由于其较低的不良反应及对共患病的改善,还可作为诊断性治疗工具使用。这不仅对显著提高自身免疫相关癫痫的早期诊断率和缓解率、避免患者发展成难治性癫痫具有重要意义,还刷新了我们对癫痫病因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几种一线抗癫痫药物单一治疗对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保留率.方法 我们利用门诊随访的方式,对284名新诊断癫痫患者首次使用单一抗癫痫药物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多样本率的卡方分割法,对单一抗癫痫药的一年保留率进行分析.结果 最常见的一线抗癫痫药为丙戊酸钠(70例,24.6%),拉莫三嗪(59例,20.7%),卡马西平(56例,19.7%),奥卡西平(48例,16.9%),托吡酯(35例,12.3%).一年保留率依次为拉莫三嗪(93.2%),奥卡西平(72.9%),托吡酯(65.7%),卡马西平(62.5%),丙戊酸钠(65.7%).拉莫三嗪的一年保留率,与奥卡西平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与卡马西平(P=0.00089)、丙戊酸钠(P=0.00027)和托吡酯(P=0.01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药物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15).结论 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最高.深入研究新诊断癫痫患者的首次抗癫痫药物保留率,将对我国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详细、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 992年 1 0月至 1 998年 5月 ,采用多种术式治疗顽固性癫痫 4 6例。经长期随访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4例 ,女 1 2例 ,年龄 8~4 4岁 ,平均 2 8岁 ,病程 4~ 1 5年 ,平均 9.5年。每个病人服用过 4种以上不同抗癫痫药 ,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钠或氯硝安定 ,且病程后期同时服用 2~ 3种抗癫痫药仍不能控制癫痫发作。服药状态下发作频率 ,为数次 /天~ 2次 /月。单纯部分性发作 6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5例 ,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身性发作 7例 ,强直 -阵挛性发作 2 4例 ,失神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目的在于提出丙戊酸钠(VPA)的一般性副作用,不包括肝毒性及致畸胎作用。常见副作用概况根据16份资料,归纳总结了1140例服 VPA 病人的最常见副作用。一般报道,在剂量不大时,此药的副作用是轻而短暂的,且出现在治疗的早期。嗜睡是 VPA 与苯巴比妥合用时最常见的副作用,因 VPA 通过对其代谢的抑制而增加了苯巴比妥的血浆浓度。当空腹血浆 VPA 浓度低至21.8~56.5μg/ml 时,也见嗜睡和轻度共济失调。然而,有的病人在相似甚至稍高的药浓度时,蓝不嗜睡。近年来由于肠衣制剂的应用,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据1976年 Noronha 及 Bev-an 报道,3328例病人因胃肠道症状严重须停服 VPA 的,成人占0.9%,儿童占2.9%。另有报道,胃肠道不适时血浆 VPA 浓度是34~92μg/ml,脱发时是23~65μg/ml,震颤时其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临床上尚无抗癫痫药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报告.如果在多数脑肿瘤患者服用抗癫痫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那么将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成为不可忽视的副作用.作者为了在脑肿瘤患者筛选首选药物,对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的细胞免疫功能作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以72例(8~69岁)见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无原发病的真性癫痫和外伤性癫痫患者抗癫痫药有效浓度维持在1年以上者为对象.所用药物为苯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政系统精神病医院住院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共病躯体疾病状况。方法:采用自制《病例收集表》调查上海市民政系统精神病医院住院的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 707例患者中900例(52.7%)共病躯体疾病;前6位依次为高血压病(349例,20.5%)、糖尿病(204例,12.0%)、贫血(145例,8.5%)、心律失常(141例,8.3%)、白细胞减少症(131例,7.7%)及冠心病(120例,7.0%);共病躯体疾病1种600例(35.2%),2种228例(17.0%),≥3种72例(4.2%);共病率随患者年龄及住院时间增加显著增高(P0.01或P0.05)。服用抗精神病药患者糖尿病和心律失常的共病率明显高于未服药患者(P0.05或P0.01);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患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共病率明显高于服用第一代药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服用一代药患者(P均0.05);联合用药患者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者(P0.01或P0.05);躯体疾病共病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及服用抗精神病药数量进入模型(P均0.01)。结论:民政系统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躯体疾病共病率高,以高血压病、糖尿病、贫血、心律失常和白细胞减少症常见;年龄及服用抗精神病药数量是其影响因素;对共病躯体疾病的患者更应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8.
国内上市的抗癫痫新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我国约有 6 0 0万癫痫病人。癫痫的治疗以药物控制发作为主 ,不论现代药物还是传统中成药 ,目前还没有治“本”的药物 ,即任何疗法均不能解决癫痫的基本病理生理异常。现代抗癫痫药物始于 1875年溴剂的应用 ,尤其是 1912年苯巴比妥用于临床后相继出现了一些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癫痫药。目前常用于临床的抗癫痫药多为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发作有效 ,如乙琥胺仅对失神发作有效。而且抗癫痫药物疗效尚未能达到理想水平 (即发作完全消失 ) ;不良反应的程度也不一样 ;尤其是应考虑单药治疗时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利…  相似文献   

19.
癫痫,抗癫痫药物,与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较复杂,目前普遍认为癫痫病人甲状腺激素降低是由某些抗癫痫药物所致。诱导肝酶的药物:卡马西平,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可致血甲状腺激素下降,非诱导肝酶的药物丙戊酸钠对甲状腺激素几乎无影响。其机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诱导肝酶的抗癫痫药物诱导肝微粒体酶加速甲状腺激素的代谢。(2)下丘脑和/或垂体前叶功能受干扰。(3)抗癫痫药物对甲状腺的直接影响。本文还对甲状腺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引起闭经的中成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75例经抗精神病药(奋乃静、舒必利、利培酮)治疗出现闭经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中成药治疗组,用益母草膏、大黄虫丸、乌鸡白凤丸辩证施治(共45例)及对照组(共30例)用己烯雌酚加黄体酮系统治疗,一般疗程不超过90天,按自定的疗效标准由医生及患者共同评定疗效(痊愈、显著好转、无效).结果 1、中成药组总的疗效:痊愈27例(60%)、显著好转15例(33.33%)、无效3例(6.67%),显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2例(40 0A),显著好转8例(26.67%)、无效10例(33.33%),显效率66.67%.二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显著(t=2.73,P<0.05).2、不良反应:中成药组不良反应轻微,以轻度消化道症状为主,有1例鼻出血,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5%.对照组不良反应亦以轻度消化系统症状为主,仅1例有经量过多,总的发生率为16.16%.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t=0.126,P>0.05).结论 用中成药治疗抗精神病物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闭疗效优于西药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