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洪生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近50载,在全面继承扶正培本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与科研经验,进一步凝练提出了“固本清源”防治肿瘤创新理论,在该理论统领下,建立了中西医结合肿瘤分阶段规范化治疗体系,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复发转移的肿瘤,现代医学远期疗效较差,林洪生教授临床上以“固本清源”理论为指导,借助“中西医结合肿瘤分阶段规范化治疗体系”思想,可较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现简要介绍林洪生教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证思路和遣方用药特点,为林洪生教授“固本清源”学术思想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癌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范畴,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短。西医治疗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对该病作用通常不明显。中医药在预防肿瘤转移,改善生活质量,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方面有着较好效果。林洪生教授运用中医药维持治疗一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近5年,现患者整体状况良好。本文回顾性分析林洪生教授门诊治疗该患者疾病整体过程,从验案入手,对林教授治疗该恶性肿瘤学术经验及用药方法进行探索分析,希望能为中医药维持治疗该疾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洪生教授是北京市名老中医之一,致力于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胸水,其在肺癌胸水治疗中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常常获得较好疗效.本文对林洪生教授治疗肺癌胸水的临床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力图窥一斑而见全豹.  相似文献   

4.
林洪生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40余年,在临床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固本清源”为指导,“五治五养”为方法的治疗体系。现总结分析林洪生教授在“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下,运用“五治”治疗经验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理论阐述与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分阶段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为传承林洪生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味攻下或一味补养都不对——当前中医治疗肿瘤亟待规范,亟须出台临床指引。”在近日召开的中医药与肿瘤防治学术报告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教授提出,建立中医规范化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引,应突出有效性和可重复性,把握好科研设计、质量控制、疗效评价标准和卫生经济学分析等关键环节。林洪生认为,目前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肿瘤中医师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医生无法合理应用中药并恰当将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有机结合。二是一些医生缺乏整体治疗观念,往往是一味攻下或一味补…  相似文献   

6.
林洪生教授认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疗效确切,为了治疗方法能进一步推广并得到医学界的公认,需要不断从临床中总结经验,从科研中发现规律,形成中医肿瘤规范化治疗方案,对肿瘤进行循证医学研究。林洪生教授在几十年的临床和科研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倡肿瘤中医药分阶段规范化的治疗思路。并通过辨根本的病机、辨主次先后缓急,提出"大法是扶正培本、关键是抗癌"等观点,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总结出8个临床常见证型和常用方剂,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优势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了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经验。主要包括恶性淋巴瘤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方法,常用的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单验方。认为中医药在治疗恶性淋巴瘤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是重要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林洪生在继承老一辈肿瘤学专家"扶正固本"论治思想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成果,将"固本清源"思想引入到恶性肿瘤中医药维持治疗中,并提出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药治疗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规范化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这一学术思想丰富了中医肿瘤理论内涵,并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肿瘤维持治疗过程中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陈锐深教授从医 30余载 ,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经验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即 :注重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治疗首重健脾化痰 ;注重理气活血药的应用 ;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应包括中医药治疗。脾虚、痰邪、瘀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故治疗上应重视健脾、化痰、理气、活血。  相似文献   

10.
季建敏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数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后肠梗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季师认为恶性淋巴瘤化疗后肠梗阻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虚湿盛,阴虚肠燥,腑气不通,其治疗当病证结合,治病求本,以健脾化湿,滋阴润肠,理气通腑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林洪生教授在继承“扶正培本”理论的基础上,广纳各家肿瘤治疗之所长,结合四十多年临床诊疗经验,凝练并提出了“固本清源”理论,丰富了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体系。通过阐述“固本清源”理论的源流以及科学内涵,将基于“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应用于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各个阶段,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丰富了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山西中医》2010,26(7):8-9
林洪生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他结合余桂清教授等前辈专家的经验,并总结多年治疗肿瘤临床实践,将中医学辨证理论和整体的临床思维与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提出分阶段规范化治疗的基本原则,倡导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灵活运用扶正与抗癌的治疗法则,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稳定病灶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有幸跟随林洪生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林洪生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从恶性淋巴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中医药治疗老年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恶性淋巴瘤的体会、提高中医药在恶性淋巴瘤综合治疗的水平地位、中医药抗恶性淋巴瘤复发的体会,总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恶性淋巴瘤的中医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工作逾40年.对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兹不揣谫陋,将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经验作一总结,以供同道斧凿.  相似文献   

15.
王学谦  张英 《环球中医药》2012,5(9):697-699
中医认为乳腺癌属"乳岩"范畴。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乳腺癌以手术为主,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为辅,手段很多,疗效显著,林洪生教授注重中药与现代医学手段的结合,提出根据乳腺癌不同治疗阶段采用不同治法的原则来确定中药的分阶段治疗原则;同时,林教授认为该病多因七情太过,尤以情绪抑郁为主,当属肝经疾病,病者多应辨为肝气郁结,故治疗时调肝健脾,培补正气之法应该贯穿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疾病的始终。同时重视对患者情绪和生活习惯的调节。本文概括介绍林洪生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临证思路和遣方用药特点,为林教授的学术思想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曹洋  罗定新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1):22-22,36
陈锐深教授从医30余载,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经验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注重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首重健脾化痰;注重理气血药的应用;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应包括中医药治疗。脾虚、痰邪、瘀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治疗上应重视健脾、化痰、理气、活血。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虽不高,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目前中医药对淋巴瘤的治疗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辨证分型不统一,部分临床辨证较片面等。通过检索维普1989-2015年关于中医辨证治疗淋巴瘤的文献,对淋巴瘤的中医证候要素、证候诊断标准、证型、治法及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合李世杰教授治疗淋巴瘤的经验,探索中医规范化诊治恶性淋巴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味攻下或一味补养都不对——当前中医治疗肿瘤亟待规范,亟须出台临床指引。”在近日召开的中医药与肿瘤防治学术报告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教授提出,建立中医规范化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引,应突出有效性和可重复性,把握好科研设计、质量控制、疗效评价标准和卫生经济学分析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张英  林洪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728-2729
林洪生主任医师从事恶性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治未病应贯穿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始终”、“扶正培本‘系列’治疗方法防治恶性肿瘤”、“中医药分阶段治疗肿瘤的治则治法”、“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药单体成分的综合可以促进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现代化进程”。长期在这些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科研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临床上并不少见,预后较差。主要从"温法"角度出发。从病因病机、治疗方药有临床用药出发,论述了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理论依据。现在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还是侧重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者以毒攻毒杀灭肿瘤细胞等,对于淋巴瘤患者采用"温法",应用温性药、温阳药治疗的还比较少,忽视了"顾护阳气"的作用,所以,在恶性淋巴瘤及其常见合并症的治疗中,应该重视"温法"的作用,注重从"温法"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