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家喻 《养生月刊》2009,30(12):1081-1083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文友,两人常在一起饮酒品茗,吟诗作对.一天,苏东坡公余有暇,又来到相国寺二人闲聊.在酒酣耳热之际,苏东坡偶然抬头看见墙壁上新挂起一幅佛印题写的"四道墙"养生诗条幅:"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只要你能跳出去,不活百岁也寿长."觉得颇有情趣,略加思索,便提笔和诗一首:"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切勿取,有气不生气自消."佛印见后连声称妙,也将其悬挂起来.以后某日,宋神宗和宰相王安石一起到寺内游赏,看见佛印与苏东坡的题诗有所感触,二人相约和诗.先是王安石题诗日:"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民为财富才发愤,国有朝气方生机."接着神宗皇帝也题诗日:"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与禅     
台湾星云大师讲禅学时,举了几个例子,读来颇觉有味,对我们气功修炼者也有借鉴之处,试摘2例如下: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愈一片西飞一片东(来·佛印)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禅诗。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入因为才华都很高,往往为了谈学论道,互不相让。这天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人走过,由于许多天没有洗澡,身上爬满了虱子,苏东坡说:“那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来了!”秦少游坚持异议说:“才不是呢!虱子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两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便决定去请佛印禅师作个公道,…  相似文献   

3.
曾有一文介绍大学士苏东坡以擦脚心养身。文章大意是,有一天,东坡到寺庙与好友佛印侃谈对酌,不觉已至半夜,于是留宿寺中。睡前,东坡脱去长袍靴袜,盘膝而坐,轻闭双目,擦起脚以来。佛印见他如此专注,便戏道:  相似文献   

4.
佛印诗曰 :学士打禅坐 ,默念阿弥陀 ;①想随观音去 ,家中有老婆。②东坡诗曰 :东坡擦脚心 ,并非随观音 ;③只为明双目 ,世事看分明。④[说明 ]前诗是佛印的提问 ,后诗是东坡的回答。佛印 :宋代僧人 ,名了元 ,字觉老 ,与苏轼相友善 ,能诗。《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 :“佛印时时把佛理晓悟东坡 ,东坡渐渐信心。”所谓“信心” ,就是虔诚信仰佛教之心。[注释 ]①学士 :指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 ,也是著名的养生学家。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打禅坐 :即坐禅 (ch偄n) ,佛教语。谓静坐息虑 ,凝心参究。续范亭《休养与学习》诗 :“早晚两次太极拳 …  相似文献   

5.
名人寿字菜     
北宋任杭州太守的苏轼,一天,接到一份请帖,说是佛祖诞辰敬请高朋,佛印和尚在禅堂接待苏轼,献过香茗,便畅谈起来,已从辰时谈到过午,竟未见别的客人来,东坡只得问:“大师所请高朋,谅必到齐。”佛印合掌笑道:“所请的高朋只学士一位。”随即高喊:“快上菜来!”小和尚很快端上用碗盖着一大盘菜。苏轼问:“大师请我来,想必是山珍海味呀?”佛印摇摇头:“不是山珍海味,胜似山珍海味呀。”苏轼早已捺不住了,随手掀开盖碗一看,原来是两道豆腐菜,东坡举筷一尝,不禁叹道:“此菜香赛花吐芳,甜似槐流蜜啊!”佛印笑道:“年纪大的人,多吃此菜能健脾开胃,益…  相似文献   

6.
《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但由于年代久远,辗转传抄,造成文句错乱,文义不属,给后人的理解造成困难。《灵枢·天年》中,“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高等医药院校本科教材《内经讲义》1984年12月第一版(即“五版教材”)解释:“‘使道’:一指鼻孔(杨上善注),一指人中沟(马莳注)。一般多从后说。‘基墙’:‘基’,星象家称地阁,俗称下巴。  相似文献   

7.
宋朝苏东坡曾在《小圃地黄》一诗中吟道:“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者,一洗胸中尘。”盛赞了地黄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与酒     
北宋诗人苏东坡嗜美食,其饮酒“知名度”虽远不及李白、贺知章、刘伶、阮籍等,但却颇具“特色”,堪称酒德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1 饮酒的损益 明代名医张景岳对酒的评价曾说:“酒能乱性,亦可乱精”,故他赞成对饮酒应取“多饮不如少饮,少饮不如不饮”的态度。其实,从我国数千年来对酒的主流评判来说,认为喝酒也并非全都有害,关键在于“适度”二字,这也是和其它进食或喝茶、饮食一样都要十分注意食养之道,也就是要取“益”与“患”的辩证法为指南。 在《养生要集》中有这样一段话:“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其大意是说,饮酒既有益于人,亦有损于人。如饮酒过多,则可使人身体元气日弱而衰,精神智志亦将变得模糊恍惚  相似文献   

10.
贾母房里的丫头找宝玉和黛玉去吃饭。黛玉先走了,“宝玉道:‘我今儿还跟着太太吃斋,你正经吃你的去罢。’宝玉道:‘我跟着吃斋。”(《红楼梦》第八十二回)第五十四回写的是元宵之夜,贾府的人看戏娱乐直至深夜,贾母觉得有些肚子饿了,要点清淡的东西吃,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这两回描述说明,贾母、王夫人辈分的太太们是定期吃斋的。“斋”本作“齐”。古人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示诚敬,称为“齐戒”。《礼记·曲礼上》有“齐斋以告鬼神”之说。《孟子·离娄下》也  相似文献   

11.
接小奕放学时.碰到了小烨和他妈妈。小烨响亮地打招呼:“阿姨好!”我高兴地夸赞了他几句.又让小奕叫人.哪知小奕低着头不出声。我有些歉意地说:“我家小奕不讲礼貌.不像小烨那么乖。”  相似文献   

12.
“你能否帮我开几种药:双黄连,板蓝根,羚羊片……”近日,一朋友托在医院工作的笔者开了一大堆祛火的药。在医院门诊,笔者经常看到不少人都习惯性叫医生在药方里加开一些“凉药”,并宣称是因为一家老小很容易上火,  相似文献   

13.
一、《灵枢·天年》:“黄帝曰:人之筹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肌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内经讲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以下简称教材)引马莳注云:“面之三里,即三部也……皆已耸起。”张介宾同此注。《太素·寿限》在“三部三里”处断句,“起”字连下“骨高肉满”四字为句。如此断句解释均欠妥当,又不明了。当为:“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从语法上看,“起”为不及物动词,在本句中作谓语带宾语“骨”,为意动用法;“高”是形容词,作谓语带宾语…  相似文献   

14.
《灵枢·天年》有:“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百岁乃得终”.历代对“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注释不一,我们认为这两句话是取自然界之象类比人体长寿的典型例证.“道隧以长”,即指道路的畅通、条畅.《释文》:“隧,道也”.《乐记》:“感条畅之气”.畅,《广雅释诂》:“畅,长也”.“长”“畅”定透旁纽,阳部叠韵.“基墙高以方”,即指建筑物高大方正.《说文》:“基,墙始也”.故“道隧”喻人体内部各种通道,包括经络系统、营卫之道、九窍通道等  相似文献   

15.
陶绍教 《科学养生》2012,(10):42-42
老李到省肿瘤医院治病了。听到这消息的我先是震惊,待了解事情原委后,才觉得这是必然结果,不值惊讶。老李是个名副其实的“酒鬼”,不仅特好酒,且逢酒必醉。作为我亲戚的他常来我家串门,我们也常碰几杯。我饮酒有节,因我知道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则伤身害体,为此也劝老李少喝酒,  相似文献   

16.
“久病成良医”是中国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久病何以能成医?答案只有两个字:经验。有些人患了某些慢性病,长期与医生、药物和医药书刊打交道,病友之间也经常互相交流治病的经验,不仅知道一些关于自己疾病的知识,而且还了解了一些常用的药物名称和使用方法,这就成了所谓的“久病成良医”。有许多慢性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正过年就是要喝酒吃肉。对于古代的劳动人民来说,甚至对于40年前的中国人来说,过年就意味着有肉吃有酒喝,那可是欢天喜地的头等大事。即便是到了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酒与肉仍然是过年时的"主角",绝对不能少。辛苦忙碌一年了,到了年底还不好好享受一下美酒佳肴,岂不可惜?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饮酒的态度一直都是欲罢不能、又爱又恨。有人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有人却说酒不能喝,"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是谁能跳过去,不是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认为,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就一人们通常食用的食物看,大致可归纳为“酸:甜苦辣(辛)”四类。从养生保健角度出发,根据季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饮食,应遵循春增甜、夏增苦、秋增酸、冬增辣的饮食原则。  相似文献   

19.
佛与粪     
苏东坡与佛印出城游行。佛印谓坡曰"尔在马上十分好,一似一尊佛也。"坡答曰"尔穿一领玉众裟,在马上好似一堆大牛屎也。"印云:"我口出佛,尔口出屎。"随从人大笑。佛与粪...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不少人以为“有钱难买老来瘦”之说。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就消瘦而言,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体质性消瘦,多年来一直如此,也无任何生理异常,这与遗传有关:另一种是病理性消瘦,由某些明显或隐蔽的疾病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