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文章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对腰椎滑脱的影响。方法L4~5节段退变性滑脱25例(均年龄55岁)、后滑脱12例(均年龄53岁)和峡部裂滑脱11例(均年龄44岁)与32例(均年龄47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关节宽度、关节面的深度和关节面形态。结果由上向下关节角度逐步从矢状向冠状转化。在L4~5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角度方向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向矢状(P<0.01),退变性滑脱组和后滑脱组的关节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退变性滑脱组的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峡部裂滑脱组的唯一差异是关节宽度显著减少(P<0.01)。结论结果提示关节突关节矢状排列可能是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某些患者发生腰椎退变时可能会出现滑脱。  相似文献   

2.
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41例60岁以下(平均年龄55岁)有L4-5退变性滑脱的患者和32例(平均年龄53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关节横向,关节面的深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第二部分研究分别测量40例40岁以下和40例60岁以肯要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观察其关节。结果 退变笥滑脱患者与对照组相比,L4-5节段关节角度方向明显偏向矢状面,关节角度不对称和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第二部分2组下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0岁以下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存在着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L4-5节段关节或矢状排列和/或同时伴有关节角不对称是腰椎早期滑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腰椎节段不稳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节段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7例L4~5节段不稳患者作为疾病组,22例L4~5节段手术患者作为术后对照组,19例健康检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拍摄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位X线片,CT扫描测量关节突形态,36例腰椎节段不稳患者行MRI检查,评价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前屈移位不稳患者关节突关节角方向偏向矢状,旋转不稳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较轻,关节突全切患者存在前移不稳。结论:关节突矢状方向排列和椎间盘退变与前移不稳有关,可能是腰椎滑脱的原因,而韧带损害与旋转不稳有关。  相似文献   

4.
由腰椎关节突关节病变引起的脊柱疾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其中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LFT)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性腰椎滑脱、脊柱侧凸等疾病相关。近年来,LFT对脊柱退变过程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这将对各类脊柱疾病的预防与诊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就LFT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腰椎关节突关节(FJ)是椎体后的一对小关节,是腰椎节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引导、控制脊柱的运动方向、活动范围并承受脊柱一定负荷的作用。目前,FJ结构的异常如关节面角度改变、双侧角度不对称、纵向关节的形态移行变化等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影响,还不十分明确。有研究表明,关节形态的改变可来自先天或关节炎症后的重塑,且关节的异常形态可通过影响应力-应变关系和瞬时旋转轴,而造成FJ以及椎间盘的损伤和炎症,并致使腰椎发生退变性疾病。本文对FJ解剖结构异常的原因,及其生物力学机制和退行性变的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FJ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放射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新  杜敏  沈思媚  章稼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286-6288,i001
目的:观察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和椎间盘突出患者关节突关节和椎板的结构变异。以揭示腰椎骨、关节及神经等结构的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缺陷与下腰痛发生的潜在关系。方法:36例平均年龄3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平均年龄55岁退行性变腰椎滑脱患者及26例正常人摄制X射线正位片,CT扫描测量关节突和椎板形态(L4-5)。根据下关节突外间距是否比椎弓峡部间距宽和能否显示关节突关节间隙分为X(X1,X2,X3)型和W型,X1型和X2型下关节突均向侧方伸展,但X1型不显示关节间隙。X3型能见到一侧关节间隙。W型下关节突收窄,两侧关节间隙都能显示。结果:W型的关节突矢状排列,在正常组中少见(6.89%),退行性变腰椎滑脱组占多数(45.71%)。X1型关节突冠状排列,在对照组(55.17%)和椎间盘突出组(58.33%)中占多数。X型的椎管大多数为三叶形并伴有侧隐窝狭窄,这可能与滑脱和骨关节炎有关。结论:结果提示W型是发生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和椎管狭窄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下腰痛患者关节突关节形态与腰椎侧弯的关系。方法:37例腰椎侧弯的下腰痛患者,通过X线摄片和CT轴向扫描,测量L3/4、LA/5、L5/S1关节突关节形态。26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在腰椎侧弯患者中L4/5节段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为72%,L5/S1节段为49%。结论:腰椎侧弯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有关,可能是侧方不稳、滑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椎小关节变性与腰椎滑脱-CT表现和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与腰椎滑脱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5例腰椎滑脱而未见椎弓峡部断裂患者的腰椎CT,主要观察滑脱椎体小关节的情况。结果:椎小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表现有关节突增生硬化、肥大及碎裂。椎小关节面毛糙、间隙狭窄消失,小关节半脱位等。结论:部分腰椎滑脱仅与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有关,CT可以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9.
正常腰椎椎间小关节角度的CT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方法 采用CT扫描 ,测量 10 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 ,每 10岁为一年龄组 ,男女性别各区分 5组。结果 ①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相同腰椎节段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 ,男女两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大小与腰椎的节段呈负相关 ,从L1,2 至L5S1水平 ,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角度有逐渐减小或与矢状面的角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④L1,2 ~L3 ,4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的角度为 62 .1°~ 5 3 .1° ,L4,5~L5S1为 44 .5~ 3 7.7°。结论 CT是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准确的方法。L1,2 ~L3 ,4椎间小关节角度偏矢状面 ,L4,5~L5S1椎间小关节角度更偏冠状面。  相似文献   

10.
背景: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并且国内在下腰痛患者中对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退变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调查分析腰椎小关节不对称在腰椎间盘退变与小关节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测量312例下腰痛患者共936个脊柱功能单位的小关节角度差值,差值〈7°定义为小关节对称,差值≥7°定义为小关节不对称.对936个脊柱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及小关节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结果与结论:①小关节是否对称在年龄及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 〉 0.05).②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无显著关联(P 〉 0.05).③在L4~L5节段小关节不对称组比小关节对称组的小关节退变程度更重(P 〈 0.01).提示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影响,但在腰椎活动度最大的L4~L5节段,小关节不对称可能会引起小关节的退变.  相似文献   

11.
CT在真性腰椎滑脱和假性腰椎滑脱鉴别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真性、假性腰椎滑脱时的影像学表现有许多不同之处,CT能显示小关节的形态学变化,具有普通X射线平片没有的优势。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腰椎滑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的特点,推测小关节改变与滑脱之间的关系,评价CT在诊断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中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4-07/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临床实验室完成。参试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3-01/2004-06收治156例住院的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真性滑脱48例,假性滑脱108例。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ospeed AⅡ型CT机进行常规轴面扫描,计算机X射线成像或数字放射成像拍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主要观察指标:两种腰椎滑脱椎小关节面的角度,椎小关节在影像学上的病理改变。结果:假性滑脱腰椎小关节面角呈较明显的矢状方向改变。椎小关节的病理变化包括:关节间隙狭窄不平、骨赘形成、软骨下骨骨质疏松、关节真空、关节囊钙化等,这些病理变化在假性滑脱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真性滑脱。结论:CT不但能显示椎体滑脱椎弓峡部的缺损情况,而且可显示椎管内的改变及小关节的改变情况,是确诊真、假性滑脱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和椎间盘突出患者关节突关节和椎板的结构变异,以揭示腰椎骨、关节及神经等结构的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缺陷与下腰痛发生的潜在关系。方法:36例平均年龄3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平均年龄55岁退行性变腰椎滑脱患者及26例正常人摄制X射线正位片,CT扫描测量关节突和椎板形态(L4~5)。根据下关节突外间距是否比椎弓峡部间距宽和能否显示关节突关节间隙分为X(X1,X2,X3)型和W型,X1型和X2型下关节突均向侧方伸展,但X1型不显示关节间隙,X3型能见到一侧关节间隙。W型下关节突收窄,两侧关节间隙都能显示。结果:W型的关节突矢状排列,在正常组中少见(6.89%),退行性变腰椎滑脱组占多数(45.71%)。X1型关节突冠状排列,在对照组(55.17%)和椎间盘突出组(58.33%)中占多数。W型的椎管大多数为三叶形并伴有侧隐窝狭窄,这可能与滑脱和骨关节炎有关。结论:结果提示W型是发生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和椎管狭窄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CT影像技术探讨腰腿痛患者腰椎关节突骨性关节炎与关节角的关系。方法通过518例腰腿痛患者的CT影像观察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状况和测定关节突关节角。结果随着腰椎关节突关节角矢状位角度的增加,腰椎不对称性也随之增加,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表现越严重。结论 CT能清晰表现出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各项征象,准确测量关节突关节角;关节角角度的增加是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对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收集41例明确有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资料,包括腰椎正、侧、斜位及过伸、过屈位片,L3~S1段椎小关节CT横断位及MRI横断、冠状、矢状位扫描图像。结果X线平片对腰椎小关节的显示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改变的观察。CT对椎小关节突骨质、关节面平整度及关节面下骨质、关节间隙、关节囊钙化等改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MRI(均P〈0.05)。MRI在显示关节面软骨、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均P〈0.05)。结论X线平片、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显示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方面各有优缺点,综合应用和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和分析,认为年龄大于50岁、绝经后女性、椎小关节改变、腰椎间盘退变及L4-5节段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危险因素。正确认识这些高危因素能有效预防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导致的下腰痛。  相似文献   

16.
背景: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并且国内在下腰痛患者中对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退变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调查分析腰椎小关节不对称在腰椎间盘退变与小关节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测量312例下腰痛患者共936个脊柱功能单位的小关节角度差值,差值<7°定义为小关节对称,差值≥7°定义为小关节不对称。对936个脊柱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及小关节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结果与结论:①小关节是否对称在年龄及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③在L4~L5节段小关节不对称组比小关节对称组的小关节退变程度更重(P<0.01)。提示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影响,但在腰椎活动度最大的L4~L5节段,小关节不对称可能会引起小关节的退变。  相似文献   

17.
成人下颈椎椎体与关节突关节倾角的X射线测量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颈椎关节突关节倾角的文献多采用X射线侧位片椎体下缘线测量法,结果有较明显差异.对不同节段关节突关节倾角差异及因年龄的结构退行性变对其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测量成人下颈椎(C<3~7>)关节突关节的倾角,并探讨年龄因素对倾角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测量实验,于2007-03/06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完成.对象:选取2000-01/2006-12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骨科120例成年人颈椎侧位X射线平片,男58例,女62例;年龄16~75岁.方法:120例成人颈椎侧位X射线平片按年龄分为3组:16~30岁组(n=38),31~50岁组(n=43),51~75岁组(n=39).以传统的椎体下缘线和自行设计的椎体中线方法测量C<3,7>关节突关节倾角,比较2种方法不同年龄段的测量数据.主要观察指标:椎体下缘线法和椎体中线法测量致椎C<3~7>关节突关节倾角数值.结果:①两种方法测量的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倾角在30°~72°,各节段均值均大于50°,以C5为中心分布,C7>C3>C4>C6>C5.②两种方法测量的倾角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C5变化最明显.16~30岁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倾角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体下缘线法测量31~50岁组C4~C6节段关节突关节倾角小于椎体中线法(P<0.01);在51~75岁组,椎体下缘线法测量C3~C6节段关节突关节倾角小于椎体中线法(P<0.05~0.01).结论:两种方法测量的倾角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椎体中线法受颈椎年龄因素退变的影响较小,是相对客观的一种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腰椎退变性滴脱症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CT诊断依据和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前滑脱35例,后滑脱6例)的CT表现。结果 椎间盘相对性相反方向膨出相邻椎体边缘,椎间小关节半脱位及下位椎体上缘层面椎管矢状径的改变具有CT表现的特征性,是CT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主要依据。结论 CT不仅能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症,而且能与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相鉴别,从面能显示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迫的原  相似文献   

19.
腰椎椎间管和椎间管外区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腰椎椎间管和椎间管外区同有性结构特点。方法:作者对32具肿国成人 腰椎骶椎骨标本进行了形态研究。结果:L1-L5椎弓根水平宽、椎板峡部宽、下关节突最外侧缘至正中矢状面距离和L1至S1上关节突最外侧经级至正中矢状面距离逐渐增大,尤以L4、L5增大显著;L4、L5横突基部下缘较其它3个椎骨横突基部下缘显著下移,因而L4/L5、L5/S1关节突关节显著上移。结论:从后面观,L1/L2至L5/S1手术窗逐渐减小并显著向外侧移,尤以L4/L5、L5/S1显著。  相似文献   

20.
背景:国外与国内研究报道的髂腰韧带形态学特点有很大争议,有关国人髂腰韧带解剖学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报道并不多见,尚未见全面详尽的统计资料。目的:探讨国人L5/S1椎间盘突出及L5滑脱与髂腰韧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常体检者28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及L5滑脱患者26例,正常组男9例、女19例;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组男14例、女12例;单纯L5滑脱组男7例、女19例;其中峡部崩裂性滑脱13例、退变性滑脱13例;Ⅰ度滑脱24例、Ⅱ度滑脱2例。在腰椎正位片上测量并计算出各病例L5横突的相对宽度(RT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单纯 L5/S1椎间盘突出组、单纯 L5滑脱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正常组 RT值大于单纯 L5/S1椎间盘突出组、单纯 L5滑脱组(P 均=0.000);单纯 L5/S1椎间盘突出组大于单纯 L5滑脱组(P=0.000)。男性、女性患者R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左侧、右侧R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L5滑脱的病例中,退变性滑脱患者 RT 值小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P=0.004)。提示正常人髂腰韧带强度高于 L5/S1椎间盘突出及 L5滑脱患者,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高于 L5滑脱患者;峡部裂性滑脱患者髂腰韧带强度高于退变性滑脱患者。髂腰韧带力学强度可能与L5/S1椎间盘突出及L5滑脱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