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10年变化规律。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共57例。Ⅰ组为20例不吸烟健康老年人;Ⅱ组为37例不吸烟2型糖尿病(DM)患者。肺功能按常规方法检查并进行10年随访。结果10年前、后肺功能值组内相比,DM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通气量(MVV)改变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4.90,3.38,5.33,4.49,4.75,P均<0.01),对照组10年前、后肺功能无明显改变。对照组与DM组比较,初始值VC(t=6.40),FVC(t=4.63),FEV1(t=5.97),PEF(t=3.55),MVV(t=5.49)及10年后测量值VC(t=7.05),FVC(t=5.63),FEV1(t=7.22),PEF(t=6.10),MVV(t=6.04)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DM组的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年改变值与不吸烟健康老年人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10年间DM组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下降(t=10.58,P<0.01),10年前后DM组的DLCO值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2.69,-23.02,P<0.01)。结论老年2型DM患者肺功能随增龄而减退;老年2型DM患者较健康老年人,肺通气功能明显降低;老年2型DM患者与不吸烟健康老年人10年间年改变值统计学无明显差异。DM组的DLCO较正常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下降与其部位及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变及损伤部位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颈髓损伤晚期患者根据不同损伤部位分为C3-5组与C5-8组,又根据不同损伤程度分为完全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测定每例患者最大肺活量(VCmax)、时间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in1s,FEV1)、呼气高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评分标准对每例患者进行脊髓损伤评分。结果:40例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VCHMAX%=51.83&;#177;17.65,FVC%:52.08&;#177;18.51,FEVl%=56.99&;#177;18.45,PEF%:59.55&;#177;20.26皆显示降低,ASIA评分与VCMAX,FVC,FEV1,PEF成正相关;C3-5组ASIA评分,VCMAX%,FVC%,FEV1%,PEF%与C6-8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C3-5组:ASIA评分与VCMAX%%,FVC%,FEV1%成正相关(P&;lt;0.05),与PEF无相关性(P&;gt;0.05);C5-8组:ASIA评分与VCMAX%,FVC%,FEV1%,PEF%无相关性(P&;gt;0.05);C3-5组内完全损伤组与不完全损伤组比较,ASIA评分,VCMAX%,FVC%,FEV1%,PEF%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C6-8组内完全损伤组与不完全损伤组ASIA评分,FEV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VCMAX%,FVC%,PE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77,2.393.2.177,P&;lt;0.05)。结论: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皆下降,下降程度与损伤部位无关,相同的损伤部位中不同的损伤程度对肺功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考察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以探讨家庭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组织在1998—01/2002-12吉林军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以步行为主要锻炼内容的家庭康复训练。训练强度以往复运动实验(SWT)为准。测量记录肺功能、运动能力和呼吸困难等内容。结果 训练12周后,康复训练组的FVC(%预期值),FEV(%预期值)和FEVl/FVC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1.851—2.892,P&;lt;0.05);康复组患者SWT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t=2.137—2.938,P&;lt;0.05):康复组患者的运动时间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t=2.892~2.912,P&;lt;0.01),心率和呼吸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268~2.938,P&;lt;0.05)。结论 简单的家庭康复训练,在COPD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呼吸困难程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轴的改变对糖代谢、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001—12/2003—06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门诊年龄≥60岁的老年人372例。符合纳人标准老年人188例,年龄60~82岁。依据血糖、血脂值分为3个亚组为血糖升高组(n=31)、血脂异常组(n=123)及健康老年组(n=34)。选择184例哈尔滨道里区健康自愿者为青壮年对照组(n=184)。测定188例老年人(≥60岁)和正常青壮年人(年龄30~40岁)的血清基础生长激素及IGF-1水平。同时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脂。结果:老年人的基础生长激素值[(0.783&;#177;0.079)μg/L]明显低于正常青壮年对照组[(1.706&;#177;0.210)μg/L](t=4.51,P&;lt;0.001),IGF-1值[(146.18&;#177;39.83)μg/L]也显著低于正常青壮年对照组(196.03&;#177;61.81)μg/L、t=2.91,P&;lt;0.01)。血糖升高组、血脂异常组老年血清IGF-1值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t=5.96~8.31,P&;lt;0.01),老年血糖升高组与健康老年组的生长激素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而血脂异常组老年人血清生长激素值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t=6.35~7.23,P&;lt;0.01)。老年人血清基础生长激素,IGF-1的水平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37~-0.61,P&;lt;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2,P&;lt;0.05;r=0.35,P&;lt;0.01)。血清IGF-1浓度也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31,P&;lt;0.02)。结论:老年人生长激素-IGF-1轴的活性下降。生长激素-IGF-1轴作为独立因子,是影响老年人血糖、血脂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红  万双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436-3437
目的:探讨呼吸肌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COPD缓解期患者64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吸入0.25g/L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40ug,2次/d。观察组患者吸入0.25g/L溴化异丙托品并行呼吸肌锻炼,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VC占预计值%(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FEV1占预计值%(FEV1%)及FEV1/FT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2.12~2.43,P&;lt;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后明显提高(t=4.72~6.18.P&;lt;0.01)。结论:呼吸肌锻炼能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6~12岁儿童肺功能正常值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广州市学龄儿童的肺功能正常值。方法:应用spirolite^TN 303型肺功能仪测定广州市在校健康的6~12岁儿童的肺功能值,测定的指标有14个,取最能反映肺功能的4个参数作为测定指标,即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时间用力呼出气体容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一岁为一个年龄组,共7组,40例/组,总计280例,男女不限,测量体质量和身高,每例测3次,取最好的一次结果记录打印。结果:280例中,男139例,平均身高(135.05&;#177;13.42)cm,平均体质量(32.93&;#177;7.39)kg,FVC(3.40&;#177;0.96)L,FEVt(3.03&;#177;0.87)L,PEF(6.42&;#177;2.32)L,FEF25%-75%(3.58&;#177;1.32)L;女141例,平均身高(135.66&;#177;12.62)cm,平均体质量(33.06&;#177;6.85)kg,FVC(3.22&;#177;1.07)L,FEV1(2.88&;#177;0.93)L,PEF(5.84&;#177;2.17)L,FEF25%-75%(3.59&;#177;1.28)L。单因素分析时FVC,FEV1,PEF,FEF25%-75%4个参数都与体质量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时4个参数都与体质量无关,提示属假性相关,表明体质量因素对儿童肺功能影响较小;单因素分析时FVC,FEV1,FER25%-75%与性别无关(P&;gt;0.05),而多元回归分析时FVC,FEV1,PEF又与性别相关(P&;lt;0.05),提示男女之间的肺功能状态有差别;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元回归分析,4个参数始终与年龄高度相关(P&;lt;0.01)。结论:儿童肺功能指标受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的影响,不同指标所受的影响因素不全相同,年龄和身高是影响儿童肺功能测定指标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长期吸烟者的肺气肿和肺功能损害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有仓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393-7395
目的:分析长期吸烟者肺气肿和肺功能损害特性,总结其规律性,寻求可能的干预方法。方法:2001—05/2003—10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88例。本研究提出的纳入标准:年龄≥45岁;自愿接受各种量表调查。排除标准:确诊为肺心病和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有胸部创伤、手术史及患有其他限制呼吸运动疾病者。符合上述标准吸烟者84例(吸烟组),根据吸烟指数的不同,分为轻度吸烟组(n=28),中度吸烟组(n=35),重度吸烟组(n=21)。按相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职业配对为不吸烟组。比较肺气肿患病率、平均视觉评分值(mean visual scoring,MVS)和各项肺功能检测值。结果:84例吸烟者的肺部高分辨率CT扫描中,共检出肺气肿患者41例,其肺气肿患病率(49%)和MVS[(14.55&;#177;2.38)分]明显高于不吸烟组[21%,(5.81&;#177;0.45)分](x^2=16.556,P&;lt;0.001;t=2.384 P&;lt;0.05)。在按不同吸烟程度分组后,重度(吸烟指数≥100)、中度吸烟患者(吸烟指数51—99)的肺气肿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吸烟组(吸烟指数&;lt;50)(x^2=13.819,P&;lt;0.001),同时重度吸烟患者的MVS[(16.41&;#177;5.09)分]也分别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吸烟组,后者MVS也明显低于中度吸烟组(t=2.254~3.380,P&;lt;0.05~0.01)。吸烟和不吸烟者之间的全部肺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区别(P均&;gt;0.05),但重度吸烟者的部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明显劣于不吸烟者(t=2.162—2.351,P均&;lt;0.05)。结论:HRCT是检出肺气肿和评估其病变程度较可靠工具。吸烟者常有较高的肺气肿患病率和MVS,后两者与吸烟指数高低有密切关系,吸烟程度重者常会发生部分肺功能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通口服液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 espiratory syndrome,SARS)康复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8例确诊的SARS康复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首诊行常规肺功能及影像学检测后,治疗组给予肺通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3个月后复诊,再次行肺功能及影像学检测。结果:复诊时肺功能检测的指标与首诊时比较:对照组:肺活量[(3.23&;#177;0.48)L比(2.81&;#177;0.51)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9.P&;lt;0.05)】;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1,FEV1)[(2.43&;#177;0.48)L比(2.17&;#177;0.51)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5,P&;lt;0.0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tCO)[(17.01&;#177;2.20)mL/(min&;#183;mmHg)比(14.11&;#177;2.25)mL/(min&;#183;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2,P&;lt;0.05)];治疗组:肺活量[(3.55&;#177;0.84)L比(3.02&;#177;0.63)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9,P&;lt;0.05)];FEV1[(2.90&;#177;0.66)L比(2.48&;#177;0.48)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97,P&;lt;0.05)];DLCO[(17.23&;#177;4.16)mL/(min&;#183;mmHg)比(14.31&;#177;2.42)mL/(min&;#183;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4.P&;lt;0.05)]。治疗组肺功能检测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0.18—2.17,P&;gt;0.05)。结论:SARS所致的肺损害在康复期内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提示肺通口服液在SARS康复者康复过程中可能不具有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甙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银杏黄酮甙组,HCMV感染组,HCMV感染+银杏黄酮甙组。用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银杏黄酮甙对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观察银杏黄酮甙对HCMV引起的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304)增殖和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银杏黄酮甙促进HUVEC304增殖较正常对照组升高,银杏黄酮甙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增强HUVEC304 MTT光吸收值,当加入1&;#215;10^-5~1&;#215;10^-2mol/L银杏黄酮甙时MTT光吸收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4%,16%,19%和51%(t=9.67~18.72,P&;lt;0.01),一氧化氮分泌量明显增加;HCMV感染的细胞增殖显著升高,MTT光吸收值较对照组增加91%(t=7.96,P&;lt;0.05),而一氧化氮分泌量显著降低44%(t=19.46,P&;lt;0.01);银杏黄酮甙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CMV促进的HUVEC304增殖,当加入1&;#215;10^-5~1&;#215;10^-2mol/L银杏黄酮甙时MTT光吸收值较HCMV组分别降低5%(t=0.14,P&;gt;0.05),19%(t=26.75,P&;lt;0.05),29%(t=9.68,P&;lt;0.01)和33%(t=9.30.P&;lt;0.01),促进一氧化氮的分泌量升高57%(t=6.84,P&;lt;0.01)。结论:银杏黄酮甙可抑制HCMV感染HUVEC304的超常增生及一氧化氮分泌量的降低,因而可能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肺功能特点及水疗对其肺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痉挛型双瘫患儿30例,按照自主意愿分为水疗组和对照组。水疗组患儿进行水疗加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肺功能测试。水疗组患儿还记录其在水中最长憋气时间。结果所有患儿测量肺活量(VC)、补呼气量(ERV)、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峰流速(PEF)测定值均显著低于预计值(P=0.000),1秒率(FEV1/FVC)测定值与预计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41)。治疗后,所有患儿VC、FVC、FEV1、FEV1/FVC、MVV、PEF测定值及上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长发声时间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ERV、IC测定值及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治疗前略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疗组此两值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次测定VC、ERV、IC、FVC、FEV1、FEV1/FVC、MVV、PEF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之差、最长发声时间的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水疗组的患儿治疗后,水中最长憋气时间显著延长(P=0.000)。结论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肺功能降低。康复训练能改善患儿肺功能,结合水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限制吸烟对胫骨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玉莲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2):4372-4373
目的:探讨限制吸烟对胫骨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经模型外部固定或交锁骨髓内钉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在相同康复治疗下观察54例吸烟患者和42例限制吸烟患者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吸烟组平均愈合时间(267&;#177;10)d明显长于限制吸烟组(136&;#177;9)d,(t=2.30,P&;lt;0.05),两组功能恢复效果(吸烟组:优22例,差9例;限制吸烟组:优22例,差1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81,P&;lt;0.05;χ^2=13.56,P&;lt;0.01)。结论:限制吸烟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对骨折后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慢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 couple dissociafion,QTcd)比健康老年人要长,有些中药制剂能对这种异常延长加以纠正。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冠脉缺血患者心电图QTcd与健康老年人相比有无显著差异及自主研制的复方黄芪袋泡饮能否改善这种差异。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在杭州铁路分局离退休老干部健康体检基础上,确定3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缺血组,另有33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QTd;之后缺血组给予复方黄芪袋泡饮1袋代茶饮用,2次/d,连续4周干预,测定该组干预前后的QTd和血液流变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老年人QTcd比较。②复方黄芪袋泡饮对缺血组治疗前后的QTcd比较。结果:缺血组QTcd值[(46.2&;#177;11.1)ms]显著大于对照组[(28.1&;#177;9.8)ms](t=6.91,P&;lt;0.01),复方黄芪袋泡饮干预缺血组后,QTcd值有显著缩短(t=5.31,P&;lt;0.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有所下降(t=2.72,2.66,P&;lt;0.01)。冠状动脉缺血症状改善率达90%(28/31)。结论:老年慢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静息心电图QTcd值较健康老年人显著延长,复方黄芪袋泡饮能够改善这种异常延长。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7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l例,血管内径狭窄&;lt;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gt;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lt;0.05)、C组(t=16.92;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lt;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lt;0.05)、C组(t=12.08;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lt;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较大样本的团体心理疗法治疗适应障碍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探索运用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取心理测评量表(SCL-90)和心理门诊约谈,从南京某医学院1999,2000两个新生年级1126名新生中随机抽样适应障碍新生各分一组,每组30人,运用团体疗法的基本技术,团体讨论、心理剧、放松练习等主要方法,结合自我评价表和心理量表前后对比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大学新生在治疗前后心理健康和自我评价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后,1999级新生分享经验(7.10&;#177;1.40,7.23&;#177;1.48)、信任自己(5.87&;#177;2.14,7.48&;#177;1.70)等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意义(t=2.01,P&;lt;0.05,t=3.37,P&;lt;0.01);2000级新生分享经验等差异显著(t=2.41,P&;lt;0.05),喜欢参与的差异高度显著(t=3.05,P&;lt;0.01),关怀别人、信任自己等差异高度显著(t=5.01,4.12,P&;lt;0.001)。②治疗前后,1999级新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26~2.50.P&;lt;0.05;t=2.88~3.15,P&;lt;0.01);2000级新生躯体化、恐怖、抑郁方面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67,2.10,P&;lt;0.05;t=2.94,P&;lt;0.01)。③1999,2000级治疗前后自我评价同时比较,治疗前关怀别人、有责任感、了解别人的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09,P&;lt;0.05;t=2.80,P&;lt;0.01;t=3.82,P&;lt;0.001);治疗后关怀别人、信任自己等4方面差异显著(t=2.47,2.17,P&;lt;0.01);心理健康同时相互比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精神病性差异显著(t=2.09,P&;lt;0.05)。结论:团体心理疗法是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评价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lt;0.01)、言语表达(t=4.32,P&;lt;0.01)和社交兴趣(t=4.36,P&;lt;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lt;0.05)、社会兴趣(t=4.12,P&;lt;0.05)及退缩行为(t=4.30,P&;lt;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lt;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lt;0.01)。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生活方式及认知状况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状况和生活方式及其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重庆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整群分层法随机抽样,抽取主城区6个居委会301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正常血压组老年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格率为69.6%,明显高于高血压组(64.2%)。在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比较良好的老年人中,吸烟、饮酒和高钠盐摄人的比例显著降低(PearsonX^2值分别为3ll.55,119.68,27.66,P&;lt;0.01),而经常运动的比例则显著升高(PearsonX^2=3,50,P&;lt;0.05)。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并无显著影响(P&;gt;0.05)。吸烟、高盐摄入、很少运动和每天、每月饮酒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病率增高有显著影响(PearsonX^2值分别为8.64,352.47,l0.20,9.67,P&;lt;0.01)。结论: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状况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之间明显不同,并影响着受试者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高盐摄人和很少运动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探测脐区皮下脂肪厚度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体检健康者312例,超声探测其脐上1 cm处皮下脂肪厚度,并根据其厚度分为5组,A组72例,厚度≤5.0 mm;B组95例,厚度5.1~10.0 mm;C组65例,厚度10.1~15.0 mm;D组42例,厚度为15.1~20.0 mm;E组38例,厚度≥20.1mm。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1秒率(FEV1.0/FVC)、最大自主通气量实测值(MVV实测值)、最大自主通气量预计值(MVV预计值)及最大自主通气量实测值/预计值(MVV实测值/预计值)。结果 1男性B组为优势组。与B组比较,D组FVC、FEV1.0、FEV1.0/FVC及MVV实测值均减低,E组FVC、FEV1.0、FEV1.0/FVC、MVV实测值及MVV实测值/预计值均减低(均P0.05)。E组MVV自身实测值/预测值70%呈低肺功能状态。2女性A组、B组及C组肺功能较好,但无明显肺功能优势组。与A组、B组及C组比较,D组FEV1.0、FEV1.0/FVC减低,E组FVC、FEV1.0、FEV1.0/FVC、MVV实测值及MVV实测值/预计值减低(均P0.05)。D组、E组MVV自身实测值/预计值70%,呈低肺功能状态。结论男女性脐区脂肪不同厚度均与肺功能有关,有效控制腹部脂肪厚度及腰围对肺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康复组(4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两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刺激前后血流速度变化;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44%比较,X^2=23.67,P&;lt;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27.47&;#177;5.14)比(8.98&;#177;6.34)分,t=14.57,P&;lt;0.01],刺激后康复组与对照组(18.95&;#177;10.32)分比较(t=9.47,P&;lt;0.01);脑动脉血流量:康复组患侧治疗后明显增加(t=7.06,t=6.59,P&;lt;0.01),与对照组比较(t=4.72,536,P&;lt;0.01);康复组健侧治疗前后比较(t=2.18,2.34,P&;lt;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肢忙14、76,P&;lt;O.01,下肢归10.24,P&;lt;O.01,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t=9.72,P&;lt;0.01,下肢t=5.61,P&;lt;0.0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照康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30-5930,5949
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健脾密骨方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疼痛及其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作用,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 1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健脾密骨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相关数据输入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3个月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u=5.30,3.46,P&;lt;0.01)。骨矿含量,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19,7.52,P&;lt;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0,4.14,P&;lt;0.05)。血碱性磷酸酶、尿钙/尿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2,4.51,P&;lt;0.05)。结论 自拟补肾健脾密骨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止痛效果好,生化指标改善明显,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高凝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03-01/2003—10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为患者组,男20例,女10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25名为对照组,男15名,女10名。均自愿参加。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常规治疗。患者组在人院当天及病情稳定出院前取动脉血1mL作血气分析,包括氧分压,二氧分碳分压和血pH值。取静脉血1mL送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两组对象静脉血中P-选择素,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水平。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健康人25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检测动脉血P-选择素水平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患者组治疗前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9.17,4.02,P&;lt;0.01),患者组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t=7.66,P&;lt;0.01)。②检测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反映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及内皮细胞功能:患者组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后(t=3.92.10.42.P&;lt;0.01)。③检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水平反映人体纤溶功能:患者组治疗前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8.59,8.69,P&;lt;0.01)。④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反映人体纤溶功能:患者组治疗前后明显低于对照组(t=18.33,18.42,P&;lt;0.01)。治疗后恢复不明显。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及纤溶功能的相关性:氧分压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64,-0.410,P&;lt;0.05);二氧化碳分压与D-二聚体呈显著正相关(r=0.442,P&;lt;0.05),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呈显著负相关(r=-0.481,P&;lt;0.01);pH与P-选择素、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67,-0.387,-0.404,P&;lt;0.05),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呈正相关(r=0.659,P&;lt;0.0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与P-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r=0.413,0.351,P&;lt;0.05)。结论:①P-选择素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炎症反应过程,急性发作期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纤溶功能受损。②缺氧、酸碱失衡、炎症影响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