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能量同步减影(CT low-energy synchronou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CTLESDSA)脑血管成像方法及价值。方法:对拟诊脑血管疾病患者共89例,按能量随机分为A组(高能量)31例,B组(低能量)58例,全部行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测量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密度。将动、静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及减影混合动静脉期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动脉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重组动脉、混合动静脉及静脉图像。根据血管图像质量从好、一般到差分为Ⅰ、Ⅱ、Ⅲ级。结果:①A、B组动脉期或静脉期血管密度比较,B组动、静脉密度均较A组明显高(P0.05);组内比较,动脉期动脉较静脉密度明显高(P0.05),静脉期动、静脉密度均高且相似(P0.05);②A、B组间比较,B组血管图像质量较A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影图像与未减影图像相比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血管解剖结构及病变显示清楚、直观。结论:64层螺旋CT同步减影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以低能量组脑血管密度更高,图像质量更好、更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进行颈脑血管成像,以探讨东软医疗公司研发的三维减影软件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71例患者行颈脑血管数字减影CTA检查,得到平扫和常规CTA图像;其中49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先利用GE工作站Add/Sub软件进行二维减影得到二维减影CTA图像;然后采用东软医疗公司研发的BSCTA软件进行三维减影得到三维减影CTA图像。由一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记录并比较常规CTA、二维减影CTA、三维减影CTA进行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 IP)后处理的时间,同时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比较三种CTA技术重组所得颈脑血管图像质量,并与DSA比较。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三种CTA技术后处理时间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减影CTA最短,二维减影CTA次之。三种CTA技术进行三维重组所得颈脑血管图像评分经过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减影CTA图像质量最佳,二维减影CTA次之。49例同时接受DSA检查,结果与三维减影CTA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数字减影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烟雾病患者,共18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结果减影图像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特别是对烟雾病异常颈内动脉和脑底血管网显示。本组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占100%;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占61%,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占17%,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占22%;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17%;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无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合并脑动脉瘤占17%;全部脑静脉未见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清楚分别显示脑动脉和脑静脉,在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畸形时可排除脑静脉畸形,对颅内烟雾病分析评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54例患者进行下肢64层MSCTA血管减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的图像重建成薄层进行减影,从减影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54例减影均能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及主要分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DSA 及 CT 灌注成像(CTPI)在单侧烟雾病(MMD)脑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 MMD 行脑血管重建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9例行术前 DSA 检查,13例行术后 DSA 检查,51例行术前 CTPI 检查,分别有33例和13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的患者行术后近期和远期 CTPI 检查。根据 DSA 图像分析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分型和颈内动脉(ICA)分期;在 CTPI 参数图(包括 CBF、CBV、MTT 和TTP)上对5个兴趣区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脑梗死前期的术前分期及评估手术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采用配对 t 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前 DSA 显示所有患者均有大脑中动脉(MCA)病变,单一 MCA 受累占71.4%(35/49)。40.8%(20/49)的患者 ICA 分期处于Ⅳ期。49例均可见颅底烟雾状血管,31例可见来自大脑后动脉(PCA)的侧支循环。术后评估中,21例行 STA-MCA 搭桥术的患者中吻合血管再通率为95.2%(20/21),其中13例术后 DSA 复查示69.2%(9/13)的患者颅底烟雾状血管减少或消失;②51例的术前 CTPI 显示患侧的 MCA 供血区、基底节和 PCA 供血区的 CBV 升高,MTT 及 TTP 延长,MCA 供血区的 CBF 降低,ACA 供血区的 MTT 延长,且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定性评估中,66.7%(34/51)患侧 MCA 供血区梗死前期分期为Ⅰb 期。搭桥术后近期复查 CTPI 显示患侧 MCA 和 PCA 供血区、基底节及丘脑的灌注参数绝对值及相对值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搭桥术后远期 CTPI 示MCA、PCA 和 ACA 供血区及基底节的灌注状态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P <0.05)。结论:DSA 及 CTPI 能有效地评估单侧MMD 的血管情况及脑灌注状态,能对了解病情、筛查手术适应证及评估血管重建术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6例脑AVM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将动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动脉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混合动静脉期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脑血管图像。结果:本组病例减影脑血管图像均去除了颅骨的干扰,清楚显示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畸形血管巢位于颞叶7例,顶叶5例,额叶5例、枕叶6例和小脑半球3例。发现供血动脉39支,其中单支供血动脉15例,多支供血动脉9例;引流静脉33支,单支引流10例,多支引流16例。结论:64层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去除颅骨干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巢和引流静脉,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减影技术头部血管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减影技术头部血管成像方法及价值。方法:对自发性颅内出血、动脉瘤术后共67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静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动脉及混合动静脉的减影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动脉期数据获得静脉减影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 MIP)重建减影组和未减影组动脉、混合动静脉及静脉图像。根据血管图像质量从很好、好、一般到差分为Ⅰ、Ⅱ、Ⅲ、Ⅳ级。结果:减影组与未减影组血管图像相比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重建时间更短(8.4±1.5min)。本研究无Ⅳ级图像,减影组图像质量Ⅰ、Ⅱ级动脉共61例(91.0%),混合动静脉共65例(97.0%),静脉共62例(92.5%)。两组动脉、混合动静脉图像比较P〉0.05,两组静脉图像比较P〈0.05。结论: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减影头部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快速、可靠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4.2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M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7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改变特点,检查方法简单、快捷,重建图像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可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技术显示头颈部血管的能力及优势。方法:对20例行头颈部CT灌注的脑梗塞或(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患者进行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常规平扫后,选取基底节区进行静脉团注对比剂CT灌注(CTPeffusionimaging,CTP)扫描;然后根据CT灌注扫描获得动脉内对比剂峰值时间,用以设定平扫后动脉期的延迟时间,进而进行增强前后的同步薄层扫描,将增强前后(动脉期)的图像相减,即可获得动脉血管的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显示动脉。结果:20例减影图像均能清晰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海绵窦段及颅内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15例无颅底骨质干扰,动脉显示良好,余5例因患者头部轻微运动,颅底骨质未能完全减去,但动脉尚能显示完整,不影响诊断。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图像后处理简易省时,能提供类似MRA和DSA的血管图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结合CTP资料,可有效预测颅内缺血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烟雾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3例烟雾病患者行DSA检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烟雾病DSA表现为不同程度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形成呈烟雾状。结论DSA可清晰地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或闭塞的部位及侧支循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64例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I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其中36例有DSA对照,98.8%的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与DSA诊断一致,CT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8.8%;②烟雾病3例,均有DSA对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端分支异常增多;③脑动脉瘤患者12例,均有DSA对照,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结合减影处理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CTA与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SAH)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方法:收集153例s-SAH患者的CTA及DSA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采取13分评分制),并比较2种方法在脑动脉瘤检出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图像质量评分CTA为(2.63±0.262)分,DSA为(2.73±0.254)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94.9%,准确度为95.9%;DSA灵敏度为97.7%,特异度为97.4%,准确度为97.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SAH患者中,CTA与DSA均能准确检出动脉瘤所致破裂出血。相较于DSA,CTA能多方位显示病变,对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情况的显示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连续性AD患者行64层螺旋CTA,对所有数据进行MPR、MIP、VR等重建分析。结果:CTA结果显示依据DeBakey分类法,Ⅰ型夹层14例,Ⅱ型2例,Ⅲ型4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明确的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所有患者均明确显示了初始破口的位置,55例显示了一个或多个再破口,3例Ⅲ型患者未显示再破口。39例Ⅲ型患者初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或降胸主动脉近端,其近端瘤颈长度、宽度分别为0.4~10.8cm(平均3.5cm)、2.2~3.6cm(平均2.8cm),瘤体最大径为3.2~9.2cm(平均5.4cm)。图像准确显示了所有患者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以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前评价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的优势。方法:对25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用特殊头部固定装置固定头颅,先行平扫,然后以相同的扫描参数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图像送至工作站进行减影,利用inspace从减影的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重组,其中15例同时行常规CTA检查,8例行DSA检查,比较减影CTA与常规CTA的成像速度、图像质量,并与DSA成像比较。结果:25例均能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及主要分支,其中17例颈椎及颅底骨质完全减去,血管显示良好,8例因检查时头部轻微动或做吞咽动作而造成部分颈椎骨及颅底骨未完全减去,但动脉仍能显示,减影CTA平均成像时间4.3min,常规CTA平均成像时间24.3min,2种成像技术比较,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减影CTA对颅内动脉主干及更多分支的显示优于常规CTA,减影CTA与8例DSA比较图像完全相同。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省时省力、便捷灵活、图像质量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不同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在头颈部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SCTDS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42例行MSCTDSA的患者平均分为A、B组,采用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对比剂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记录数据,采用4分法对颅内动脉分支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相比,平扫和增强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线剂量分别降低约53.7%、33.0%,上矢状窦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所测2组各目标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脑中动脉分支显示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MSCTDSA技术采用低电压及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方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对21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Wizard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其中21例结合常规血管造影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CTA)的准确性。结果:在441个动脉节段中,43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130个(轻度狭窄16段,中度狭窄12段,重度狭窄22段,闭塞8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是一种高度准确、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在评估下肢动脉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疾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烟雾病双源CT与三维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CTA)联合三维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PBV)在烟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可疑烟雾病病例在3天内行双源CT和DSA检查。在双源CTA上对颅底血管狭窄、烟雾病血管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并与DSA进行对照。在三维全脑PBV上,测量双侧额叶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颞叶皮层、枕叶皮层、基底节区的血容量;并按照DSA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在诊断颅底血管狭窄程度上CTA与DSA有9例完全符合,在烟雾病血管严重程度的判断上CTA与DSA有8例判断一致。三维全脑PBV能够显示不均质性的脑血容量降低,侧别和部位上血容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A联合三维全脑PBV技术可用于评价烟雾病患者脑部血管形态和血容量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