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Б.  АС  杨锡林 《肉品卫生》1997,(7):30-32
作者对第八次国际寄生虫学会议有关人兽共患的绦虫病和旋毛虫病的论文进行综述。1 动物流行病学与医学流行病学 在土耳其屠宰场,棘球蚴绵羊感染率是30.5%,牛为3.1%;1988—1993年牛囊虫平均感染率为4.3%,人牛带绦虫感染率为2.  相似文献   

2.
涪陵地区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四川省涪陵地区卫生防疫站(邮编:648000)李优良,谢忠,王光地为研究本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地理流行病学特点,于1974~1982年对9县1市进行了调查。兹报告如下:方法和材料一、研究方法:按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滕州市肠蠕虫病流行情况,尽快实现基本消灭肠蠕虫病的指标,我们于1993~1996年在本市城区和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肠蠕虫病试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市区事业单位、街道居民及山区等1周岁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1.2 方法 市防疫站及各有关医院各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专业调查队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进行调查。对调查对象先登记造册,采集粪便标本(每份不少于1g)分别用饱和盐水漂浮和水洗沉  相似文献   

4.
该文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淄博市1992-200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流行特点表明:疫情主要集中在淄川区的偏远山区;男女之比为4.59:1,农民发病占总数的90.53%,年龄集中在30-49岁,占总发病数的57.89%;从病人、病羊血液中分别分离到布鲁氏菌,为羊种Ⅲ型和羊种I型。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类型,分布及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类型、分布及流行病学意义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550001)周健先卢大琦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分布与动物钩体病疫源地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人间发生钩体病的地方,必然有动物钩体病的存在;存在动物钩体病的地方,人间不一定发生钩体病,...  相似文献   

6.
趋势面分析在地理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趋势面分析在地理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丁愈,魏善波地理流行病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流行病学分支,它是用地理学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医学问题[1]。本文试以在地质学和其他学科普遍应用的趋势面分析法进行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将地理位置上有一定分布特征的研究对象划分成两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研究广西年来霍乱流行与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的关系。方法 应用卫生统计学和地理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广西霍乱发病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3个市,沿海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内陆地区1990-1999年发病率高于1961-1989年,沿海则相反;主要地貌类型中以沿海发病率为最高,但1990-1999年山区发病率高于1961-1989年,仅次于沿海地区;海拔高度以小于50米的县市发病率最高,与1961-1989年不同的是,1990-1999年除小于50米的县市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累计发病率越高;发病县市中边界县市所占的比例高,且累计发病率等级高;累计发病率等级分布图显示周高、中低和南北高、东西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徽省山林地区是否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微小疫源地,同时对所获毒株进行型别鉴定。方法 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海拔1400m的大别山区和1600m的皖南山区采用流行病学、地理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从社鼠标本中分离出2株HFRS病毒,经鉴定均为A型。核酸序列分析显示2株病毒均与标准HTN 76-118株差异较大。结论 证实山林区存在HFRS微小疫源地,2株病毒为HTNV新亚型。  相似文献   

9.
肺吸虫病的地理流行病学概况肺吸虫病属地方性疾病,它的集中性与地理分布与嗜吃生蟹和小龙虾的民族与文化习俗紧密相连。分布地区主要在亚洲(中国、韩国、老挝、菲律宾、泰国)、拉丁美洲(厄瓜多尔、秘鲁)和非洲(喀麦隆和尼日利亚)。由于移民、避难引起人群的流动和...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有季节性分布规律。本文采用园形分布法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钩体病发病的高峰时点1984年前在8月中、下旬,1985年后,移至9月上、中旬;高峰期在8月至10月份。发病数较多的沿江江南与全省比较,高峰时点与高峰期基本吻合。因此,采用园形分布法,可作为流行病学分析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在安徽省发生的流行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描述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方法证实在我省三种地理区划中流行特征、流行菌群、流行形式,宿主动物种类均不相同,Ⅰ型疫区猪为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要流行菌群,洪水型为主要流行形式;Ⅱ型疫区猪、犬为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要流行菌群,雨水型为主要流行形式;Ⅲ型疫区鼠为主要传染源、黄疸出血群是主要流行菌群,稻田型是主要流行形式。本文探讨了传染源带菌状况,降雨量多少,农事活动的特点及养猪方式等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与钩体病发病的关系,并因地制宜的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吉林省东部山区通化市1989-2009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为今后相关部门制定该病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通化市历年布鲁氏菌病资料和数据,对吉林省东部山区的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近20年通化市布鲁氏菌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出现局部暴发点;患病率从1989年的0.05%上升到2009年的0.36%。结论布鲁氏菌病给通化地区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各有关部门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目前通化地区该病的疫情仍很严重,须加大防治投入和力度。  相似文献   

13.
济南东郊秋冬型恙虫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对济南东郊154例恙虫病做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济南东郊恙虫病临床特点与南方恙虫病不尽相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典型特征不明显,焦痂或溃疡仅占14.94%,而且多见于秋冬季;临床病例以轻型为主,不仅合并器官损害多,而且呈散在分布,患者以青壮年农民占多数;恙虫病立克次体(Rt)为弱毒株,流行血清型Giliam型。  相似文献   

14.
茂名市农村学生肠道蠕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大幅度降低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率,我们于1993年进行了基线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设立三个监测片(点):北部信宜市为山区片,西部茂南区属中原片,南部电白县为沿海片。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各片(区)选定镇中学、中心小学各两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沿海岛屿、平原丘陵、山区半山区不同地理区域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证实台州地区为家、野鼠混合型疫源地,分析了三种不同地理区域HFRS的流行强度和疫源地类型、宿主动物间的关系。沿海地区野鼠和家鼠带病毒率低、带病毒鼠数量少,HFRS的发病率较低;丘陵、平原地区以野鼠型为主,为HFRS中发地区;山区、半山区以家鼠型为主,为HFRS发病严重地区。由此可见,HFRS流行与一定地理区域的疫源地类型和宿主动物带病毒状况有关,突出了家鼠型HFRS在我区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晓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70-2170,2172
通州市地处长江人海口北翼,气候温暖,农业耕作方式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均适宜肠蠕虫病的感染和流行。据1989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人群肠蠕虫病感染率达68.49%。近10多年来,通州市每年都对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进行集体驱虫。对农村感染机会较多的重点人群积极进行防治。为了解现阶段的肠蠕虫病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洪涝灾害期间长江流域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洪涝灾害期间,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改变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与控制造成的影响。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病原学、血清学方法,对钩体病进行监测。结果 通过对灾区连续四年的钩体病监测表明:洪灾期间,鼠密度增高,达12.10%以上;自然人群隐性感染率高,为13.49%;灾后主要传染源猪的感染率高达10.92%;疫情虽未明显上升,但存在漏诊漏报现象;另外,在多年未报病的地区,亦发现钩体病疫源地。结论 洪涝灾害增加了钩体病疫源地的强度;增加了人与动物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做到灾后无大疫,应及时进行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1997—2006年宜昌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病情况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病例526例,死亡18例,年均发病率为1.32/10万。高发人群为20~50岁年龄组男性青壮年,尤其是田间耕作的农民;高发季节为每年的8—9月;各地区发病不均,以枝江地区平均发病率最高。结论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警惕因恶劣天气引起的雨水型和洪水型钩体病的暴发流行;加强灭鼠工作,强化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恙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呈散发和暴发流行,对人们尤其是农民健康危害很大,因而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很有意义。我区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血清学的研究甚少,为此,课题组于1986~1989年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及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引进的病原鉴定、血清学方法开展广西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血清学的系统的研究,按期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定的技术指标。流行病学:广西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广泛存在,恙虫病为农村中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20.
平和县顶楼村肺吸虫病调查简报张溪河,程由注1995年10月至1996年1月,我们在平和县山区顶楼村进行肺吸虫病调查,应用成虫抗原对村民作皮内试验,共皮试117人,阳性者24人,阳性率20.5%。24例中男15例,女9例,年龄6~57岁;均有喝生水与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