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对于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作用.方法 建立跌倒风险评估程序,增强护士防范意识.对实施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前2009年住院的3 500例患者与实施后的2010年住院的360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有效避免了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 实施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对住院患者防止跌倒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效的肠内营养安全管理方法,以减少或避免肠内营养安全隐患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法将前馈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82例胆胰疾病围术期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管理中,观察前馈控制的有效性。结果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实施前馈控制后,肠内营养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行肠内营养治疗时的安全意识由57.14%上升至90.48%,应急处置能力由52.38%上升至85.71%,操作规范程度由71.43%上升至95.23%。结论前馈控制应用于胆胰疾病围术期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在行肠内营养治疗时的综合能力,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岗前警示制度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开始实施护理人员岗前警示制度,即上岗前10min,由护士长和护士互相问好,并由护士长对近几日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信息进行总结性的教育或预见性的提醒。比较实施岗前警示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的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的变化,及护士对实施岗前警示的评价。结果 2007-2010年患者投诉率逐年下降、患者满意度则有明显提高,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2007-2009年的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90%的护士认为实施岗前警示增强了自我护理安全意识,有助于预防护理差错。结论实施岗前警示有助于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评估呼吸内科护理风险问题,关注呼吸疾病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结果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减少。结论风险管理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张玉娟 《全科护理》2011,(12):1085-1086
[目的]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方法]建立并完善科室二级质控管理组织;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上报制度;高危环节质量控制;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方法。[结果]3年来无大差错、事故发生,小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明显下降,住院病人满意度由93.0%上升至98.7%,护士及医生对护士长满意度由88%上升至96%。[结论]充分发挥护士长在护理风险防范中的职能作用,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方法]建立并完善科室二级质控管理组织;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上报制度;高危环节质量控制;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方法.[结果]3年来无大差错、事故发生,小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明显下降,住院病人满意度由93.0%上升至98.7%,护士及医生对护士长满意度由88%上升至96%.[结论]充分发挥护士长在护理风险防范中的职能作用,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病房以往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确定风险因素,实施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评价实施前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实施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高达91.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9.0%.结论 在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病房以往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确定风险因素,实施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评价实施前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实施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高达91.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9.0%.结论 在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呼吸内科专科护理高风险预控制体系,旨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规避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方法:运用科学的风险筛查工具甄别专科高危病种、高危药品、高危意外损伤人群、高危护理技术,构建专科危机值,形成风险评估体系;划定风险等级并予以相应的风险分级管理。结果:实施2年来科室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平均10例/年降为平均3例/年,护理服务满意率由92.1%提升到97.3%,护理安全目标达标率由90.3%提升到95.2%。结论:护理高风险预控制体系能够有效规避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高风险,实现患者安全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前馈控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概率、护理质量评分、医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4.17%,护理工作质量5个单项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师满意率为80.83%和95.83%,患者满意率为80.00%和93.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动态的前馈控制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医师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在保证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收治的1 280例患者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取2010年1~12月收治的1 28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7.96%,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0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可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有效防范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晨会点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不定期晨会点评,无点评流程和具体时间规定;2013年4月~2014年4月,实施每日点评,按制定的晨会点评流程,规范点评内容,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主持,责任护士汇报所有分管患者情况和需关注事项后,组长点评,护士长补充点评,将点评内容记录在《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上,时间控制在10~15min。比较实施晨会点评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晨会点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对护理的服务满意度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晨会点评促进了持续护理质量的改进,防范了风险的发生,强化了护士的质控意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精神专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进行护士分层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3年2月在3个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根据护士工作能力、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对护士进行层级划分,并确定各层级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对包干责任组成员进行准入制,根据包干病人数进行分配组员,落实分层培训与考核,并对优质护理奖金进行二次分配。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一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未发生一起重大护理差错事件,患者的满意度从2012年的96.45%提高到98.66%,各项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结论 护士分层管理是目前精神科实现优质护理过程中强化责任意识、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护理人才培养与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骨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控制跌倒的发生.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骨科对跌倒高危人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控制跌倒,比较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控制跌倒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变化.结果 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每名护士自觉地从源头上重防范、从根本上抓落实,使跌倒发生从5例下降为零发生,既保障了护理安全,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结论 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利于护理明确各自职责,保障护量安全措施有效落实;亦有利于护士业务和技能提高,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更有利于完善科室监控网络,维护护理安全稳定,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同时将护理隐患和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前馈控制应用前后,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后,2012年全院上报护理隐患(A类事件)625例,2011年与2010年无A类事件上报记录;2012年上报护理不良事件(B类和C类事件)总例数为44例,较前增加(2011年36例、2010年39例);2012年对患者产生影响的护理不良事件(C类事件)占比为25.00%,较前降低(2011年为52.78%、2010年为61.54%)。结论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可鼓励护士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降低不良事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跌倒原因,实施细节管理,对住院患者进行准确及时评估,加强护士的培训,护士长加强监管及医疗纠纷的防范.结果 通过实施细节管理,2010年6~11月462例住院患者无一例跌倒,护理细节管理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让护士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严格事前控制,做到有预见性的护理.细节管理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细节管理不仅能减少跌倒和损伤的发生,而且能减少跌倒致伤的投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0年7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8个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护士层级划分、确定各层级任职资格及能力要求、工作职责,落实分层培训与考核及改革工作模式,从2012年7月所有病区全部实施。比较2010年至2012年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基础护理合格率、专科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及住院患者满意度)上升(P0.01或P0.05);给药错误、压疮和管道滑脱发生率下降(P0.05);护士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护士职业价值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在转运时实施前馈控制;将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转运方法。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前馈控制,能及时、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有效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肿瘤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及实施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健全规章制度,制定肿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完善质控组织,采取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方法进行肿瘤护理质量全程的控制与管理。结果:经过3年临床实践,患者满意率由91.8%提高至97.0%,肿瘤护理质量综合得分由94.3分提高至98.2分,护理缺陷由61例下降至11例,患者投诉由10例下降至2例。患者满意度及专科护理质量均得到明显的提升。结论:肿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质量监控,促进了专科质量持续改进,确保了患者安全,提升了肿瘤专科护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降低胃手术患者液囊空肠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留置液囊空肠的169例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该手术263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前馈控制干预方案,主要包含成立科室非计划性拔管的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建立严格的液囊空肠导管护理标准化程序、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和对液囊空肠导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意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实施前馈控制后液囊空肠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1. 24%降到4. 56%;护理满意度由91. 72%升到96. 96%(P 0. 01),患者舒适度增加。结论前馈控制用于胃手术患者液囊空肠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液囊空肠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胃肠外科医疗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