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发生发展及其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以四时发病不同,临床疗疾,既不应独遵卫气营血辨证进行顺应治疗,又不囿于三焦分论予以施治,而应结合当今时行温病之发病特点及传变规律,“先其时而施”进行截断治疗,并灵活运用,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将学温病、疗时病的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试论祖国医学的四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了四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及四时在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感冒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因病毒引起。本病发于四时,特别是气候变化、寒温不调更易发病。其临床以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为主要特征。近几年,笔者通过辨证施治,以青黛为主组方内服治疗小儿感冒174例,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小儿肺炎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患儿采用以宣肺化痰为本,以分清寒热虚实为要,并配合四时节令用药以及出现变症必须及时提前预防等观点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宣肺化痰和清热祛湿解暑等中医辨治方法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明显,疗效可靠,患儿全部治愈,无患儿死亡的发生。结论:在治疗小儿肺炎中,要重视药物的选择及·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不但可降低治疗费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天人相应理论与冬病夏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顺应四时规律的治疗方法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一大特色,对于治疗和预防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冬病夏治是中医临床常见的一种疗法,一般采用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热敷、熏洗等外治的手段,不仅简便易行,而且体现了中医学按时顺养的原则.是天人相应理论指导医疗实践的一个成功例证。反映了天人相应理论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为主症,年龄越小,发病率愈高,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如治疗失常,可转成伤阳、伤阴或阴阳两伤等危重病症,甚至气脱液竭而死亡。迁延不愈者,可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成为疳证。本病四时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见。本人用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升降散”是清代名医杨栗山为治疗四时温病所创。其组方配伍寒温并用,升、降、散三法并施,可升清阳降浊阴,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既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四时温病,亦可辨证治疗内伤杂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血液病、水肿等。随着应用、研究的更广泛、深入,将来有望在某些疑难病证等方面显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灸法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统治疗技术,据《灵枢。四时气》所说:“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即“施灸之处,必为俞穴之所。”具通经活络,除阴寒、回阳救逆之功效,有促进机能活动的作用。如果把人体运动与运动竞赛视为一种“特殊的病理”过程,可否将传统的灸法,  相似文献   

9.
《内经》四时医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把与春、夏、(长夏)、秋、冬四季相关的医学理论称为四时医学思想,它所研究的是四时气候对人体和疾病的影响,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笔者认为,四时医学思想是《内经》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内经》四时医学思想以自然界四时阴阳之气的规律性变化为物质基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理论条件,并认为其贯穿于《内经》理论体系的始终,体现于《内经》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历代五行与四时的配属多有差异,尤其土与四时相配问题,说法更不统一,对“四时”与“长夏”的时间长短划分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张道宗教授从“土”的基本属性出发,对“土主四时”或“土寄旺于四季之末”或“土脾主长夏”等观点进一步深入探考,将长夏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从而提出“四时皆有土”之说,指出“脾土”不独主一时,而是融于四时、旺于四时.在临床实践中,从“湿”论治是“四时皆有土”学说的核心,在疾病的病因中突出湿邪为患,治疗以健脾化湿为大法,兼顾调节相关脏腑“脾”的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厉凤娟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60-160
过敏性紫癜足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血管炎,多由细菌、病毒、食物等诱凼引起,中医归为紫斑、肌衄、葡萄疫,其病因《外科正宗·葡萄疫》说:“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色若葡萄。”对于此病中医疗效明显优于两医,现将中医治疗此病的方法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强调了四时养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冠心病四时用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时制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治则,治疗疾病应根据四时季节气候变化特点选择用药,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影响。冠心病属于中医“真心痛”、“胸痹”范畴,基本病机为心气虚损,血脉瘀阻。此病的发生或加重多届于秋冬,冬春转换季节之际,随个体差异可出现痰浊、气滞、血瘀、寒凝等证。在治疗时应灵活运用“因时制宜”原则,注意外在环境与内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医时间医学在方药应用中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四时节律及昼夜节律用药两方面,对中医时间升学在方药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强调中医运用方药治疗疾病要因时制宜,附合人体生物钟节律,佛出了治病用药的时间规律,为提高疗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时间医学在方药应用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时节律及昼夜节律用药两方面,对中医时间医学在方药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强调中医运用方药治疗疾病要因时制宜,附合人体生物钟节律,指出了治病用药的时间规律,为提高疗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患者常见伴随症状,因不及肿瘤危害性强,故临证时易于忽视,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利于疾病向愈。治疗时西医常以失眠论治,忽视其与肿瘤疾病的相关性。本病属中医"不寐"范畴,主要病位在心,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贾英杰教授通过30余载临证经验总结,认为肿瘤患者不寐多归于情志因素,主要责之于肝,且与其他脏腑有密切联系,从肝论治多获良效。文章将围绕"疏利肝气以畅调达""调补肝虚以合肝用""清肝泻火以降肝气""顺应肝气四时变化"来论述调肝法在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证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代表之作。《内经》中明确提出了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为重要理论基础,以人体脏腑气血外应四时气候变化而出现盛衰趋向变化的生理病理现象为理论依据,根据季节的不同选取不同穴位的四时针刺方法,并且提出了违背四时针刺的规律可能出现的后果。对现代临床中辨证以及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阴阳的经典含义,并以经典论述为基础,推导出五行。其中,四种病理的状态“可道”,阴阳虚实各有正名,但是常态却“不可道”不可名,阴阳匀平而已,无谓虚实之名。也就是说,五行只有四时可道,所以,《内经》经常把“四时五行”相提并论。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论述病理,故也借用了这种“可道”的四时模式来论述“病”机。通过阴阳原理,解释了三阴三阳病“四时大法”的深刻寓意,阐释了“春夏宜发汗”“秋宜下”等治疗原理,从而在总体上把握伤寒六病的四时框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四时气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四时统计分析5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出各中医证型的四时分布规律。结果 2型糖尿病的湿热兼证与夏季呈正相关,与秋季呈负相关;燥热伤肺证与秋季呈正相关。结论在重庆,2型糖尿病在夏季湿热兼证相对于其他季节增多,需针对此特点进行保健和治疗,可适当考虑清热利湿之法,而到了秋季湿热兼证相对减少,燥热伤肺证相对其他季节增多,故治疗时需适当考虑润肺生津。  相似文献   

20.
对外感表证发生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热型为标志的层次病理结构,四时配六淫的时空发生结构,病证相关的演化发展结构,升降出入失调的发病机理四个方面,探讨外感表证发生的若干问题,认为治疗表征,宣发,透达,发汗皆以透邪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