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尖锐湿疣的超微结构观察与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106例尖锐湿疣活检组织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基础上,将其中85例标本制备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5例患者的表皮细胞核内找到人乳头瘤病毒复制。病毒颗粒呈晶格状排列或呈散沙状分布。随着表皮细胞的不断角化,病毒逐渐成熟并直接从完全角化的细胞释放。为了加快诊断,对其中78例标本进行了匀浆和浓缩,直接电镜检测病毒,27例标本检出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34.6%。这一浓缩方法简便可靠、快速,可以用于人乳头瘤病毒和其他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海省西宁地区9 591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到我院妇科及体检中心就诊的女性9 591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PCR+膜杂交法对9 591例标本进行检测,观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类型、统计各亚型分布及各年龄段感染情况.结果:9 591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  相似文献   

3.
尖锐湿疣168例临床分析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郑华,张林关键词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中图号R752.53尖锐湿疣(condylomaacunlinata,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为了了解CA在长春地区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我们对来本...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位准确、特异性强的原位核酸杂交技术,以地高辛配基标记HPV6B/11探针进行标记。在喉乳头状瘤石蜡包埋标本中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在30例石蜡标本中19例阳性,11例阴性。结果表明喉乳头状瘤的病因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位准确、特异性强的原位核酸杂交技术,以地高辛配基标记HPV6B/11探针进行标记。在喉乳头状瘤石蜡包埋标本中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在30例石蜡标本中19例阳性,11例阴性。结果表明喉乳头状瘤的病因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荧光定量PCR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的人类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尖锐湿疣中的人类乳头瘤病毒含量并分析其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了临床送检标本48份。结果:检测出人类乳头瘤病毒6,11型42例,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型2例。结论:人类乳头瘤病毒6,11型是尖锐湿疣主要感染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情况,以及高危亚型与低危亚型感染和单重感染与多重感染分别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3-12月来院做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的病人标本500份,运用反向点杂交方法对其进行分型检测,结果通过excel2003和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标本中258例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感染率为51.6%,低危阳性与高危阳性分别130例和128例,但不同临床症状低危感染与高危感染分布有很大差异,总的来说随着临床症状严重性增加高危阳性感染率增加,发生多重感染的概率增大。结论通过统计不同年龄段的感染情况,发现16~30岁是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高峰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年轻化趋势,但中老年女性群体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依然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8.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26(3):286-286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证实,该中心2009年以来提出的预防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Gardasil)对预防男性尖锐湿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PCR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168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尖锐湿疣主要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可感染人的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诱发细胞增生,产生乳头瘤样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因此,对HPV感染的诊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应用PCR检测技术对168例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的标本进行HPV检测,标本取材为生殖道分泌物和组织块。结果显示PCR法敏感、特异性强,且简便快速。1 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68例尖锐湿疣标本源于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和恩施州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女性病例,平均年龄32岁,标本取材分生殖道分泌物、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成药净肤液抗人乳头瘤病毒的作用。方法将净肤液作用于离体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HPV-DNA的扩增情况,考察净肤液在体外抗病毒的作用。结果经净肤液作用后,人乳头瘤病毒DNA扩增受到抑制,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净肤液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位分子杂交法诊断尖锐湿疣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与组织病理及醋白试验相比较。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所用探针为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HPV6/11,HPVl6/18,HPV31/33)]、组织病理及醋白试验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结果37例标本中,醋白试验34例阳性;组织病理检查37例均阳性;原位分子杂交法的总阳性率为94.6%,HPV6/11阳性31例(阳性率83.7%),HPV16/18阳性2例(阳性率5.4%),1例标本HPV6/11及HPVl6/18均阳性(2.7%),HPV31/33阳性1例(阳性率2.7%),阳性标本可见细胞核着蓝色,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在棘层空泡化细胞的细胞核内。结论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HPV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对感染有明确的组织学定位,而且还能进一步鉴定感染的型别,因此是诊断和研究尖锐湿疣的较好和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DIFFERENTIATIONOFPSEUDOCONDYLOMAOFVULVAANDCONDYLOMAACUMINATABYDOTBLOTHYBRIDIZATIONANDPOLYMERASECHAINREACTIONLiuYuehua刘跃华;Wa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组织学角度结合HPV原位杂交检测探讨尖锐湿疣和假笥湿疣及相关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6例活检标本,随机抽取典型尖锐湿疣70例,假性湿疣30例,相关病变10例作HPV6B、1原位杂交检测分析,观察HE组织切片。结果 本组材料中,70例(100%)典型尖锐湿疣和3例(10%)假性湿疣HPV表达阳性,相关病变均表达阴性,尖锐湿疣和相关病变HPV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  相似文献   

14.
PCR用于尖锐湿疣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L1区通用引物(MY11/MY0g)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0例尖锐湿疣新鲜组织。其中含3例病变不典型病理活组织检查不能确诊者。HPV,DNA阳性率100%HPV-6.11,16,18型分别为36%,70%,14%.8%。结果显示:(1)PCR检测HPV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等优点,可有助于不典型尖锐湿疣患考的诊断,(2)MY11/MY09在筛选HPV感染时是较理想的引物,(3)尖锐湿疣组织中以HPV6、11为最常见型别。  相似文献   

15.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30例尖锐湿疣的超微病理变化。多数尖锐湿疣存在空泡样变、双核、异型核、基质团及大量肿胀线粒体现象。但没有找到成熟的HPV颗粒。空泡样变可能是肿胀的线粒体破裂或胞浆基质团损耗所致。用金标免疫电镜法检出尖锐湿疣的HPV抗原阳性率为60%,而用酶标免疫电镜法其阳性率为47%。前法较后法敏感。大多数HPV抗原阳性细胞位子颗粒层和角化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期发现亚临床和潜伏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给予及时处理,控制病情向尖锐湿疣临床期发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可疑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并通过活组织检查予以验证。结果:可疑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 56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V(6,11型)感染阳性53例,添组织检查验证为尖锐疣48例,PCR检测HPV感染的敏感性为1005,准确性为85.75。结论应用PCR技术检测HPV(6,11型)能发现亚临床表现的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和HPV感染携带者。  相似文献   

17.
用生物素标记的HPV6/11DNA和HPV16/18DNA探针,对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多数尖锐湿疣含HPV6/11DNA,所以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因子是H2V6/11.HPV6/11D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的表层,少数位于深层。个别合并HPV16/18感染,或仅为HPV16/18所感染的病人恶变的可能性大。大多数宫颈癌病人含HPV16/18DNA,提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为HPV16/18。一些病人合并HPV6/11感染。在未找见HPV16/18DNA的病例中,可能存在其它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18.
用生物素标记的HPV6/11DNA和HPV16/18DNA探针,对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多数尖锐湿疣含HPV6/11DNA,所以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因子是H2V6/11.HPV6/11D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的表层,少数位于深层。个别合并HPV16/18感染,或仅为HPV16/18所感染的病人恶变的可能性大。大多数宫颈癌病人含HPV16/18DNA,提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为HPV16/18。一些病人合并HPV6/11感染。在未找见HPV16/18DNA的病例中,可能存在其它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19.
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HPV分型与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由于宫颈尖锐湿疣(CA)皮损中HPV高危型感染常与其癌变有关,而端粒酶活性增高多见于恶性疾病。该研究探讨宫颈CA皮损中HPV分型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病毒分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4例(40.0%)HPV16/18型阳性,34例(56.7%)HPV6/11型阳性,2例未检测到HPV;HPV16/18型感染的皮损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HPV6/11型感染者。结论认为端粒酶活性与HPV型别有关,可能与HPV病毒协同参与CA发病,HPV16/18型阳性者在临床可能有癌变倾向,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可以阻碍疣体生长,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