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告1例发生于耳及耳周的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细胞浸润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介绍该病的认识过程,病因,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点。结论:本病 列的发病过程,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均符合AHLE。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1例发生于耳廊及耳周的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细胞浸润疾病(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ALHE)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介绍该病的认识过程、病因,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点.结论:本病例的发病过程、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均符合AHLE.  相似文献   

3.
侯某,男,23岁。1980年10月无明显诱因发热40℃,伴有左侧胸痛、咳嗽及全身骨痛。遂行抗结核治疗3个月,体温降至正常,但骨痛未愈入院检查。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白细胞8,068,嗜酸性粒细胞16%,计数858/mm~3。各种生化检查均正常。肋骨及两次骨髓活检,见骨髓内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占17.5%)。脑电图显示右额波率减弱。X线检查:额顶骨、胸部2~9肋、右肱骨、两股骨、左腓骨、两髂骨及左耻骨可见多个小圆形透光区,部分边缘有致  相似文献   

4.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26岁,因左锁骨区疼痛、肿胀、食欲不振2个月余来我院就诊.查体左锁骨胸骨端饱满,轻压痛.X线平片及CT示: 左锁骨胸骨端溶骨性骨质破坏,周边骨皮质连续,骨质硬化,无骨膜反应,周边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53岁。因间断上腹部不适10年,腹泻2个月入院。10年前因服用大量感量药出现上腹部不适,伴反酸,胀痛不明显,之后患者一直以“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症状反复。既往史:自幼患有哮喘。体检:贫血貌,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腹水征阴性,双下肢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5岁。头顶及西部肿物伴胸闷四个月而来院就诊。查体:T38.1℃。慢性病容。巩膜无黄染,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右侧额顶部见有核桃大软组织种物,触之有囊样波动感,轻度压痛。在颧部亦有葡萄大软组织隆起。实验室检查:ESR88mm/h,HB125g/L,RBC4.25×1012/L,W  相似文献   

7.
纵隔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一例强永乾①余伟南①张学斌②纵隔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Casteleman'sdisease),又称巨淋巴结增生,我们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患者男,34岁。咳嗽1月,经透视发现左上纵隔肿块。入院诊断:纵隔肿瘤...  相似文献   

8.
湿疹是皮肤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迟发型的变态反应,且与免疫功能相关,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但绝对值高达5×109/L的病例少有报道,近期发现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常城  李文彬  庄奇新  唐翠松  邓敏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89-1289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发现左颈部肿块一周余,无明显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体检:左侧胸锁乳突肌上部可触及约4cm×5cm肿块,质软,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压痛。经颈部左后侧皮下B超探查示多个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最大一个约22mm×11mm×15mm,内部血流较丰富,诊断为颈部左后侧  相似文献   

10.
朱芳冰 《人民军医》2008,51(12):795-795
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双侧下面部无痛性弥漫性肿胀11年就诊。专科检查:颜面对称,双侧下面部以耳垂为中心弥散性肿胀,表面皮肤可见色素,口角外侧至咬肌前缘下颌骨体部隆起,表面皮肤色素加深,毛孔粗大,无红肿、破溃。触诊双侧腮腺弥散性肿大,质地柔软,无压痛,未触及结节。患者无面瘫、眼干、口干、张口偏斜等症状。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分泌良好,液体清诊断:双侧腮腺嗜酸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在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全麻下,行双侧腮腺及病变切除术和双侧面神经解剖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出院后定期复查。2讨论腮腺嗜酸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临床上较少见。病因尚不明确,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放射治疗为首选,多发性以化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外科手术一般用于活检确定诊断或病变组织部分切除。以上方法均有一定的复发率,且非治疗剂量放疗有潜在的诱发恶性变的可能性,激素治疗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手术虽可改善颜面外形,但会遗留瘢痕。该病术中出血较多,应事先备血,并加强术中面神经保护。为减少出血,可采用预防性的颈外动脉结扎术,手术可先进行一侧,视情况再做另一侧。(编校:陈卓收稿:2008-06-14)双侧腮腺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例@朱芳冰!100...  相似文献   

11.
12.
1 病例报告 例1男,52岁,农民,左腹股沟包块7年入院。左腹股沟区初起为花生米大结节数个,后融合成片,逐渐增大,并向大腿部延伸,无疼痛。查体于左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触及不规则形包块,11cm×8cm×4cm大小,结节状,质中,边界不清。手术切除。血常规: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35岁 ,因头部、躯干、四肢红斑、水疱 ,伴剧烈瘙痒 2 0天余 ,于 1 999- 6- 2 4入院。 2 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红斑、丘疱疹 ,逐渐扩展到双外耳 ,伴有瘙痒 ,抓破后出现糜烂、渗出、结痂 ,曾在当地医院诊断“黄水疮”,给于静点“环丙沙星”,口服“赛庚啶”、“严迪”,外用“乐肤液”等治疗 ,病情未得到控制且逐渐加重 ,1 0 d后皮损发展至躯干、四肢 ,呈大片浸润性红斑 ,伴有剧烈瘙痒 ,搔抓后红斑迅速扩大 ,部分皮损可自行消退 ,不伴有发热及关节疼痛 ,并进一步到某医学院就诊 ,诊断为“过敏性皮炎”,给予“抗组胺药”等治疗 ,病情…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5岁。半年前开始间断性腹疼、腹泻,近月余持续性加重,每日腹泻达10余次;大便稀,黄水样,粘液不明显.家族史无特殊.体检除肝在肋下一横指外,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300/mm~3,淋巴细胞20%,中性76%,嗜酸性4%;AKG 值在正常范围;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8例均匀强化,2例部分病灶中心片状不规则强化;平衡期呈等密度8例,2例弥漫性者少部分病灶为稍低密度.10例病灶内均见门静脉分支穿行,无门静脉充盈缺损或闭塞,无占位征象;3例门静脉分支周围见伴行条状低密度带.结论 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lymph-romuloma,ELG)因其病程长好发部位多,患者常多科就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木文提出了病理观察要点,并就病变性质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ELG是某种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局部表现为慢性增生性炎,是预后较好的非种瘤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 患者男,18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鲜血及咖啡样物,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1年前曾在外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炎。血常规检查提示WBC计数升高,最高达28.8×10^9/L,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入院查体:腹软,上腹部轻压痛,肝脾、肠鸣音肋下未扪及。血常规:WBC计数22.2×10^9/L,  相似文献   

18.
<正> 患者:于某某,性别:女,年龄:4岁。病案号:18887。患儿因持续性发烧3d,阵发性咳嗽、乏力入院。 体格检查:T38.2℃,P 100次/min,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查体合作,巩膜及皮肤无黄染,表浅淋巴结不大,皮肤未见出血点及蜘蛛  相似文献   

19.
当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超过1.5×0.9/1和某些疾病,如寄生虫病、免疫缺陷儿童的感染性疾病、内因性哮喘、某些脉管炎性和肉芽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皮肤病、恶性肿瘤等可见到组织中EOS浸润。然而,在排除了上述主要疾病后,仍有一些EOS持续增多的患者寻觅不到原因。为此,1968年Hardy和Anderson氏首先提出,1975年Chusid氏等又作了确切的解释,将该征称之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左颊部无痛性肿块4年。查体:左颧骨下方面颊部明显隆起,有色素沉着,肿物边界尚清,质中偏硬,活动度小,无压痛。X线摄片颅骨未见异常。血白细胞11.8×109/L,嗜酸性细胞0.13×109/L。术前诊断为混合瘤。术中见肿物无包膜,与颊脂垫粘连,深面为肌肉及下颌骨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