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与自评抑郁量表(SDS)在2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2组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GQOLI-74评分有显著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有效改善,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路优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根据病情给予个体化降糖治疗,路优泰联合心理干预组34例,给予心理干预,同时给予口服路优泰300mg,日3次;对照组34例,不给予任何抗抑郁药和心理干预.2组疗程均为8周.对68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行HAMD评分,并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1)路优泰联合心理干预组治疗后HAMD总分为(7.9±6.3)分,与治疗前(19.2±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13.8±9.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分(13.8±9.9)与治疗前总分(18.9±5.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路优泰联合心理干预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路优泰联合心理干预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值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路优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心理干预相关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改善公务员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促进心理康复,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汉密顿量表分别于入院或门诊时和出院时进行评定。对41名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结果通过主观幸福感量表测试,心理干预前后的比较,总体幸福感总分、对健康的担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情绪紧张因子分明显下降(P〈0.05)。汉密顿量表评分显著下降,说明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和心境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心理干预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公务员抑郁障碍患者心理调适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精神科护士应掌握心理干预的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改善护理服务模式,提高心理护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有精神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并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性心理,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38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5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BECE评分以及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BECE评分以及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以及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T2DM具有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缺陷的双重机制,初诊的T2DM患者平均B-细胞功能已丧失50%左右,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衰竭导致体内胰岛素不足,所以大部分T2DM患者需使用外援性胰岛素治疗。自从1922年首位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以来,胰岛素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许多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了治疗效果,延长了住院13,降低了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笔者对64例有胰岛素治疗适应证的T2DM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病人的心态施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合并抑郁患者的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以包头市友谊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析,测定出176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将176例T2DM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重新测定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SDS评分。心理干预治疗停止2个月后,随访再次测定FPG、PG2h及Hb A1c,并重新进行抑郁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状况评估,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经心理干预治疗3个月,实验组FPG、PG2h、Hb A1c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抑郁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停止后2月,实验组糖代谢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抑郁症状及糖代谢指标,但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团体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糖代谢、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巴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筛选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82例,再按抑郁程度分层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团体心理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降血糖、降血脂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干预。团体心理干预前后对全部被试者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生活质量测量。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21±0.31)mmol/L和(6.89±0.29)%,而干预组则分别为(5.01±0.29)mmol/L、(5.12±0.32)%,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生理因素、社会关系及治疗因素等四个维度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2例糖尿病精神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6,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其血糖,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况,并给予心理干预,然后比较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值及实验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结果:86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对血糖的控制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心理护理干预,建议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糖尿病教育,有助于改善其抑郁情绪,使血糖更易于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常并发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境,降低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妨碍糖尿病症状的控制。2004~2007年,我院内科共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患者46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强化心理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并分析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对本研究患者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HAMD评分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和SAS数值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HAMD和SAS数值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SAS和HA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数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同时对降低患者血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秀英  钟萍 《广西医学》2004,26(11):1622-1623
目的 了解心理干预对 2型糖尿病 (T2DM)合并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 12 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测评 ,并对其中 6 4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再行测评。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经心理干预后 ,抑郁症状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王小花  宁洁  叶敏  黄皿 《罕少疾病杂志》2013,20(4):24-26,5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影响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及4周、12周给予汉密尔顿(HAMI))评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干预后第4周、12周,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AMD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贵秀  任梅芳 《河北医学》2007,13(11):1337-133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DM)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并予以护理干预,强化教育,家庭、社会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分值。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科学的护理干预,明显改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等对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与合并心理治疗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合并心理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较内科治疗组显著,且糖代谢更好。结论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情绪症状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7.
陈燕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52-25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清蛋白、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患者出院时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清蛋白、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血糖水平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T2DM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及负性情绪[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及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HAMA、HAMD评分及Hb Alc、FBG、2 h 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HAMA、HAMD评分及Hb Alc、FBG、2 h 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T2DM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并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对血糖控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章容  戴武  叶军  曹永红  刘燕  汪运生  张苏皖 《安徽医学》2013,34(9):1285-128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伴轻中度抑郁的影响。方法将256例社区2型糖尿病伴轻中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128例,常规治疗组128例。12周后,对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及SD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血糖、血脂控制效果及SDS分值改善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伴轻中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并对改善糖脂代谢有益。  相似文献   

20.
抑郁在糖尿病病程中患病率已逐年升高且危害性较大,而对其进行规范、持续的心理护理干预已经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着重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原因、危害及心理护理干预现状进行了回顾与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