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术前减黄对中度梗阻性黄疸(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71 ~ 342 mmol/L)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收治的27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度梗阻性黄疸105例患者,分为减黄组和未减黄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入组患者105例,包括术前减黄组58例,未减黄组47例;减黄组术前总胆红素水平为(264±76) mmol/L,减黄后总胆红素下降为(183±44) mmol/L,减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减黄组与未减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减黄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减黄组并发症共发生16例(27.59%),与未减黄组14例(29.79%)相比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分层分析显示,减黄组和未减黄组在单一并发症(伤口感染、出血、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等)的发生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减黄对于中度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价值有限,患者术前可不行减黄治疗,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黄疸程度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月行PD术的患者118例,据黄疸程度分四组:无黄疸组(A 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 ≤34.20 μmol/L;轻度黄疸组(B 组):34.20 μmol/L342.00 μmol/L,将各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分析.再据黄疸患者(n=87)术前是否减黄分为减黄组(n=36)和非减黄组(n=51),比较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B、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05%、60.97%、77.78%,高于A 组(32.26%),P<0.05;D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减黄组与非减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11% vs 60.78%)、死亡率(0.03% vs 0.04%)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术前黄疸程度是影响P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故术前是否减黄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尽管近些年有术前评估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术后强效抗生素的应用,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有较高的术后感染并发症率及其相关病死率。文中探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梗阻性黄疸程度与时间对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择期实施的1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未行术前胆道引流,回顾性分析术前黄疸程度及时间对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中度和重度黄疸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黄疸组(P<0.05),长期黄疸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黄疸组(P<0.05),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重度黄疸和术前黄疸时间长均可显著增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价值.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80例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判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的临床意义.结果 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中56例(平均血胆红素167.3 μmol/L)术前未行减黄,其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9%(24/56);24例(平均血胆红素323.7 μmol/L)术前进行了减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16/24).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由于减黄组减黄后胆红素水平降至与未减黄组接近,因此降低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主张对于血胆红素>170 μmol/L,全身状态差,合并胆管炎的患者进行术前减黄.  相似文献   

5.
梁辉  覃兴尤  赖远辉 《广东医学》2008,29(2):287-288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减黄对术后病死率、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组入院时TB为(268±70)μmol/L,平均减黄10.2 d,至术前的TB下降为(174±55)μmol/L,与减黄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t=2.16,P<0.05),与未减黄组术前的(248±85)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5,P<0.05);减黄组RBC输注量为(286±91)ml,未减黄组为(390±85)ml,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31/78),其中减黄组为46%(11/24),未减黄组37%(20/5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仍然较高;术前减黄不能降低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 duodenectomy,PD)的影响.[方法]回顾74例总胆红素(TBIL)>85 μmol/L行PD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术前减黄组及未减黄组,从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差异分析术前减黄对手术风险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40例,术前TBIL下降到(228.5±82.2) μmol/L,与减黄前的(338.1±88.4) μmol/L及未减黄组的(328.6±93.0) μmol/L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死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单个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减黄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但不能改善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指征及具体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自定减黄指征进行术前减黄治疗,60例患者分为减黄组25例和未减黄组35例,比较两组等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减黄组住院时间较未减黄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未减黄组为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选择性的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术前减黄,可以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建议TBIL水平在342μmol/L、年龄在65岁以上、一般条件较差患者术前进行减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检索1998年至2011年比较术前减黄与一期根治性手术对PD术后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对所检索到的文献纳入标准的评价,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为主要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9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及1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本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减黄与一期根治性手术在术后疗效,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胆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减黄后切口感染及胰瘘发生率大于一期手术组。结论:术前减黄不能降低PD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减轻黄疸水平(简称减黄)及相关因素对壶腹周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63例总胆红素(TB)>85μmol/L的壶腹周围癌行PD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减黄33例,未减黄30例,减黄前的TB水平为(280.5±129.2)μmol/L,减黄后下降为(143.1±87.2)μmol/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5%,减黄组为30.3%,未减黄组为4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前减黄并未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术前TB≥342μmol/L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梗阻性黄疸及减黄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轻度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作为轻度黄疸组,中度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作为中度黄疸组,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作为重度黄疸组,同期住院的无黄疸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  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中颜色分布出现不均匀性,蓝色分布随黄疸程度的加重而增多,绿色分布随着黄疸程度的加重而相对减少;黄疸组总胆红素水平、蓝色领域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 <0.05),黄疸组应变均值低于对照组(P <0.05);重度黄疸组总胆红素水平和蓝色领域百分比高于中度黄疸组和轻度黄疸组(P <0.05),中度黄疸组总胆红素水平和蓝色领域百分比高于轻度黄疸组(P <0.05),重度黄疸组应变均值低于中度黄疸组和轻度黄疸组(P <0.05),中度黄疸组应变均值低于轻度黄疸组(P <0.05);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蓝色领域百分比与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P <0.05),应变均值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P <0.05);减黄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蓝色领域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P <0.05),减黄治疗后应变均值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估及减黄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G6PD缺陷及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76例被确诊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血清巨细胞病毒检测,并同时进行G6PD、血常规、胆红素等各项指标的测定,进行比较。结果17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HCMV感染45例(25.6%),G6PD缺陷24例(13.6%),感染HCMV17例,其感染率为70.8%。G6PD缺陷+HCMV感染者17例(9.7%),两者合并感染者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均比单纯G6PD缺陷者或单纯HCMV感染者明显增高。结论G6PD缺陷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HCMV感染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按血胆红素分为无黄疸对照组,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疽组,每组15例。其中黄疽组患者均为梗阻性黄疸。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吸七氟烷。同时记录从停药后至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黄疸组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明显大于非黄疸对照组,但黄疸轻,中,重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胆红素水平与延长的苏醒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罗志强  黄健 《当代医学》2014,(27):51-52
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聚乙醇酸(PGA)管状型材料奈维(NEOVEIL)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8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在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中使用奈维补片患者(奈维组)和12例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中未使用奈维补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后的肺漏气、平均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顺利,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奈维组中术后有2例有肺漏气,肺漏气0~2d,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2~4d,术后未见有肺部感染发生;而对照组(未使用奈维组)中术后有8例有肺漏气,术后漏气2~8 d,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3~10 d,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组患者术后肺漏气、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奈维组为0%,对照组为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O.05)。结论奈维组的肺漏气与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奈维组术后未见肺部感染发生,而对照组术后可并发肺部感染,术中应用聚乙醇酸管型材料对肺组织切缘加强修补,可有效预防术后长期漏气,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灶大小又分为小面积亚组(n=30),中面积业组(n=24)和大面积亚组(n=36),再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n=33)、中度亚组(n=19)和重度亚组(n=38);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同型Hcy、hs-CPR及D-D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Hcy、hs-CRP、D-D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亚组患者血清Hcy、hs-CRP、D-D的含量>中面积亚组>小面积亚组(P<0.05);重度亚组患者血清中的Hcy、hs-CRP、D-D的含量>中度亚组>轻度亚组(P<0.05)。结论 Hcy、hs-CRP和D-D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腭咽软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0SAHS患者病情程度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从而研究其在OSAHS发生、发展过程中即:缺氧--CTGF升高一咽狭窄这一恶性循环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对象为50例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的0SAHS患者,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标准进行病情分度,其中轻中度30例,重度20例。对照组为25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术中切除的腭咽软组织中CTGF的表达情况,同时光镜下观察分析两组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CTGF的阳性表达率在轻中度OSAHS患者中为60%(18/30),在重度0SAHS患者中为90%(18/20),对照组CTGF染色阳性表达率24%(6/25);且轻中度组与对照组,重度组与对照组,以及轻中度组与重度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OSAHS患者腭咽软组织中CTGF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0SAHS患者中,重度组腭咽软组织中CTGF的含量高于轻中度组。CTGF可调控内皮细胞功能,还可促进微血管周细胞程序性死亡,导致血管渗透性增加,促进血管新生,在OSAHS患者咽腔狭窄,腭咽软组织松弛、血管扩张、间质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不同程度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61例急诊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A组,n=3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B组,n=26),另设立对照组(n=10),检测比较各组患者BNP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水平。结果轻度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PASP及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PASP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5)。结论COPD患者BNP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血浆BNP水平可以反映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阳笑  杨静 《湖南医学》2014,(2):307-309
【目的】探讨仿生物理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程及疗效。【方法】来本院就诊的SUI患者93例,其中轻度组62例,根据治疗意愿分为轻度1组31例,轻度2组31例;中度组31例。轻度1组应用PHENIX USB 4盆底功能治疗仪行系统仿生物理治疗1疗程(基础治疗,每次30 min ,每周2次,共15次),轻度2组及中度组予系统仿生物理治疗三疗程(巩固治疗),疗程间间隔1个月,于基础治疗后及巩固治疗一年后判定疗效。【结果】一个疗程治疗后,轻度组62例中61例(98.39%)有效,其中57例(91.94%)治愈;中度组31例中24例(77.42%)有效,19例(61.29%)治愈。轻度2组及中度组继续行巩固治疗。疗程结束后一年评估:轻度1组中25例(80.65%)仍有效,其中23例(74.19%)治愈;轻度2组30例(96.77%)有效,29例(93.55%)治愈;中度组28例(90.32%)有效,26例(83.87%)治愈。轻度组有效率及治愈率显著高于中度组( P <0.05, P <0.01);轻度2组一年有效率及治愈率均稍高于中度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轻度2组一年后治愈率高于轻度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仿生物理治疗对轻、中度SUI均能有效缓解症状甚至治愈,应用三个疗程的巩固治疗的疗效优于一个疗程的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黄疸原因待查(以下简称黄疸待查)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9例黄疸待查患者的肝功能,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血常规和尿胆原、尿胆红素,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病毒性肝炎52例,为第1病因。消化道癌症18例,药物性肝病1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原未定11例,每病种只有1例的黄疸型疾病9例,酒精性肝硬化和胆总管结石各5例,为2、3、4、5、6名。血清总胆红素(Tbil)以戊型肝炎组最高,平均值为260.6μmol/L,甲型肝炎组最低,为92.1μmol/L,t=-3.57,P=0.0038。ALT、AST以乙型肝炎组和戊型肝炎组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138.6U/L和865.6U/L,酒精性肝硬化组最低,为73.0U/L和136.0U/L,t=2.49,P=0.0191,t=2.22,P=-0.0463。ALP和GGT以癌症组最高,平均值分别达到689.0U/L和657.0U/L,而酒精性肝硬化组和乙型肝炎组最低,分别为131.0U/L和146.0U/L,t=2.56,P=0.0184;t=4.43,P=0.0000。WBC、NEU以肝胆道感染组和胆石症并急、慢性胆囊炎组(下称胆石症并胆囊炎组)最高,其余均在正常范围。酒精性肝硬化组和胆总管结石组RBC和HGB均低于正常低值。本组无溶血性黄疸患者,尿胆原、尿胆红素阳性均以胆红素阳性多见。结论黄疸待查患者虽然病因复杂,部分病情较重,但临床症状多数一致且较温和,若辅以较全面的实验室检查,约90%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确诊的。  相似文献   

19.
于春艳  张磊  高照猛  徐建  刘娟  张旗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37-2443
目的 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疾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3月就诊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女性RA患者240例为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女性8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抗核抗体(ANA)等,测定甲襞微循环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保护素(OPG)水平,运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 RA 患者骨密度。根据DAS 28积分分为低度活动、中度活动、高度活动,采用“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亚组48例、中度亚组136例、重度亚组56例。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质疏松发生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高于对照组〔(6.1±1.9)分与(4.7±1.5)分,t=5.995,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异常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000,P<0.01)。病例组中度活动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较低度活动者升高,重度活动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较低度活动和中度活动者升高(P<0.05)。病例组不同程度甲襞微循环异常患者年龄、病程、RF阳性率、A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程度甲襞微循环异常患者ESR、CRP、CCP阳性率、DAS 28积分、25(OH)D、VEGF、OPG水平、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亚组患者ESR、CRP、CCP阳性率、DAS 28积分、VEGF水平、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轻度亚组,25(OH)D、OPG水平低于轻度亚组(P<0.01);重度亚组患者ESR、CRP、DAS 28积分、VEGF水平高于轻度亚组和中度亚组,25(OH)D、OPG水平低于轻度亚组和中度亚组,CCP阳性率和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轻度亚组(P<0.01)。病例组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与DAS 28积分(r=0.575,P<0.05)、ESR(r=0.529,P<0.05)、CRP(r=0.420,P<0.05)、CCP滴度(r=0.413,P<0.05)呈正相关,与25(OH)D(r=-0.595,P<0.05)、OPG(r=-0.538,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SR〔β=0.033,95%CI(0.001,0.065),P=0.043〕、CCP滴度〔β=0.008,95%CI(0,0.068),P=0.044〕、甲襞微循环积分〔β=0.484,95%CI(0.355,0.614),P<0.001〕是女性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甲襞微循环积分是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1.150,95%CI(1.020,1.291),P=0.025;OR=2.980,95%CI(1.184,7.502),P=0.033〕,而25(OH)D和OPG是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005,95%CI(0.003,0.007),P=0.032;OR=0.907,95%CI(0.842,0.977),P<0.001〕。结论 女性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疾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相关;甲襞微循环积分升高是疾病活动度增加及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甲襞微循环检查可作为一种预测RA骨质疏松发生的潜在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24 h血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疑似OSAHS患者84例,进行多导睡眠图(PSG)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 I)将所有对象分为四组:非OSAHS组(9例)、轻度OSAHS组(19例)、中度OSAHS组(23例)、重度OSAHS组(33例)。比较各组的昼夜血压值,了解血压变化与PSG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各组血压比较,除轻、中度OSAHS患者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间无论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重度OSAHS患者较非OSAHS患者SBP高约15 mm Hg,DBP高约10 mm Hg。各组的SBP非杓形比率比较,除轻、中度OSAHS患者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SBP非杓形比率依次为32.6%、54.5%、57.1%、78.3%)。重度OSAHS患者的DBP非杓形比率(54.3%)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OSAHS患者的血压与体重指数(BM I)(rSBP昼=0.26,rDBP昼=0.22)、微觉醒指数(M iI)(rSBP昼=0.25,rDBP昼=0.17)、心率变异性(HRV)(rSBP夜=0.18,rDBP夜=0.17)相关。中度OSAHS患者的血压与AH I(rSBP昼=0.31,rDBP昼=0.22,rSBP夜=0.26)、最长低通气时间(LH)(rDBP夜=0.2)相关。重度OSAHS患者的血压与呼吸暂停指数(AI)(rSBP昼=0.61,rDBP昼=0.5,rSBP夜=0.57,rDBP夜=0.48)相关。结论 OSAHS对SBP影响更大;OSAHS患者早期表现为DBP升高及SBP非杓形节律。影响血压的因素因OSAHS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