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干预的效果,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有效实践。方法选取浙江省艺术学院、信息学院、外语学院二~三年级学生4349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确定其中2所为干预学校(1444名)、2所为对照学校(2905名)。对干预学校实施多媒体授课、播放录像、发放宣传小册子和校园张贴宣传画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由59.7%提高至75.0%,对艾滋病/性病流行形势势和相关政策知晓率平均由57.8%提高至77.2%。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辍学青少年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况辍学青少年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于 2 0 0 1年 9月中标。项目执行时间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 :筹备阶段 :2 0 0 1年 1 1月~ 2 0 0 2年 3月 ,主要工作是 :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 ,农村卫生协会会长、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项目组织协调领导小组 ,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的项目执行组 ;制定了项目管理与工作制度。召开项目协调管理会和项目组成员培训会。编制健康教育材料、问卷根据预调查反馈信息再修改。以乡镇为单位培训乡村医生。召开目标人群座谈会 ,确定目标人群、同伴教育者。以问卷、个别交谈等形式进行基线调查。实施阶段 :2 0 0 …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在八年级学生中发放载有艾滋病防治信息的作文簿,并以艾滋病为主题开展写作文活动的效果,为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怀远县790名八年级学生,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作文簿,并要求以艾滋病为主题写作文.干预前后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活动效果.结果 学生艾滋病8条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3.9%提高到干预后的82.5%(P<0.01),2个与性有关的知识点的知晓率仍然低于80%.美沙酮的知晓率干预后仍然不到50%.结论 通过作文簿宣传信息及写作文活动,八年级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大幅度提高.但仍需要增加针对性的讲解活动或对作文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了解青海藏族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为民族地区有效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青海省在读藏族大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404人)、后(403人)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藏族大学生对艾滋病流行及危害认识均超过8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P值均<0.01),对艾滋病感染者歧视态度明显下降(P值均<0.01),对婚前性行为认可率有所下降(P<0.01),支持安全性行为者提高了39.5个百分点(P<0.01).结论 青海藏族大学生艾滋病及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多途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可明显提高藏族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应在其他民族地区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比较同伴教育和专家讲座对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选择适当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徐州市488名大一学生随机分成同伴教育组和专题讲座组,分别采取同伴教育和专家讲座2种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种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结果 教育前,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专业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教育后两组大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分别提高了(2.77±1.56)和(2.86±1.54)分(P值均<0.01),对艾滋病的正向态度得分提高了(0.91±0.75)和(0.92±0.77)分(P值均<0.01).在“目前有比较有效的控制艾滋病进展的治疗方案”和“给予同性恋(同性性行为)理解”2个问题上专题讲座的效果优于同伴教育(P值均<0.05),其他问题的知晓率或正向率两种教育模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两种教育模式均为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评分行之有效的方式,且各有优缺点.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宁夏大学在校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民族地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宁夏大学30名健康教育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300名在校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结果同伴教育干预后,大学生对AIDS/STDs知识的答对率显著提高(24.33%~92.67%),且在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对AIDS/STDs病人的态度也随AIDS/ST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结论同伴教育适用于大学生,近期效果明显,可在大学生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职业高中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对自学和同伴教育进行比较,以探讨开展学校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方法 以成都市某职业高中的5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自学组和同伴教育组。干预前,用白编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干预期间,不给对照组学生任何有关信息;自学组和同伴教育组均开展2次干预,每次l课时,干预内容相同。干预结束后即刻和1个月后,用同样的调查问卷进行复测。结果 2种干预均有一定的即刻和近期效果,且自学方式的近期效果比同伴教育好。干预后,学生的性态度无明显改善。结论 在当前我国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课堂自学是职业中学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同伴教育在高中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选取北海市9所高中学校的二年级学生为干预对象,各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内对照组,另选取北海市3所高中的二年级学生为外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同伴教育"干预,另外2组不进行任何有组织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活动.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各组学生分别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比较、分析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学生的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得分从24.33分提高到30.78分(P<0.05);高于外对照组(从24.66分提高到25.75分)和内对照组(从22.90分提高到23.54分).结论 同伴教育在高中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方面的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校442名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442名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问卷(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医科学生得分最高(74.82分),文科学生得分最低(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文科学生仅基础知识项得分在干预后明显提高(P<0.01),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得分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教育模式在医学生中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教育效果,以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方法整群分层随机抽取1~4年级学生48个班,分为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播放艾滋病视听材料、专题讲座等4组,分别采取4种教育方法,干预前后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相同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4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P〈0.05)。4种方法比较,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效果最优,专家讲座其次,影音放映最后;主题班会与知识竞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题班会、知识竞赛与专题讲座、影音放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男、女生中的排序同上;4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不同年级中的排序也基本同上。结论4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但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最优,专家讲座其次,影音放映最后。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市部分职业学校1582名学生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相同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艾滋病基础知识相关问题中,干预前"通过血液传播"正确回答率最高(92.41%);"通过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侣传播"最低(44.50%);母婴垂直传播为85.78%,后2种传播途径干预后正确回答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相关问题中,干预前除"同教室上课不会传播"外,其余的正确回答率都在80%以下,干预后所有问题正确回答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干预前正确回答率部分在70%以下,干预后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患者及知识传播的态度,干预前采取正向态度的比例为69%~84%,干预后比例有所提高。结论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有较明显提高,对待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态度也向积极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大学新生发放“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效果。 方法 对 3所高校大学新生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于入学时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后 2个月 ,采用同一问卷调查 ,由学生自行填写 ,SAS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后 ,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态度答对率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某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立超  吕维香 《中国校医》2011,25(3):185-18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态度,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共514名,并于健康教育前后2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的态度等。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掌握较好(96.1%~98.8%),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其知晓率较低(41.7%~47.0%),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防治知识仍模糊不清,对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是非常害怕及歧视的,干预后选择积极应对者所占比例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但比例还是偏低。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为影像视屏资料、网络。结论高校开展AIDS健康教育,不仅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而且也改变他们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进而遏制艾滋病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大学生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潮州市某师范学校15个班的900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实施健康教育后再进行第2次调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调查872人,健康教育后调查863人。健康教育前艾滋病知识平均正确率为84.48%,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平均正确率为9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大学生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乡镇企业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干预研究在宛城区乡镇企业农民工中抽取800名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教育后乡镇企业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84.2%、85.8%,较受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行为的正确率分别为74.6%、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对乡镇企业农民工广泛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干预高危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沈阳市普通高中学生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态度变化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和2000年在沈阳市5所普通高中分别选取一年级学生599名和618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2010年高一学生多项艾滋病防治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高于2000年,但2010年高一学生教育前后多项有利于防治艾滋病的正向态度持有率低于2000年学生。结论沈阳市高一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近10 a有所提高,但仍要改进以学校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学生防治艾滋病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8.
浙江某地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126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讲座、观看VCD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教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1.08%上升至干预后的62.17%(χ2=367.28,P<0.01),63.23%的学生能接受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学习;干预后有64.86%的学生认为在感染艾滋病后应该坚定信心,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2.96%(χ2=120.69,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艳清  李丽娟 《中国校医》2010,24(7):543-544
目的了解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该校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抽取860名大学生匿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大学生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从41.69%提高到7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18,P〈0.01);大学生对及早治愈性病可预防艾滋病和洁身自爱是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的知晓率仍较低,分别为67.47%和68.92%。大学生现有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68%),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学校健康教育(71%)。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应加强。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介可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的发放情况和效果,为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工作及在高校更好的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处方内容自行设计问卷,于2004年9~11月对山东省5所高校的1 094名入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基线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6.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74.9%,处方实际发放率为84.3%.结论 发放处方能有效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但处方的发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督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