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服药流程改进在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摘取2015年1~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病区住院的180例患者进行观察,改进服药流程,对患者实行用药管理,比较患者对口服药物的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通过改进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服药流程,患者对口服药物知识的知晓率从改进前的84.44%提高到改进后的95.97%,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改进前的86.11%提高到改进后的98.33%,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改进服药流程,除了能提升患者对于各种用药知识整体知晓度,还能提升依从性,提升药物应用效果,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心血管内科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对管理满意度;心血管内科住院时间、治疗过程遵医行为;护理前后患者负性心理评分;跌倒、用药错误等心血管内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对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时间、治疗过程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负性心理评分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负性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跌倒、用药错误等心血管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可提高依从性,减少跌倒、用药错误等的发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对管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口服用药依从性,分析原因,改进药学服务方式。方法 用事先制订的用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资料信息获取。结果 住院患者口服药依从性占60.1%,不依从的表现依次为忘记或不注意服药占50.4%,自觉症状改善时停药占25.5%,对药品存在抗拒心理不服药占12.6%,服药自觉更坏时停药占11.8%。结论 提供更有效的药学服务,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本院药学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口服用药依从性,分析原因,改进药学服务方式。方法 用事先制订的用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资料信息获取。结果 住院患者口服药依从性占60.1%,不依从的表现依次为忘记或不注意服药占50.4%,自觉症状改善时停药占25.5%,对药品存在抗拒心理不服药占12.6%,服药自觉更坏时停药占11.8%。结论 提供更有效的药学服务,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本院药学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小燕 《安徽医药》2015,(2):390-392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降低住院患者给药查对缺陷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即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 DMAIC)的五个环节)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给药查对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结果护士对住院患者给药查对缺陷率从改进前的6.0%降低到现在的0.9%,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后住院患者对给药的满意度由改进前的88.0%提高到现在的97.3%,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对给药查对的满意度由改进前的90.5%提高到现在的98.4%,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给药错误纠纷共12起,改进后未发生因给药错误导致的纠纷和赔款。结论六西格玛科学的管理方法,可有效改进住院患者给药查对工作流程和降低住院患者给药查对缺陷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QC小组对内科患者口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6例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管床护士负责制指导服药,观察组患者在 QC小组干预下服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口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服药依从性(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7.36%),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掌握用药剂量(94.34%)、服药方法(100.00%)、药物副作用(92.45%)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掌握用药剂量(71.70%)、服药方法(75.47%)、药物副作用(66.04%)相比明显较高,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QC 小组对提高内科患者口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较大,提高了患者安全服药意识,帮助患者掌握用药剂量、服药方法、药物副作用等知识,提高患者口服药依从性,进一步避免漏服、错服药物的发生,增强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茂林  黄晓璐 《海峡药学》2005,17(6):172-173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提出改善用药依从性意见。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50例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等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中存在用药不依从性占59%.其中,同时存在2种以上不依从性表现形式的占47%。用药不依从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过早停止服药(46%)、漏服(4l%)、服药时间错误(39%)。结论 针对引起用药不依性的原因.提出改善意见.发挥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国英  张林 《成都医药》2004,30(1):46-48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患用药依从性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0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原因;结果:10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中,住院期间87.3%能按时遵医嘱服药,出院后仅5.9%能按时遵医嘱服药,其余94.1%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用药不规范、不坚持的现象。结论:须改善医疗各个环节,提高用药依从性,以提高患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并分析心血管内科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开展合理用药管理后的效果。方法 针对某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74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展开分析,某院心血管内科自2022年7月1日起实施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分析后的合理用药管理,以实施合理用药管理前后作为分组原则,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实施合理用药管理前)收治的370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同时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实施合理用药管理后)收治的376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的药物管理质量评分、医护人员药物安全意识评分、用药安全问题考核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为了提高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性和合理用药率,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临床中应积极开展基于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分析基础上合理用药管理干预,减少不合理用药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加速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稳定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加深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用药的认知程度,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13-12~2014-03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以用药指导为主的健康教育介入干预,观察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药师干预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佳的比率从16%提高至92%,80%患者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至1~2项。结论 临床药师的干预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馨提示卡用于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20例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CKD患者进行服药安全护理干预。采用温馨提示卡,服药放置直视化、单独小包装给药。确保患者定时服药;正确配合饮食服药、示范和指导患者采用正确姿势服药,保证服药方法准确;密切观察口服用药不良反应,做好服药健康指导。比较入院时及出院时安全服药的效果、护理满意度及药物安全知识掌握率。结果患者出院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护理干预后患者服药体位、饮食配合、服药时间正确率及药物安全知识掌握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方式正确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馨提示卡干预CKD患者的服药过程,能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和准确率,减少用药并发症,提高用药安全性,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及药物安全知识掌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服药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服用卡培他滨进行口服化疗的结直肠癌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住院期间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及用药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两个指标.结果 经过延续护理干预,化疗第1疗程与化疗第6疗程相比,试验组患者服药高依从性由41.7%上升到80.0%.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服药的依从性,保证治疗方案的有效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服药依从性。方法调查分析97例口服溴隐亭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服药依从性下降的原因。结果97位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42例,下降55例。依从性下降的原因包括相关知识缺乏、错误21例(38.2%)、药物副作用15例(27.3%)、经济原因13例(23.6%)、溴隐亭抵抗6例(10.9%)。结论口服溴隐亭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服药依从性下降的原因较多:针对性的对策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持续改进、优化、规范原流程中不合理环节,对比静脉药物摆放流程前后效果。结果改进后提高了输液摆放质量和准确率,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运用于临床输液摆放流程中能有效减少用药差错,使静脉输液摆放流程准确、合理、规范、高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以提高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为活动主题,选择我社区正在服用降血糖药物的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找出其服药依从性低的原因,运用品管圈程序,实施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后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服药依从性为80.15%,实施后为96.95%,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实施后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李晓霞 《海峡药学》2016,(9):293-294
目的:探讨口服药流程管理在降低初治结核病患者用药差错中的应用。方法以本中心结防科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登记的结核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发药流程,试验组给予口服药流程管理,比较两者的效果。结果在初治结核病患者中运用口服药管理流程,患者的口服药相关知识知晓率、按时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初治结核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抗结核药物知识不了解,开展口服药流程管理降低了患者的用药差错,确保了用药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为临床改善用药依从性提供建议。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对照组作为自然人群用药,进行用药依从性评估。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为47.4%,比自然人群的30.2%明显为高。结论全程化药学服务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可与医疗、护理服务共同完成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8.
左甲状腺素钠是目前甲减治疗的标准替代药物,通常需要终身服药。为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及指南.主要针对左甲状腺素钠口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服药剂量、服用时间、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监测等进行详细阐述,为医生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施丽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63-664
目的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教育组,每组60例,教育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和一般常规的护理外还给与综合的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一般常规的护理。结果通过对120名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研究,可以看出经过健康教育的教育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且教育组的5年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减低,5年存活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教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对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服药依从性、预防复发和降低病死率有很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方法:对325种常用口服药品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结果:体现服用时间的药品占47.08%,其中饭前服用的药品占28.10%,饭后服用的占22.92%,饭前饭后均可的占22.22%,睡前服用的占13.73%,饭时、晨服和必要时服用的药品所占比例分别为7.19%、5.23%和2.61%。大部分(83.66%)的服药时间列在“用法用量”项中。结论:只有正确掌握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方法,才能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