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按用药频次高低排序的前3类药物是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类,95例患者中无使用第1代头孢菌素类者。用药时间为术前(切皮前)大于2h者82例(86.32%),术前0.5~2h内使用者13例(13.68%),无术后才开始用药者。用药疗程最短5d,最长12d,平均9d。5个抗菌药物费用档级中使用低档(2000元以下档)抗菌药物者占大多数。结论该院起搏器植入患者抗菌药物选择很不规范,存在用药档次过高、疗程过长、用药时机欠佳、联合用药不合理、药费比重过大等问题,应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栗云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22-23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2年度197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97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药物共计4大类7个品种,使用频度前3名依次是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和头孢硫脒;全部是单联用药。结论该院起搏器植入术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存在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心脏专科医院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以期为医院规范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1—6月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21例,统计并分析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221例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仅204例。纳入的204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预防性给药时间合理的有179例(占87.75%);预防性给药持续时间合理的有175例(占85.78%)。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4大类,使用病例数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182例),其余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1例)、氟喹诺酮类(1例)、林可酰胺类(20例)。结论:我院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外科336例清洁、清洁-污染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336例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占99.10%;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一、二和三联抗菌药物使用分别占27.39%、70.78%、6.72%、93.30%;术前、术后用抗菌药物分别占13.69%、8514%:术后预防性用药时间〉3天占86.78%,其中用药时间最长18天;抗菌药物使用最多为头孢菌素类。结论: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不够规范.用药指征掌握不够准确,药物联用、用药时机、药物选择不够合理,用药时间持续较长,应进一步重视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前和术后的用药率分别为53.00%和47.00%;术后抗菌药物单用和二联用药分别占91.00%和9.00%;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菌药物3 d,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菌药物5 d,两类切口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3 d者占23.00%.结论 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的116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频度、联用情况、用药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均应用抗菌药物。药物种类以头孢菌素类为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选择起点高、无指征换药、手术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不规范、术后用药时间偏长等方面。结论:有必要加强我院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525例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3~4月本院外科手术病例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联合用药情况、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其中525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率为92.00%,选用的药物以氟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预防用药时间平均为4.5天/人,术前给药103例(占21.32%),其中术前 2 h 以上给药占94.2%,术后给药380例(占78.67%).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在种类选择、用药时机和持续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分析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580例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单用比例为77.4%,二联用药比例为19.6%,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为7.8%;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约占78.4%.结论 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疗程过长,在用药时机、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方面不规范,应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具体原因,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海口市人民医院201 1年1月到2012年12月13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5/132).主要表现为电极脱位、囊袋积血、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起搏器综合征和囊袋感染,比例分别为16.0% (4/25)、56.0%(14/25)、16.0% (4/25)、8.0%(2/25)、4.0%(1/25).结论 临床中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经常会发生各种并发症,且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多.临床中应加强针对性的护理,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6份(干预前组),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6份(第一阶段干预后组),2013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3份(第二阶段干预后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积极持续干预,与2011年相比,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2%下降到18.2%、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上升到8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也由13.66%降为2.66%。结论经过2个阶段的积极干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1—2月(干预前组,281例)和2013年1—2月(干预后组,294例)出院的,在我院实施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2.99%下降至33.67%,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从24.29%下降至0,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从33.33%上升至58.59%。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促进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本院眼科白内障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经验,以期为制订我国眼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历回顾的方法,对本院眼科2010~2012年诊断为白内障的1 573例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途径、总用量、住院天数、继发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局部用药者达100%。全身用药者抗菌药使用率从2010年的79.84%下降到2012年的1.14%;使用强度从2010年的33.87下降到2012年的1.18;眼内炎的发生率由2010年的0.20%下降为0。结论在医院的行政干预、适当处罚和积极宣传鼓励下,本院白内障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2 379例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共涉及10个品种,头孢呋辛、甲硝唑和头孢唑啉的使用频次居前3位。99.5%的手术术前0.5~1.0 h给药。用药维持时间以24、48 h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8.6%、50.4%。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头孢呋辛+甲硝唑,构成比为96.1%。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主要有用药维持时间长(44.1%)、品种选择不当(24.2%)、用药指征把握不严(18.3%)等。结论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3—2016年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2月妇科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1560例患者中,780例预防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0%。用药维持时间以48、72 h为主,构成比分别为50.0%、39.5%。共涉及9个品种,头孢呋辛、甲硝唑和头孢西丁使用频次居前3位。术前0.5~1.0 h给药的例数最多,构成比为77.3%。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主要有用药指征把握不严(31.4%)、用药维持时间长(28.7%)、品种选择不当(17.6%)等。结论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
《Expert opinion on investigational drugs》2013,22(2):215-234
Importance of the field: Antibacterial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has slowed considerably in recent years, with novel classes discovered decades ago and regulatory approvals tougher to get. Traditional approaches and the newer genomic mining approaches have not yielded novel classes of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Instead, improved analogues of existing classes of antibacterial drug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improving potency, minimizing resistance and alleviating toxicity.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This article 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newer classes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troduced or approved after year 2000.What the reader will gain: It describes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resistance, improved analogues, spectrum of activity and clinical trials. It also discusses new compounds in development with novel mechanisms of action, as well as novel unexploited bacterial targets and strategies that may pave the way for combating drug resistance and emerging pathoge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Take home message: The outlook of antibacterial drug discovery, though challenging, may not be insurmountable in the years ahead, with legislation on incentives and funding introduced for developing an antimicrobial discovery program and efforts to conserve antibacterial drug use. 相似文献
19.
4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2011年收集的400份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登记ADR名称、级别、结果、药品名称、用药途径、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结果 ADR发生集中在40~50岁年龄段,但老年人及儿童发生ADR的比例也较高;其中,静脉滴注297例,占总数74.25%,口服给药96例,占总数24.00%;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ADR发生比例高;ADR临床表现分布广泛,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结论抗菌药物ADR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加强抗菌药物监管,加大对ADR的认识,采取必要干预措施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