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线粒体脑肌病1例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结合文献对线粒体脑肌病的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表现为头痛、抽搐、卒中样发作,曾被误诊为癫痫、颅内感染、脉管炎和脑梗死,经乳酸运动试验、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结论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诊断困难,全面掌握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病理知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8例病理确诊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抽搐、运动耐受差、发育迟缓和智能障碍;主要影像学特点为幕上多发脑叶病灶,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病变,病灶广泛。结论具有上述临床特征和神经影像学改变者,提示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合并Graves病的发病机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例烟雾病合并Graves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烟雾病和Graves病的临床特点。结果Graves病合并烟雾病在女性更常见(本报道为100%);Graves病均先于烟雾病发病;随着甲状腺功能的改善,烟雾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Graves病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诱因,在临床治疗上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神经皮肤黑变病(NCM)合并部分性癫疒间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NCM合并癫疒间病人的临床资料。皮质电极监测后,行颞极及颞叶新皮质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脑组织病理提示:颞极见大量黑色素细胞,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皮肤病理提示复合性色素痣。术后10个月无癫疒间发作。Engel分级Ⅰ级。结论 NCM是癫疒间的罕见原因,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致疒间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假瘤型炎性脱髓鞘病的临床及病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假瘤型炎性脱髓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 5例假瘤型炎性脱髓鞘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 :本组临床特点 :1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逐渐进展。 2症状、体征及 MRI均提示为单一病灶。 3MRI所见病灶比 CT大 ,可有占位效应 ,也可呈周边花边样或环形强化 (例 2呈均匀强化 )。病理呈炎性脱髓鞘改变 ;白质内大片脱髓鞘区 ,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呈袖套样 ,伴有胶质细胞增生。也可主要累及灰质。结论 :1假瘤型炎症性脱髓鞘病可能是多发性硬化 (MS)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或者是 MS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之间的过渡类型。 2假瘤型炎性脱髓鞘病与胶质瘤不易鉴别 ,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或者进行组织活检 ,不可急于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神经皮肤黑变病(NCM)合并部分性癫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NCM合并癫病人的临床资料。皮质电极监测后,行颞极及颞叶新皮质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脑组织病理提示:颞极见大量黑色素细胞,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皮肤病理提示复合性色素痣。术后10个月无癫发作。Engel分级Ⅰ级。结论 NCM是癫的罕见原因,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致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成年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DSA表现. 方法 对CT诊断为颅内出血,并经DSA确诊的68例烟雾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DSA影像资料分析. 结果 68例患者中男23例,女45例,平均37.8岁.DSA表现:双侧前循环病变57例,合并后循环改变19例;单侧前循环病变9例,合并后循环改变6例;单纯后循环病变2例,单纯前循环病变41例.合并脑动脉瘤患者11例,其中7例进行了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合并脑梗死患者13例.2次以上反复出血17例.脑室出血59例,脑实质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因脑出血量较大,需行开颅手术者6例. 结论 成人出血性烟雾病主要表现为脑室内出血,尤其中年女性多见.积极针对合并动脉瘤及症状的外科干预多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难以防止再次出血.脑DSA是明确分析烟雾病病变特征及选择治疗方法的首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脂质沉积性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和神经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和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19例病理证实的脂质沉积性肌病中7例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和12例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进行了常规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末端潜伏期测定。结果 发现临床上两组不同点是前者产后者长;肌电图提示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时限第一组较第二宽,去除多相波后更明显,部分合并神经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肌病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0月武汉同济医院收治的14例自身免疫性肌病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概要描述了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结果 自身免疫性肌病合并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患者共14例,其中男1例,女13例,年龄10~70岁,自身免疫性肌病诊断的平均年龄53岁,14例患者中9例为坏死性肌病(Necrotizing autoimmune myositis,NAM),4例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1例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患者以肌病收治入院期间诊断为SS,以肢体无力(半数为近端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起病,偶见肌肉萎缩或疼痛、呼吸或吞咽困难,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升高,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见水肿或伴脂质沉积、肌肉萎缩等典型肌病样改变,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以肌源性改变为主; 所有患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ANA)阳性,85.6%患者抗SSA抗体(Anti-SSA antibody)和抗Ro52抗体(Anti-Ro52 antibody)阳性; NAM合并SS患者中有28.5%患者的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Anti-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anti-SRP)阳性,NAM合并SS患者病理以肌纤维坏死、萎缩、再生为主要改变,其中抗SRP抗体阳性合并SS患者可见多个灶性炎症细胞浸润,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MHCI),CD3,CD68广泛表达于灶性浸润区域,而抗SRP抗体阴性合并SS患者未见此改变; DM,PM合并SS患者病理以肌纤维间、结缔组织、肌筋膜、肌束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改变,其中DM合并SS患者可见灶性炎症细胞浸润,MHCI,CD3,CD68广泛表达于灶性浸润区域; 所有患者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在血管周围呈强阳性表达; 患者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基本获得较好的转归。结论 本研究概括性描述了14例自身免疫性肌病合并SS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提高对肌病合并SS的认识,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对于SS的筛查,有助于临床上尽早确诊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6例MELAS临床、神经影像与肌肉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并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的临床、影像学及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MELA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肌肉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卒中样癫发作(87.5%),其次为头痛、呕吐和智能减退等;头颅MRI提示脑实质片状异常信号,不按血管供应区分布;肌肉活检见破碎红纤维(RRF)。结论MELAS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影像学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其诊断依赖于肌肉活检病理和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线粒体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电生理和病理特征。方法:对10例肌肉活检确诊为线粒体肌病同时又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患者从临床症状与体征、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等几方面予以分析,并探讨周围神经病的病理基础。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1例仅有临床下受累,另外9例表现为轻中度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以感觉症状为重。结论:对线粒体肌病患者应将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相结合,提高周围神经病的检出率。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有助于诊断。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合并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LSM合并阿托伐他汀钙所致RM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本例脑梗死患者在规律服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1年后渐出现睁眼困难、饮水呛咳、四肢乏力。入院查肌酸激酶(CK)水平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偏高。肌肉活检:肌原纤维间脂滴轻度增多,部分区域肌纤维变性、横纹模糊。停用阿托伐他汀钙8 d后肌酸激酶水平和症状完全恢复正常和消失。结论 LSM患者既往有阿托伐他汀钙用药史,逐渐出现四肢乏力,停用阿托伐他汀钙后患者症状迅速消失,应考虑合并阿托伐他汀钙致RM,肌原纤维间脂滴轻度增多合并部分区域肌纤维变性、横纹模糊是肌肉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病理特点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和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肌肉病理特点,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讨论。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平均起病年龄(43.8±10.5)岁;平均用药至起病时间(9.2±4.4)个月。替比夫定用量均为600 mg,qd。主要临床症状为无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有2例患者伴有乳酸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酸激酶和血乳酸明显升高。3例患者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2例患者提示肌源性伴周围神经损害,且以轴索损害为主。肌肉活检5例均见线粒体功能异常。停药及对症治疗后肌无力症状均有所恢复,麻木症状恢复欠佳。结论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及周围神经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周围神经损害以轴索为主,替比夫定相关肌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Ⅱ型糖原累积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Ⅱ型糖原累积病临床与骨骼肌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肌无力、肌张力减低患儿,行开放式骨骼肌活检、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及临床分析.结果 除骨骼肌病变外,心脏、肝脏、脾脏多脏器受累.骨骼肌特征性病理改变:大量肌纤维胞浆内可见大小不均空泡,内有糖原堆积;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空泡内未见脂滴颗粒.结论 Ⅱ型糖原累积病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代谢性肌病.骨骼肌活检病理诊断是肌糖原累积病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例LSM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肌肉病理资料。结果 LSM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以近端肌无力为主,伴肌萎缩;发作期血清肌酶轻、中度升高,血脂升高或正常,肌电图多为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源性损害;肌肉病理为I型纤维受累重,肌纤维内散在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或缺损(脂质颗粒),线粒体受压变形;对激素治疗反应好。结论临床表现和肌酶检查对LSM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确诊依靠肌肉病理活检,早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ennedy病(KD)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特点。方法对1例KD患者进行临床、电生理和病理检查。抽取该患者及4位家族成员外周静脉血并抽提其基因组DNA,采用PCR-DNA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AR基因分析。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四肢无力,伴有延髓麻痹、肌肉萎缩、肌束跳动、感觉障碍和男性乳房发育;血脂、肌酶升高;肌电图提示前角细胞损害,周围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肌肉病理可见萎缩的肌纤维及肥大固缩的细胞核;AR基因分析发现患者第一外显子CAG重复突变,重复次数为43次,4位家族成员为19~23次。结论该例为散发性KD患者;KD临床表现不典型,肌电图和病理检查提示神经源性损害,确诊需行AR基因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央轴空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开放式骨骼肌活检,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分析.结果 细胞色素C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还原型辅酶Ⅰ、单磷酸腺苷脱氨酶染色,大量肌纤维中均可见中央轴空现象,ATPase染色(酸性、碱性)肌纤维类型分布异常,几乎全部为Ⅰ型肌纤维.结论中央轴空现象是中央轴空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可合并单一Ⅰ型肌纤维肌病;骨骼肌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各型对治疗的反应。方法 收集本院近期确诊的脂质性肌病患者3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肌肉病理活检光镜和电镜下表现及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变异性较大,但均有肌肉无力; 血清肌酸激酶的升高程度与临床症状的轻重无关,与疾病的类型也无关; 肌电图均表现为典型的肌源性损害或合并神经源性损害; 肌肉活检光镜和电镜下都可见大量脂质沉积; 核黄素敏感的LSM预后相当好,其他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结论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各异,肌电图仅能定位在肌肉损害,主要还得依靠肌肉活检,并且电镜更有助于诊断,疗效各型不一,有条件最好进行基因检查进行分型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肌病与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系统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对7例确诊为线粒体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实验室与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诊断为线粒体肌病3例,线粒体脑肌病4例;其中2例患者血乳酸水平升高;7例患者肌电图均有异常发现,肌肉活检均有特征性的改变;4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头部影像学均有异常改变。结论线粒体病主要累及肌肉及中枢神经系统,诊断要求多种手段结合,以临床和病理表现为主,近年来基因方面的研究及影像学诊断发展迅速,目前对本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腑梗死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P)的临床特点。方法 同顾性分析1例脑梗死伴CS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为中年男性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相关血管炎的病史,表现头晕、行走不稳和视物障碍等,头颅MRI显示小脑半球梗死,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提示右眼CSCP,经改善微血管循环、神经营养等治疗好转。结论 对无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脑梗死伴视物障碍的患者,要考虑CSCP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