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常见肾周脓肿切开引流的病例,其脓腔宽大,肾筋膜增厚变硬,形成一坚韧的脓肿包壳。加之下肋后缘及脊柱的支撑作用,引流后脓腔不易闭合,少数形成窦道。笔者采用带蒂骶棘肌肌瓣填塞脓腔2例,疗效满意。方法:取十二肋缘下做一长8cm的斜形切口,逐层切开直至充分暴露脓腔,用手指分开腔内纤维间隔,吸尽脓汁及坏死组织。提起已分开的腰背筋膜后下缘,将其内层沿骶棘肌外缘切开,游离出宽4cm、厚约2cm的带蒂肌瓣(视脓腔大小而定)。将此肌瓣向  相似文献   

2.
我院1978年以来,采用背部直切口取上尿路结石法治疗15例病人。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除1例发生腹胀、48小时后缓解外,余无其它并发症。我们体会此法入路简捷,效果满意,适用于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现介绍如下: 操作方法背部直切口,上端达第12肋下缘,下端至髂脊,位于骶棘肌的外缘,一般长度8~10cm。  相似文献   

3.
对于低位腰椎及腰骶椎体结核,切口多种,但因暴露欠佳或副损伤较多,目前多采用倒八字切口。我们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采用低位肾切口。10年来用此切口治疗腰骶椎体结核30例,临床效果满意。病人倒卧,术侧在上,略向后倾斜,使背部与手术台平面成70°角。切口在L3水平骶棘肌外缘处起始,沿骼峪上两横指向前下方延伸,止于脐与腹股沟韧带中点连线的中外1/3处。即其上段为低位肾切口,下段为倒八字切口。切口长约25~30cm,上段切断部分背阔肌,露出骰棘肌外缘,前下方逐层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至腹膜外脂肪。将腹膜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4.
1870年Simon首次提出经背部直切口行肾脏手术,以后Lurz和Gil-Vernet扩大了这种切口的手术范围。其优点是快速、显露好和并发症少。适用于双肾切除、开放性肾活检、肾脏良性病变的单纯性肾切除、肾盂及输尿管上1/3切开取石术、肾盂成形术。行双侧肾切除时,病人取俯卧位,手术台向上折屈,以增加12肋和髂嵴间的距离;单侧手术时,取侧卧位,手术台同样向上折屈,以扩大腰部区域。沿骶棘肌边缘作直切口,始于12肋上缘,稍侧向髂嵴下缘。分离骶棘肌和腰方肌旁的腰背筋膜。如切断12肋上的肋椎韧带,用自动拉钩扩大手术野,显露更佳。勿损  相似文献   

5.
自 1996~ 1998年采用腰背部斜切口入路治疗小儿先天性肾盂积水 2 0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年龄 2~11岁 ,平均 7岁。男 14例 ,女 6例。左侧 13例 ,右侧 7例。因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行肾盂成形术 17例 ,肾功能丧失行肾切除术 2例 ,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 1例。手术方法 取俯卧位 ,患侧腰部抬高。在腰背部自 12肋与骶棘肌外缘交界处作一直切口 ,远端稍偏向髂后上棘 ,切开腰背筋膜 ,将骶棘肌、腰方肌向内侧牵开 ,分离肾周筋膜即可清楚暴露肾脏中下极及上段输尿管。行肾切除术时 ,切口可向两端稍延伸。结果 腰背部斜…  相似文献   

6.
第12肋缘上切口在肾及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及肾上腺手术有多种径路,最佳的径路应能提供良好的显露,并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第12肋缘上切口不失为一种良好径路。我院自1994年7月~1996年6月采用第12肋缘上切口进行各种肾及肾上腺手术共1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股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病变位于左侧10例,右侧8例。其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单纯肾切除术6例,肾益切开取石水2例,肾上腺手术6例,其中2例为再次手术者。1.2手术方法患者取倒卧位,垫高腰桥,用棉签蘸甲紫溶液标记切口(图1)。切口起自骶棘肌外缘,沿第12肋缘表…  相似文献   

7.
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行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侧前方减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侧前方减压的新入路。方法:利用胸腰段的解剖关系设计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段脊柱侧前方减压术。结果:临床应用12例,手术时间1~1.5h,从皮肤切口到完全显露椎体出血40~60ml。此入路不切断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及膈肌,不会伤及胸膜等。随访3~6个月,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5例。结论: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行胸腰段脊柱侧前前方减压入路简捷,损伤小,出血少。既能充分减压,又能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还可避免加重脊髓损伤、胸膜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自 1995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月我们经腹膜外途径切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3 2例。本文探讨该手术途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本组 3 2例中 ,男 2 1例 ,女 11例。年龄 2 7~ 68岁 ,平均44 5岁。恶性肿瘤 2 2例 ,良性肿瘤 10例。肿瘤长径 4~ 2 8cm ,平均 13 3cm。右侧 15例 ,左侧 17例。 7例有腹部手术史 ,其中 6例为腹膜后肿瘤经腹腔途径手术后局部复发。病人平卧位 ,肿瘤部位垫高。腹直肌外缘纵行切口 ,越过肿瘤上下缘。逐层切开至腹膜 ,在腹膜外向外侧钝性分离 ,至腹膜后间隙。手术台向切口对侧倾斜 3 0°。将腹膜腔推向内侧 ,显…  相似文献   

9.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套管穿刺并发症的预防(附80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采用直接切开法置入套管预防穿刺相关并发症。方法: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802例,153例经腹腔入路,649例经后腹腔入路。经腹腔途径第一套管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在脐周或腹直肌外侧缘平脐处。切开皮肤1.5cm,依层次切开腹膜,套管鞘直接插入切开的腹腔内。经后腹腔途径第一套管穿刺部位选择在腋中线髂棘上2cm处,切开皮肤1.5cm。钝性分开各层,示指进入扩张后腹腔。套管鞘直接插入后腹腔。其余套管均在直视下穿刺。结果:802例手术套管置入全部成功,无一例重要脏器及大血管损伤,手术视野良好,无一例患者因套管置入引起并发症而导致中转开放手术。802例直接切开置入第一套管处无一例出现切口出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套管采用穿刺置管,共发生腹壁或腰部穿刺点出血5例,经电灼止血后出血停止。结论: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采用直接切开法置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采用12或11肋缘上切口行肾实质、肾盂分层切开取石术8例,肾盂切开取石术5例,肾实质切开取石术2例,肾切除术4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5例。切口长度7cm~12cm,完成时间7~15min,切开牵开后术野呈圆形或正方形。1例出现胸膜损伤,24例随访无切口并发症。认为肋缘上切口在肾、上段输尿管手术中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关闭简单,易于掌握,术后切口疼痛轻,不易损伤肋间动脉及神经,可利用较小切口达到最大暴露效果,是行肾及上段输尿管手术的最佳径路。  相似文献   

11.
经腹直肌外侧缘直切口在输尿管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经腹直肌外侧缘直切口在输尿管中、中段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报告经腹直肌外侧缘直切口取石56例,结果除2例分离过程中出现腹膜损伤外,其余手术顺利,与同期经腰或腹部斜切口取石术进行比较,其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切口痛,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经腹直肌外侧缘直切口具有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无后遗切口痛等优点,是一种新的治疗输尿管上、中段结石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直视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选用6具经防腐处理的尸体,经乳胶灌注。在解剖显微镜下对T11、12~L5脊柱后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观测肌肉血供、神经支配及关节突、横突间的脊神经后支的走向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有适应证的患者进行直视下微创植入椎弓根螺钉,研究其可行性及术中、术后的优缺点。结果胸腰段脊神经后支于椎间孔外由脊神经发出主干为0.5~1.0mm向后走行分内、外支。内侧支较细。跨过横突根部,绕过小关节突外缘,到乳突与副突间的骨纤维管,呈树状分布,支配同一平面骶棘肌内侧束、小关节、棘突、棘间韧带。外侧支较粗,沿横突上缘自骶棘肌深面向下、外、背侧行走,支配骶棘肌的中间份和外侧份。节段动脉的后支在椎间孔的上方绕向后下方,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外方,分为内外2支,支配腰部深层肌肉。静脉与动脉伴行在横突部形成静脉丛。选择8例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C臂定位后,直视下小切口常规器械植入椎弓根螺钉系统,并与同期适应证相同的26例行常规手术切口的术中、术后各指标进行比较。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进钉区无主要的营养和支配关节突、后部肌肉的血管和神经支,采用经皮微创小切口直视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是可行的,术中避免了损伤支配骶棘肌的脊神经后支、节段动静脉和减少对脊柱后方结构的剥离,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易于操作与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保持股直肌完整前提下,经髋关节前侧手术入路行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自2012年06月至2013年06月,选择本组采用常规髋关节前侧入路行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病例53例共67髋。男38例(49髋),女15例(18髋);年龄22~57岁,平均37.4岁;身高150~192 cm,平均171.9 cm;体重45~92 kg,平均70.0 kg;身高体重指数( BMI)值为17.1~30.7,平均23.6。在显露股直肌后,观察记录支配股直肌神经的走行和入肌点位置、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的走行和距离股直肌起点距离以及股直肌与切口和髋关节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1)支配股直肌的神经由股神经分支发出,走行于缝匠肌深面,自内上方走向外下方,在入股直肌前分为两支神经支,外上支于股直肌内侧深面入肌,入肌点距髂前下棘下方(7.07±1.14) cm;内下支切口内未见。将股直肌向外侧牵开可见股直肌外上支张力增大,向内拉开则张力减小。(2)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发自股深动脉,经缝匠肌及股直肌深面、髂腰肌前面向外上走行至股中间肌前侧,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血管束中点距髂前下棘下方(6.16±0.52)cm。所有病例向内拉开股直肌均可很好地显露旋股外侧动、静脉其分支血管束全长。(3)股直肌直头起于髂前下棘,约1/4~1/5肌纤维位于切口线外侧,其余部分位于切口线内侧。股直肌肌腹遮挡髋关节头颈交界处内侧约1/3~1/2部分。结论(1)沿股直肌外侧间隙将股直肌向内侧牵开暴露髋关节,可保护位于内侧的血管神经束,为手术安全间隙。(2)股直肌对于髋关节遮挡较少,大部分肌纤维位于髋关节内侧,向内拉开股直肌可完全显露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及髋关节,故不?  相似文献   

14.
1978年7月~1985年12月作者等采用经腰背切口手术治疗上尿路疾患100例,其中包括肾、输尿管结石78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12例,单纯肾切除4例,开放肾活检5例,取输尿管残留导管1例。手术时患者呈患侧向上前倾15度侧卧位,手术台微凸以显露术野。皮肤切口选于沿骶棘肌边缘的12肋与髂嵴间,沿切口方向游离腰背筋膜,分离骶棘肌、腰背筋膜深层,切开肾周脂肪囊和肾盂。若为输尿管手术无需切开肾周脂肪,只将腹膜向前、中方向推开,以便寻觅输尿管。缝合深层腰背筋膜、腹横肌腱膜和厚的腰背筋膜浅层和切口。作者比较了12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两种术式:采用腰背切口的比经腹切口的术后住院时间减少1~3天,术后麻药用量减少近一半,手术时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进经腰肾癌根治术的方法,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治愈率。方法:对310例肾癌患者选择经腰入路(11肋、12肋或11肋间)切口,显露肾区后,沿腰方肌外缘纵行切开侧锥筋膜与腰方肌筋膜的延续部,在肾周筋膜外按肾后、上、前顺序,解剖性锐性分离肾周筋膜后间隙和前间隙,分离肾上极,游离肾血管,分别结扎肾动脉和肾静脉,在肾周筋膜外将肾脏及肿瘤完整切除。结果:310例手术经过均顺利。手术时间为60~145min,平均90min;出血量30~300ml,平均50ml。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为胸膜损伤,1例为腔静脉损伤出血,2例术后4~6h肾窝慢性出血休克,均经修补和再手术好转;281例(91%)患者得到随访1~36个月,无一例肾窝复发。结论:经腰切口,在肾癌根治术中,按解剖层次锐性分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术式。  相似文献   

16.
半月线切口径路在肾及输尿管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2年1月~1999年7月采用半月线(腹外、内斜肌及腹横肌腱膜在腹直肌外缘融合处)切口径路行肾及输尿管手术1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32例,男58例,女74例,年龄19~73岁,平均46岁。行肾囊肿及多囊肾去顶减压术4例,肾实质切开取石术23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0年5月~1996年10月采用腰部直切口治疗肾周脓肿1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8~60岁,平均32岁、所有病例均为单例肾周脏肿,其中右侧11例,左侧7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d~3个月,平均18d。全部患者均有38℃以上高热及肾区叩击病。术前全部穿刺抽出脓液。1.2手术方法患者取健侧卧位,摇起腰桥,沿骶棘肌外缘从12肋下缘至髂岭之间作长约5cm切口,顺肌纤维方向分开背阔肌。剪开白色腰背筋膜,即看到肾周筋膜。切开肾周筋膜达脓腔,吸去脓液用手指深入脓腔,探查脏腔大小及…  相似文献   

18.
麻痹性脊柱侧凸又称肌瘫痪脊柱侧凸。系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也是各种脊柱侧凸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手术技术类同特发性脊柱侧凸。本病脊柱两侧的竖躯干肌瘫痪,常累及一侧,少数累及两侧骶棘肌群。该肌群分别由胸、腰髂肋肌、背最长肌、棘肌组成,起止于后段肋骨、棘突、横突和髂骨、骶骨、腰背筋膜  相似文献   

19.
肾癌根治性切除术需切除整个肾脏、肾周脂肪、盖氏筋膜和肾上腺。以前有人推荐经腹腔途径切除肾下极肿瘤和经胸腹联合切口途径切除肾上极肿瘤。作者描述了经腹直肌旁腹膜后途径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方法:病人取半侧位,同侧肩部抬高固定在大约60°侧位,骨盆向后旋转在30°~40°侧位,沿着腹直肌旁从耻骨联合上方到肋缘然后斜向上方延长到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路经膈肌胸膜外前入路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手术入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9例胸腰段病变的患者,采用前路切除第11肋的经膈肌胸膜外前切口,暴露胸腰段椎体,施行各类脊柱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小时20分钟,病灶清除彻底,螺钉位置理想。无术后伤口感染、气胸及乳糜胸发生。29例平均随访19个月,无钢板断裂、植骨不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手术切口比邻重要组织器官,手术风险较大,但只要医生熟悉局部解剖是安全的。此入路对组织损伤小,手术视野好,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胸腰段脊椎病变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