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对雌性SD鼠的结肠用42℃、43℃、44℃三种温度进行不同时间的加热实验。43℃加热30min结肠粘膜腺体数和粘膜皱褶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并随着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加剧。粘膜下层在43℃加热30min开始出现水肿,充血和炎细胞浸润。结果提示对结肠进行加热疗法时,43℃加热30min是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热耐受性与细胞膜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人颊癌BCaCD885细胞经43.5℃加热40min后2,4,6,8,12,24,48及72h细胞膜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动力学,并与相隔不同时间接受2次43.5℃,40min加热的BCaCD885细胞产生的热耐受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加热后直至6h时细胞膜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才有较明显的升高,约在12h时达到高峰,尔后开始下降,到72h时基本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细胞膜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和细胞热耐受性的消长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40。结论热休克蛋白70在细胞热耐受性形成过程中具有较重要的作用,结果可为肿瘤临床热疗和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皮瓣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皮瓣中HSP70合成量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腹部岛状超长随意皮瓣活体原位热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观察一定时间内不同温度(40、41、42、43、44 ℃)热应激预处理后,皮瓣中HSP70合成情况及其与皮瓣存活率的关系.结果:加热至40~44 ℃ 30 min,HSP70的合成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相关分析表明,除对细胞的致死性温度44 ℃外,其余各组皮瓣的HSP70合成量与皮瓣存活率呈正相关(r=0.757 7,P<0.01),41~43℃为诱发热休克反应、产生HSP70并发挥抗有害因素损伤作用、进而保护皮瓣的适宜温度.结论:HSP70对皮瓣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热应激预处理改善皮瓣存活率的保护作用与皮瓣内HSP70合成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紫杉醇对NCI-H446细胞增殖作用以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CI-H446细胞分组,Ⅰ热疗组(43℃加热90 min);Ⅱ紫杉醇组;Ⅲ热疗联合紫杉醇组;Ⅳ对照组(常规培养细胞)。分别在处理72 h后用MTT法检测4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量。结果:加热抑制了NCI-H446细胞的增殖;单独应用紫杉醇随着药物浓度的倍比增大,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大;加热联合紫杉醇与对应浓度单独使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热降低了NCI-H446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加热联合紫杉醇组中NCI-H446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与对应浓度紫杉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3℃加热90 min联合紫杉醇对NCI-H44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降低了VEGF mR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5.
用密闭克隆培养法观察了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热敏感性和热耐受性。结果显示:43℃和45℃水浴加热对Tea8113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第一次加热能诱导细胞对再次加热产生热耐受(Thermotolerance),加热后6h已能显示热耐受产生,并持续72h后消退。热耐受能降低热效应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在临床肿瘤热疗中,重复加热必须避开热耐受的起动和持续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荷瘤小鼠实验,确定荷Lewis肺癌的NIH小鼠作肿瘤热疗模型是可行的。应用这个模型,进行加温合并药物以及热耐受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喜树碱16mg/kg合并43℃加温25min,治疗有相加作用,2.斑螯素0.45mg/kg或消瘤芥0.75mg/kg合并43℃加温25min,治疗有协同作用,3.去甲斑螯酸钠3mg/kg对Lewis肺癌无治疗作用,但合并43℃加温25min有协同作用,4.在43℃加温25min后,Lewis肺癌迅速产生热耐受性,在24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弱。热耐受性的存在,减弱第二次加温或热化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热疗、单纯化疗以及热化疗联合应用对H446细胞生长及MM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温度(39℃、40℃、41℃、42℃、43℃和44℃)、不同剂量紫杉醇(30μg/L、60μg/L、120μg/L、240μg/L和480μg/L)及热化疗联合的方法处理H446细胞,同时设对照组(0μg/L紫杉醇,37℃),每组又分为3个热疗时间(30min、60min和90min),观察热疗、化疗和热化疗联合对H446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另取H446细胞,分为单纯热疗组(43℃,90min),单纯紫杉醇化疗组(60μg/L、120μg/L和240μg/L),43℃热疗90min联合紫杉醇组(60μg/L、120μg/L和240μg/L),对照组(0μg/L、37℃),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MMP-2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单纯热疗与紫杉醇均可抑制H446细胞的生长,热疗不同程度地增强了紫杉醇对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热化疗联合对H446细胞生长抑制的最优组合是43℃热疗90min联合120μg/L紫杉醇化疗,在此条件下,H446细胞MMP-2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热化疗联合对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MMP-2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联合热疗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紫杉醇(Paclitaxel)联合热疗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临床紫杉醇与热疗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不同温度(39℃、41℃和43℃)及不同浓度(0.01、0.10、1.00、10.00和100.00 nmol/L)紫杉醇采用分组设计(共15个组),各浓度组设37℃为对照组(共5个组).在紫杉醇对CNE-1细胞作用48h后加热30min.使用MTT法、克隆形成能力试验、细胞形态学、超微结构观察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 测定紫杉醇联合热疗对CNE-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加热41℃组细胞增殖率与其他不同温度同剂量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与其他各组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9℃和43℃组细胞增殖率与37℃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紫杉醇作用48h后便可出现DNA梯带,并呈时间剂量性增强.最低0.10nmol/L浓度可见DNA梯带.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可见细胞损伤及凋亡细胞.结论 加热41℃时不同浓度紫杉醇对CNE-1细胞均有增殖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39℃或43℃热疗联合0.01 nmol/L紫衫醇化疗时CNE-1细胞增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徐通海  贾贵清  杨福勋  袁浩  黎爽  赵高平   《四川医学》2021,42(3):217-221
目的 运用侧流暗视野技术识别直肠手术中位于裸化系膜边缘的肠道微循环变化.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1月至7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体外阶段运用侧流暗视野成像设备测量正常降结肠、系膜边缘肠管及其远端2 cm内不同距离肠管对系膜缘侧浆膜微循环状态,确定微循环参数[微血管流量指数(MF...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温热联合顺铂(DDP)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细胞株SKOV3的毒性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细胞株SKOV3为研究对象,采用配伍设计的方法,恒温水浴加热,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药物浓度对SKOV3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 (1)加热时间设为30 min,不同浓度DDP的细胞毒指数(CI)值均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高,40℃以上各不同浓度DDP的CI值与37℃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温度越高,差异越显著(P<0.01).(2)加热温度固定为43℃,不同浓度DDP的CI值均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加热30 min时与15 min以内各时间的C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热60 min时与30 min以内各时间的CI值之间差异更显著(均P<0.01),但加热15 min以内时的C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高加热温度或延长加热时间均可以显著提高DDP对SKOV3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