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针灸“入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针灸学的发展道路发表见解;主张针灸学的发展应走中西医学结合的道路;认为在针灸学的中西医学结合过程中既不能厚今薄古,也不可厚 古薄今,而应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批评当前针灸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倡严谨务实的学风;指出,针灸学不必等待与中医学同步发展,而应争取尽快融入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2.
<正>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个)伤寒学、中医文献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护理学、针灸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经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心理学、中医预防医学  相似文献   

3.
腧穴解剖学是中西医结合领域中现代医学解剖学与传统医学针灸学相融合的综合性课程,既是解剖学和针灸学的结合与延伸,更是中西医整合思维方式的互补。腧穴定位、穴位疗效分析、慎针禁针机制等方面被作为切入点来探讨腧穴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不同并且比较中西医思维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优势互补,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暨南开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特色,以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为龙头学科,各学科门类齐全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南开医院是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称,著名外科学专家吴成中院士为名誉院长,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李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医院校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针灸学的特殊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体会:加强汉语基础学习,传承中医针灸文化精髓;激发学习针灸学的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感性认识;加强临床实践,以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边疆地区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医学课程,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应用型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人才。而在教学研究中,作者发现目前教学存在不足之处,提出调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授课方案,注重中西医知识的融会贯通;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技能实践培训,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学习素质的措施,以求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灸学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必修课,本院开办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已有多年,该专业的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差别也比较大,针灸学作为中医课程的一部分,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相似文献   

8.
鲁之俊与针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丝益  鲁崎唔 《中国针灸》2006,26(11):809-813
著名外科学家和针灸学家鲁之俊同志是卫生战线业绩卓著的领导干部。他是中国共产党内西医学习中医的带头人、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主要创建人和新中国中医科研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人。本文概括回顾了鲁之俊学习、应用针灸疗法的历程和几十年来他忠实执行党的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为包括针灸学在内的中医药学的发展所做的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医发展现状与现代化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李约瑟难题引出目前中医发展缓慢的现状,简要分析其原因。重点从中西医学方法论的差异入手,指出中西医学方法论的差异与互补性;从中医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的角度来阐述中医学的发展规律,探讨中医走现代化发展道路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同时,认为中医学发展必须遵循自身规律及特点,做到方法论的变革与切实提高临床疗效并重,还应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医药的理论创新,努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湖南中医学院作为一所有40多年本科教育办学历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文明求实,继承创新”校训精神指导下,始终坚持中医药特色培养人才和发展中医药学术。先后开设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品营销及中医护理学等中医中药类本科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学专门人才。我校在注重中医药教育现代发展的同时,亦十分重视中西医结合教育。尤其在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教育大环境的催化下,由高等教育外部规律的支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市场的导向,形成了“以中医为主,中医与中…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基础,实训教学是针灸学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如何让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笔者提出以下教学方法:重视解剖学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应用;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在经络腧穴学中的运用;模拟临床,采用CBL教学法触会贯通;重视体位,准确取穴与正确体位密切相关;中西结合,保证医疗安全.这些策略的实施可有效地...  相似文献   

12.
我院中西医结合科于1979年成立,设有22张病床。全科同志于建科初期就学习了有关材料,提高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认为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两种医学理论体系,各有长短,都应该一分为二。中西医结合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最后产生质的飞跃,就有可能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因此,西医同志积极学习中医理论,背诵方剂歌诀;中医同志也热情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大家决心学好两套本领,团结协作,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药研究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坚持走中西医相结合的道路,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是毛主席为我们制定的发展我国医药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也是我国医药科学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但中西医药只能在发展中结合,在结合中不断提高。在现阶段,中西医药事业同时都要发展。中西医药都有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的特点,我们在努力发展中,在研究过程中,都不应忽视它们各自独具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特点,否则,就谈不上中西医药事业的同时发展,就谈不上中西医药的结合,就谈不上创造中国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军医冯天有同志执行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认真学习民间医师经验,刻苦钻研,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并编写出《新医正骨疗法讲义》,取得了中西医结合的新成就,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欢迎。毛主席早就指出,要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毛主席为我们指出的这条我国医药学自己发展的道路,既不是跟在西  相似文献   

15.
孙申田教授专长于中医针灸学、神经内科学,尤其擅长运用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类神经科疑难杂症,独具匠心,疗效卓著.孙老认为神志病发生主要与脑功能失常有关,故治疗应重在治神,强调以调神为本,常用穴百会、印堂、情感区及孙氏腹针"腹一区".本文介绍了孙老应用"调神益智法"治疗神志病的辨证治疗原则与常规用穴,并附验案四则.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专业是各中医药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如何在中医内科学的讲授中贯彻中西医结合思想和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以"胃痛"为例,介绍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与授课要点,对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7.
1979年北京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针灸学已越出了传统医学的范畴,发展为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此后,不少专家开始对过去的针灸实验研究进行汇集、整理和总结,实验针灸学的诞生就是这种研究的突出成果之一,已经问世的各种版本的实验针...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的比较研究和结合研究已经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 ,新世纪、新千年来临之际仍然面临着深刻的矛盾。人民卫生出版社新推出的《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祝世讷著 .2 0 0 0年 11月出版 )一书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 ,它一反过去着重于寻找中西医学的共同点、结合点的研究思路 ,而是从剖析中西医学的差异入手来探索促进交融、实现统一的道路 ,令人耳目一新。分析中西医学的差异是该书研究的出发点。认为不懂得差异就不懂得结合 ,对中西医学的差异认识不透是结合研究遇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书中分析了中西医差异的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研讨会定于2015年9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本次会议是展示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会议组委会诚挚邀请各位同道参加本次盛会并踊跃投寄学术论文,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会议内容(1)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就中西医结合神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医药政策作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并强调中医药要"自信、传承、发展",为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并指明了方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高等医药院校的重要临床课程之一,本文结合多年的本科教学实践,探讨了新时代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学要与国家中医药政策同步,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要求,并认为教学要根据人文背景不同,采用与学生培养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要坚持中西并重,优势互补;要对教材进行改革,体现新时代精神,要真正体现中医药特色与中医自信;教学内容应体现中医骨伤科学的传承,体现中西医结合的最新成果;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主动适应"互联网+"带来的认知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打造线上线下融通、课内课外互动的学习空间,为师生打造互动的学习平台;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观念,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教学变革。目的是为新时代的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本科教学与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