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损害是导致心脏术后大量出血的主要原因。自体血小板回输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术后出血量的影响的研究国外已有报道 ,但结论不一。本研究作者于术前提取大于、等于 2 0 %体内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于CPB后给患者回输 ,利用物理因素躲避CPB对血小板的破坏 ,观察自体血小板回输对CPB心脏术后出血量有无影响 ,有多大影响 ,以及在临床推广的价值。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5月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住院的先天性非紫绀型心脏病患者共 2 0例 ,男 9例 ,女 11例。年龄 18~…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后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影响,探讨其对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机理。方法:6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均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非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2岁~30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按照常规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1ml(/kg.d)+10%葡萄糖注射液1ml(/kg.d),ivdripqd×3天(术前2天+术后1天)。分别测定术前(T0)、体外循环结束时(T1)、结束后3小时(T2)、结束后24小时(T3)的NPY浓度。结果:术后两组血浆神经肽Y浓度均较术前增高,随后回落;但实验组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通过降低体外循环手术炎症反应起到一定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彦博  任旭东  张巧燕  宋兵 《重庆医学》2013,(34):4152-4154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输注鱼精蛋白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肺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给药途径(主动脉、中心静脉)及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4组,每组20例:A1组(无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给药)、A2组(无肺动脉高压、中心静脉给药)、B1组(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给药)、B2组(肺动脉高压、中心静脉给药)。记录术前(T0)、输注鱼精蛋白之前(T1)、输注后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15min(T6)、25min(T7)各时间点肺动脉压(PAP)、肺静脉压(PV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等参数,并采静脉血测血清中各时间点血栓素B2(TXB2)的水平。结果输注鱼精蛋白后,经中心静脉给药A2组及B2组PAP、PVP、CVP、Ppeak、Pmean均高于经主动脉给药的A1组及B1组(P<0.05);给药后(T2~T7)4组患者血中TXB2浓度较术前(T0)均明显升高(P<0.05),经中心静脉给药的A2组及B2组较主动脉给药的A1组及B1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心脏直视术后输注鱼精蛋白经主动脉给药较中心静脉给药可明显减少TXB2的释放,可避免鱼精蛋白直接进入肺循环刺激肺血管和气管平滑肌产生强烈痉挛,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肺循环影响较小,特别是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应用微小化体外循环(ECC)策略和超滤对术后婴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在ECC辅助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儿共637例,按照术中是否应用微小化ECC策略或常规ECC是否使用超滤分为三组:微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舒适度、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应用于少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患儿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拟行心脏病手术的少儿120例,随机分为6组,按患儿体质量及氟比洛芬注射剂量不同,将120例患儿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5、1.0、1.5、2.0和2.5mg/kg 组。比较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患儿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氟比洛芬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痛有效,但大剂量的氟比洛芬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空白组患儿的植物神经平衡的指标与1.0、1.5、2.0、2.5mg/kg组患儿的指标相比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时的 y 值相比,空白对照组、0.5、2.5mg/kg 组患儿测得的 y 值均有差异,且差异均显著;而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时的 y 值相比,1.0、1.5、2.0mg/kg 组患儿的 y 值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氟比洛芬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患儿的植物神经功能有影响,适宜剂量的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患儿术后恢复及维持患儿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  相似文献   

7.
8.
卢海燕  郭静  卢静 《包头医学》2022,46(1):41-43
目的:探讨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HD)心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CHD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后快速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心功能及肺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小儿体外循环术后后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地尔组(P组,15例)和对照组(C组,12例)。C组不给药,P组预充液中加入前列地尔10ng/ml。麻醉诱导后即从中心静脉持续泵入前列地尔10ng/(kg&#183;min)至手术结束。于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开放后30min(T2)、2h(T3)、6h(T4)及24h(T5)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动脉血浆中IL-6、IL-8、IL-10、TNF-α和MMP-9的水平。结果P组T2点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C组(均P〈005),T2点及T4点IL-8水平明显低于C组(均P〈005)。两组各时点IL-10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有效抑制体外循环中促炎因子TNF-α、IL-8及IL-6的释放,尚不能抑制或增加抗炎因子如IL-10及MMP-9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ALI)婴幼儿患者脱机及呼吸力学影响.方法 体外循环术后患婴12例术后出现ALI和脱机困难,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PS进行治疗,观察血气、呼吸力学变化及脱机情况.结果 气管内给药后婴幼儿患者自主呼吸平稳,自主呼吸频率明显降低,自主呼吸潮气量明显增加,三凹征消失,胸骨凹陷减轻,PaCO2明显降低,气道峰压(PIP)由436.18±10.25)cm H2O下降到(25.11±5.14)cm H2O,肺静态顺应性(Cstat)由治疗前的(1.49±0.65)mL·cm H2O-1·kg-1上升到治疗后6 h的(1.95±0.50)mL·cm H2O-1·kg1;气道阻力(Raw)由治疗前的(128.17.±26.34)cm H2O·L-1·s-1下降到(78.56±18.22)cm H2O·L-1·s-1.12例婴幼儿患者用药后均撤机成功.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应用PS可明显改善心脏病婴幼儿患者术后呼吸力学指标,提高肺动态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减少患婴呼吸功耗,使呼吸机撤离容易.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被认为和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经过体外循环的先心手术可导致甲状腺激素显著降低,而甲状腺功能减退亦可影响心脏术后康复.术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虽作为一种可行方法,但目前尚没有明确证据能够表明它的价值,且心脏手术后常规应用甲状腺激素纠正儿童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  相似文献   

12.
心内直视手术中再次插管体外转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分析其耐药性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4 300例行CPB手术的患儿资料,对发生VAP的患儿进行致病菌及耐药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322例患儿在CPB术后发生V...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对肺循环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 2 4例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儿童患者注射鱼精蛋白前后左、右心房血NO的终代谢产物亚硝基(NO2 -)和硝基 (NO3 -)含量。测定注射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左房压和中心静脉压。结果 注射鱼精蛋白前右房和左房NO2 -含量分别为 (3 85± 0 73) μmol/L和 (4 12± 0 85 ) μmol/L(P >0 0 5 ) ,注射后左房NO2 -含量 [(4 5 7± 0 90 )μmol/L]明显高于右房 [(4 0± 0 81) μmol/L](P <0 0 5 ) ,NO3 -含量呈类似的改变 (P <0 0 5 )。注射鱼精蛋白后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较注射前显著性降低 (P <0 0 5 ,P <0 0 1) ,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鱼精蛋白可以刺激体、肺循环系统合成释放一氧化氮 ,前者导致动脉压下降 ,后者可预防注射鱼精蛋白后可能出现的肺血管收缩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李大珍  叶茂  徐颖  蒋志阳 《重庆医学》2007,36(15):1465-1466,1468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认知能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30例3岁以内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术前1d、术后60d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其结果分别与年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复温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与术前相比,<1岁组各能区认知能力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组语言能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岁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岁组各能区以及1~2岁组语言能增加的幅度大于2~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能力变化与年龄相关.结论 CPB对婴幼儿认知能力无明显影响,认知能力变化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处理经验,探讨此类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62例18岁及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关资料,归纳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2~40月)时的肺动脉压力、心脏大小、心功能等指标,统计患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情况,同时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组(微创手术组、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肺动脉压力、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与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6.5%;肺部感染22例(35.5%),低心排综合征4例(6.5%),低氧血症4例(6.5%),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1.6%)。随访期间,失访7例,无随访死亡病例,患者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心功能均为Ⅱ级及以上,手术效果良好。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中经肺动脉灌注低温组胺酸-酮戊二酸-色氨酸灌注液(HTK)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灌注组和对照组。灌注组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HTK,对照组常规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取右下肺组织活检,观察病理变化。检测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及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监护室(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返回ICU后0、12、24和48 h,灌注组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前,灌注组血浆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ICU后0、12、24和48 h灌注组血浆TNF-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灌注组体外循环术后肺泡轻度水肿,肺泡内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对照组体外循环术后肺泡水肿,肺泡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改良肺动脉灌注低温HTK可以明显减轻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肺内炎症反应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谢颖  岳济民  张君 《西部医学》2008,20(4):708-709
目的探讨10公斤以下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33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外科矫治术。采用膜式氧合器,预充量520-730ml,心肌保护采用改良St.Thomas液。21例使用人工肾透析器改良超滤(MUF)。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7.5±20.2)min,体外循环时间(64.4±26.3)min。转流过程平稳,全部顺利停机。结论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管理应尽量减少预充,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重视心肌保护,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檀文好  莫伟波  黎必万  黄庆 《西部医学》2010,22(9):1642-1644
目的探讨小儿胸壁打孔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选取同期行胸腔镜手术(A组)和常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B组)的小儿,年龄3~13岁,体重13~30 kg,ASAⅡ~Ⅲ级。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A、B两组各60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时间、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血气分析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顺利,无重要并发症。A组与B组在诱导后、转机前、停机后和手术结束等时间点上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两组抽动脉血气检测,各项指标在正常值范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A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B组明显延长(均P〈0.05),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开胸组(P〈0.01和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中全面监测,改良双肺通气以及加强呼吸管理和加强肺保护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行心脏畸形根治手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6例患儿,年龄60 d~4岁,随机分配于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两组给药方案:乌司他丁组,注射用乌司他丁30 000 U/kg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术后4h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集并对比两组术前(T0)、术后即时(T1)和术后12 h(T2)呼吸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 乌司他丁组入选32例,对照组30例.乌司他丁组T1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305.80±77.49 vs 250.43±61.21)、氧合指数(OI)(432.77±118.40 vs 342.33±84.10)、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154.67±89.69 vs 220.13±66.04)、吸气平台压(Pplat)(24.17±3.91 vs 27.13±5.02)、肺静态顺应性(Cst)(5.91±1.94 vs 4.83±1.53)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117.26±66.05) pg/mL vs(168.05±104.05) pg/mL]、白细胞介素-6[(129.74±88.97)pg/mL vs (185.61±107.49) pg/m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点OI(372.24±122.35 vs 308.78±105.29)、Cst(6.68±2.63 vs 5.63±1.86),乌司他丁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延长率比较,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 vs 43.33%,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