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四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405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四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A、LN、ⅣC、PCⅢ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中依次升高;PCⅢ到了肝硬变阶段并不再继续升高,反而比慢性乙肝重度组略有降低;LN、ⅣC在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组升高较显著.结论四项指标反映了肝纤维化的各个侧面,多项血清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全面判断肝纤维化的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及早期诊断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96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 96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黏蛋白 (LN)及Ⅳ型胶原 (Ⅳ 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 ,探讨其与慢性肝炎的关系及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75例慢性肝炎患者、1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HA、PCⅢ、LN和Ⅳ C的含量 ,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这四项血清学指标依次升高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PCⅢ、LN和Ⅳ C含量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 (P <0 .0 1)。结论 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 ,联合检测HA、PCⅢ、LN和Ⅳ C的含量 ,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可作为肝硬化诊断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及层粘连蛋白(LN)的测定值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计数法检测128例慢性旰病,18例急性乙型肝炎及22例健康人血清HA、PCⅢ、CIV、LN4项指标定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急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旰炎轻度(P<0.01),但静止性肝硬化该4项指标定量反而降低甚至正常。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A、PCⅢ、CIV、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大意义,其中HA的敏感性最高,动态监测其变化情况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等肝纤维化指标,表现为不同的变化,其中急性肝炎组异常率分别为:透明质酸1/10(10%),层黏蛋白2/10(20%),Ⅳ型胶原3/10(30%),慢性肝炎组异常率分别为:透明质酸37/67(55.2%),层黏蛋白31/67(46.3%),Ⅳ型胶原31/67(46.3%),肝硬化组异常率分别为:透明质酸19/19(100%),层黏蛋白19/19(100%),Ⅳ型胶原17/19(89.5%),其中血清A/G<1.5或脾肿大、肝掌、蜘蛛痣体征组患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Ⅳ型胶原明显增高,血清A/G比值与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Ⅳ型胶原含量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0.01),提示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肝炎患者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6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同时与22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血清中HA、LN、PCⅢ、Ⅳ-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且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升高,其中以HA升高幅度最为明显.结论:血清HA、LN、PCⅢ、Ⅳ-C可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病人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11例慢性肝病病人血清HA、PCⅢ、IV-C及LN水平。结果慢性肝病病情轻重以及不同病程之间HA、PCⅢ、IV-C、LN水平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HA、PCⅢ、IV-C、LN水平随病情的加重以及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慢性肝病病人血清HA、PCⅢ、IV-C、LN水平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肝功能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纤四项及APRI与血小板比值(APRI)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46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的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的值,计算APRI值。结果血清HA、PCⅢ和CⅣ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度和病理S2期时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肝脏纤维化程度与血清肝纤四项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RI值并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四项与APRI曲线下面积(AUC),其中HA的AUC最大,血清肝纤四项AUC均〉0.5,而APRI〈0.5。结论肝纤四项及APRI与血小板比值(APRI)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指标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 ,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 ,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随着各种不同的慢性肝脏疾病的进展可逐渐形成肝纤维化 ,目前诊断肝纤维化最可靠的方法是肝活检 ,但由于肝穿刺存在取材误差 ,病人不易接受等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肝纤维化研究的逐步深入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准确的定量对于判断病情 ,估计预后及评价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 ,都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和临床意义。1 Ⅲ型前胶原 (PCⅢ)Ⅲ型前胶原肽 (PⅢP)PCⅢ是由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血中 ,…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3):545-545
肝脏对甲状腺的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可使肝细胞受损。作者通过检测甲亢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的含量,探讨甲亢对肝细胞纤维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CⅣ )、透明质酸 (HA)及层粘蛋白 (LN)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118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CⅢ、CⅣ、HA及LN水平 ,其中 86例患者行肝活检并与肝组织病理学分期进行比较 ,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 :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 ,与肝纤维化的程度相一致 (P <0 .0 5 )。结论 :血清PCⅢ、CⅣ、HA及LN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 ,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对肝硬化的诊断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指标对肝硬化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果肝硬化血清中PcⅢ、LN、CⅣ、H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四项肝纤维化检测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发展,预测肝硬化。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共同病理特征为纤维化 ,是纤维生成和降解的动态平衡结果。在发病机制中 ,主要涉及肝内细胞外基质成分 (指胶原、非胶原性糖蛋白、蛋白多糖等 )的异常沉积 ,并反映在外周血液中[1] 。因此 ,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对肝病患者常规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粘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 (PCⅢ )及Ⅳ型胶原 (IV C)等项目以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性、相对严重程度、早晚期、代偿能力、疗效观察及预后等[2 ] 。我们对 2 0 0 1年元月~ 2 0 0 2年 6月本院内科收治的 5 6 9例各种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肝纤维…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慢性肝炎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行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采血检测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HA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及肝纤维化,并与之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LN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CⅢ、Ⅳ-C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均不同程度反映肝组织纤维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HA更能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及层黏蛋白(LNC)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与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ⅣC、LN水平,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及炎症之间的关系。结果上述3项指标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上升,呈正相关。尤其在慢性重度肝炎时处于最高水平(P<0.01)。结论血清HA、LN、ⅣC水平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化和肝脏炎症,可做为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依据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方案 ,将 17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 5组 ,并选择 3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 ,分别检测各组被检者的血清透明质酸、板层素、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 ,以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脏炎症损伤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被检者与各组患者的 4项指标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4项指标的均值与肝功能受损程度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结论 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的损害有关 ,故诊断肝纤维化时 ,应考虑肝组织炎症对 4项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血清HA、PCⅢ和PCⅣ联合检测评估肝纤维化的临床病理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反映肝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联合检测48例各种种类型的肝病血清Ⅲ前胶原(serum typeⅢ procollagen,PCⅢ)、透明质酸(hyaluronate acid,HA)、血清Ⅳ型胶原(serum typeⅣ procogen,PCⅣ),并与其肝组织病变对照研究。结果 显示血清HA、PCⅢ和PCⅣ水平在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和重型肝炎呈现进行性升高。血清HA、PCⅢ和PCⅣ随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 若能去除炎症因素的影响,可显著提高这些指标预测肝纤维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2001年元月至200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炎住院患者302例,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2例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透明质酸(H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甲胎蛋白的水平(AFP),并与80例健康人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变化特点、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PCⅢ、IUC、HA及ALT、AST高于对照组(P〈0.01),ALB、PA低于对照纽(P〈0.01),而LN的改变不明显;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及AF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纽(P〈0.01)。结论:HA、Ⅳ-C、PCⅢ三项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标准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慢性肝脏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