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肠套叠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旭东  周磊  王文学  魏丽 《腹部外科》2001,14(5):318-318
成人肠套叠并非罕见 ,我院近 15年共收治成人肠套叠 19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9例 ,男 8例 ,女 11例 ,年龄 14~ 6 7岁 ,平均 4 0岁。病史最短 2d ,最长 6个月。全部病例均有阵发性腹痛。伴有呕吐 4例 ,2例为咖啡样。血便 13例。腹胀、便秘 9例。腹部包块 8例。X线腹部透视有肠梗阻表现 8例。B型超声检查发现有腹部包块 5例。术前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病伴出血伴幽门梗阻3例 ,阑尾炎 5例 ,阑尾周围脓肿 3例 ,腹部包块待查 2例 ,粘连性肠梗阻 4例 ,菌痢 1例 ,输尿管结石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肠套叠。其中回结肠型 11例 ,小肠…  相似文献   

2.
小儿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套叠发生率占腹部手术的3%~4%[1],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引起严重后果。我院近10年来诊治小儿腹部术后肠套叠9例,现对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探讨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见表1。表1一般资料原发病n年龄性别发病时间(d)术后时间(d)手术方式肠套叠手法复位3 7月、10月、15月女、女、男2、3、3 2、3、3手法复位肠套叠肠切肠吻合1 10月女4 4手法复位阑尾切除术1 4岁男5 5手法复位经腹巨结肠根治术1 16月男4 5手法复位脾破裂脾切除术1 4岁4月男3 9肠切除吻合腹膜后畸胎瘤切除术1 11月女3 3手法复位肠旋转不良Ladd术1 6月男4 4手法复位1.2诊治经过9例患儿均于术后2~5d出现腹胀,胃肠减压量减少后又增多并引流出胆汁样液或频繁呕吐胆汁样物,均有阵发性腹疼(哭闹不安)。腹部触及包块者1例,肠鸣音强。排果酱样血便1例,腹平片提示肠梗阻。7例术前B超检查示腹部有“同心圆”状包块,2例行剖腹探查术确诊。除1例阑尾切除术后为回-结型肠套叠外余均为回-回型小肠套叠。除脾破裂脾切除术后1例延误诊断而并发肠坏死行肠切肠吻合外,余未见肠坏死、肠穿孔,...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全结肠-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极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全结肠一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权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故。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5~1982年共收治成人肠套叠24例,其中延误诊断18例。现就本组病例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年龄为18~68岁。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亚急性或慢性肠梗阻。其中急性腹痛仅8例,呕吐12例,便血性粘液大便7例,腹部包块18例。余者表现均不明显。经手术证实24例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小肠肿瘤6例,结肠肿瘤3例,美克耳氏憩室2例,蛔虫团块2例,息肉1例,先天异常1例,异物1例,原发性肠套叠8例。  相似文献   

6.
<正>成人肠套叠发病率较小儿肠套叠低,多为继发性,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1]。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诊治成人肠套叠13例,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38~72岁,平均56岁。病程3 d~9个月。13例患者均有阵发性腹痛及不完全肠梗阻表现,恶心呕吐5例,便血2例,腹部包块9例,部分患者包块时大时小。1.2影像学检查13例均行腹部B超检查,5例呈同心圆征、  相似文献   

7.
临床及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定群调查试验 ,探讨临床及B超与肠套叠诊断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收集 1996年 1月~ 1999年 8月间我院疑诊为小儿肠套叠病例 16 3例 ,其中男 10 6例、女 5 7例 ;年龄3个月~ 6岁。临床表现 :腹痛或哭闹不安 149例 ,呕吐134例 ,果酱样血便 2 4例 ,腹部可触及肿块 5 0例 ,肛门指诊有血便 49例。腹痛、呕吐、腹块同时存在者 12例。2 .诊断方法及步骤 :本组 16 3例先行B超检查 (B超诊断肠套叠的指征 :见到腹块 ,横断面上为同心圆征或靶环征 ,纵切面上为套筒或假肾征。有此超声图像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6例肠套叠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其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76例患儿均查见边缘清晰、界限清楚、回声不均的腹部包块,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纵切面呈"套管征"或"假肾征";同时8例包块上方见肠管扩张,且肠蠕动减弱或亢进,合并肠壁水肿;68例患儿测得肠壁血流信号,空气灌肠复位成功,8例未测得血流信号,空气灌肠复位成功4例,另4例转手术治疗;16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边缘清晰、分界清楚、形态规则、皮髓质清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准确率高,可重复性好,同时为非侵入性检查,对患儿无创伤,无辐射,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对76例年龄为4~25月,有腹痛、呕吐或腹部包块、血便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76例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肠套叠,其中69例经临床灌肠复位确诊,8例经手术确诊。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准确、可靠,可作为临床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肠扭转是小儿严重急腹症之一。我院1973~1982年共手术治疗41例。现分析如下。一般资科本组年龄1~14岁。5岁以上31例。从发病到入院1~7天,平均3.4天。其临床表现均有呕吐、腹痛及停止排便排气。有发热者11例,血便4例,意识改变17例,休克5例,仅10例有包块。31例有压痛、反跳痛。术前诊断肠梗阻23例,腹膜炎12例,阑尾炎3例,肠套叠2例,坏死性肠炎1例。手术证实回肠扭转33例,全小肠扭转5例,空肠扭转3例,蛔虫团并肠扭转24例,其中1例蛔虫团阻塞回肠,而空肠扭转。美克尔氏憩室并肠扭转4例。单纯肠扭转8例,肠壁小片状坏死9例(均为蛔虫团所在部位),肠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2例的临床表现为:腹痛45例(86.5%),黄疸18例(34.6%)、腹部包块7例(13.5%).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其中47例显示胆总管囊肿或扩张.36例行CT检查,22例行ERCP检查获得确诊.手术方式主要为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Y行吻合胆道重建术,具体操作因胆管扩张症分型稍有差异.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胆道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囊肿发生癌变2例.结论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腹部包块.B超、CT、ERCP等影像学检查是其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方式采用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Y行吻合胆道重建术.  相似文献   

12.
肠道脂肪瘤1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脂肪瘤较少见 ,我们 1984年 5月~ 2 0 0 2年 11月收治13例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3例 ,男 6例 ,女 7例。年龄 2 5~ 70岁 ,中位年龄 5 6岁。位于空肠 3例 ,回肠 2例 ,升结肠 3例 ,肝曲、横结肠及脾曲各 1例 ,乙状结肠 2例。瘤体最大径 1.2~5 .0cm ,平均 2 .8cm。单发 12例 ,多发 1例。腹痛 8例 ,便血 4例 ,大便习惯改变 2例 ,腹部肿块 2例。体检发现 1例 ,术中发现 2例 ,伴肠套叠 3例。2 .辅助检查 :3例查腹部平片 ,肠梗阻 2例 ,1例正常 ;3例行钡灌肠造影 ,1例横结肠肿瘤 ,1例升结肠炎症 ,1例乙状结肠息肉 ;7例行…  相似文献   

13.
37例成人肠套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屹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8):524-525
成人肠套叠较为少见,且病因殊异、症状多变、极易误诊。我院1990年以来共收治37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表现为急性肠梗阻者10例,余均呈现慢性肠梗阻征象。全部病例均有腹痛,常为阵发性腹痛,且有放射痛,仅1例出现急性腹膜炎征象。其中有恶心呕吐者31例;有鲜血便史11例(回结肠型7例,结肠型3例,回盲肠型1例);腹部可扪及肿块者26例(小肠型2例,回结肠型18例,结肠型1例,回盲肠型5例);腹部X线透视检查见有肠腔明显积气者16例(小肠型6例、回结肠型5例,结肠型1例,回盲肠型4例);21例作X线钡剂灌肠检查阳性…  相似文献   

14.
成人肠套叠罕见,大部分继发于肠肿瘤。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种可累及多个器官的侵袭性淋巴瘤,且可发展为致命白血病类型,罕见引起肠套叠。本文报告一例。男性50岁,因半成形血便1天入院。无恶心、呕吐、发热、体重下降或全身不适。体检异常发现包括.右下腹压癌性包块,无腹肌紧张;经直肠指检右侧墨可触及包块,大使潜血试验阳性。无外周淋巴结肿大。腹部CT提示肠套叠,并证实明显的腹膜后淋巴结病变:结肠镜检见在盲肠一大的实体肿块,活俭显示肿瘤有明显坏死细胞。剖腹探查见远端空肠套入盲肠,在盲肠区有一8cmX6cm包块。行右半结肠及有…  相似文献   

15.
小肠肿瘤的诊断较难。本组在近9年中手术治疗10例,术前无一例提出本病诊断,其中8例发生并发症始急诊手术。现就本组病例的有关误诊原因作一简单分析。本组病例男7例,女3例。以腹痛为主征9例,呕吐7例,腹块4例,肠型2例,消化道出血2例,消瘦3例,腹水1例。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肠套叠5例,肠阻塞1例,肠扭转1例,消化道出血2例(1例肠套叠)。在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成人小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996-2005年收治的22例小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20例,血便2例;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2例,腹部包块6例,病程2d至4年。20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套叠复位加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证实小肠间质瘤10例,腺癌3例,恶性淋巴瘤3例,息肉2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脂肪瘤1例。患者手术后均康复出院。1例腺癌和1例淋巴瘤患者分别于术后32、13个月死亡。结论腹部X线及B超检查对成人小肠套叠诊断有帮助,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7.
小儿胰腺囊肿临床上并非少见,我院外科1955~1985年共收治32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最小年龄1岁,最大13岁,5~8岁21例。除21例囊肿继发感染外,余30例均以上腹部包块入院。囊肿位置:胰头1例,胰体12例,胰尾19例。囊肿分型:肝胃型3例,胃结肠型23例,系膜型6例。本组病儿均行手术治疗,行内引流术30例(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24例,囊肿空肠乳头状吻合术6例),外引流术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8例随访5~10年,发育营养正常,B超检查15例腹部包块消失,10例消化道钡餐检查无脏器移位和钡剂返流。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肠套叠误诊156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院自 1985~ 2 0 0 1年经手术或经结肠注气X线检查证实为肠套叠的病儿 15 6例 ,其中 5 4例误诊为儿内科或外科其它疾病 ,误诊率达 3 4 6%。本文就小儿肠套叠诊断问题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15 6例。男 10 5例 ,女 5 1例。年龄 2 5天至 13岁 ,其中 1岁以内者 10 6例 (占 67 9% )。发病时间 ,从发病到确诊时间 :4小时至 3个月。临床表现 :便血 98例 ,哭闹 91例 ,呕吐 87例 ,腹胀 85例 ,腹痛 46例 ,胆泻 3 8例 ,发热 15例 ,腹部包块 83例。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 45例。自行复位 9例 ,结肠注气复位成功 62例。手术治疗 7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术后肠套叠的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1999年1月-2009年12月期26例术后肠套叠和1416例原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术后肠套叠好发于6个月~3岁患儿;88%发生于术后14d内,其中92%为小肠套叠:其手术前诊断率为61%,误诊率为38%。术后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以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为主,血便和腹部包块发生率较原发性肠套叠低(P〈O.01)。2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22例行肠套叠徒手整复术,4例行肠切除吻合术,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无1例复发。结论儿童术后肠套叠常发生于腹膜后手术及肠管暴露时间长的手术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其术前误诊率高,确诊后需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和手术可以减少肠坏死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64~1981年收治肠套叠391例,其中成人289例(占73.9%),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89例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74岁。经手术证实247例,灌肠复位35例,自行复位(临床表现典型)7例。手术治疗的247例中,致病原因为器质性病变者26例(小肠良性肿瘤16例,局限性回肠炎8例,美克尔氏憩室2例);盲肠或升结肠系膜过长者180例,肠蛔虫1例,余者均因肠坏死无从查其原因。讨论成人肠套叠完全性肠梗阻者较少,因此多无小儿肠套叠表现的典型症状。我们体会,有以下几种表现者就该定为怀疑诊断对象。1.凡阵发性腹痛伴腹部包块,而腹部包块有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