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9例病毒性脑炎。总结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与CT、MRI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强调了MRI检查在发现早期病变、过小病灶,病灶数目及脑膜改变等方面,明显优于CT检查,但合并出血时CT则优于MRI。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9例病毒性脑炎。总结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与CT、MRI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强调了MRI检查在发现早期病变、过小病灶,病灶数目及脑膜改变等方面,明显优于CT检查。但合并出血时CT则优于MRI。  相似文献   

3.
1047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分析1047例骨转移瘤X线、放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CT及MRI表现,并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和方法: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28.75%),乳腺癌(12.03%)及鼻咽癌(5.06%)等,27.03%来源不明。X线诊断988例,ECT检查126例,CT扫描97例,MRI扫描47例。结果:X线显示骨转移部位为脊椎、肋骨、四肢近段及颅骨。ECT表现多骨多处浓集灶(82.54%)或单发浓集灶(16.67%),仅1例表现为稀疏病灶。MRIT1WI表现低信号(80.85%)或其他异常信号(19.15%);T2WI呈高信号(68.85%)或其他异常信号(31.15%)。结论:MRI及ECT敏感性高于CT和X线。MRI、CT及X线特异性高于ECT。骨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必要时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胸腔入口区肿瘤影像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X线、CT及MRI等影像检查在胸腔入口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肺上沟癌、甲状腺瘤、支气管囊肿、脂肪瘤等肿瘤。所有病人均有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28例行CT检查;40例行MRI检查。结果:42例经X线发现肿瘤阴影。28例行CT检查,定位正确者27例;定性正确者25例,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9%。40例MRI定位均正确;定性正确者36例,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0%。结论:X线平片仍是首选方法,是发现肿瘤的重要手段。CT检查对组织成分的显示优于X线检查,显示钙化、骨质破坏、坏死及脂肪等均较满意。非侵袭性的MRI检查对胸腔入口区肿瘤诊断准确性高,是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不应列为首选检查。MRI显示血管及臂丛神经受侵是其特有表现,显示钙化及骨质受侵不如CT扫描。  相似文献   

5.
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15例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多发胶质瘤4例,其中恶性室宫膜瘤3例,表现为脑室内及额顶叶脑实质内实质性肿块或囊性病变,多发星形细胞瘤1例,病变分别位于额叶及小脑蚓部;双侧听神经瘤及多发脑膜瘤各3例、CT和MRI表现均较典型;脑膜瘤合并胶质瘤3例、脑膜瘤合并听神经瘤1例和垂体瘤合并胶质瘤1例。结论:结合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可对大多数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作出正确诊断,MRI对脑膜瘤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6.
急性颈椎外伤的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分析急性颈椎外伤(acutecervicaltrauma,ACT)的CT表现,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对临床拟诊的ACT37例行平片及薄层CT或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做多平面及三维(3D)重建。4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经影像学诊断31例ACT,其中CT诊断29例,2例CT阴性而由平片及MRI各确诊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32.8%及98.5%,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CT能对ACT做出较全面而准确的诊断,与平片比较CT明显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在ACT的诊断中,CT尚有某些限度。  相似文献   

7.
腹腔内纱布团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内纱布团的各种影像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2例患者经B超、CT及MR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进行了纱布团的水槽试验及1例动物试验。结果:纱布团在超声检查时表现为呈弧形强回声带后伴宽阔干净声影的肿块,在CT与MRI平扫时表现为软组织密度与信号的肿块;位于腹腔内的纱布团当其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膜形成后,超声检查尤其是高频探头探查于纱布团弧形强回声带外侧还可见薄层低回声带与其外侧的强回声带。CT及MRI增强扫描可见包膜增强而纱布团内部无增强。结论:腹腔内遗留的纱布团在超声、CT和MRI检查中都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超声结合CT或MRI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Sturge-Weber综合征的CT和MRI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Struge-Weber综合征的CT,MRI表现特点,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9例Str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全部病例均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以及同侧颅内相关的病理改变。经CT检查6例,MRI检查3例。结果:CT,MRI显示患侧皮层钙化9例,脑萎缩7例,侧室脉络丛增大3例,颅盖板障增厚5例,增强CT显示脉络丛明显强化2例,钙化灶  相似文献   

9.
婴儿及儿童比成人更易罹患CNS病毒感染,CT与MR是其主要的影象学检查手段,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及其后遗症,部分病例的影象检查所见可提示感染病毒的种类。MR对病变的显示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结节性硬化神经影像表现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经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硬化患者中,20例经CT检查,4例MRI检查,其中2例既有CT又有MR检查。结果结节性硬化的影像表现主要征象有(1)皮层结节病灶,其表现有脑回核心样病灶,H型病灶。  相似文献   

11.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及超声诊断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MRI、CT和超声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21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MRI、CT及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能够揭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MRI及CT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结论:MRI及CT对本病的诊断均有重要作用,但MRI除能直接形成三种位置图像外,其他方面并不优于CT;超声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CT和MRI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甲状旁腺腺瘤的CT和MRI检查方法及其表现,评估并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共45个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术前进行了CT和MRI检查,其中CT检查43例,MRI检查7例。结果CT正确诊断出37个腺瘤,27个位于气管-食管旁沟内,10个为异位腺瘤。  相似文献   

13.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67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CT及MRI表现,其中结核性脑膜炎38例,脑结核瘤18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5例、合并脊髓蛛网膜炎6例。头颅CT对病变显示率为84.6%,病损类型有基底池渗出物、脑积水、结核瘤、脑梗塞、脑萎缩及基底池钙化等。增强CT扫描应列为常规检查。4例结核性脊髓蛛网膜炎MRI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闭塞消失、髓内外结核瘤、脊髓受压或肿胀及晚期空洞形成,此类影像表现既往国内文献无系统报道。CT及MRI各有长短,其定性价值仍需密切结合临床及脑脊液检查  相似文献   

14.
CT、MRI及MR脑脊液电影对脑室型囊虫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MRI与MR脑脊液电影在脑室型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85-08~1995-12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6例脑室型囊虫病例的CT、MRI及MR脑脊液电影资料。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在脑室型囊虫病诊断上的可靠程度。结果:MRI与MR电影在组织分辨力、安全性、无创性以及诊断可靠性上明显优于CT扫描。在无MR检查设备的地区,脑室造影后CT扫描是可靠的诊断方法。结论:了解和掌握脑室型囊虫病的CT、MRI及MR脑脊液电影特征将有助于作出正确、全面的诊断。对高度怀疑脑室内囊虫病的患者,MR脑脊液电影应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肺动静脉畸形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各种成像技术(传统X线检查、核素显像、CT、血管造影)诊断PAVM的价值,提高对PAVM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血管造影证实PAVM影像学资料。结果:胸部传统X线检查12例,8例提示PAVM;肺灌注核素显像6例,均提示胸内右向左分流;CT检查5例,诊断PAVM3例;血管造影12例,均确诊为PAVM。结论:临床上除外心脏疾患引起的缺氧症状,胸部X线检查显示单发或多发结节影,透视大小及形态能改变,存在异常引流血管影者应高度怀疑PAVM。肺灌注核素显像具有筛查作用,CT扫描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血管造影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和MR在头颈部病变中的应用点评沈天真陈星荣头颈部的影像学检查在CT、MR等新的影像设备和技术问世以前主要依靠普通X线检查,但其局限性较大,诊断价值有限。随着CT、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等新的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临床应用逐渐推广,头颈部影像学诊断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17.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MR,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脉络丛乳头状瘤的MRI和CT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20例。全部病例均行MR或CT扫描。结果:脉络丛乳头状瘤在影像学检查中最大特点是肿瘤的位置和形态,肿瘤多位于扩大的脑室内,边缘凹凸不平,呈颗粒状。脉络丛乳头状瘤在MRT1WI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CT扫描为等或稍高密度影。MR和CT增强扫描可见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和CT检查对术前诊断脉络丛乳头状瘤很有帮助,并可清楚地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扫描对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显示远远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脾脏病变的CT及MRI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5例脾脏病变,分析其CT与MRI表现及比较两者对脾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5例中包括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5例,脾包膜下血肿1例,脾淋巴瘤3例及脾梗塞、脾转移瘤各1例;应用CT检查9树,MRI诊断6例。结果:分别对15例脾脏病变从形态、CT密度或MRI信号强度及增强情况等影像学表现进行了观察。结论:脾脏病变发生率虽不高,但种类很多,CT和MRI对发现和明确脾脏病变的性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 ,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是显示肝内占位病变最敏感的方法 ,但此项检查需在X线引导下行动脉插管后才能进行CT检查。张雪林等在此检查的基础上 ,认为经皮穿刺脾脏门静脉造影CT(CTSP)简便了操作设备 ,但显示肝内占位病变效果与CTAP一样[1] 。本文就我院行 30例CTSP检查的CT扫描技术及体会做一介绍。1 材料1.1 CT扫描机 ,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PLUS全身CT机。1.2 CT注射器用美国Medrad公司生产的MCT310 - 2型 ,储存 6个程序 ,可遥控操作。1.3 造影剂用德国先灵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2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征象,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32例,26例作CT检查,30例作MRI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多于脑外。CT平扫病灶呈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MRIT2WI常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核心为混杂高信号,周边有一圈环状低信号。结论:MRI对微小病灶的显示较CT优越,CT和MRI结合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能全面提供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