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定量分析正常人颈髓不同节段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参数值及其相关性.方法 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ingle-shot spin echo echo-planar image,SS-SE-EPI)序列、12个扩散敏感梯度磁场方向、b值为0 s/mm2和500 s/mm2,对2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髓DTI检查,测量颈髓各节段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与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同时感兴趣区(ROI)分别选择16 mm2和26 mm2.结果 纤维示踪图显示颈髓纤维束连续,粗细均匀;颈髓各节段FA值之间存在差异,C2/3椎间盘及C3椎体平面颈髓FA较余节段高(P<0.05);而各节段颈髓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面积取值不同,所测得的颈髓DTI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髓FA值与ADC值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正常人颈髓不同节段FA值存在差异,ADC值无明显差异;ROI面积不同,所测得参数值无明显差异;颈髓FA值与ADC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颈髓损伤(CSCI)的成像特点,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8例 CSCI 患者(发病72 h 内)均采用3.0T 磁共振仪进行快速颈髓 DTI 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同时,在工作站分别测量并计算颈髓病变区及上下相对正常区的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之后进行统计学组间配对 t 检验分析(SPSS 13.0)。结果急性 CSCI 以 C5~C6节段(占4/8)和 C4~C5节段(占3/8)多见,且快速 DTI 均获得了较好的图像质量。急性 CSCI 时病变区 FA 值和 ADC 值均明显低于相对正常区域数值(P <0.01),相应在 FA 图和 ADC 图均表现为低信号,而上下相对正常区 FA 值和 ADC 值间无明显区别;同时,DTT 有利于显示刀刺伤导致的颈髓纤维束断裂,颈髓闭合伤则主要表现为脊髓纤维束紊乱等。结论3.0T 快速 DTI 序列可以在2 min 扫描时间内获得临床较为满意的诊断图像,并通过 FA 值和 ADC 值更敏感地反映急性 CSCI 后髓鞘损伤导致的 FA 改变及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导致的水分子扩散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颈髓的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颈髓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14例MR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重建FA图,在颈髓各节段分别测量FA值。利用日本东京大学Masutani开发的DTVⅡ和VolumeOne纤维束示踪成像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成像。结果:颈髓平均FA值0.6583±0.0737,所有FA图上颈髓显示清晰,没有明显图像失真。白质纤维束成像三维显示颈髓大部分主要的纤维束。结论:DTI有效地显示颈髓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及白质纤维束的分布和走向,对颈髓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DTI的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FA,rFA)、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DC,rADC)对脊髓型颈椎病中颈髓压迫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颈髓不同压迫程度的脊髓型颈椎病98例和对照组17例健康志愿者,应用1.5T MR行常规和DTI检查,分别测量对照组(A组)C45、C65、C67节段和病变组(B7节段和病变组(BD组)病变节段FA值和ADC值,并与自身同层面C2节段颈髓比较,计算出rFA值和rADC值,分析组间的差异;观察各组在颈髓纤维束图的变化。结果:AD组)病变节段FA值和ADC值,并与自身同层面C2节段颈髓比较,计算出rFA值和rADC值,分析组间的差异;观察各组在颈髓纤维束图的变化。结果:AD组rFA值分别为0.92±0.06,0.89±0.07,0.76±0.10,0.58±0.09;rADC值分别为1.06±0.09,1.10±0.17,1.35±0.19,1.42±0.13。结论:DTI的参数变化能够量化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受压后微细结构的变化,颈髓纤维束的图像重建能直观显示纤维束的完整性,可更加准确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髓DTI。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将CSM患者分A、B、C3组,A组17例(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23例(颈髓受压,信号正常);C组10例(颈髓受压,T_2高信号)。分析4组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值(FA)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C_(2/3)、C_3/C_4、C_4/C_5、C_5/C_6、C_6/C_7)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ADC值为0.875±0.123,FA值为0.723±0.078;对照组与A组比较,ADC值、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B、C组及A、B、C组间比较,ADC值、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6.
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84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DTI,根据T2WI表现将颈椎病组分为A(单纯硬膜囊受压)、B(颈髓轻度受压)、C(颈髓受压,T2WI可疑高信号)、D(颈髓受压,T2WI信号增高)4组,每组21例,以健康组为对照,分析颈椎病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值及本征(λ1、λ2、λ3)值的变化,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成像.结果所有受检者DTI显示满意.21名对照组颈髓平均ADC值为(0.78±0.08)×10-3mm2/s,FA值为0.72±0.03,λ1、λ2、λ3值分别为(1.51±0.15)×10-3mm2/s、(0.42±0.09)×10-3mm2/s、(0.41±0.10)×10-3mm2/s.对照组与硬膜囊受压组比较,ADC(q=1.451)、FA(q=1.999)、λ1(q=1.137)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λ2(q=3.039)、λ3(q=2.982)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与B、C、D 3个颈髓受压组比较,ADC值的q值分别为7.982、8.532、14.073,FA值的q值分别为12.206、15.889、26.306,λ1值的q值分别为4.601、4.845、6.631,λ2值的q值分别为6.502、11.060、20.480,λ3值的q值分别为9.782、9.416、16.949,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ADC、FA、λ1、λ2、λ3值是检测颈髓微结构改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颈髓MR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方法,获取正常人颈髓DTI的参数值,为颈髓病变的DTI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36例健康志愿者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在颈髓各节段分别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第1本征值(λ1)、第2本征值(λ2)以及第3本征值(λ3)。结果所有志愿者均完成该项检查,后处理图像上颈髓显示清晰,没有明显图像失真。颈髓ADC值为(914.44±82.61)×10-6mm2/s,FA值为(593.84±52.22)×10-3,λ1、λ2、λ3分别为(1585.10±130.07)×10-6mm2/s、(559.84±66.49)×10-6mm2/s、(613.28±128.71)×10-6mm2/s。λ1与λ2、λ3值比较,λ1值明显大于λ2及λ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λ2与λ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λ1/(λ2+λ3)的比值为2.74±0.32。结论使用SE-EPI序列行颈髓DTI的检查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图像,测得的各项张量参数值稳定。平行于脊髓长轴方向的水分子扩散活动明显强于垂直于脊髓长轴方向的扩散,从而提示脊髓具有圆柱状的扩散特点。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正常颈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新山  姜兴岳  张林  翟峰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49-1052
目的:比较不同b值及不同数量梯度场方向对正常人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响,探讨正常人颈髓最佳DTI技术、扩散及各向异性特点。方法:分别施加6个和25个方向的扩散敏感梯度磁场,选择不同b值(0、100、200、400、600、800、1000s/mm2),对25名健康志愿者行颈髓DTI成像,分析比较各自影像特点并分别在颈髓相对宽的C2~C3水平、颈髓相对窄的C4~C7水平选择感兴趣区(RO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与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第一、二、三本征值(1、2、3)。结果:①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6个与25个方向相应部位的ADC值、FA值及本征值1、2、3无显著差异(P〉0.05)。②随着b值的增大,颈髓平均质量指数变小,b=100、200、400、600s/mm2间的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000s/mm2时的质量指数与信噪比均较差,b=600s/mm2时与b=100、200、800、1000s/mm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600、400s/mm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一参数情况下,颈髓C4~C7水平所测的ADC值与FA值分别低于C2~C3水平所测值(P〈0.05),本征值1〉2〉3(P〈0.05)。结论:运用GE1.5T超导磁共振系统,b值取0与600s/mm2,采集方向为6时可获得较好的颈髓DTI图像,颈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平行于白质纤维方向的扩散梯度可得到较高的ADC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颈椎管狭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对115例颈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其中狭窄程度Ⅰ度43例、Ⅱ度38例、Ⅲ度34例;将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为0度。两组患者均行MRI常规T_2WI扫描、DTI序列,分析各组颈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各向异性(FA)。结果 ADC值、FA值在对照组颈髓各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4-5、C5-6、C6-7 ADC值高于C2-3、C3-4,而其FA值低于C2-3、C3-4(P0.05);颈椎管狭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ADC值高于0度者,并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颈椎管狭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FA值低于0度者,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者ADC值高于脊髓未受压者,而其FA值低于脊髓未受压者(P0.05)。结论 DTI可早期显示颈椎管狭窄患者脊髓损伤,并可对脊髓损伤进行定量分析,诊断效果优于MRI常规T_2WI,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回波平面成像校正(EPIC)序列对颈髓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图像质量的改善价值。方法 2022年1月至3月招募志愿者33名, 采用3.0 T MR行矢状面T1WI, 校正前后DWI、DTI序列扫描。两名观察者在T1WI与校正前后DWI、DTI序列融合图像上勾画RO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 测量偏移距离, 并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法主观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Kappa检验对两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校正前后图像定量值的差异, 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校正前后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ICC为0.912~0.999, Kappa为0.778~0.816)。校正前后DWI序列所测C6 ADC值, C4、C5、C6脊髓的偏移距离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前后DTI序列C1、C3脊髓的FA值, C1、C3脊髓的ADC值, C4、C5、C6脊髓的偏移距离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