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术后前房出血进行回顾性原因分析,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9例患者采取必要的制动休息,配合止血及活血化瘀中西医治疗,及正确体位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除1例出院后2d,前房再次少量出血外,其余均在出院前治愈,无1例复发。患者有29眼(70.7%)出院时视力达0.5以上。结论手术前做好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是预防术后前房出血的有效手段,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有利于出血的吸收及视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眼科的急症之一,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要。针对外伤性前房出血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急救、健康教育一体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外伤性前房出血发生率和视力残疾。现将我科2005年11月~2008年3月共收治82例前房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外伤性前房出血Ⅰ组单用西药 ,Ⅱ组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 ,两组疗效观察比较。结果 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比单用西药 ,出血吸收时间缩短 ,并发症发生率低。视力改善率提高。结论 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 ,服用方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科常见病,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感染,严重者导致失明。笔者对81例该病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1例(81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男68例,女13例,年龄6~58岁,14岁以下儿童11例。其中I级前房出血39例,Ⅱ级前房出血27例,Ⅲ级前房出血15例,视力都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5.
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是我科常见的一种外伤性疾病,前房出血是挫伤,使虹膜或睫状体的血管破裂,血液流至前房,少量出血时可见虹膜表面有暗红色血液,出血较多时可见血液聚积在前房下方形成液平面,随体位的改变发生变异。笔者在文中通过对200例眼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的观察护理,着重阐述了对不同患者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外伤性前房出血Ⅰ组单用西药,Ⅱ组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两组疗效观察比较。结果 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比单用西药,出血吸收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视力改善率提高。结论 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服用方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枫芸 《河北医药》2006,28(12):1169-1170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自1999年至2004年收治的76例外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Ⅱ级出血者一般1~7 d出血全部吸收,Ⅲ级出血已形成凝血块者一般7~14 d积血吸收.视力:Ⅰ、Ⅱ级出血者视力恢复较好,Ⅲ级出血有并发症者视力恢复较差.结论 早期把握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及手术时机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前房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住院的46例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视力显著下降,前房内可见积血,经综合治疗后,前房积血完全吸收,患者视力明显改善。结论外伤性前房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眼创伤,多数病例经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一些有合并症及继发的以及复杂的出血患者,为避免视力的严重损害,应早期进行谨慎、积极、恰当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右眼巩膜穿通伤、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巩膜穿通伤缝合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对需行二次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从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抗炎对症治疗、护理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痊愈出院。结论护士在观察患者视力的同时,要对患者是否有眼痛、恶心、呕吐、头痛等全身症状及伴随症状的观察,才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积极处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回顾分析并分两组进行对照治疗,对照组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用西医治疗并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8% ,对照组为87.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血化瘀药物有迅速止血,改善血循环,促进毛细血管代谢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迅速恢复视力很有功效。结论:活血化瘀药物可能成为治疗3、4级前房出血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融合健康教育、认知重建、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放松训练的"四合一"心理干预模式,帮助实施创伤性骨折手术的患者缓解创伤性不良情绪反应,并评估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变化。方法将1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入院时及出院时均接受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易应对方式(SCSQ)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但两组患者在入院与出院时应对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对方式无明显改变,但对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干预措施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1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人院当天即进行早期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上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皮肤刺激、穴位刺激、被动活动关节、肢体按摩、膀胱功能训练等护理措施后,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患者好,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r指数评分疗效、Fugl-Meyer评定疗效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伤残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婉妮  徐盈  李玺  宋美利  刘珊珊  李涵 《安徽医药》2015,36(9):1141-1143
目的 评估综合干预方法对存在跌倒危险住院老年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 356例住院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78例。全部患者予入院常规护理评估和预防跌倒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时予综合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用预防跌倒知识调查问卷评价其对预防跌倒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预防跌倒的态度和行为等。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预防跌倒知识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出院时的预防跌倒知识等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对照组预防跌倒知识等评分明显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住院期间均未见发生跌倒病例,出院后6个月内,对照组发生跌倒例数(15例)明显多于干预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方法可提高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水平,降低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跌倒发生率,可供陪护及老年患者等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5年10月治疗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各30例,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观察患者出院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SRSS)、FCA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结果:出院时,试验组SRSS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入院时(P<0.05),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入院时(P<0.05);对照组FCA评分出院时高于入院时(P<0.05)。试验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有积极的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报告292例外伤性前房出血。93例使用氨基己酸治疗,发生继发性出血9例(9.7%);对照组199例,33例(16.6%)发生继发性出血。治疗结果证实,氨基己酸是预防继发性前房出血疗效最为肯定的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洋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41+43-41,4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病程分为Ⅰ、Ⅱ和Ⅲ组,Ⅰ组22例,Ⅱ组21例,Ⅲ组17例,Ⅰ组的病程为≤2个月,Ⅱ组的病程为2~3个月,Ⅲ组病程为≥3个月,3组均进行术后的综合治疗,在人院时和出院后进行GCS评分和昏迷评定(GO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出院后与刚入院时的G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3组患者的GCS与GO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前2个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闾志勇  廖超  王岩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94-196,204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血塞通+地塞米松)与单纯西医治疗(脱水剂)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前房积血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n=38)给予静脉滴注血塞通联合地塞米松;对照组患者(n=37)给予脱水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率和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5d后痊愈率为92.7%,显著优于对照组75.6%(P<0.05);治疗组5d后视力(4.57±0.38)显著高于对照组视力(4.26±0.49)(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均较少。结论血塞通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疗效突出,较单纯脱水剂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杨岚  赵君 《黑龙江医药》2011,24(3):479-480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8例6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及其并发症同时存在的其他眼外伤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前房积血致伤物呈多样性,常见的并发症有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外伤性白内障等.积极治疗可避免严重的视力损害.结论:单纯前房积血积极治疗视力恢复较好,有严重的并发症以及同时有其他眼外伤...  相似文献   

19.
陈月春  陈晓燕 《中国医药科学》2013,(20):130-131,146
目的分析并评价知心护理对冠心病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入院时间顺序将17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健康宣教护理临床路径表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实施知心护理服务。并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以及出院后90d时对患者的冠心病知晓率以及患者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90d观察组冠心病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率为85.06%(74/87),观察组满意率为97.70%(85/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9,P〈0.05)。结论知心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自我管理教育对创伤后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作用。方法遵循促进创伤后成长的途径和体验,医护人员将自我管理教育纳入48例创伤后截瘫患者康复期全过程。结果通过在患者入院后、住院期、出院前、出院后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有效改善了自我心理卫生状况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动了康复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创伤后成长。结论自我管理教育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促进创伤后截瘫患者的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