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三角肌挛缩症的远期疗效,录求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随访36例49肩术后5年以上患者的畸形矫正,功能恢复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优良率85.7%,各年龄组优良率:3~7岁为96.1%,8~12岁为81.3%,12岁以上为57.1%,年龄愈大疗效愈差.结论:早期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阻断病程的进展,提高治疗优良率.  相似文献   

2.
肌肉注射后三角肌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三角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角肌挛缩的病因及治疗 ,对 1 990年 3月~ 1 998年 1月手术治疗的 1 2例患儿进行分析。方法 :本组男 7例 ,女5例 ;单侧 6例 ,双侧 6例 ;5例肩部接受过肌肉注射 ,其中 2例合并臀肌挛缩。病儿发病年龄均在 1~ 2岁。临床表现为患肩外展畸形 ,内收受限 ,三角肌部皮肤凹陷 ,可扪及硬性条索状物。结果 :全组均经手术治愈 ,术中彻底松解粘连及挛缩组织 ,效果满意。结论 :推测注射性因素可能为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后即可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三角肌挛缩症年龄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6例(58肩)接受手术病例术前表现及术后3年恢复情况,按年龄组分别统计分析.[结果]年龄越大、症状越重,接受手术时年龄越小症状越好.[结论]三角肌挛缩症一旦诊断确立,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增强对儿童三角肌挛缩症的认识,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92年6月~2004年7月,对收治的9例儿童三角肌挛缩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方法,并随访治疗效果.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5~14岁.结果 9例患儿主要表现为患肩外展畸形、内收障碍、翼状肩胛及三角肌部位凹陷并可扪及质硬的挛缩带.其中4例有三角肌注射史,1例合并臀肌挛缩症.8例确诊前曾被误诊,1例以肩关节陈旧性脱位采用手术误治.均采用挛缩带松解手术治疗, 术后经8个月~12年的随访,除1例遗留轻度翼状肩胛外,余肩外展畸形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儿童三角肌挛缩症可为多因素致病,其特征性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附3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三角肌挛缩症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28例三角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及调查资料分析,发现该病非后天致畸因素引起。所有患者表现有共同的特征性症候群,共同的手术所见及病理变化。群体普查中发现,在一家三代中有5例患者,呈现出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显示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1临床及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8.
三角肌挛缩症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三角肌挛缩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小儿三角肌挛缩症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人就诊时年龄3~6岁,均在l~2岁时发现两侧肩部不对称,进行性加重.除l例外,肩部均有药物注射史。肩关节呈外展姿势,内收受限。X线片表现:肩关节内收位时呈半脱位征,双上肢平行外展位时则无异常。所有病人都采取手术治疗,术中彻底切断松解纤维化的挛缩肌组织,盂肱关节半脱位可自行复位,不需特殊治疗。结果:本组经l~l0年随访,全部病例畸形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本病可能是综合性因素所致。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积极行功能锻炼,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9.
儿童三角肌挛缩较为少见,反复的肌肉注射史是最常见的病因,也可以由其他原因所致,如感染或外伤等.三角肌挛缩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可触及的纤维素条、肩内收受限、翼状肩及挛缩部位皮肤凹陷等,根据这些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较少见,国内文献报告18例,我科1992年1月~1997年12月就收治15例,现就此病的临床表现、X线特点、治疗方法、手术所见作一介绍,并对病因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5~14岁,平均10岁,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11.
臀肌挛缩症术后功能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志文  惠增龙 《中国骨伤》2005,18(7):448-448
我院骨科自1998年2月-2003年2月对71例臀肌挛缩症的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康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关于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该病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研究,为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290名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Ⅰ、Ⅱ、Ⅲ度。I度单纯用物理疗法;Ⅱ度及Ⅲ度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及物理疗法。结果:Ⅰ度患者42例,物理治疗优良率为41%。Ⅱ、Ⅲ度患者248例,手术治疗加物理疗法,优良率达98%。结论:对Ⅰ度患者应首先选择物理疗法。对Ⅱ、Ⅲ度患者,手术治疗固然重要,但术后的正确物理治疗亦不容忽视。术后及时、正确的物理治疗能巩固手术疗效,提高治疗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0年12月~2003年4月共收治17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现对各期手术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男15人,女2人,男女比例为7.5:1;年龄在45岁~73岁,平均为63岁。其中单手发病15例,双手同时发病2例。双手同  相似文献   

14.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经验,探讨本病分型与手术范围及疗效的关系。方法根据臀肌挛缩症特有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根据分型术中分别显露髂胫束、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至髋关节囊后方。结果160例均手术治疗,随访148例,随访时间6个月~10.5年,平均6.7年,优良率96.6%。结论对臀肌挛缩症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显露相应的手术范围,并实施相应的手术,术后早期锻炼,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效果已被公认 ,但是对重症患者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报道较少。我院 1989年 2月~ 1998年 2月共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2 74例 ,其中重型 2 8例。本文就重度臀肌挛缩症的病理特征、临床分型、手术方法及生物力学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15例、女 13例 ;年龄 6~12岁 10例 ,12~ 18岁 14例 ,学龄前 4例。双侧发病 2 6例 ,单侧 2例。 2 8例除了髋关节外展挛缩所特有的髋关节屈曲、内收功能受限的基本特征外 ,在程度上还具有臀部瘦小 ;皮肤凹陷如铅皮样无弹性 ;双下肢外旋畸形、不等长 ;站…  相似文献   

16.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 1991年 9月 - 2 0 0 1年 7月作者采用 3种不同术式治疗臀肌挛缩症 2 18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相关问题作一回顾性分析讨论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8例 ,男 10 6例 ,女 112例 ;年龄 4~ 2 1岁 ,平均年龄 9 6岁。均为双臀发病。按沈品泉等[1] 标准临床分型 :轻型 98例 ,重型 10 4例 ,骨盆倾斜型 16例。2 手术方法手术均在骶管麻醉或 (和 )氯胺酮全麻下进行。根据临床分型不同 ,采用 3种不同术式治疗 :①采用大转子上斜形切口 ,用此方法治疗轻型患者 98例。手术取侧卧位 ,在大转子上方约三横指处斜形切开皮肤长约 3~ 5cm ,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94例(130髋)臀肌挛缩症(其中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52例,武警总医院42例),年龄18~25岁,平均21.5岁。参照贺西京等分级标准,Ⅰ级(轻度)11例(11髋),Ⅱ级(中度)81例(116髋),Ⅲ级(重度)2例(3髋)。均行关节镜下等离子钩刀松解。结果本组94例(130髋),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0.5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70 ml。1例切口血肿,1例局部皮下积液,均治愈,无坐骨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和裂开等。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以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的影响为评价标准,优78例,良16例。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操作安全、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的手术方式,及如何防治并发症并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选取1990年7月~2004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臀肌挛缩症共615例行回顾性随访,男408例,女207例.年龄7~25岁,平均9.7岁,采用大粗隆上以挛缩带为中心纵切口,“Z”形切断挛缩带,对重症病例松解臀中肌及髋短外旋肌甚至后侧关节囊,对骨盆倾斜病例严重侧的松解范围及程度要大于对侧.术后适当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6 a(6个月~11a),602例疗效优(97.9%),11例良(1.8%),优良率99.7%,2例经再次手术痊愈.[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采取“Z”形切断术,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胶管负压充分引流并配合术后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 自国内马承宣1978年首次报道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以来,该手术已广泛开展,术式多种多样,其疗效也存在着差异。我院从1992年~2001年采用小切口松解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68例,经1~8年随访,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男48例,女20例,2~6岁20例,7~9岁40例,10~14岁8例,平均年龄8岁。病程2~11年,平均6年,单侧挛缩1例,双侧67例。均有反复多次双侧臀部注射史,步态异常68例,均系幼儿园老师或家长所发现来就诊。共有特征为臀部见“酒窝”样陷,端坐位交腿试验阳性,并膝下蹲实验阳性,并膝屈髋实验阳性,臀部扪及条索状块。内收、内旋及屈髋受限小于20°,全组诊断均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20.
臀肌挛缩症的功能评分及术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髋关节功能评估方法与术后康复特征。方法:设计一套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比较182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手术前后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和年龄段间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早期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之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后期性别差异不明显。结论:本套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能够有效评估臀肌挛缩症的髋关节功能。女性患者和年幼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