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发生规律,寻找可能的相关因素,了解产前筛查和不同形式产前诊断对减少出生缺陷的贡献。方法 利用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及产科质量数据系统资料,分析北京市东城区1995年1季度至2014年3季度3416例出生缺陷及相关围产数据。结果 北京市东城区1995-2014年围产出生缺陷发生率大体呈正态分布,其中位数为14.8‰,围产出生缺陷率波动于9.4‰~19.8‰,总出生缺陷率因其还包括中期引产的出生缺陷率,故略高于围产出生缺陷率,波动于9.4‰~38.2‰,其中位数为20‰。出生缺陷种类构成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最高,波动于17%~22%;1995-2014年男胎出生缺陷所占比例(54%~55%)明显高于女胎(37%~44%)。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1995-201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正态分布,并有小幅上升趋势。近年来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逐年稳步提高。超声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仍然是基本和相对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静  张焕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2042-2043
目的:分析大连市2008年出生缺陷监测的数据,了解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大连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大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5.35万/;先天性心脏病位于首位;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产妇年龄是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出生缺陷诊断水平;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陕西省千阳县近5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原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2013年在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35例孕13~27周引产的出生缺陷儿和28周至生后7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千阳县2009-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神经管缺陷发生率2009年为96/万,2012年起明显下降,产前诊断确诊率也逐年下降。结论实施增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和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以来,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因此,补服叶酸、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等措施,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包头市5所较大型医院1980年1月~1989年12月出生的28454名婴儿的出生资料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发现各类缺陷24种,143例,总发病率为5.03‰,以神经系统、面部和四肢等系统的缺陷发生率为高。死胎、死产的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活产(P<0.01);3胎以上者出生缺陷率较高;产妇年龄在30岁以上者缺陷率显著高于低年产妇的婴儿(P<0.01),第一季度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季度(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庆阳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出生缺陷变化趋势,预测后果,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助产机构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庆阳市2012-2016年所有助产机构上报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庆阳市2012-2016年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3.80‰、11.37‰、8.30‰、8.76‰、9.88‰,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2016年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位居2012-2016年出生缺陷前3位。结论庆阳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低于同期全国和甘肃省平均水平,先天性心脏病和唇腭裂是影响本地区围生儿健康的主要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吉林市出生缺陷儿发生、分布及相关情况,及时发现致病因素,制订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我们在全市“三网”监测的基础上.又在各监测医院认真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现对2006—2008年出生缺陷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乡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种类及动态变化情况,探索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方法对西乡县22个镇卫生院2008至2012年上报的出生缺陷卡中孕28周到产后7天的围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共15753例,出生缺陷儿92例,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为5.84‰,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4.56‰、6.63‰、6.93‰、5.03‰和5.87‰。男性与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与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060和0.970,均P>0.05)。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唇腭裂、多指、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肛门闭锁。结论出生缺陷的干预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指导,全面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生命质量的目的,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武汉市洪山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动态变化及流行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洪山区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4年共监测围生儿36 078例,检出出生缺陷560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15.52‰;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掌握温岭市出生缺陷情况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群生命质量。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006~2008年温岭市1 376例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出生缺陷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2006年为22.49‰,2007年为32.73‰,2008年为33.04‰。发生顺位较高的前7位为:先天性心脏病、梅毒、多指、唇裂、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无脑畸形。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婚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依然是重点,开展产前母血清筛查,提高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出生率,提高全社会的妇幼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0.
出生缺陷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成为影响中国人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现将武汉市江岸区2007-2012年出生的54 428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辖区内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所有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产、死胎及计划内引产的围产儿(不包括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辽宁省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及主要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辽宁省2006—2015年从妊娠开始至生后1岁确诊的出生缺陷儿的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6—2015年,辽宁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205.9/万;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99.4/万;前五位主要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55.8/万)、唇腭裂(18.4/万)、多指(趾)(13.6/万)、神经管畸形(11.1/万)和脑积水(8.0/万),占全部缺陷的51.9%;出生缺陷儿中发生死胎死产、婴儿死亡及终止妊娠者占35.1%;男患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5.5/万,明显高于女患儿的177.7/万;神经管畸形、血管瘤为女患儿高于男患儿,先天心脏病、脑积水、尿道下裂、唇腭裂等为男患儿高于女患儿;围产期和胎龄<孕28周的前10位主要出生缺陷分布明显不同。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是影响我省出生人口素质的主要缺陷之一。对超声敏感的神经管畸形等缺陷在围产期发生率逐年下降,但全妊娠期的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率并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芮青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98-5399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2001~2008年该院出生缺陷的情况,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高危高发因素,及时发现可疑的致畸因素及产前诊断的不足和需要强化之处,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2008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年共监测围产儿20 394例,缺陷儿138例,发生率为6.77‰。主要缺陷为总唇裂、指(趾)畸形(多/并指趾)、复合畸形、无脑畸形、肾脏异常、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产母年龄<20岁和年龄≥35岁出生缺陷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孕前及孕早期预防、孕期宣教、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监测质量,可以减少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1998年-2000年太原市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各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7.57/万,130.34/万,147.93/万,NTD发生率明显下降为71.06%/万,53.01/万,48.06/万,围产儿死亡率也逐年下降,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为NTD,面,耳,颈,骨骼,肌肉,消化,其他,产母年龄≥35岁是出生缺陷高危因素,建议(1)普及优生知识.(2)提高婚前医学检查和婚检率,(3)开展育龄妇女服用叶酸防止NTD的发生.(4)加强孕期保健和孕早期B超筛查和产前论断工作.(5)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6)加强监测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陕西省目前的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及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影响该省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10年度陕西省25家监测医院出生的孕28周至生后7 d所有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0年陕西省医院监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4.1/万,前五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16.4/万)、总唇裂(13.3/万)、神经管缺陷(13.1/万)、多指(趾)(11.3/万)、脑积水(5.1/万)。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 (χ2=8.58,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性别分布差异。母亲年龄≥35岁的缺陷发生率最高(170.5 /万)。双胎及以上的围产儿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儿。 【结论】 陕西省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该省出生缺陷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城乡、母亲年龄及胎数差异。政府部门应重视神经管缺陷在农村地区的一级预防工作,并针对高龄及多胎妊娠产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宝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18-4120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天津市区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2010年居住在天津市市内6区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围产儿65 990例,出生缺陷儿1 062例,发生率为160.93/万.男、女性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72.34/万和146.65/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2,P<0.01);与20~29岁相比,产妇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时,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89.61/万和482.76/万(x2=18.849,P<0.001);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显著增加(x2=404.491,P<O.001; x2=381.164,P<0.001);死胎死产、7d内死亡以及7~42d内死亡的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 505.98/万,是活产儿的25.91倍(x2=3 663.76,P<0.01).男性胎婴儿、高龄产妇、分娩孕周小于37周、低出生体重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儿更容易发生在高龄产妇分娩的胎婴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且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胡新云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99-1500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及相关因素,为早期发现缺陷儿,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围产儿资料,就超声及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率为2.03%,消化系统缺陷占39.6%,居首位,不同年份出生缺陷类型的比例有所改变。结论做好婚前保健、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几年河南省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相关因素,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方法:按照全国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在河南省23个地市75所分娩医院进行监测,认真填写《围产儿季报表》和《出生缺陷儿登记卡》。结果:围产儿性别比无明显变化,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20岁年龄组产妇和高龄产妇(≥35岁)组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乡村下降,整体变化不大;城镇与乡村出生缺陷主要类型不同,乡村首位是神经管缺陷,城镇首位是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重视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工作;乡村重点是宣传推广叶酸制剂的使用,预防神经管缺陷,城镇重点是筛查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湖北省英山县2008-2013年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为更好的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8-2013年英山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共监测围产儿23 316例,出生缺陷142例,总发生率为60.9/万。前5位主要缺陷为多指、唇裂、唇裂合并腭裂、并指和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高于女婴(P0.05),25岁和35岁的孕妇年龄组高于25~30岁年龄组(P0.05),城镇高于乡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当地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和特征,为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近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探寻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4~2008年大兴区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大兴区2004~2008年5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73‰,2008年与2004年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9,P<0.01),出生缺陷年发生率有所上升;出生缺陷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唇腭裂.结论 依托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加强三级预防措施和提高产前筛查覆盖率以及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是目前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沈阳市婴儿出生缺陷状况,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沈阳市2008-2010年婴儿出生缺陷的相关资料.结果 2008-2010年,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平均发生率为169.3/万,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城乡、性别差异.婴儿出生缺陷的主要疾病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耳部畸形、总唇裂、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结论 继续加强三级预防,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缺陷儿生活、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