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不良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0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营养评估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进行营养状况筛查,根据营养筛查结果将患者划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NA评分与临床常见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5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营养良好者161例、占29.87%,有营养不良风险者302例、占56.03%,营养不良者76例、占14.10%。营养不良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最低,其次为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良好组最高(BMI:F=439.631,P<0.05;上臂肌围:F=28.227,P<0.05;三头肌皮褶厚度:F=726.699,P<0.05;血红蛋白:F=73.874,P<0.05;白蛋白:F=10.921,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营养不良组最高,其次为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良好组最低(F=12.682,P<0.05),其它指标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NA评分与血清白蛋白和BMI呈正相关(r=0.820和0.922,P=0.001),而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802,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BMI及白蛋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健走对职业人群身体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慢病防控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选取南昌市东湖区机关、事业单位95人参加2015年中国职业人群“健步走激励”健康干预项目,以健走有氧运动形式进行运动干预。采用清华同方体测仪(BCA-1C)和血压计,于健走前、健走3个月、健走6个月完成3次体测,收集3次体测数据,同时完成健康评估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走前和健走3个月、6个月的人体成分变化中,基础代谢量有所增加(F=5.334,P<0.05),体重(F=8.921,P<0.001)、腰围(F=8.883,P<0.001)、脂肪含量(F=5.193,P<0.05)、肌肉量(F=3.162,P<0.05)均有所降低,且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MI(F=2.707,P>0.05)、臀围(F=0.73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物摄入量中,大米(F=11.305,P<0.001)、杂粮(F=7.724,P<0.001)、肉类(F=16.043,P<0.001)、鱼类(F=10.194,P<0.001)、蛋类(F=7.055,P<0.001)、奶类(F=6.192,P<0.01)、大豆(F=6.961,P<0.001)、豆浆(F=10.495,P<0.001)、蔬菜(F=10.370,P<0.001)、水果(F=10.377,P<0.001)等指标均有所增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体活动及睡眠变化情况中,重体力活动(F=7.759,P<0.001)、中等体力活动(F=4.258,P<0.05)、轻体力活动(F=6.566,P<0.05)、静坐等(F=3.442,P<0.05)及睡眠时间(F=4.238,P<0.05)指标比较均有所增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持续健走运动对基础代谢量、体重、腰围、脂肪含量、肌肉量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对膳食结构和质量有较大改善,对正确的生活方式(重、中等和轻强度活动、静坐、睡眠)有较大改善,是有效的慢性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库拉索芦荟全叶冻干粉、番泻叶提取物单味及与西洋参提取物联合用药对便秘小鼠的通便功效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昆明种雄性小鼠180只,随机分为9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芦荟10倍组(L1组)、芦荟20倍组(L2组)、番泻叶10倍组(F1组)、芦荟10倍+西洋参10倍组(L1X1组)、芦荟20倍+西洋参20倍组(L2X2组)、番泻叶10倍+西洋参10倍组(F1X1组)、番泻叶20倍+西洋参20倍组(F2X2组),给药14 d后,通过灌胃盐酸洛哌丁胺悬液(6 mg/kg)诱导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鼠首粒黑便时间、6 h黑便粒数及小肠墨汁推进率,以判断受试物通便功效;并测定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含量、小肠组织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mRNA表达,以探讨其作用机制。 结果 0 d(F=1.627,P=1.121)、7 d(F=1.588,P=0.132)、14 d(F=1.571,P=0.137)的各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首粒黑便时间缩短,6 h黑便粒数增多。各组小肠总长度间无明显差异(F=0.424,P=0.903),各组墨汁推进长度(F=9.857,P<0.001)和墨汁推进率(F=10.489,P<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L2组、L1X1组、L2X2组及F2X2组墨汁推进长度与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P<0.05);与L1组相比,L1X1组墨汁推进长度与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P<0.05)。各组血清AchE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7,P=0.016);与模型组相比,L2X2组、F1X1组血清AchE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小肠组织内GDNF的mRNA表达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158,P<0.001);与模型组相比, L1组、L2组、L2X2组及F2X2组小鼠小肠组织内GDNF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 结论 L2组、L1X1组、L2X2组、F2X2组具有良好通便效应,且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效果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AchE释放及增加小肠组织内G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昆明主城区夏季小学生维生素D与体格生长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身材矮小及发生肥胖提供临床数据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6-8月在昆明市4个区591名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血清25-(OH)D测定及超声骨密度检测。比较不同年级组的血清25-(OH)D、体重指数(BMI)及骨强度Z值,不同年级段男、女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25-(OH)D水平与BMI、骨强度Z值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相同年级儿童男女在身高、体重和BMI值上有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儿童血清25-(OH)D水平呈降低趋势(F=37.646,P<0.001),BMI呈上升趋势(F=1 343.002,P=0.001),骨强度Z值呈下降趋势(F=34.489,P<0.001);随着年级的增长,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者占比呈略升高趋势(P>0.05);总体上,男童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为48.38%,女童为48.06%,25-(OH)D水平与BMI呈负相关性(r=-0.673,P<0.01),与骨强度Z值呈正相关性(r=0.514,P<0.01),与身高呈正相关性(r=0.561,P<0.01)。结论 本研究中的小学生仍有一半以上存在25-(OH)D水平不足或缺乏,儿童需增加户外锻炼,口服维生素D制剂,以减少儿童矮小症、肥胖等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儿血清维生素A浓度变化及其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相关性,了解维生素A在儿童TIDM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32例T1DM患儿为实验组,2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微量荧光法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 【结果】 1)T1DM组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T1DM组PBMC产生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二组血清维生素A浓度与PBMC产生IFN-γ水平皆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IL-4水平均无相关性(P均>0.05),与IFN-γ/IL-4比值皆呈负相关(P<0.01或<0.01)。 【结论】 T1DM患儿存在维生素A缺乏,其与T1DM患儿Th1/Th2失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方法 筛选患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单纯子宫全切术的住院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术前及术后5 d由专业心理治疗师进行一系列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不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两组术前SDS、S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DS、SAS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S:F=273.336,P<0.05; SAS:F=233.96,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S:F=260.801,P<0.05; SAS:F=153.61,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在心理功能、社会交往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干预组在总体生活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P<0.05)。干预组组内比较,总体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F=10.9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交往领域有显著改善(均P<0.01)。对照组组内的比较,总体生活质量显著下降(F=16.9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交往领域有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均处于较高水平,在围术期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认知治疗等心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社会和家庭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适应性领导策略对改善青年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社会参与水平的效果。 方法 将85例青年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2),实验组实施适应性领导策略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卒中患者必要的护理常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我管理行为及社会参与水平的得分。 结果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组别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45,P<0.001),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46,P<0.001),组别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7,P<0.001);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组别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52,P<0.001),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9,P<0.001),组别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94,P<0.001);两组患者的社会参与水平得分组别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7,P<0.001),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48,P<0.001),组别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2,P<0.001)。 结论 适应性领导策略可提升青年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及社会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情感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孕鼠自由饮用0.1%及0.2%醋酸铅溶液的方法建立模型,其雄性子代分别为低剂量铅暴露组(LG)及高剂量铅暴露组(HG),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G),每组9~12只大鼠。子代大鼠出生后30日龄分别进行旷场试验(open field test,OFT)、避暗试验(passive avoidance test,PAT)以及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试验,观察各组实验动物情感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孕期铅暴露子代大鼠在OFT中穿格得分分值降低(36.48±7.24)(F=11.65,P<0.01),后肢性站立的次数减少(10.61±3.54)(F=9.49,P<0.01),排出粪便粒数增多(19.42±3.46)(F=7.27,P<0.01),提示孕期铅暴露可使子代大鼠情感行为受到损害(P<0.01)。在PAT中,孕期铅暴露子代大鼠犯错次数增加(10.38±1.89)(F=8.69,P<0.01)且记忆潜伏期缩短[(176.41±41.89)s](F=6.48,P<0.01),提示孕期铅暴露可使子代大鼠短期学习记忆能力受损(P<0.01)。Morris水迷宫试验发现孕期铅暴露子代大鼠搜寻站台的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F=4.61,P<0.05),搜寻策略明显变差(χ2=41.89,P<0.01),站台区域搜寻时间缩短(F=6.32,P<0.01),穿越站台区域次数减少(F=7.13,P<0.01)。提示孕期铅暴露可使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P<0.01)。【结论】 孕期铅暴露损害子代大鼠的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尾静脉注射纳米银溶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将纳米银溶液12、3、0.75 mg/mL,按10 mL/kg剂量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染毒7 d和14 d后分批处死小鼠,检测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结果 0.75 mg/mL纳米银组染毒7 d时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分别为(50.17±4.71)和(13.83±1.47)g/L,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为(789.00±341.03)U/L,高于对照组(P<0.05),3 mg/mL纳米银组TP和ALB分别为(48.67±3.61)、(13.33±1.03)g/L,低于对照组(P<0.05);纳米银染毒14 d时,0.75 mg/mL组谷草转氨酶(100.00±17.19)U/L低于对照组(P<0.05),3 mg/mL组LDH(667.00±217.24)U/L与尿素氮(8.93±1.03)mmol/L,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检查显示,高剂量组多数小鼠肺部出现炎细胞浸润及间质性炎症改变;肝细胞弥漫性水肿,胞浆疏松化。结论 尾静脉注射纳米银溶液可以影响小鼠肺脏、肝脏和肾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血清维生素A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 为维生素A预测及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第二儿科收治的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 另取同期该院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患儿维生素A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 比较两组间维生素A水平的差异, 对维生素A 及免疫球蛋白进行相关分析, 并对观察组出院后随访1年, 记录出院后补充外源性维生素A的情况, 观察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维生素A水平低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的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高于对照组(t=2.632、χ2=7.366, P<0.05)。维生素A缺乏组患儿的IgG水平低于维生素A正常组 (F=5.036,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维生素A与IgG呈正相关(r=0.172, P<0.05)。治疗前, 补充维生素A组与未补充维生素A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均显著减少(t=9.291、2.036, P<0.05), 且补充维生素A组少于未补充维生素A组(t=2.448, 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 补充维生素A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蛋白质摄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rith weight infant,VLBWI)早期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体重1 000~1 500g并治愈出院的61例VLBWI随机分为研究组[n=31,氨基酸2.0g/(kg·d)开始,1.0g/(kg·d)递增]和对照组[n=30,氨基酸0.5~1.0g/(kg·d)开始,0.5g/(kg·d)递增],比较两组蛋白质、能量摄入情况及蛋白/能量比,血生化指标、体格增长及合并症等,并对两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及蛋白/能量比与体格增长速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体重下降幅度比对照组低(6.2%vs 9.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对照组早(6dvs10d)(P均0.05);平均每周头围增长速率比对照组快[(0.75±0.32)cm vs(0.45±0.25)cm)](P0.05);每日平均体重增长速率比对照组快[(22.3±3.2)g/kg vs(15.1±2.3)g/kg(P0.05);平均每周身长增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7天总热卡及蛋白质摄入、蛋白/能量比与恢复出生体重后每日平均体重增长速率及平均每周头围增长速率呈正相关(均P0.05)。两组患儿平均血清总胆汁酸及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白蛋白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足量蛋白质摄入能够降低VLBWI出生早期的体重下降幅度,更早恢复至出生体重,加速住院期间的体重及头围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守肠外营养与积极肠外营养两种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3月入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化分为低肠外营养组75例{(氨基酸及脂肪乳剂量均从0.5~1.0g/(kg·d)起,增量为0.5~1.0g/(kg·d),直至足量3g/(kg·d);葡萄糖开始输注速度均为4mg/(kg·min),每天增加1mg/(kg·min),最高不超过12mg/(kg·min)},高肠外营养组71例{(氨基酸剂量从1.5~2.0g/(kg·d)起,增量为1.0g/(kg·d),直至足量3.5~4g/(kg·d);脂肪乳剂量从1.0g/(kg·d)起,增量为1.0g/(kg·d),直至足量3.0g/(kg·d);葡萄糖开始输注速度均为6mg/(kg·min),然后每天增加2mg/(kg·min),最高不超过12mg/(kg·min)},记录两组的喂养情况、生长指标,并测定肝功能。结果低肠外营养组在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肠内营养达90kCal/(kg·d)日龄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大于高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7天、第14天及第28~42天主要生化指标测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ssociated cholestasis)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肠外营养方式不会影响VLBWI的肝脏功能,也未增加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症状及执行功能缺陷的改善情况,为ADHD诊疗参考。方法 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1月-2019年2月儿少科门诊就诊的61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与药物治疗组,评估其症状及执行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1)综合干预组治疗后SNAP-Ⅳ评分中注意缺陷、多动、对立性因子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9、5.637、7.211,P<0.001);Stroop测试乙表正确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6,P<0.001);WCST持续错误数低于治疗前,分类完成数、概念化水平、持续应答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61、-2.465、-5.585、-3.524,P<0.05)。2)治疗后综合干预组SNAP-Ⅳ评分中注意缺陷、多动、对立性因子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70、6.818、10.786,P<0.05或<0.001);Stroop色-词测试甲表正确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25,P=0.001);WCST持续错误数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概念化水平、持续应答数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7、5.775、4.436,P<0.05)。结论 综合干预治疗可以改善ADHD患儿的核心症状和执行功能缺陷,是治疗ADHD的优化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毒死蜱暴露致小鼠焦虑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L)、毒死蜱低剂量组(CPF2.5)和毒死蜱高剂量组(CPF5),分别灌胃植物油、毒死蜱2.5 mg/kg bw和毒死蜱5 mg/kg bw,1次/d,连续14 d。采用旷场实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对小鼠焦虑样行为进行检测; 采用16S rDNA测序检测粪便肠道菌群变化; 用LEfSe筛选各组间差异菌群; 采用Spearman分析研究肠道差异菌和焦虑样行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CTL相比,CPF2.5和CPF5小鼠进入旷场中心次数减少(F=6.404,P=0.042,P=0.002),在开臂的活动路程百分比、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以及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均降低(F=8.525,P=0.002,P=0.002; F=17.486,P<0.001, P<0.001; F=4.751,P=0.023,P=0.01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EfSe 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结果显示,Dubosiella、Muribaculum、Akkermansia等菌在对照组富集; Odoribacter、PrevotellaceaeUCG_001菌在CPF2.5组富集; Proteobacteria、Rhizobiaceae、Ochrobactrum、Rhizobiales菌在CPF5组富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uribaculum与EPM开臂活动路程百分比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呈正相关(r=0.506, P=0.012; r=0.455, P=0.025),Odoribacter和EPM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呈负相关(r=-0.486, P=0.016)。结论 毒死蜱暴露后引起的小鼠焦虑样行为改变可能与特定的肠道菌群丰度(MuribaculumOdoribacter)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外脏器受累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榆林市第一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8例MPP患儿分为肺外脏器受累组(n=56)和无肺外脏器受累组(n=102)。同时按照维生素D水平将患儿分为维生素D正常、不足和缺乏组,比较3组之间肺外脏器受累情况。结果 与无肺外脏器受累组比较,肺外脏器受累组热程较长、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较高,维生素E、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肺外脏器受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不足(OR=1.955,95%CI:1.479~4.233,P=0.006)或缺乏(OR=2.360,95%CI:1.687~8.125,P<0.001)是肺外脏器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预测肺外脏器受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45%和87.76%,最佳界限值为22.48 ng/ml。结论 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增加了MPP患儿肺外脏器受累的风险,可能是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测维生素D水平以评估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roportional assist ventilation,PAV)对胎粪吸入新生兔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日龄20~30 d的幼兔随机分为灌入胎粪后实施比例辅助通气组(PAV组),灌入胎粪后实施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SIMV组),并与胎粪吸入不予通气组及灌生理盐水组进行对照,各组分别于8 h后处死,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MMP-2、MMP-9的水平。结果 不同组之间肺组织匀浆中MMP-2(F=72.575,P=0.000)和MMP-9数值(F=48.374,P=0.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肺组织匀浆中MMP-2和MMP-9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IMV组最高,生理盐水对照组最低;不同组之间肺泡灌洗液中MMP-2(F=116.779,P=0.000)和MMP-9数值(F=59.095,P=0.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734,P=0.000);各组之间肺泡灌洗液中MMP-9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IMV组最高,生理盐水对照组最低。PAV组和SIMV组在通气后2 h(F=46.095,P=0.000)、4 h(F=50.757,P=0.000)、6 h(F=56.127,P=0.000)和8 h(F=73.684,P=0.000)的气道峰压(PIP)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V组显著低于SIMV组。 结论 在维持正常经皮氧饱和度和血气情况下,PAV模式下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MMP-2,MMP-9含量及PIP较SIMV模式下低,所致肺损伤程度较SIMV模式小,提示当机械通气治疗MAS时,优先考虑使用PAV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前生长发育、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及潮气肺功能动态变化,为识别BPD患儿远期不良预后以期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BPD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根据BPD分级分为Ⅰ级BPD组和Ⅱ、Ⅲ级BPD组分别为45例、35例,并选取同期住院且胎龄、体重相当的非BPD患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矫正年龄1岁前生长发育情况及住院次数、喘息、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情况,并比较三组患儿矫正年龄1岁前肺功能参数的不同。 结果 矫正1月龄、6月龄时,三组患儿体重、身高、头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1月龄:F=7.616、10.942、24.381;矫正6月龄:F=3.795、9.569、4.481,P<0.05)。矫正年龄1岁内,三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次数、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0、19.212、7.384,P<0.05)。三组患儿肺功能比较,在呼吸频率(RR)、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F%tE)和达峰容积比(VPF%V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1月龄:F=7.861、9.909、7.021、6.825;矫正6月龄:F=9.399、6.545、7.287、5.538;矫正1岁:F=6.962、8.099、4.752、8.549,P<0.05),其中,矫正1月龄时,Ⅰ级与Ⅱ级、Ⅲ级BPD组tPF%tE和VPF%V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6月龄、1岁时,仅Ⅱ、Ⅲ级BPD组tPF%tE和VPF%V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PD患儿更易发生生长发育迟缓,呼吸系统患病率高,潮气肺功能阻塞程度重。  相似文献   

19.
魏小英  包婧  杨琼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2):1457-146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D补充对孕前超重孕妇性激素水平及围产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0例孕前超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于孕中、晚期给予维生素D治疗,低剂量组给予400 IU/d剂量,高剂量组给予1 600 IU/d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后维生素D异常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ollicu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糖脂代谢[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比较两组新生儿一般指标及不良围产结局情况。 结果 治疗后高剂量组维生素D异常率为40.00%,显著低于低剂量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E2、FSH、LH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FBG、HbA1c显著低于治疗前及低剂量组,TG、TC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新生儿血糖(BG)、二氧化碳分压(PCO2)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不良围产结局总发生率为26.67%显著低于低剂量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6,P<0.05)。 结论 高剂量维生素D治疗可明显改善孕前超重孕妇孕中、晚期性激素表达,减少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