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市失能老人的社区照料现状与需求,为完善老人社区照顾体系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北京市社区老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失能老人的社会照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失能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对社区提供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和为老设施建设均有很高需求,对社区提供钟点工入户、日间照料、志愿者服务也有需求,但社区供给服务与设施建设不足。结论:我国失能老人基数大、增长快,但社区照顾供给不足,难以满足老人的需求,亟需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与社区居家照顾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居家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为失能老人居家养老获得专业的医疗、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杭州医学院为中心等距选择5个社区,并随机抽取169位居家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失能程度、年龄、医疗保险类型、所患疾病个数对居家失能老人健康管理需求有明显影响,不同性别和学历的失能老人需求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目前我国居家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需求尚未满足,应根据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来构建医养结合下的居家养护长期照护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我国失能老人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失能老人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数据库中以“失能老人”或“失能老年人”为主题进行检索,采用BICOMB 2.0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并生成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及共现矩阵,运用SPSS 21.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35篇文献,截取26个高频关键词,归纳出4个研究类团: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研究;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及机构养老研究;失能老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结论 近十年我国失能老人研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多集中于理论研究而实践发展相对滞后,未来四类研究热点仍将是我国失能老人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岁末,北京市民政局正式对外发布国内首个共有产权养老试点项目——恭和家园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模式。这是一个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融合在一起,为"有房子"的老人提供24小时养老服务的全新项目。在这个社区里,自理老人可以享受幸福时光,失能、半失能老人可以有尊严的养老。老有所养是老年人的期盼,如何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呢?儿女的孝心如何通过养老模式的创新来实现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多维健康状况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8年的CLHLS数据,分析空巢老人躯体、ADL、心理及社会四个维度的健康状况,采用回归分析探讨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维度受损较重,需求率最高的前四项的为上门送医服务(81.1%)、提供保健知识服务(74.9%)、组织社会娱乐活动服务(68.4%)和精神慰藉服务(67.8%),居家养老服务受空巢类型、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的影响。结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失衡,需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利用现状与影响因素,为完善失能老人医疗照护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深圳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护服务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利用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对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中,重度失能和多病共病比例大,医疗护理类服务利用率较高,但群体分布不均。婚姻状况、每月退休金、医保报销比例及过去半年住院治疗情况是影响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利用医疗护理服务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养老机构应加强慢性病管理,推进医养融合,扩大医疗护理服务的供给;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无伴侣和贫困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和经济支持,以促进失能老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公平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健康管理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健康管理需求问卷》,对河南省某乡镇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213名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健康管理需求总得分为(122.65±7.95)分,平均得分为(3.96±0.26)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各维度平均得分为:健康档案(4.34±0.36),身体评估(3.77±0.45),心理健康(3.81±0.56),医疗环境(4.47±0.54),健康知识(3.99±0.30),智慧养老(4.26±0.63),死亡教育(2.16±0.70),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月均医疗费用,失能时长,疾病感知,居住情况,慢性病种类,失能程度是影响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健康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健康管理需求较大,尤其在医疗环境、健康档案及智慧养老方面,可通过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失能老人签约服务包、定期为老人进行体检并构建远程健康管理平台等方式满足其健康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剖析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意愿的现状及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面向失能老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1700位失能老人数据,以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为框架,引入社区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剖析我国失能老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1700位失能老人中有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我国出台的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剖析文件中的政策侧重和不足,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完善和优化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对我国2006—2020年国家层面出台的30份有关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从政策工具和养老服务系统性两个维度出发,联系词云图深入分析了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工具运用现状。结果 在政策工具的维度下,对30份政策文件中的133项分析单元进行频数统计,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大,为44.4%;环境型政策工具次之,为38.3%;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少,为17.3%。结论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工具中呈现重供给轻需求的现状,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政策的制定要分析当下的环境特征,注重与老年群体需求的匹配程度,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提升政策靶向和精准化两方面切入,完善和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医改前后农村村医队伍的配置情况及其公平性和变化趋势,为在"十四五"期间缩小区域性差异,改善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泰尔指数和聚集度方法分析不同村医人员的在全国31个省(市)公平性分布。[结果]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泰尔指数由2003年的0. 0863下降至2018年的0. 0371;注册护士数的指数由2007年的0. 1099下降至2018年的0. 070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村卫生室人员总数的泰尔指数由2003年的0. 0159、0. 0142增加至2018年的0. 0306、0. 0185,且2003-2018年组内的泰尔指数能够解释的比例在70%~85%。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和资源聚集度均是大于1. 5,而西部地区则是小于0. 5。[结论]新医改后村医中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的公平性进一步优化,而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与全部村卫生室人员公平性在恶化。不同类型村卫生室人员组内的泰尔指数远远的大于组间的泰尔指数。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度大于西部地区的聚集度,并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资源的聚集度高于人口的聚集度,而西部地区资源聚集度小于人口聚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国养老资源配置与服务利用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为制定养老资源配置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机构分层分析框架,应用卫生资源密度指数、熵值法、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2015—2020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养老资源配置与服务利用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我国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资源配置整体呈上升态势,但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不高,各省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两类机构的耦合协调度均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养老机构的总耦合协调度水平略高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但后者的耦合协调度平均状况优于前者,且改善情况更为明显。整体来看,两类机构的相对发展度均由资源配置滞后型向服务利用滞后型方向发展。结论:在制定养老资源配置政策中,应关注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提高资源配置的精准性;注重养老资源配置的地区公平性,加强区域内的资源配置规划和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结合地区养老资源配置与服务利用的相对发展度情况,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以安德森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影响我国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利用的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程度整体偏低,其中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程度高于居家养老服务;影响我国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利用的因素有所交集,但不完全相同。为提高我国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利用程度,促进我国养老照护事业发展,应加大政策宣传、提升认知程度,完善基层功能、提升服务质量,重视预防保健、强化精神慰藉,做好需求评估、实现精准供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山西省太原市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太原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方法于2018年8月—9月,在太原市6个主城区中随机抽取≥60岁老年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489份有效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日常生活可自理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比例为85.5%(343/401),选择非居家养老仅为14.5%(58/401);失能、半失能老人来选择居家养老的比例为53.4%(47/88),选择非居家养老的为46.6%(41/88)。88.8%(434/489)的老年人不了解或一般了解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11.2%(55/489)的老年人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该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太原市居民医养结合选择的有养育子女个数、个人月收入及了解程度等因素。结论太原市居民对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低,家庭养老仍占主体地位,应加强健康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发展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长期照料服务供给(医疗康复服务供给、精神慰藉服务供给、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供给)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影响。[方法]抽取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CLHLS)2008年数据的长期失能老人样本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1医疗康复服务包括上门医疗服务(P<0.01)、社区健康教育(P<0.01)、医疗保险情况(P<0.05);2精神慰藉服务包括社区精神慰藉服务(P<0.01)、社会活动与娱乐活动(P<0.01);3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包括社区起居照料服务(P<0.01)、社区日常购物服务(P<0.01)。[结论]长期照料服务供给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威  陈娜  陈亚楠  许浩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846-1851
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性别居家失能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生活满意度干预措施。方法 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Fairlie分解法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 2018)中的居家失能老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差异。结果 1 711名居家失能老人中,女性生活满意度为70.45%(806/1 144),男性生活满意度为65.26%(370/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68,P = 0.029)。Fairlie分解显示,不同性别间生活满意度差异-34.23%与个体特征有关,134.23%与性别差异自身有关。结论 女性居家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高于男性居家失能老人,可通过经济援助、提供娱乐活动等措施缩小生活满意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王佳琳  康华  左敏 《现代保健》2014,(4):138-140
目的:了解西部城市老年居民的养老现状及养老服务需求,为政府进行合理的服务供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渝中区6个社区18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目前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与老人实际需要的服务项目在供需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不高。结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经费投入和统筹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不断完善和丰富养老服务内容,以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潍坊市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共调查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402人。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能等级、月平均收入、年龄、用药种类、居住情况是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相关管理部门应完善针对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能级评估,规范服务项目,探索适合潍坊市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催生了不同的养老模式。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及主观幸福感4个维度的影响,为提高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方法 2018-01-01-2018-03-31分别在北京、上海、山西、云南和西藏等5个发展差异较大的地区,选择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合居养老、居家儿女赡养和居家独居养老5种养老模式≥60岁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进行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最后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回收问卷310份,其中有效问卷306份;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合居养老、居家儿女赡养和居家独居养老5种养老模式主观幸福感总分中位数分别为-12.99、-3.18、-12.23、0.71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853,P=0.018;不同养老模式下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感(F=4.463,P0.01)和一般正性体验(F=4.030,P0.01)2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负性情感(F=1.366,P0.05)和一般负性体验(F=0.714,P0.05)2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养老模式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感和一般正性体验,且机构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总分相对较低,而居家儿女养老模式和居家独居养老模式下的主观幸福感总分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杨敏  钱英 《健康研究》2012,32(2):139-142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养老方式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杭州社区314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养老方式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8.3%;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养老方式选择上与无慢性病老年人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比例增加;在1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与无慢性病老人需求无明显差异,需求率最高的是家务整理和餐饮服务.结论 完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须建立在家务整理和餐饮服务基础上,加强相关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2年和2020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源配置情况,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策略优化中医医师资源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空间自相关、极差率与泰尔指数等多元方法探讨中医医师资源配置的省域分布差异、空间格局及其变动情况。结果:2012—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员数量呈增长趋势。2020年,共有7个省份中医医师资源配置水平低于规划标准,省际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由西北至东南递减的趋势。区域间配置不均衡呈扩大趋势,资源空间聚集程度加深,配置水平高值区主要集中于华北地区的天津、河北,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的广东和广西。结论:我国中医医师资源配置水平总体空间分布差距呈扩大趋势,省际间不均衡。建议重点关注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劣势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