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天津市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12月在天津市16个区中,每个区分别随机选取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区抽取不少于40例孕妇开展电子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天津市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1.57%,孕妇对于不同知识的知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7.407,P<0.001),且孕妇知晓率水平与其补碘相关行为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产妇(OR=1.918,95%CI:1.275~2.885)、大学及以上学历(OR=2.863,95%CI:1.879~4.363)以及接受过健康教育(OR=3.195,95%CI:2.158~4.729)是影响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天津市孕妇对不同知识的知晓程度存在差异。孕妇生育情况、文化程度以及健康教育是影响孕妇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应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精细化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健康教育示范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卫生知识水平及获取知识的途经.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方式进行人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得分高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5.63%,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7.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OR=1.323,95%CI:1.113-1.573)、人均月收入(OR=1.607,95%CI:1.317-1.962)是影响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OR=1.822,95%CI:1.325~2.507)、文化程度(OR=1.252,95%CI:1.049~1.494)、人均月收入(OR=1.337,95%CI:1.111-1.608)是影响行为形成率的影响因素(P<0.05).居民最乐于接受的知识获取途径是大众传媒(85.5%).结论 性别差异是造成知识向行为转化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健康知识讲座等人际传播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闸北区新入园托幼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其对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自制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托幼机构卫生老师对2014—2015学年闸北区南片新入园的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6.12%。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籍贯的家长间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幼儿曾患病(OR=1.437)、家庭月平均收入(OR=1.301)、户籍(OR=1.784)和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OR=1.293)是影响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幼儿家长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途径前3位依次为托幼机构、网络、家人或朋友。幼儿家长最希望获取的健康教育内容前3位依次为手足口病防病知识、手足口病基础信息和消毒隔离知识。结论闸北区南片新入园托幼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知晓率偏低。今后工作中,应根据新入园幼儿家长的特点和需求,依托托幼机构和网络等渠道及早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宿州市农村育龄妇女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健康教育需求,为育龄妇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肝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宿州市3个县1 200名18~49岁育龄妇女进行乙肝知晓率调查,包括基本情况、乙肝相关知识、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等。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乙肝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1 200名育龄妇女中乙肝知识总知晓率为63.25%(759/1 200),乙肝知晓率最高的是"输入乙肝病毒血液是否感染乙肝",为80.83%(970/1 200);最低知晓率为"与乙肝患者/携带者共同进餐会不会传染乙肝",为27.75%(333/1 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个人及家庭收入影响乙肝知识知晓率。大专以上文化(OR=0.23,95%CI:0.13~0.38)、个人年收入≥2万元(OR=0.38,95%CI:0.28~0.50)、家庭年收入≥5万元(OR=0.48,95%CI:0.37~0.62)的育龄妇女乙肝知晓率最高(均P0.01)。农村育龄妇女更愿意接受广播电视的宣传方式。结论育龄妇女乙肝知晓率偏低,应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庆市万州区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提高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意识和理论水平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万州区农村地区随机抽取405名常住居民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以及是否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的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5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问卷有效率98.77%。400份有效问卷中,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了84.20%。知晓率较低的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73.76%)、小学及以下(78.42%)、农业劳动者(83.10%)、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75.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OR=0.182,95%CI:0.034~0.965)是万州区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而既往接受过结核病宣传教育(OR=3.231,95%CI:1.709~6.108)是其促进因素。结论 重庆市万州区农村居民结核病健康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30例糖尿病患者为健康教育对象,比较入院时和出院前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糖尿病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由18.90%上升至75.59%;9项知识点知晓率均明显升高(P0.01)。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诊断依据"及"糖尿病危害"知晓率仍然较低,仅为58.27%和61.42%;其他知识点知晓率均高于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病程是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50岁(OR=0.040,95%CI:0.008~0.207)、病程20年(10年,OR=0.003,95%CI:0.001~0.029;10年~,OR=0.012,95%CI:0.002~0.070)患者的糖尿病核心知识总体知晓情况改善的可能性较低。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但对高年龄组、病程较短的患者干预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贵安新区大学生对肺结核(TB)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贵州地区大学生TB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对贵安新区的在校本科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TB核心知识、扩展知识和知晓途径,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方法分析影响学生知晓率的因素。结果贵安新区大学城大学生TB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7.18%,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5.30%,扩展知识知晓率为60.42%,TB的确诊手段和预防措施知晓率不到50.0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专业类别、年级和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是主要影响其知晓率的因素,女生(OR=1.609,95% CI:1.247~2.077)、医学专业(OR=1.553,95% CI:1.126~2.142)、大四(OR=1.774,95% CI:1.110~2.835)、毕业班(OR=5.418,95% CI:1.897~15.472)、接受过TB健康教育(OR=1.988,95% CI:1.486~2.659)的学生TB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非医学专业、大一、未接受过TB健康教育的学生。医学院以往获取TB知识的途径和希望获取的途径都是以"老师上课讲"为主。非医学院希望以"学校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主。结论贵安新区大学城大学生TB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还须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和深度,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TB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21年辽宁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8—11月, 采用网络方便抽样的方法, 招募辽宁省内15~69岁17 474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问卷调查, 收集人口学特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差异,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7 474名研究对象中, 男性占43.1%(7 528名), 城镇居民占58.7%(10 262名), 总体人群知晓率为72.3%, 其中癌症认知、预防、早诊早治、治疗和康复5个维度的知晓率分别为71.4%、67.6%、72.7%、83.4%和6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男性(OR:0.850, 95%CI:0.781~0.925)、农村(OR:0.753, 95%CI:0.694~0.817)、年龄55~59岁(OR:0.851, 95%CI:0.751~0.963)、曾吸烟(OR:0.721, 95%CI:0.640~0.813)或现吸烟(OR:0.724,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需求,分析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6—8月选择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6所中学,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现状、来源途径及健康教育需求;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地区高中生艾滋病认知现状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 590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0.5%,苏南地区高中生总知晓率(63.5%)高于苏中地区(57.8%),高于苏北地区(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生艾滋病总知晓率(52.9%)显著高于女生(48.6%),P 0.05。经logistic分析,不同地区和父母同住与高中生防艾知识知晓率有关(OR苏南=3.593,95%CI=3.026~4.266;OR苏中=2.871,95%CI=2.431~3.391;OR与父母同住=1.332,95%CI=1.066~1.666)江苏省高中生健康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网络(62.8%)、同学朋友(50.0%)、书籍(48.1%)和老师(47.8%)等;绝大部分高中生( 90%)认为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对成长有帮助且愿意获取更多相关知识。结论江苏省不同地区高中生艾滋病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苏北地区高中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薄弱,应在苏北地区增加健康教育资源,同时需加强对所有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其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为辽宁省癌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2—4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辽宁省7个农村县和2个城区的1 7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国家下发的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SAS 8.2软件进行四格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 566份有效问卷。调查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68.90%。城市(73.54%)高于农村(65.57%),女性(69.47%)高于男性(68.30%),年龄越大知晓率越低,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区为城市(OR=2.010)、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309)、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OR=1.662)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有利因素,职业为在校学生(OR=0.561)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不利因素。结论辽宁省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平衡,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肿瘤防治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碘缺乏病的消长趋势和防治现状。方法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监测点开展儿童甲状腺和智商检查,盐碘和尿碘含量测定,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0.0%,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1%,儿童和育龄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353.86μg/L和212.99μg/L,儿童智商均值为98.9,碘缺乏病知识问卷五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及格率分别为6.8%和57.8%。结论天水市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和儿童尿碘中位数3项指标达到了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不够深入,重点人群知晓率低,碘缺乏病对重点人群的危害仍未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杭州市民对食盐加碘策略的认知程度和碘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对337名市民进行调查。结果:市民对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的认识程度较好,对碘缺乏及碘过量造成的危害也有较高认知,大多数的市民(65.88%)认为国家食盐加碘策略基本正确,食盐加碘应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但也认为目前甲状腺肿瘤发病率确实升高和可能升高的占65.87%,而且有54.89%的市民认为是吃碘盐造成的;27.0%市民认为补碘超过适宜量或碘过量,这也是市民选择无碘盐(16.62%)或交替购买碘盐和无碘盐(35.91%)的主要原因。居民自愿购买碘盐比例偏低(42.73%),不少市民(26.41%)认为,沿海和发达地区应该自主选择碘盐和无碘盐,或农村地区食用加碘盐而城市人群食用无碘盐。结论:应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尤其要重视沿海城市居民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探讨因地制宜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何伦发  郭艳  许冰璇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20-1622
目的了解中山市小学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和家庭碘盐使用现状,为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和碘盐使用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山市4个镇区的8所小学和城区的2所小学3~5年级1382名学生和150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530份碘盐进行现场监测。结果学生和老师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平均得分为78.6±22.1和92.7±9.5,及格率分别为76.9%和100%,满分率分别为29.9%和55.3%;城区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及格率和满分率均显著高于乡镇学生(P〈0.01);城区老师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满分率均显著高于乡镇老师(P〈0.01);四年级学生的总分、及格率和满分率均高于其他2个年级;教师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显著高于学生(P〈0.05);学生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来源最多是通过学校(75.3%),教师组最多是通过报纸(74.7%);学生和教师家庭中碘盐食用率为85.0%。结论采取有效的途径加强对学生和老师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为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3年芦淞区碘盐检测数据,为制定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规定的碘盐监测的抽样方法和碘盐测定方法进行监测。结果 2013年芦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监测居民盐样300份,其中合格272份,碘盐合格率为90.97%,碘盐覆盖率为99.6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0.33%,碘盐中位数23.62 mg/kg,碘盐合格率城镇高于乡镇。结论芦淞区各项碘盐质量处于国家控制指标内,但碘盐合格率较低,还要继续加大监测、监督力度,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食用合格碘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段农村居民碘盐食用现状,为碘缺乏病防治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重庆市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每年监测1次,每个镇乡监测点随机抽查4个行政村或居委,每个行政村或居委随机调查15户居民的食用盐,每户抽1份食盐样50 g。按GB/T 13025·7‐1999定量直接滴定法检测碘离子含量。标准评价:2012年前按《食用盐碘含量》GB5461‐2000,碘酸钾含量(35±15) mg ;2013年后按GB26878‐2011标准,碘盐碘含量21~39 m g/kg。结果2010—2014年食用盐碘镇乡监测覆盖率80.48%,监测食用盐1667份,合格碘盐1602份,碘盐合格率为96.56%。2013年碘盐合格率最低(90%),其余4年均在95%以上,但仍有3.44%碘盐碘含量低于或高于碘盐国家规定标准限值。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96.10%,不合格碘盐食用率3.44%,在5个监测年度中,4个年度发现有非碘盐,占监测样本数0.47%。结论万州属轻度缺碘地区,三峡库区万州段又系榨菜生产地,榨菜加工生产企业在对榨菜中使用非碘盐,当地农村一些居民存在对碘缺乏病防治认识不足,贪图榨菜盐便宜,导致一些榨菜加工盐流入居民户,会对碘缺乏病防治成效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居民食用碘盐监测工作需要持续持久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5 - 2016年镇江市居民碘营养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碘缺乏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镇江市6个所辖市区中随机抽取共2 700名8~10岁儿童、1 200名孕妇和300名哺乳期妇女,检测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含量,家庭食用盐盐碘含量以及学生甲状腺肿大情况;随机抽取900名五年级学生和150名家庭妇女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同时监测农村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结果 镇江市8~10岁儿童甲肿率为0.44%,尿碘中位数225.00 μg/L,儿童碘营养轻度超标,不同地区、性别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和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61.50 μg/L和124.50 μg/L,均达碘营养适宜水平。家庭食用碘盐覆盖率为99.71%,碘盐合格率为96.74%,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6.74%,盐碘均数为(22.60±3.39) mg/kg,该地区盐碘质量合格。农村饮用水水碘含量中位数为6.54 μg/L,属缺碘状态。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62%和87.83%,不同市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江市居民碘营养状况符合江苏省持续消除碘缺乏病行动计划与消除碘缺乏病达标考核要求,今后仍需继续加强该市碘营养状况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居民户食用盐、8~10岁儿童尿碘、甲状腺肿大率、居民饮用水碘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对小学生及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碘盐覆盖率为99.95%,合格碘盐率为99.90%。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00%,尿碘中位数为253.29ug/L,居民饮用水碘中位数为2.92ug/L,人均食盐使用量中位数为8.84g/d,小学生及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6.29%、91.11%。结论宣城市消除碘缺乏病后居民碘营养水平基本适宜,但儿童摄入碘量略偏高;外环境缺碘状态未改变,需建立科学长效防治机制,保持长期消除缺乏病状态。  相似文献   

18.
裴丽  祝艳丽  李涛鹏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57-2359
目的了解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碘缺乏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河南省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通过对2009年驻马店市9县1区碘缺乏病的监测结果分析发现:①驻马店市9县1区儿童尿碘水平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但有一些县区儿童尿碘水平偏高;②驻马店市9县1区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其中上蔡县和平舆县最高,均为100%,汝南县最低为91.67%;与2007年和2008年比较,2009年的合格碘盐食用率有下降趋势;③健康教育覆盖9县1区,效果良好。结论驻马店市属于碘缺乏病地区,防治效果总体令人满意,但暴露出的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问题也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健康保护意识,提高"问题地区"碘盐覆盖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4~10月,抽取公主岭市某镇10个村,对部分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知识、行为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家庭用盐碘含量和食用碘盐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家庭主妇240人、100人,家庭主妇对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碘缺乏病预防认知情况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为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改善相关行为有着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孔屏  刁晓霞 《职业与健康》2014,(18):2642-2643
目的了解居民使用食盐加碘情况,动态掌握居民食盐加碘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2007—2013年每年对天津市和平区居民食用的碘盐进行碘含量的定量测定。结果共检测居民食用盐2 100份,其中合格碘盐1 925份,不合格碘盐82份,非碘盐93份,碘盐覆盖率为95.57%,碘盐合格率为95.91%,食盐碘含量平均数为26.72 mg。结论 2007—2013年天津市和平区居民户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盐碘含量平均数均在合格范围内,这为建立消除碘缺乏病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但各年份碘盐的覆盖率、合格率还不稳定,居民非碘盐率还比较高,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建立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机制,依法加强碘盐监管和食用盐碘含量监测,开展人群碘营养水平调查评估,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