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监测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浓度,评估其健康风险水平。方法 监测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浓度,利用风险评估模型,从经口摄入、皮肤渗透和呼吸摄入三种暴露途径对三氯甲烷浓度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浓度范围为ND~0.0 592 mg/L,合格率100.00%,检出率为13.24%。城市水经饮水摄入、皮肤渗透和呼吸摄入三种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依次为7.88×10-7、6.61×10-8、8.59×10-8,累积致癌风险水平为8.03×10-7;农村水三种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依次为4.36×10-7、1.85×10-8、1.08×10-8,累积致癌风险水平为4.39×10-7。城市水和农村水的致癌风险水平均小于10-6,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农村水的三氯甲烷浓度要高于城市水,丰水期的三氯甲烷浓度要高于枯水期,不同水样类型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河北省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并对饮用水中氟化物及硝酸盐氮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2018—2020年分别抽取360、365、355所学校采集末梢水,对水质常规指标及氨氮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河北省农村学校饮用水中氟化物及硝酸盐氮的慢性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 河北省农村监测学校以公办中小学占比较高,住宿学生占比超过50%;2018—2020年河北省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达标率由高到低为2020年(82.03%)>2019年(74.11%)>2018年(6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41,P<0.01)。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氟化物是影响河北省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总体达标率的主要指标;2020年氟化物指标达标率为96.25%;河北省农村学生经饮用水途径暴露氟化物及硝酸盐氮12年的非致癌风险[M(P10,P90)]分别为0.40(0.12,1.17)、0.08(0.01,0.51),其中男生、女生分别为0.40(0.12,1.19...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西安市市政供水三氯甲烷的分布特征,评估三氯甲烷多途径暴露对成人的健康风险。方法 依据2021年西安市市政供水水质监测工作指南,在西安市城区分四个季度采集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按照国标方法对三氯甲烷进行检测,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三氯甲烷多途径暴露的累积健康风险。结果 2021年西安市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三氯甲烷的含量分别为11.5(12.4)μg/L、17.0(14.8)μg/L、24.0(13.5)μg/L,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χ2=55.604,P<0.001);四个季度同类型水样比较,管网末梢水三氯甲烷含量不同(χ2=13.761,P=0.003)、二次供水三氯甲烷含量也不相同(χ2=39.998,P<0.001),第三季度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三氯甲烷含量高于其它三个季度同类型水样。西安市市政供水三氯甲烷的日均暴露剂量为7.39×10-4 mg/(kg·d),饮水摄入途径的日均暴露剂量远高于呼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TCM)在配水管网中的变化及其他水质指标对其生成量的影响.方法对我国北方某市市区配水管网饮用水中TCM、自由余氯、254nm紫外吸光度(UV254)、溴离子(Br-)等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自由余氯与TCM在管网中的变化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经较长距离的输配后管网水中的UV254与TCM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Br-含量较低的监测点,Br-含量的变化与TCM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Br-含量较高的监测点,Br-含量的变化与TCM浓度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从水源污染、消毒剂的使用、出厂水水质稳定性和管网腐蚀4个方面,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丽红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3,(3):64-67
目的 调查南安市城乡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评估其健康风险,为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20—2022年按南安市市政管网和乡镇饮用水供水分布、供水人口分层设置监测点,采集水样对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进行监测分析。共采集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814份(出厂水223份、末梢水464份、二次供水97份、井水30份),并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结果 南安市2020—2022年分别采集水样262、292和260份,三氯甲烷检出率分别为29.8%、36.6%和54.2%,呈升高趋势(趋势χ2=32.44,P<0.01);四氯化碳3年均未检出;3年的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检出含量均符合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标准》限值,合格率100.0%;各年水样中三氯甲烷检出率和检出含量P50(P25,P75)总体上以枯水期较高;城区的3年的三氯甲烷检出率呈升高趋势(趋势χ2=70.65,P<0.01);2022年三氯甲烷检出含量P50(P...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连云港市城区饮用水17种化学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连云港市2019—2021年城区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低剂量致癌风险评价方法,对饮用水中砷、镉、铬、铅、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6种致癌污染物,进行经口摄入途径终生致癌风险(R)评估;采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中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铝、铁、锰、铜、锌、挥发酚类等11种非致癌污染物和上述6种致癌污染物,采用危害指数(HI)进行经口摄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以中位数为统计指标,6种致癌污染物中对成年人致癌风险最高的为砷(R=7.79×10-5),其次为铬(R=3.25×10-5)和三氯甲烷(R=1.51×10-5),均在人类可接受范围内,但存在潜在风险,需加强监控,其他3种致癌污染物致癌风险均为可忽略水平;监测的17种化学污染物,非致癌健康风险最高的为氟化物(HI=0.438),其次为砷(HI=0.164),最低的为挥发酚类(HI=1.03×10-4),所有化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掌握济南市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识别可能存在健康风险的有害物质,为今后安全供水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收集济南市2008—2018年生活饮用水监测数据,利用美国环保署风险评估四步法,分析健康风险时间、空间分布情况。结果 氟化物、硝酸盐氮少量水样非致癌风险超过1.0,农村水样风险高于城市。砷、铅检出较少,但检出限高于风险限,可能存在未分辨风险。三氯甲烷城市水样每年有12.5%或25%的比例致癌风险超过10-6,农村水样只在2017年有5%超过10-6。结论 济南市2008—2018年饮用水健康风险整体较低。但砷检出限较高,目前检测技术难以定量分辨砷致癌风险。需开展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需要增加农村自来水饮用宣传,消除地方性饮水型高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南京市饮用水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2019年1-3月对南京市207份饮用水样品中5种重金属(As、Cd、Cr6+、Pb和Hg)进行检测,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通过不同途径(饮水和皮肤接触)在不同人群(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中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出评价,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风险的空间分布进行探索。结果 南京市饮用水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其致癌风险顺序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风险较高的地区为雨花台区、浦口区、建邺区、秦淮区和鼓楼区;非致癌风险顺序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各金属的风险值Pb>As>Cr6+>Cd>Hg。结论 南京市饮用水中5种重金属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在EPA推荐的人群可接受风险值范围内,但部分地区儿童致癌风险值超过了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范围(5×10-5),As和Pb为南京市饮用水健康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应在饮水风险管理中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何政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72-73
2007-2010年间,每年采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2个水厂的枯、丰水期水样,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含量,以期了解江阴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中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污染状况。监测结果显示,2007-2010年生活饮用水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合格率均为100%;不同年份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三氯甲烷浓度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厂水中的三氯甲烷含量丰水期明显高于枯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氯甲烷在制水过程中的浓度变化为末梢水>出厂水>水源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近几年江阴市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中的三氯甲烷污染没有明显变化;江阴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受四氯化碳的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饮用水中氟化物与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分析内蒙古12个地级市饮用水中重金属浓度分布特征,并计算超标率。建立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量化氟化物与金属元素通过不同途径(经口摄取,经皮接触)对不同人群(成人,儿童)产生的健康风险,分析地区间风险值的差异。结果 锡林郭勒盟的氟化物浓度高于国标。不同指标在12盟市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巴彦淖尔市与鄂尔多斯市饮用水中As、锡林郭勒盟氟化物总非致癌风险>1。各地As、Cd、Cr6+ 的致癌风险>1.00×10-4,其中As的致癌风险以巴彦淖尔市最高,Cd以阿拉善盟最高,Cr6+ 以鄂尔多斯市最高。结论 内蒙古全区饮用水中氟化物与金属元素的致癌风险与3个盟市的非致癌风险超过了US EPA安全限值,会威胁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9—2021年德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变化情况,提出水质改善建议。方法 整群抽取2009—2021年德阳市镇乡级水厂和自备供水学校做为监测点,区分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供水规模等因素后分层抽取部分村级供水站作为监测点。每年枯、丰水期检测监测点出厂水水质,并开展供水情况调查。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及趋势χ2检验、K-W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每年设立监测点105~122个,共检测出厂水2 922份。发现供水单位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占比由8%升至25%(χ趋势2=28.859,P<0.001)、水质完全处理率由17.09%提高到58.10%(χ趋势2=120.975,P<0.001)、消毒设备规范使用率由56.25%提高到76.70%(χ趋势2=41.332,P<0.001),单个供水单位平均供水人口由1 763人增加到6 000人(H=231.673,P<0.001)、平均日供水量由100 m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宁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生活饮用水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南宁市根据各年份《广西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对每个市政供水厂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从“全国饮用水水质监测信息系统”导出2018—2021年南宁市城市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1年的4年间共采集检测水样2 038份,合格1 966份,合格率为96.47%,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56,P<0.001)。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分别为96.75%和9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95.61%,96.56%和96.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P>0.05)。不同水源类型、不同消毒方式水样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6.77和64.09,P值均<0.001);县区合格率(93.95%)低于城区(98.43%)(χ2...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了解南宁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中锰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同时评估锰的健康危害风险。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中收集2014-2018年南宁市辖区生活饮用水3 061份末梢水监测数据资料,分析锰含量特征和变化,计算锰超标率和人群健康风险值。结果南宁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末梢水中锰含量中位数为0.025 (0.025-0.050) mg/L;除青秀区外,其他区、县均有个别居民饮用水样本锰超标现象,总体超标率为1.76%。成人年均健康风险值为1.67×10^-8/a;儿童和学生较老年人和成人风险高。结论南宁市生活饮用水曾出现锰超标现象,但健康风险处于可忽略水平。2015年和2016年居民饮用水锰含量较高,马山县和武鸣区的锰含量较高,建议长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龙口市农村饮用水中硝酸盐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为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对2017年龙口市13个乡镇466个村生活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含量及健康危害指数进行分析,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描述。结果 2017年龙口市农村生活饮用水非净化水合格率(41.38%)远低于净化水(92.25%),硝酸盐含量[28. 50(10.10,56.10)mg/L]显著高于净化水[3.10(1.10,7.30)mg/L],硝酸盐健康风险(HI=0.924 0)高于净化水(HI=0.147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硝酸盐高含量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及水库周围,内陆地区含量较低,存在一定的地域性。结论 2017年龙口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硝酸盐污染较严重,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且含量呈现空间异质性,建议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管理,且对硝酸盐含量过高地区实施优先改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