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为更好地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在青岛市4个城区各随机整群抽取1所示范幼儿园全部在园儿童共1 111人,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和电子产品时间>2 h的比例为29.35%,5.09%的幼儿看电视距离<2 m,用眼姿势不正确的占30.83%,有做眼保健操习惯的幼儿仅占10.93%;保持饭后漱口习惯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比例分别为59.26%和51.02%,存在吃零食习惯的比例达58.52%;挑食偏食的幼儿占43.33%,经常吃甜食的占56.48%,偏爱肉类的幼儿比例为72.41%,63.98%幼儿不能够独立安静用餐;存在啃指甲咬嘴唇行为的占25.93%,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占31.85%。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习惯仍存在问题,应该及时发现并给予科学纠正,做好学龄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研究其肥胖的原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延安市3所幼儿园的学龄前肥胖儿童(肥胖组)和体重正常儿童(对照组)各62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相关资料。结果肥胖组儿童家族中患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者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儿童摄入主食量大,爱食肉类、奶制品、甜食、油炸类食品,爱吃零食、运动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身体活动是学龄前儿童玩耍、游戏和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早期养育、教育以及医疗康复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儿童早期身体、大脑、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塑造整体人生发展轨迹以及儿童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身体活动与早期身体发展、脑与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日常身体活动现状,进一步研究身体活动与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5-7月在北京地区抽取3家幼儿园,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中班儿童201人,连续3 d佩戴加速度计ActiGraph GT9X,采用早期儿童执行功能测量工具包(Early Years Toolbox,EYT)进行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转换三项执行功能测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受试儿童的屏幕时间。结果 学龄前儿童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总身体活动时间分别为(95.65±29.02)min、(204.58±46.91)min,男女之间每日轻度、中度、剧烈、中高强度以及总身体活动时间存在差异(U=2 593.00,2 136.00,2 440.00,t=4.09,3.68,P<0.05)。每日屏幕时间为(72.84±51.79) min,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记忆、抑制控制、转换三项执行功能测试得分依次是2.40±0.80、0.76±0.16、14.08±3.49,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活动与EYT测试得分相关性分析发现在4岁组儿童中针对转换的测试得分与每日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199,P=0.040)。进一步以屏幕时间、每日总身体活动时间,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标与否进行分组,未发现各组间EYT测试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存在身体活动不足的状况,身体活动和执行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与身体活动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日常身体活动现状,进一步研究身体活动与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5-7月在北京地区抽取3家幼儿园,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中班儿童201人,连续3 d佩戴加速度计ActiGraph GT9X,采用早期儿童执行功能测量工具包(Early Years Toolbox,EYT)进行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转换三项执行功能测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受试儿童的屏幕时间。结果 学龄前儿童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总身体活动时间分别为(95.65±29.02)min、(204.58±46.91)min,男女之间每日轻度、中度、剧烈、中高强度以及总身体活动时间存在差异(U=2 593.00,2 136.00,2 440.00,t=4.09,3.68,P<0.05)。每日屏幕时间为(72.84±51.79) min,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记忆、抑制控制、转换三项执行功能测试得分依次是2.40±0.80、0.76±0.16、14.08±3.49,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活动与EYT测试得分相关性分析发现在4岁组儿童中针对转换的测试得分与每日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199,P=0.040)。进一步以屏幕时间、每日总身体活动时间,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标与否进行分组,未发现各组间EYT测试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存在身体活动不足的状况,身体活动和执行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与身体活动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身体活动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儿童身体活动进行准确的测量至关重要。目前加速度计正在成为一种可客观测量身体活动的常用工具,并逐渐应用于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的相关研究领域,其包括加速度计用于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测量的方法学相关研究(如身体活动强度分界值、基于加速度计的身体活动能量消耗预测模型等),加速度计与其他传统测量身体活动的方法比较的研究等。随着近年国际上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指南的颁布,利用加速度计进行儿童身体活动指南达标情况的监测研究也正开始涌现,并可从中了解影响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该文通过比较最为常用的三种用于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测量的加速度计的参数、功能特点和评估指标等,系统地介绍其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儿童身体活动领域的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方法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城区学龄前儿童园外身体活动现状并探究相关社区家庭运动环境,为园外儿童身体活动评估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5—6月在北京东城区招募3所幼儿园527名学龄前儿童,采用自编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问卷,调查儿童身体活动、电子屏幕、睡眠时间及社区家庭运动环境。同时参照《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对各类身体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间达标率进行分析。结果 上学日和周末儿童园外每天总活动时间分别为(86.39±59.75)min、(155.67±81.56)min。中高强度活动时间分别为(57.58±55.16)min、(83.14±61.22)min;户外活动时间分别为(67.77±46.26)min、(181.31±96.11)min;屏幕时间分别为(30.42±23.52)min、(51.06±41.25)min;睡眠时间分别为(10.94±0.83)h、(10.47±1.05)h。周末总活动时间、中高强度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屏幕时间及睡眠时间达标率分别为30.9%、65.1%、81.7%、83.5%、80.2%。家庭运动养育环境得分与儿童睡眠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10~0.270,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存在园外身体活动普遍缺乏,中高强度活动不足、屏幕时间过多的问题。改善社区及家庭运动环境可能对儿童户外活动及睡眠时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一辰  陈欣欣  孟杰  何辉  潘迎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900-1902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儿童6 405名,测量儿童的身高、坐高、体重及胸围四项发育指标,计算各项发育指数。结果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整体趋势为男童优于女童、城市儿童优于农村儿童。男童体型呈相对粗壮型,女童体型呈相对瘦长型。结论指数法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各个指数的局限性,联合运用各种指数,让其发挥充分的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指标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6 40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身体形态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及皮褶厚度)测量与身体素质(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 m往返跑、走平衡木及双脚连续跳)的测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选取第一对典型变量进行分析,典型相关系数为0.760(P<0.001)。代表身体形态指标的典型变量为身高、胸围、腹部皮褶厚度及体重,其中身高的作用最大。代表身体素质指标的典型变量为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及10 m往返跑时间,其中立定跳远的作用最大。身高及胸围指标对身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腹部皮褶厚度及体重对身体素质起到负面影响。 【结论】 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指标与身体素质指标存在相关性,身高和立定跳远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与学龄前儿童厌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表明学龄前儿童厌食后机体多种微量元素锌、铜、铁缺乏,此病的病因及厌食表现互为因果;并分析了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缺乏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为纠正患儿的厌食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父亲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编调查问卷、父母行为量表(PBI)及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问卷对芜湖市2 201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或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应用卡方分割法进行不同组别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问题的比较,应用 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父亲不同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相关性。结果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总检出率为35.4%,男童的检出率(37.7%)高于女童的检出率(32.9%),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 5.45,P = 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敌意强制程度高的教养方式能显著增加学龄前儿童吸吮手指(OR = 2.73 95%CI = 1.39~533)、喜爱吐舌、伸舌(OR = 4.25 95%CI = 1.54~11.71)、咬嘴唇(OR = 2.45 95%CI = 1.22~4.96)、咬指甲、玩具(OR = 1.75 95%CI = 1.03~2.96)、侧边咀嚼(OR = 3.93 95%CI = 1.57~9.86 )、夜间磨牙(OR = 3.93 95%CI = 1.57~9.86 )、不良姿势(OR = 4.23 95%CI = 1.69~10.63)等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风险。结论 父亲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 SB)与睡眠问题的相关性,为预防、改善该群体睡眠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9—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市6所幼儿园406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ti 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客观测量PA,采用《儿童休闲活动调查问卷》调查SB,采用CSHQ睡眠习惯量表测评睡眠问题,运用线性分析、logistic 回归模型处理数据。结果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71.08%;PA与睡眠抗阻、睡眠时长不规律、睡眠夜醒、异态睡眠、CSHQ综合评分具有显著负向线性相关(β=-0.141、-0.452、-0.324、-0.201、-0.150 ,P<0.05);SB与睡眠抗阻、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夜醒、CSHQ综合测评具有显著正向线性相关(β=0.196、0.223、0.210、0.910,P<0.05)。对PA、SB联合分析,在PA(或SB)等级固定时,CSHQ测评合格率会因另一方等级的提高而降低(或升高),在高PA+低SB(OR=2.119,95%CI:1.464~3.368,P<0.05)和低PA+高SB(1reference)两个极端组合时,CSHQ测评合格率获得优势分别为最高和最低;高PA+高SB(OR=1.750,95%CI:1.320~2.664)比低SB+低PA (OR=1.640,95%CI:1.412~2.743)CSHQ测评合格率获得优势更高。结论 体力活动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久坐行为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具有显著正相关,二者联合则具有抵消或协同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儿童及家长有关情况问卷,对武汉市8 695名3~7岁幼儿园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孤独症筛查阳性率为5.26%,男童(6.52%)检出率高于女童(3.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高、教育态度一致、说服教育、母亲孕期情绪良好是儿童孤独症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5、0.71、0.61、0.49、0.70),男童、胎膜早破、贫血是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7、1.47、1.35)。结论: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已经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余忠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573-5576
目的分析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学龄前儿童14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并设置统一的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452例受检儿童共检出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120例,患病率为8.26%,其中6~12个月的患病率为13.76%,1~3岁的患病率为7.90%,4~6岁的患病率为4.38%,不同年龄儿童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的幼儿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出生体质量、喂养的方式、消化功能、辅食添加时间、妊娠期贫血情况、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饮食习惯、铁制剂服用情况、家庭收入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在早期关注孕妇及胎儿的营养状况,适时添加辅食及合理搭配儿童的饮食结构,可起到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清  俞红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17-2519
目的:探讨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为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佛山市4~5岁468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难养型男童的违纪、抑郁与难养型女童的多动、攻击、分裂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气质各维度因子与一些行为因子存在显著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惩罚、严厉,难养型气质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难养型气质,父亲惩罚、严厉是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则是保护因素;应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积极改善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法,以有效地防治儿童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45-2647
目的:初步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认知功能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第二版(CRT-C2),对佛山市几所幼儿园大班儿童进行筛查,分成内向、外向、混合问题组,同班级、同性别、年龄最接近的非行为问题儿童组成对照组,按1:1配对;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YC-Sl)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进行测试。结果:①常识和图形词汇因子得分外向问题组低于对照组;迷津和木块图案因子得分内向问题组低于对照组。内向问题组和外向问题组儿童智力不平衡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内向问题组智力不平衡以(VIQ—PIQ)>15分为主,外向问题组智力不平衡以(PIQ—VIQ)>15分为主。②混合问题组NPE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向问题组PE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各类行为问题儿童可能均有轻微脑功能异常,其认知功能的缺陷各有其特点,干预措施应注意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11-281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的关系,为预防和纠治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佛山市8所幼儿园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筛查,以其中80例行为问题儿童为观察组,匹配正常儿童84例为对照组,采用感觉统合能力检核表及家庭环境量表(FNS-CV),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感统失调检出率为27.50%,显著高于对照组(13.75%),χ2=4.619,P<0.05;除因子Ⅱ、Ⅳ、Ⅴ外,观察组感觉统合其它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男女童共有的5个行为因子与一些感觉统合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的矛盾性、感觉统合总体评估不佳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的亲密度、组织性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积极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改善其家庭环境,以有效地防治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北省中年人群睡眠质量现状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年龄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 216名中年人,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自编一般情况量表对样本进行调查,分析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睡眠质量好者4 565人(74.3%),低睡眠质量者1 583人(25.7%)。男性(OR = 0.543,P<0.001)、文化程度较高(中学及以上OR = 0.802,P<0.001,大专及以上OR = 0.371,P<0.001)、与亲属同住(OR = 0.558,P = 0.040)、家庭收入较高(家庭年收入<3万元OR = 0.751,P<0.001,家庭年收入3~8万元OR = 0.546,P<0.001,家庭年收入8~30万元OR = 0.474,P<0.001)、不饮酒(OR = 0.764,P<0.001)、不饮茶(OR = 0.754,P<0.001)、饮食口味适中(OR = 0.816,P = 0.004)、有业余爱好(OR = 0.872,P = 0.029)、体育锻炼(每周1~2次及以上OR = 0.582,P = 0.002,每周3~5次OR = 0.712,P = 0.027,每周≥6次OR = 0.745,P = 0.001)是河北省中年人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未婚(OR = 2.633,P<0.001)、离异(OR = 0.1.713,P = 0.003)、丧偶(OR = 2.235,P<0.001)、家庭主妇(OR = 2.552,P = 0.040)、不饮奶(OR = 1.254,P = 0.021)、饮食偏素(OR = 1.188,P = 0.030)是危险因素。结论 中年人平时应注意放松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促进睡眠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丽水城区3~6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现状,探讨影响儿童行为的家庭氛围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指导、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城区7所幼儿园1 109名在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自行设计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6.65%,女童行为异常发生率高于男童。家庭月收入、家庭教育工作承担者、父母与子女关系状况、孩子不听话、闯祸后采取方法和儿童性别对学前儿童行为发育有较大影响。结论儿童行为异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必须重视父母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强调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采取鼓励、支持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