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津市微信虚拟社区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11月17日18:00至2017年11月22日24:00,通过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普及健康生活"公众号,发布匿名网络电子问卷对天津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户口所在地、民族、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及《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问卷中的核心知识问题。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X~2检验、趋势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分类树模型,采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对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进行预测概率的效果评价。结果本研究共回收微信虚拟社区天津市居民的有效问卷8 290份,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59.42%,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和职业调查对象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调整了其他因素后,女性、低年龄组、户口属于市区、文化程度高和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是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的有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类树模型知晓分类正确百分比为90.9%,筛选出文化程度(重要性为0.043,标准化重要性为100%)、职业(重要性为0.020,标准化重要性为48.7%)、城乡(重要性为0.011,标准化重要性为24.7%)和年龄(重要性为0.001,标准化重要性为3.2%)为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存在交互作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概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小于分类树模型预测概率的ROC曲线下面积(0.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微信虚拟社区居民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平衡,文化程度、职业、城乡和年龄等因素独立或交互影响人群对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应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有效的公众健康教育以提高人群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四川省癌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20 101名四川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20 101名研究对象中,应答条目数共计442 222条,其中知晓的条目数305 934条,总体知晓率为69.1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097,t=12.774,P<0.001)、肿瘤筛查或防癌体检(β=0.663,t=12.530,P<0.001)、文化程度(β=2.117,t=22.604,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β=0.525,t=8.879,P<0.001)、肿瘤家族史(β=-0.591,t=-9.832,P<0.001)、职业(β=-1.301,t=-12.538,P<0.001)是影响居民知晓率的因素。结论 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居民对于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存在“重医轻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为辽宁省癌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2—4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辽宁省7个农村县和2个城区的1 7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国家下发的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SAS 8.2软件进行四格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 566份有效问卷。调查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68.90%。城市(73.54%)高于农村(65.57%),女性(69.47%)高于男性(68.30%),年龄越大知晓率越低,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区为城市(OR=2.010)、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309)、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OR=1.662)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有利因素,职业为在校学生(OR=0.561)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不利因素。结论辽宁省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平衡,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肿瘤防治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省某高校541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科普需求,为今后该高校大学生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科普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4—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问卷星平台对四川省某高校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线上匿名调查,调查工具为大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及科普需求调查问卷,本次研究共回收541份有效问卷纳入分析。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率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该高校541名本科在校大学生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3.63%,女生知晓率为54.67%,高于男生的49.94%(χ2=6.14,P=0.01)。医学专业学生的知晓率为54.11%,高于非医学专业的50.05%(χ2=11.01,P=0.001)。不同年级层次之间的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也存在差异,以大四年级的知晓率较高(χ2=9.85,P=0.04)。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知晓率越高(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恶性肿瘤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9年10月通过"上海疾控"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调查问卷收集≥18岁上海市常住居民恶性肿瘤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居民恶性肿瘤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和知晓程度。结果共调查4 818人,其中男性1 631人,占33.85%;女性3 187人,占66.15%。居民恶性肿瘤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9.51%。居民恶性肿瘤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均60%,大部分恶性肿瘤早诊早治知识知晓率80%,大部分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知识知晓率70%。不太知晓恶性肿瘤防治核心知识378人,占7.85%;部分知晓2 263人,占46.97%;基本知晓2 177人,占45.18%。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居民对恶性肿瘤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25~45岁和市区居民基本知晓恶性肿瘤防治核心知识比例较高,分别为47.32%、46.74%和48.41%。结论上海市居民恶性肿瘤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较高,需加强男性、25岁和郊区居民的恶性肿瘤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万州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3-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万州区6个街道和乡镇≥18岁的2 50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等。医学体检采用标准方法测量。采集调查对象空腹和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静脉血,检测血糖和血脂。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 493份,有效率为99.72%。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65.54%。核心知识知晓正确回答率最高的为“多数癌症是可以防治的吗”“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最低的为“慢性病主要包含哪些疾病”“正常的血压值是多少”。不同地区(χ2=44.027,P<0.001)、年龄(χ2=74.761,P<0.001)、职业(χ2=134.420,P<0.001)、婚姻状况(χ2=38.877,P<0.001)、文化程度(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制订针对农村地区的结核病健康促进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抽取21个调查点,共12 629名15岁以上农村居民的调查对象。使用《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HTH〗结果 四川省农村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9.47%(43 865/63 145),5条核心信息全部知晓为36.51%,5条核心信息全部不知晓为6.43%。其中15~24岁年轻人或在校学生、大专以上文化、企事业机关等人群总知晓率高,均高于75%,65岁以上老年人、文盲与半文盲知晓率仍较低,均低于55%,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四川省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不高,应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目标人群的健康促进活动,重点加强老年、文化程度低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提高结核病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通辽市牧区蒙古族居民布病知识知晓及行为习惯。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通辽市3个牧区旗县中共选取研究对象1 470人,采用构成比、率及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研究对象中患布病人数为48人,患病率为3.27%;不同旗县、性别、知识知晓程度及行为习惯正确程度间与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431,χ2 = 5.530,χ2 = 27.087,χ2 = 23.618;P<0.05);不同地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与知晓率最高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682,χ2 = 23.715,χ2 = 35.798,χ2 = 13.879;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与知晓率最低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972,χ2 = 5.872,χ2 = 12.062,χ2 = 9.772;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与接触率最高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316,χ2 = 16.766,χ2 = 26.950;P<0.05);不同地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与防护率最高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817,χ2 = 57.984,χ2 = 39.501,χ2 = 79.572;P<0.05);不同性别、职业间与防护率最低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43,χ2 = 13.975;P<0.05)。结论 通辽市居民对布病知晓情况整体较差,人群布病防护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制订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00例,回收有效问卷1078份。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 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9.61%,χ2检验显示不同性别(χ2=4.84,P=0.028)、城乡之间(χ2=5.53,P=0.019)、不同年龄组(χ2=44.16,P<0.001)、不同文化程度(χ2=54.21,P<0.001)、不同职业组(χ2=17.75,P=0.001)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中,公众对核心信息“出现哪种症状,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的知晓率最高,为96.75%;“肺结核能治好吗?”的知晓率最低,为79.68%。53.99%的人群通过电视宣传接受过结核病的宣传教育。31.73%的人希望选择视频、动漫等影像材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高中及同等学历OR =1.483,95%CI:1.158~2.626 ;大学大专OR =1.645,95%CI:1.144~2.388;本科及以上OR =1.142,95%CI:1.001~1.273)、接受过宣传教育(OR =2.847,95%CI:1.994~4.064)是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结论 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已达到国家规划指标,但文化程度较低者及未接受宣传教育者的公众知晓率相对较低,今后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常住人口乙肝防治知识水平及疫苗接种情况,为下一阶段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重点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马鞍山市10个调查点按照城乡分层选取1 880名年龄20~59岁常住人口,问卷调查乙肝相关知识问题及疫苗接种情况;采用EpiData 3.1和SPSS 16.0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11项问题正确应答率为60.90%,年龄(χ2 = 104.266,P<0.001)、地区(χ2 = 70.512,P<0.001)、职业(χ2 = 233.489,P<0.001)、文化程度(χ2 = 315.511,P<0.001)和乙肝疫苗接种史(χ2 = 104.054,P<0.001)是乙肝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5.74%,不同年龄组(χ2 = 240.734,P<0.001)、职业(χ2 = 156.282,P<0.001)、家庭年收入(χ2 = 6.692,P = 0.035)、文化程度者(χ2 = 206.945,P<0.001)乙肝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的乙肝相关知识知晓者其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不知晓者(χ2 = 102.778,P<0.001)。结论 马鞍山市常住人口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虽达到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 - 2020)要求,但在不同人群中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在农民、服务人员、文化程度较低者等重点人群中开展乙肝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防病意识及乙肝疫苗接种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糖尿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15~74岁常住居民18 772人,调查内容包括检测血糖及糖尿病相关情况。结果 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5.3%、26.7%、10.0%。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6.453, P<0.001;χ2=54.157,P<0.001;χ2=19.384, P<0.001)。城市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农村糖尿病患者(χ2= 53.441, P<0.001;χ2=21.014, P<0.001;χ2=34.057,P<0.001)。结论 河南省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健康教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来开展健康教育,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健康服务,提高城市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是河南省糖尿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居民肠道蠕虫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本省蠕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至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5个县的104个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开展肠道蠕虫检查,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3~9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结果 河南省农村居民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48%,标化率为1.30%,不同肠道蠕虫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113.669,P<0.001),其中蛲虫感染率最高(〖XC小五号.EPS;P〗=168.647,P<0.001);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率与二次寄调相比也有大幅下降。不同年龄组间肠道蠕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142.775,P<0.001),且0~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XC小五号.EPS;P〗=31.148,P<0.001);不同职业人群中学龄前儿童肠道蠕虫感染率最高(〖XC小五号.EPS;P〗=83.397,P<0.001),且感染虫种均以蛲虫为主,不同文化程度居民间肠道蠕虫感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下降趋势(〖XC小五号.EPS;P〗=159.603,P<0.001)(〖XC小五号.EPS;P〗=110.548,P<0.001)。结论 河南省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率大幅下降,儿童蛲虫感染应为今后寄生虫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云南省玉龙县纳西族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云南省COPD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玉龙县2531名≥35岁纳西族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x2检验对不同特征间COPD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OPD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云南省玉龙县纳西族居民COPD的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17.7%、17.4%和16.1%;COPD的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率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x2=40.900,x2=10.765,x2=11.459,P<0.05);文化程度越高者其COPD的知晓率和治疗率(x2=18.333,x2=17.340,P<0.001)也越高;人均年收入越高者的COPD知晓率和治疗率(x2=6.460,x2=6.661,P<0.05)也越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COPD家族史者(OR=3.810,95%CI: 1.839~7.893)和吸烟者(OR=1.834,95%CI:1.309~2.571)患COPD的危险性也越大,而肥胖者患COPD的危险性降低(OR=0.583,95%CI:0.390~0.872)。结论 云南省玉龙县纳西族居民COPD的患病率较高,而知晓率和治疗率较低。应加强低文化水平者、低收入者、吸烟者以及有COPD家族史者的COPD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西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提供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调查表作为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西城市居民选取调查对象,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广西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率为7.5%,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都是肿瘤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均有P < 0.0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40~岁组最高,≥ 60岁组最低,企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高于其它各职业人员,家庭收入大于8万高于其它各收入组,文化程度越高则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肿瘤预防意识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两个维度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57.2%和17%;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家庭收入和职业是肿瘤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广西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肿瘤预防意识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意识发展不平衡,性别、家庭收入和职业是肿瘤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西宁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况,为当地制定肿瘤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6至8月,通过整群方便抽样在西宁市5个社区对1 036名居民进行肿瘤防治健康素养问卷调查,采用χ2、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的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差异。结果 西宁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63.3%。各维度分析显示,肿瘤预防意识相关问题的正确回答率范围为43.0%~94.0%,其中,饮食及锻炼因素等问题的正确回答率最高,超88%,女性针对雌激素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的预防意识最低,仅43.0%; 早发现意识中,34%的居民自评有患癌风险,有风险人群考虑肿瘤筛查者占83.8%,近五年参加体检者占79.3%,但体检项目包含肿瘤筛查的比例为46.2%; 早诊断意识中,90.7%的居民发现异常结果后会选择进一步检查; 早治疗意识中,88.4%的居民若被确诊为癌前病变或癌症时会选择积极治疗; 居民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度为79.0%。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自评患癌风险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异。结论 西宁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达到一定水平,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居民肿瘤预防意识、早发现意识有待提升,早诊早治意识水平较高,对肿瘤防治知识、筛查的需求度大,需加大肿瘤防治知识普及及相关防控措施落实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儿童跌倒伤害预防的效果,为将来进行推广项目提供经验。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上海市范围内随机抽取11所小学,干预前选取1~3年级学生,干预后选取3~5年级相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跌倒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结果 干预组学生家长跌倒伤害预防知晓率从77.53%提高到92.78%(χ2=354.50,P<0.001),倍差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显示净效果相对提升了45%(Z=4.08,P<0.001);运动前热身的知晓率从91.26%提高到98.65%(χ2=174.73,P<0.001),净效果显示相对提升了46%;游乐设施的识别行为从83.32%提高到90.55%(χ2=70.89,P<0.001),净效果相对提升了44%;危险环境改善从87.62%提高到89.42%(χ2=4.97,P=0.022),净效果相对提升了34%。干预前跌倒伤害发生率对照组为6.32%,干预组为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70);干预实施后干预组的跌倒发生率降为4.33%,对照组为8.56%,净效果显示跌倒伤害发生率比干预前相对下降了69%。结论 跌倒伤害预防工作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干预工作,应采取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改造、制度完善等综合性的干预手段才能有效地降低跌倒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确定农村居民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调查,随机抽取江苏省金湖县、姜堰市、扬中市14~65岁农村居民3170人。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调查者的一般情况、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居民的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只有0.4%的人知晓结核病的症状,2.6%知道“使用肺结核病人用过的东西不会感染肺结核”,3.9%的人知晓肺结核早治疗的好处,但90.9%居民知晓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态度上,80%以上的人都认为肺结核病较为严重但可以治愈,但大部分居民选择“躲避”和“疏远”态度对待患有肺结核病的邻居或同事,只有21.1%的人愿意与肺结核病人交往。男性、高中以上文化、20岁~和30岁~年龄组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较好(P〈0.05)。结论江苏农村居民的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农村居民结核病健康促进的重点是根据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运用微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新型毒品认知和滥用态度的干预效果,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新型毒品认知水平和端正态度提供参考.方法 以"滚雪球"的方式选取481名35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并组建微信群,通过微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新型毒品危害知识和预防知识的教育,比较干预前后新生代农民工新型毒品知识知晓率和滥用态度的变化.结果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包虫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840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分别为66.1%、48.9%、47.9%。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6.57,P<0.05);男性(52.5%)人群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高于女性(44.2%)(χ2 = 5.70,P<0.05);“45岁”(55.2%)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高,“30岁”(39.9%)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低(χ2 = 8.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相对于文盲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更高(OR = 1.89,95%CI:1.053.42,P<0.05);男性相对于女性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更高(OR = 1.38,95%CI:1.051.83,P<0.05)。结论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较低,做好包虫病防治工作,提高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基础,改变态度是关键,养成良好行为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