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风险和影响因素,为预防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建立贵州省人群队列,排除基线MS患者后,共有7 136人进入MS随访队列,收集队列人群基线社会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和生理指标,并于2016—2020年进行随访,最终纳入4 754人进行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S的发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HR(95% CI),并计算影响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F%)。同时根据基线人群的MS组分得分建立亚队列,分析亚队列人群MS的影响因素。结果 队列人群累计随访33 424.18人年,中位随访6.57年,新发MS 963人,MS发病密度为28.81/1 0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59岁(HR = 1.53,95%CI:1.32~1.77)、年龄≥60岁(HR = 1.53,95%CI:1.27~1.86)、城市(HR = 1.71,95%CI:1.47~1.99)、吸烟(HR = 1.22,95%CI:1.01~1.48)、每日油摄入>30 g(HR = 1.16,95%CI:1.01~1.34)、每日盐摄>6 g(HR = 1.22,95%CI:1.05~1.42)、静态时间≥4 h/d(HR = 1.16,95%CI:1.02~1.32)、超重(HR = 1.66,95%CI:1.44~1.92)、肥胖(HR = 2.27,95%CI:1.71~3.02)、静息心率70~80次/min(HR = 1.32,95%CI:1.11~1.58)和 >80次/min(HR = 1.28,95%CI:1.07~1.54)是MS的危险因素,其PAF%分别为17.47%、11.32%、19.52%、5.89%、11.33%、13.66%、7.01%、12.91%、5.30%、17.68%、13.92%,文化程度升高(HR = 0.75,95%CI:0.68~0.83)和饮茶行为(HR = 0.82,95%CI:0.71~0.95)是MS的保护因素,其PAF%分别为16.21%和6.97%。亚队列研究结果与总体结果相似。结论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超重、肥胖、静息心率升高是MS的影响因素,应将中老年人和城市居民作为预防MS的重点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烟草消费、油盐摄入,维持正常体重和适当心率,提高人群知识水平,保持饮茶行为,预防MS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MI水平及其变化与高血压发病的风险,为高血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使用数据来源于2010年建立、2016—2020年随访的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4 540例调查对象BMI水平及分类、BMI增量及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变化情况下相同增量与高血压发病间的关系,计算风险比(HR)和95%CI。结果 4 540名调查对象随访总人年(PYs)为31 490.74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50年。在随访期间1 010名调查对象发生了高血压,发病密度为32.07/1 000 PYs。高血压发病风险随着BMI值的升高而增加(HR = 1.052,95%CI:1.031~1.073),BMI≥22.20 kg/m2即与高血压发病相关。超重(HR = 1.223,95%CI:1.031~1.451)、肥胖(HR = 1.941,95%CI:1.478~2.549)人群发病风险高于BMI正常人群。BMI增加1~2.9 kg/m2、≥3 kg/m2时,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1.0%、95.0%。持续超重肥胖、正常BMI转为超重肥胖的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较保持正常BMI的人群分别增加2.220倍、2.034倍。保持正常BMI和正常BMI转为超重肥胖的人群,当BMI增量≥3 kg/m2时,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较BMI增量相对稳定(-1 ~0.9 kg/m2)人群增加了1.824倍、2.922倍。 结论 BMI水平及其变化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保持正常的BMI水平且不出现较大增幅(≥3 kg/m2)是预防高血压必要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0月建立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队列。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在全市46个社区中招募到12 340名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队列人群进行为期5年(2008年10月—2013年12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结果上海市35~75岁社区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5年累积发病率为1 572.12/10万。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84,95%CI 1.062~1.106)、高血压病程(OR=1.021,95%CI 1.008~1.034)、吸烟(OR=1.774,95%CI 1.286~2.448)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OR=1.284,95%CI 1.107~1.490)。结论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5年累计发病率较高,年龄大、高血压病程长、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防控高血压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12月选取沈阳市铁西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岁老年体检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体检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情况、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932人,检出高血压患者490人,患病率为52.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脑卒中病史(OR=4.861,95%CI:2.832~8.342)、冠心病病史(OR=1.812,95%CI:1.235~2.657)、高血压家族史(OR=2.915,95%CI:2.103~4.040)、超重或肥胖(OR=2.066,95%CI:1.525~2.799)、血糖升高(OR=1.817,95%CI:1.346~2.452)和饮酒(OR=1.663,95%CI:1.178~2.347)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率较高,有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血糖升高和饮酒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18~65岁居民腰围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1993 — 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构建前瞻性动态队列,选择其中参与 ≥ 2次调查且在第1次调查时无高血压的9980名排除腰围异常值的18~65岁非孕妇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1997 — 2015年作为随访时间,新发高血压为随访结局,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腰围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结果  中国9980名18~65岁居民在随访期间观察到新发高血压事件3132例,发病密度为32.60/1000人年;基线正常腰围、中心性肥胖前期和中心性肥胖居民在随访期间分别观察到高血压事件1983、496和653例,发病密度分别为26.71/1000人年、45.78/1000人年和59.45/1000人年;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吸烟情况、是否现在饮酒、总体力活动水平、脂肪供能比、基线患慢性病情况、基线腰围、入列年份和出列年份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增量每增加1 cm,居民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7%(HR = 1.017,95%CI = 1.011 ~ 1.024);腰围增量 ≥ 5 cm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较腰围增量< 0 cm居民增加29.5%(HR = 1.295,95%CI = 1.130 ~ 1.484);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腰围增量从4.9 cm开始高血压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吸烟情况、是否现在饮酒、总体力活动水平、脂肪供能比、基线患慢性病情况、入列年份和出列年份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由正常转为异常和持续异常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较腰围持续正常居民增加27.2%(HR = 1.272,95%CI = 1.117~1.449)和77.5%(HR = 1.775,95%CI = 1.546 ~ 2.038);腰围由正常转为异常和持续异常男性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较腰围持续正常男性居民增加19.1%(HR = 1.191,95%CI = 1.004~1.412)和48.5%(HR = 1.485,95%CI = 1.218~1.810);腰围由正常转为异常和持续异常女性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较腰围持续正常女性居民增加37.4%(HR = 1.374,95%CI = 1.121~1.684)和106.1%(HR = 2.061,95%CI = 1.691~2.513)。  结论  基线腰围和腰围动态增加均可升高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将腰围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且增幅< 5 cm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影响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病人及相匹配的100名健康对照进行调查,采用Epdata3.0建立数据库及SA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文化程度(OR=0.26,95%CI=0.14~0.47)、休闲中中轻度活动(OR=0.05,95%CI=0.01~0.42)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而患有高血压(OR=32.44,95%CI=4.39~239.99)、腰臀围比超标(OR=4.01,95%CI=1.19~13.45)及过去2个月经历负性生活事件(OR=12.97,95%CI=1.18~142.23)则为危险因素;血液中高白蛋白(OR=0.86,95%CI=0.75~0.99)及高密度脂蛋白(OR=0.32,95%CI=0.15~0.64)为保护因素。结论 影响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危险因素较多,其特异性危险因素有腰臀围比超标和过去2个月经历负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适宜切值并评价hs-CRP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效应。方法 2009年5~9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宜兴市官林镇调查35岁以上的居民,共2 238名。排除基线缺血性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史者及信息不全者,共2 211人纳入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07人年)分析。计算hs-CRP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生存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并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切点。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s-CRP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结果 在随访期间共发生96例缺血性脑卒中,hs-CRP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生存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270,对应hs-CRP切点为1.17 mg/L。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水平≥1.17 mg/L和≥1.00 mg/L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7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协变量后hs-CRP升高(≥1.00 mg/L)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联有统计学意义(HR=2.238,95%CI:1.388~3.608,P=0.001)。结论 hs-CRP≥1.00 mg/L适合作为宜兴地区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预测和高危人群干预的适宜切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甘肃省20~80岁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现状,探讨高血压家族史(family history,FH)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甘肃省4个调查地区的汉族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结果 共调查4 247名20~80岁汉族常住居民,问卷应答率为97.4%,合格率为98.7%。其中男性有1 777人(41.8%),女性有2 470人(58.2%),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FH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比无FH高(OR=3.36,95%CI:2.58~4.41,P<0.001),当患病亲属从1代增加到2代和3代时,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从2.33倍(OR=2.33,95%CI:1.77~3.09,P<0.001)增加到5.97倍(OR=5.97,95%CI:4.42~8.13,P<0.001)和14.64倍(OR=14.64,95%CI:8.30~26.27,P<0.001)。结论 有高血压F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且随着家族中患病亲属代数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逐渐增加。有FH的人能形成一个易于识别的群体,对该群体的针对性干预能够使其受益,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体质指数(BMI)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代谢综合征(MS)发病的关系,为MS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0年11月 — 2012年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12个县(市、区)抽取9 280名 ≥ 18周岁常住成年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16年12月 — 2020年6月进行随访,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失访及死亡者后最终纳入4 292名居民分析其BMI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对MS发病的影响。  结果  贵州省4 292名成年居民随访5.05~9.53年,平均随访(7.01 ± 1.03)年,随访期间MS发病860例,发病密度为28.60/1 000人年;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居民的MS发病密度分别为19.13/1 000人年、24.32/1 000人年、42.10/1 000人年和53.46/1 000人年。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居住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是否蔬菜水果摄入< 400 g/d、是否油摄入> 25 g/d、是否食盐摄入> 6 g/d、静态行为时间和体力活动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成年居民的MS发病风险随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而升高,基线BMI每增加1,MS的发病风险增加58%(HR = 1.58,95%CI = 1.43~1.75);超重和肥胖居民的MS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居民的1.70倍(HR = 1.70,95%CI = 1.47~1.98)和2.33倍(HR = 2.33,95%CI = 1.73~3.14);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BMI水平从21.94开始MS的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居住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是否蔬菜水果摄入< 400 g/d、是否油摄入> 25 g/d、是否食盐摄入> 6 g/d、静态行为时间、体力活动和基线BMI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维持BMI基本稳定比较,BMI值减少可降低MS的发病风险(HR = 0.61,95%CI = 0.48~0.78),BMI值增加则可导致MS发病风险的升高(HR = 2.07,95%CI = 1.74~2.46);基线BMI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居民BMI动态减少> 1时,MS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35%(HR = 0.65,95%CI = 0.45~0.93)、53%(HR = 0.47,95%CI = 0.33~0.69)和64%(HR = 0.36,95%CI = 0.17~0.77);基线BMI正常体重和超重居民BMI动态增加> 1时,MS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57%(HR = 2.57,95%CI = 2.05~3.22)和62%(HR = 1.62,95%CI = 1.18~2.2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BMI变化值从0.845开始MS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  结论  基线高BMI和BMI动态增加均可升高MS的发病风险,将BMI保持在适当范围,控制其动态增加,促进动态减少是预防MS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武进农村地区成人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4—2005武进农村地区前瞻队列研究中35岁以上符合条件的10 066参与者。根据受试者基线静息心率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第一组心率48~67次/min,第二组心率68~71次/min,第三组心率72~77次/min,第四组心率78~120次/min。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过平均7.35年的随访,共406例新发2型糖尿病,发病密度为5.49/1 0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75(1.26~2.45)、1.77(1.28~2.44)、1.85(1.34~2.54),静息心率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χ2趋势 = 15.98,P = 0.001)。静息心率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在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中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 静息心率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探讨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暴露与成人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人群选自NHANES 2003—2012年5个调查周期中20~85岁成年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血清PFAS与成人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6 509例参与者,其中女性3 300例(50.7%),平均年龄(50.0±18.0)岁。高血压患者1 584例(24.3%)。与非高血压者相比,高血压患者血清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 PFOS)浓度较高。校正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吸烟、饮酒、收入与贫困基线比值、体力活动、体质指数、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与最低四分位数浓度相比,最高四分位数血清PFOA浓度(OR=1.37, 95%CI: 1.09~1.72, Ptrend =0.002)和血清PFOS浓度(OR=1.38, 95%CI: 1.09~1.75, Ptrend =0.013)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结论 本研究发现血清PFOA和PFOS与成人高血压发生密切相关,这一发现提示PFAS暴露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组合分析9种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单种健康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发病关联分析显示,烹调油摄入≤30 g/d、18.5≤BMI<24 kg/m2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HR分别为0.500(95%CI:0.335~0.747)、0.420(95%CI:0.290~0.610),未发现其他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多种健康生活方式组合分析显示与0~3种相比,保持6种、7种及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为HR = 0.478(95%CI:0.239~0.956)、HR = 0.282(95%CI:0.108~0.737)。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与0~3种健康生活方式相比,健康生活方式为4/5种以上,能降低0.9分位点的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值;当健康生活方式达7种以上,能降低0.3~0.9分位点的血糖值,且分位水平越高,降低的血糖值越多。结论 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水平,且健康生活方式种类越多,糖尿病发病的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州省典型温泉地区30~65岁居民骨质疏松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人群骨质疏松风险及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贵州典型温泉地区居民健康问卷、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等对贵州省典型温泉地区3 708名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温泉地区居民骨质疏松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3 708例被调查者中有2 403(64.81%)例存在骨质疏松风险,1 434名(87.4%)男性有骨质疏松风险,高于女性969人(47.1%)(χ2=652.4,P < 0.001)。随着年龄增加,有骨质疏松风险的居民越多(χ2=273.4,P < 0.001),30~、40~、≥60岁人群组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数分别为319(49.2%)、1 572(62.9%)、512(93.6%)。男性骨质疏松风险与本科及以上的文化程度负相关(OR=0.37,95%CI:0.19~0.73)。年龄40岁~(OR=1.54,95%CI:1.07~2.22)、≥60岁(OR=6.39,95%CI:2.76~14.79)及有睡眠障碍(OR=1.59,95%CI:1.08~2.35)可能会增加温泉地区男性居民骨质疏松风险。饮食偏少油可能会增加女性骨质疏松的风险(OR=1.70,95%CI:1.23~2.36)。年龄40岁~(OR=1.54,95%CI:1.17~2.03)、≥60岁(OR=16.24,95%CI:10.10~26.12)及有睡眠障碍(OR=1.84,95%CI:1.48~2.28)与女性骨质疏松风险呈正相关。学历为初中(OR=0.61,95%CI:0.47~0.80)、高中(OR=0.57,95%CI:0.37~0.89)和本科及以上(OR=0.59,95%CI:0.39~0.98)的女性较文盲或半文盲骨质疏松风险低。吸烟、大量饮酒、阳痿性欲减退可能为男性骨质疏松风险的相关因素; 实际年龄 > 60岁、45岁或以前停经、不饮用牛奶且未服用钙补充剂、父母有骨质疏松或骨折可能为女性骨质疏松风险的相关因素。结论贵州省典型温泉地区30~65岁男性居民骨质疏松风险现状高于女性,应加强对当地居民骨质疏松风险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及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控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3年3月-2015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3个社区筛查点12 908例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筛查,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患病率主要相关因素。 结果 深圳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为4.06%,男性脑卒中的患病率(5.46%)高于女性(2.89%)(χ2=48.79, P<0.001)。年龄(50岁组: OR=1.72,95%CI:1.23~2.40;60岁组: OR=2.23,95%CI:1.60~3.09;70岁组: OR=3.93,,95%CI:2.81~5.48)、男性(OR=1.74,95%CI:1.38~2.18)、非在婚(OR=1.90,95%CI:1.27~2.84)、无医疗保险(OR=1.51,95%CI:1.21~1,88)、有卒中家族史(OR=2.92,95%CI:2.21~3.86)、饮酒频率(偶尔:OR=0.55,95%CI:0.39~0.79;经常:OR=0.55,95%CI:0.33~0.91)、吸烟(现在吸烟:OR=1.59,95%CI:1.19~2.14;戒烟:OR=2.53,95%CI:1.74~3.70)、口味偏咸(OR=2.41,95%CI:1.96~2.96)、水果摄入不足(OR=1.75,95%CI:1.44~2.14)、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不足(OR=1.28,95%CI:1.04~1,58)、缺乏体力活动(OR=1.32,95%CI:1.04~1,58)、高血压(OR=1.31,95%CI:1.07~1,61)及高同型半氨酸血症(OR=1.69,95%CI:1.37~2.04)与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密切相关。 结论 深圳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影响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的因素较多,建议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制定干预措施,以有效地开展脑卒中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为展开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结核病”、“危险因素”等为检索词,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CNKI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22篇,研究对象11 004名。各相关因素合并后的OR值及95%CI分别为结核(tuberculosis, TB)接触史3.13(2.73~3.60)、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93(1.78~4.82)、吸烟1.72(1.39~2.12)、劳动强度大2.29(1.80~2.90)、饮酒1.29(0.93~1.79)、经济收入低1.73(1.41~2.12)、人际交往多1.96(1.65~2.33)、居住条件差1.16(1.10~1.23)、负性生活事件1.92(1.09~3.39)、TB认知差2.07(1.68~2.54)、卡痕0.35(0.25~0.50)、卡介苗接种史0.60(0.47~0.76)、文化程度高0.58(0.51~0.65)、体育锻炼0.35(0.14~0.87)、家庭有结核病人2.12(1.54~2.93)。 结论 TB接触史、低BMI、吸烟、劳动强度大、经济收入低、人际交往多、负性生活事件、TB认知差、家庭有结核病人等因素与结核病发病密切相关,应针对以上因素,在TB高危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2017—2019年期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年龄为60~74岁的4 251名壮族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了解广西壮族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采用优势分析法计算影响因素对高血压患病的贡献度。结果 广西壮族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51.9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OR=1.05,95% CI :1.03~1.84)、男性(OR=1.39,95% CI :1.23~1.58)、腰围异常(OR=1.61,95% CI :1.39~1.84)、体质指数异常(OR=1.19,95% CI :1.04~1.36)、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异常(OR=1.51,95% CI :1.30~1.75)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异常(OR=1.15,95% CI :1.02~1.31)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对高血压患病贡献大小的前三位分别为腰围异常(33.31%)、TG异常(24.18%)、年龄(18.12%)。结论 在广西壮族老年群体中,超过一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患病与年龄、性别、腰围、BMI、TG和TC有关。控制腰围和降低血脂是该群体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