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12月,在广州市11个区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区抽取2~3所幼儿园、2所小学、2所初中开展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对其中6~12岁非近视儿童(8 335名)的屈光度和远视储备不足情况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9~12岁非近视儿童(3 216名)远视储备不足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广州市6~12岁非近视儿童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 SE)为+0.13(-0.25, +0.50) D,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为85.18%。各年龄段SE分别为6岁+0.38(0.00, +0.75) D、7岁+0.25(-0.13, +0.50) D、8岁+0.13(-0.13, +0.50) D、9岁+0.13(-0.25, +0.38) D、10岁0.00(-0.38, +0.38) D、11岁0.00(-0.38, +0.25) D、12岁-0.13(-0.50, +0.25) D;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6岁为88.57%、7岁为91.56%,8岁为93.80%,9岁为90.58%,10岁为79.47%,11岁为66.43%,12岁为57.31%。女生(PR=1.08, 95% CI: 1.00~1.28, P=0.047)、年龄<12岁(PR9岁=4.58, 95% CI: 3.65~5.75; PR10岁=3.92, 95% CI: 3.11~4.95; PR11岁=2.36, 95% CI: 1.86~3.00, 均有P<0.001)、郊县(PR=1.57, 95% CI: 1.32~1.86, P<0.001)、平均每天放学后做作业/读写时间≥3 h(PR=1.27, 95% CI: 1.02~1.59, P=0.034)、经常或总是读写时眼睛离书本距离<33 cm(PR=1.19, 95% CI: 1.05~1.34, P=0.006)、经常或总是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PR=1.31, 95% CI: 1.07~1.61, P=0.010)、父母一方/双方近视(PR=1.16, 95% CI: 1.03~1.30, P=0.014)可能是9~12岁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不足的危险因素,课间休息活动在户外(PR=0.70, 95% CI: 0.62~0.80, P<0.001)可能是9~12岁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不足的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市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并受遗传因素、性别、年龄、地区、课间休息活动场所、持续读写时间和距离、用眼姿势等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呈现普遍化、低龄化、重度化趋势,近视发生前的远视储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远视储备过早消耗是近视快速和过早发生的预测因素,儿童远视储备消耗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妊娠并发症、孕期营养、早产、母乳喂养、生长速度、户外活动、视近作业和睡眠等。本文通过对儿童远视储备的生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抓早抓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眼屈光分布状况,为弱视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屈光状态为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弱视的学龄前儿童357例(男201例,女156例)631眼(男346眼,女285例)进行回顾性屈光分析。结果:综合男女性各年龄组学龄前弱视儿童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眼屈光分布范围,数量最多的前五位是:0.00DS~+3.00DS联合+0.50DC~+2.00DC,占48.81%;+6.12DS~+9.00DS联合+0.50DC~+2.00DC,占12.04%;0.00DS~+3.00DS联合+2.12DC~+4.00DC,占8.88%;+3.12DS~+6.00DS联合+0.50 DC~+2.00DC,占8.72%;0.00DS~+3.00DS联合0.00 DC~+0.25DC,占8.06%。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屈光分布各有特点。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眼主要是远视散光。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儿童弱视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12岁儿童弱视屈光状态、视功能发育的特点、临床治疗情况等因素对弱视发病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4月间就诊的南京地区3~12岁弱视儿童285例全部进行远视力,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并将所有患儿综合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285例弱视儿童483只视力低下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439眼(90.89%);以双眼的复性远视顺规散光为主。3~7岁组患儿200例384眼,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眼数的63.98%,斜视性弱视占11.09%;8~12岁组患儿85例99眼,单眼弱视多见,原因依次为单眼的高度远视伴散光占总眼数的23.69%,单眼斜视占4.85%,眼部先天性疾病及外伤占3.96%。综合疗法治疗效果3~7岁组优于8~12岁组(P0.05)。【结论】3~7岁组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8~12岁组以单眼弱视多见。弱视发现越早,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儿童和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储备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儿童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9—12月对苏州市高新区5 087名4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并对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中远视储备不足人数为997人,检出率为1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童[OR(95%CI)=0.81(0.70~0.93)]、无食物性过敏原[OR(95%CI)=0.78(0.63~0.96)]与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足检出呈负相关;父亲屈光异常[OR(95%CI)=1.20(1.03~1.39)]、母亲屈光异常[OR(95%CI)=1.17(1.01~1.36)]、学龄前儿童夜间睡觉使用小夜灯<1 h[OR(95%CI)=1.53(1.21~1.92)]和1~3 h[OR(95%CI)=1.48(1.09~2.00)]、蔬菜摄入不足[OR(95%CI)=1.26(1.07~1.46)]与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足检出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屈光异常、夜间睡眠环境、饮食因素与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和屈光状态儿童屈光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方案制定和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已有队列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嘉定区和松江区共20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收集1 510名4~14岁儿童2015年基线及2016年1年随访数据,包括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SER)、眼轴长度(AL)和角膜曲率等,分析SER和AL在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儿童中的分布和进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索SER进展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4~5岁儿童ΔSER保持相对稳定(平均-0.08~-0.07 D/年),6岁以上各年龄段SER均向近视方向明显漂移(平均-0.50~-0.31 D/年),11岁后回落至-0.44~-0.33 D/年;ΔAL在4~10岁组为0.27~0.35 mm/年,11~14岁组降低为0.15~0.22 mm/年。新发近视者的ΔSER和ΔAL最大[(-0.90±0.05)D,(0.51±0.02)mm],其次是低度近视组[(-0.68±0.04)D,(0.36±0.02)mm],中高度近视组[(-0.49±0.06)D,(0.23±0.03)mm]再次之,远视组[(-0.21±0.02)D,(0.26±0.01)mm]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年龄(β=-0.07)、基线SER(β=0.05)和ΔAL(β=-0.78)是4~10岁组屈光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ΔAL(β=-1.55)是11~14岁组屈光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学龄前阶段儿童眼轴多为生理性增长,应通过增加户外活动等防止其超越生理性范围增长引起屈光近视化进展。小学阶段、近视前期和低度近视对象是近视防控重点动态监控和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0~6岁儿童的屈光发育现状,为儿童屈光筛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对17 356名0~6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6岁儿童的屈光类型主要为复性远视散光和单纯远视。远视、复性远视散光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P<0.01),正视、近视、单纯近视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P<0.01)。各年龄组球镜、柱镜均数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屈光值逐渐减低。统计得出各年龄组球柱镜的参考值范围。 结论了解0~6岁各年龄的屈光状况非常必要。要重视儿童屈光筛查工作并要结合年龄发育因素,防止诊治扩大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6岁儿童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共92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视力筛查仪检查儿童眼睛屈光状况,分析屈光异常发生状况,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儿童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饮食习惯)、家庭因素(居住地区、父母文化程度、近亲屈光异常史、室内照明情况)、用眼情况(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日电子产品用眼时间、每晚睡眠时间、读书写字姿势不端),经统计学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是否为屈光异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920名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异常率为9. 5%(87/920),远视性、近视性、混合散光性屈光异常比例分别为77. 0%(67/87)、9. 2%(8/87)、13. 8%(12/87)。统计学分析提示体质指数、近亲屈光异常史、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日电子产品用眼时间、每晚睡眠时间、读书写字姿势不端是3~6岁儿童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3~6岁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生受到多因素影响,包括儿童的体质指数、近亲屈光异常史、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日电子产品用眼时间、每晚睡眠时间、读书写字姿势不端,临床上可以为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动态监测相关参数及影响因素控制情况,有效防控儿童屈光异常。  相似文献   

9.
了解广州市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开展2~3年后10~12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状况,为制定口腔健康工作重点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于2014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149所小学19 071名五、六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60.3%的儿童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33.2%的儿童报告听说过含氟牙膏,其中目前使用含氟牙膏者占44.73%;27.11%的儿童使用过牙线;71.50%的儿童接受过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治疗;30.97%的儿童过去1年内拜访过牙医.城区儿童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使用牙线、接受窝沟封闭、过去1年内拜访过牙医的报告率均高于乡村儿童,乡村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报告率高于城区儿童(P值均<0.01).城乡儿童末次牙科就诊主要原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911,P<0.01),城区儿童因定期牙科检查及预防性措施到牙科就诊的比例高于乡村儿童.仅有7.66%的儿童选择请牙科医生治疗应对牙龈(牙床)出血;采取不理会态度应对牙疼,认为挺一挺就过去了的儿童占42.13%.结论 在继续大力推动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治疗措施的同时,应加大氟化物防龋的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6~8岁儿童近视前期的分布现状及进展规律, 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为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上海市8个区8所小学一、二年级2 037名学生开展2年随访调查研究, 基线及每年随访时进行视力、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和眼轴长度等眼科检查, 收集相关因素问卷信息, 分析近视前期流行病学特征, 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前期和远视儿童发生近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基线、第1年和第2年随访的总体近视前期检出率分别为26.2%, 37.3%, 41.3%, 其中基线时6, 7, 8岁儿童近视前期检出率分别为20.7%, 37.0%, 42.6%, 2年随访时8, 9, 10岁儿童为31.5%, 38.3%, 41.4%, 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66, P值均>0.05)。基线近视前期儿童随访1年后近视发病率为31.5%, 随访2年后累计近视发病率为62.0%, 远高于远视儿童(0.6%和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基线近视前期、女生、父母均近视、基线AL与随访2年新发近视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近视前期低龄儿童2年内近视发生风险大, 是开展监测与近视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况,为制定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合肥市区96所幼儿园17 984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WHO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用身高别体重评价超重和肥胖,凡身高别体重超过中位数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6岁儿童中,超重儿童占11.89%,肥胖儿童占5.57%,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儿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23.068,P〈0.01);肥胖儿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44.178,P〈0.01),男童和女童的超重分别为12.32%和11.38%,无显著性差异(χ2趋势=3.740,P=0.053);肥胖率分别为6.88%和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9,P〈0.01);超重+肥胖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增长或下降趋势(χ2趋势=0.007,P=0.936)。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儿童的构成比分别为68.11%、20.23%、10.48%和1.18%。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超重儿童分别为12.65%和11.67%,无显著性差异(χ2=2.918,P=0.088);肥胖儿童分别为6.73%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5,P〈0.01)。结论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比较高,部分超重儿童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肥胖儿童;预防儿童肥胖应先预防超重,并且年龄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12.
张乾  邢育珍  夏天  刘进  邓晶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0):1199-1202
目的 探究武汉市6~10岁儿童磨牙-切牙矿化不全(molar-incisor hypomineralization, MIH)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3月期间933例6~10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腔筛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MIH组(n=47)和正常组(n=886)。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MIH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预测模型。结果 在933例6~10岁儿童调查对象中,MIH发病率为5.04%(47/93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喜欢碳酸饮料(OR=2.782, 95%CI:1.142~6.772)、每日刷牙次数(0~1次)(OR=2.721, 95%CI:1.245~5.948)、出生低体质量(OR=1.842, 95%CI:1.149~2.955)、抗生素频繁使用(OR=2.392, 95%CI:1.331~4.298)及主要抚养人了解口腔疾病(OR=0.371, 95%CI:0.206~0.669)等5项指标是发生MIH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武汉市933例6~10岁儿童MIH患病率为5.04%,喜欢碳酸饮料、每日刷牙次数、出生低体质量、抗生素频繁使用和主要抚养人了解口腔疾病等因素是MI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西城区314名3~6岁儿童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城区3—6岁儿童体质现状,评价儿童健康状况,为幼儿园体质测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349名儿童,测试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体能素质指标(10m往返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结果10m往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这5项体能素质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稳定提高,其中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女童大于男童,反映速度力量的网球掷远指标男童大于女童。结论儿童体质状况有年龄和性别差异,应根据年龄和性别特点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促进体质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河南省许昌市3~12岁儿童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本地区降低3~12岁儿童贫血发生率、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许昌市某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本市户籍3~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格检查及血红蛋白检测数据,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及饮食相关信息,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儿童贫血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贫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06名3~12岁儿童,检出贫血儿童1109例,贫血检出率为13.19%,以轻度贫血占比最高,达66.54%,其次为中度、重度贫血,分别占27.48%、6.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694)、BMI(偏瘦OR=2.106)、贫血史(OR=2.986)、早产儿(OR=1.711)、偏食/挑食(OR=2.208)、体育锻炼(OR=0.879)、主要照护人文化程度(OR=0.751)、主要照护人贫血认知(OR=0.581)是河南省许昌市3~12岁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许昌市3~12岁儿童贫血现状较突出,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关注高危儿童群体,针对性加强预防和饮食指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营养状况,以减少贫血发生、提升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近期北京市 0~ 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2 0 0 1年 5~ 7月调查北京市常住人口中 0~ 6岁儿童 2 2 62名。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微量血中铅含量的测定 ,并做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 0~ 6岁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96.8μg L,血铅值≥ 10 0 μg L为 3 5.7% ,血铅值≥ 2 0 0 μg L为 2 .5%。农村儿童铅中毒为 43 % ,明显高于城区和郊区儿童。 2岁组铅中毒为 45.1%高于其他年龄组。男童血铅平均值 10 0 .2 μg L明显高于女童血铅平均值 93 .0 μg L(P <0 .0 1)。不喝或偶喝牛奶、居室距繁华马路≤ 50m、家庭居住 1层楼房或平房为儿童高血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北京市儿童血铅水平≥ 10 0 μg L的比例不容忽视 ,应对重点人群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安徽省3~6岁儿童行为问题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儿童行为问题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9 541名,3~6岁幼儿园在园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对3~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  3~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3%,学习问题和心身问题是3~6岁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男童、3~<6岁、独生子女、近半年常与父母一方居住和睡眠不足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半年主要代养人为父母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安徽省3~6岁儿童行为问题较为多见。行为问题干预应从儿童早期进行,应重点关注男童、独生子女、隔代教养和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北省0~6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现状及其可能危险因素,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利用2003~2008年河北省0~6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共5713例,发病率为12.39/万,2006年与2007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13.29/万、14.07/万)高于6年平均发病率(P<0.05);2003~2008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秦皇岛、石家庄、廊坊、邢台等地低于全省平均发病率,邯郸、张家口、唐山、承德等地高于全省平均发病率(P<0.05);男性发病率(12.68/万)和女性发病率(12.06/万)无统计学差异(χ2=3.49,P>0.05),多孩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14.51/万)高于一孩先心病发病率(12.10/万)(χ2=44.164,P<0.05)。先天性心脏病发病例数城镇和乡村分别为963例和4750例,平原和山区分别为4062例和1651例。结论:河北省0~6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孩次之间发生情况各不相同,建议通过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宣传,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s of reallocating sedentary time to different activity behaviors with body composition,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ildhood obesity. Methods By using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1 621 students from 5 urban primary school in Guangzhou were selected in 2017. 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VPA), moderate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MPA), walking, sedentary behavior, and sleeping were measured by self-reported questionnaire. Inbody 230 was used to assess body compositi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ere applied to examine isotemporal substitution effect of activity behaviors. Results In younger children group (aged 6-9 years), replacing 30 min / day sedentary with VPA was associated with a 0.9% lower fat-free mass index(FFMI) (β = 0.11, P = 0.00) . In older children group (aged 10-12 years), replacing 30 min / day sedentary with VPA was associated with a 1. 0% lower FFMI (β = 0. 13, P = 0.04);replacing 30 min / day sedentary to walking was associated with both a 2.9% lower percentage of body fat(PBF) (β = -0.65, P<0.01) and a 4.0% lower fat mass index(FMI) (β = -0.18, P = 0.00) . Conclusion Replacing sedentary with other intensiti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s crucial for improving fatness status among children aged 6 to 12 years, especially among children aged 10 to 12 years. This current study suggests that children should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while reducing sedentary for reducing risk of childhood obesity. © 2019 Journal Office of Chinese School Health(Bengbu).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杭州本地区6~12岁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现状,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2012-2014年因胃肠道症状首次就诊于杭州市西溪医院的380例6~12岁患儿用唾液测试板法检测口腔Hp,并对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期因其他疾病入院的380例儿童按年龄、性别1:1匹配作为对照。结果 760名研究对象,Hp阳性人数为330名(43.6%),研究组380名患儿阳性率50.8%高于对照组36.1%(P0.05),男性患儿阳性率49.0%高于女性37.6%(P0.05);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加升高(P0.05);Hp相关知识总知晓率20.8%,研究组总知晓率18.4%低于对照组23.2%(P0.05);不良卫生习惯(OR=2.141,95%CI=1.409~3.885)、杯筷和牙缸共用(OR=1.677,95%CI=1.284~2.873)、养宠物(OR=1.389,95%CI=1.210~1.826)是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6~12岁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较高、知识知晓率较低,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共用杯筷和牙缸、养宠物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