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法定丙类传染病,现对湖州市吴兴区2004—2011年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流腮发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流腮个案信息;人口资料来源于吴兴区统计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聚集性。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4-2021年流腮发病数据,对流腮报告发病率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4-2021年中国共报告流腮4 818 9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下同)为19.90,2004-2007年、2008-2019年、2020-2021年分别为19.96、21.72、8.85,0-4岁、5-9岁、10-14岁、15-19岁、≥20岁分别为146.48、383.49、186.35、38.40、5.97。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实施2剂次含流腮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 MuCV)免疫策略后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较实施前分别下降51.60%、62.72%、52.19%。2004-2021年流腮报告发病率时空扫描分析发现3个高发聚集区,覆盖13个省级地区。结论 中国流腮报告发病率总体处于高水平,以5-9岁儿童为主,且存在时空聚集性。需继续落实适龄儿童2剂次MuCV免疫策略,加强重点地区流腮监测。  相似文献   

3.
王邦厚  徐斯娥  郭碧海 《职业与健康》2013,29(2):213-214,216
目的 了解陕西省旬阳县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流腮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旬阳县2004-2011年共报告流腮1274例,年均发病率为35.20/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为10-12月和3-5月,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8.04%、30.22%,其他各月发病占21.74%;年龄以6~14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79.04%;职业以学生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分别占83.44%、4.71%和4.40%;男女性别比为1.90:1,两者年均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00,P<0.05).结论 陕西省旬阳县流腮发病高峰为10-12月和3-5月,以青少年、儿童为主,应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流腮监测和传染病管理及流腮疫苗免疫接种,切实保护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黄岳四  余明东 《实用预防医学》2013,(10):1221-1222,1203
目的 了解岳阳市近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流腮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岳阳市2004-2012年流腮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病例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结果 2004-2012年岳阳市共报告流腮8 015例,年均发病率为17.25/10万,岳阳楼区最高,为25.76/10万;男性和女性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1.51/10万和5.74/10万(x2=78.7,P<0.01).4-7月为发病高峰,共发病4 123例(占总发病数的51.44%);<15岁的人群占86.75%;学生占55.97%,幼托和散居儿童占34.16%. 结论 岳阳市近9年流腮报告发病率与湖南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学生、学校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在每年的4-7月发病高峰期间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与控制流腮;同时加强学校内流腮暴发疫情的监测和处置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的流行特征,为流腮疫情提供防控措施。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9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流腮病例进行分析,发病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对2020年流腮的发病趋势预测采用ARIMA模型。结果累计报告流腮病例6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08/10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χ2趋势=62.12,P0.001);男女性别比为1.61∶1; 1~10岁年龄组为高发病人群,占全部病例的68.84%;全年均有发病,有明显季节性,5-8月为发病高峰;以托幼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居多; 1~10岁组有免疫史394人,其中74.37%的病例有1剂次腮腺炎疫苗接种史,25.63%的病例有2剂次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根据ARIMA模型对2020年流腮发病数进行预测,全年发病数共56例。结论 2014-2019年顺义区流腮防治工作效果明显,预测2020年顺义区流腮的发病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沈阳市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腮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8年沈阳市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8年沈阳市共报告流腮病例38 14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3.66/10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2004~2010年和2011~2018年),流腮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0.08/10万和19.2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表现为春末夏初、冬季2个发病高峰;城区、郊区疫情高于农村地区;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7.51%;开展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接种后,流腮发病率最高的是4~6岁儿童。结论沈阳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流腮疫情显著下降,学生、儿童仍为发病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5-2022年江西省0~14岁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含腮疫苗)接种情况,为江西省流腮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22年江西省流腮疫情和含腮疫苗接种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江西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聚类分析、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2022年江西省0~14岁人群流腮共报告40 734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69/10万,高发年龄为6~7岁组,报告发病率为86.43/10万。2015-2019年高发季节为夏、冬季,2020-2022年无明显高发季节。流腮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上饶市、赣州市、吉安市,暴发场所以小学为主。2015- 2019年含腮疫苗接种以1岁年龄组为主,2020-2021年以0岁、1岁年龄组为主。结论 2015-2022年江西省0~14岁人群流腮发病呈下降趋势,高发年龄为6~7岁,建议继续加强适龄儿童2剂次含腮疫苗覆盖率,同时加强重点场所流腮的监测和防控,以避免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浙江省衢州市2004-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发病特征变化。方法将衢州市2004-2016年的流腮疫情分成扩大免疫规划(EPI)前期(2004-2006年)、EPI期(2007-2010年)及含流腮成分疫苗(Mu CV)强化免疫(SIA)期(2011-2016年),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比较三个时期流腮发病特征的变化。结果三个时期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5.24/10万、41.01/10万和12.54/10万(趋势x2=2 290.23,P=0.00)。EPI前期和EPI期均有4-6月和11-12月两个发病高峰,而SIA期发病高峰不明显。三个时期学生的发病构成比分别为73.21%、67.59%和58.28%;男女性别发病比分别为1.55∶1、1.66∶1和1.44∶1;4-14岁组发病率分别为217.98/10万、213.42/10万和59.73/10万。三个时期出生队列流腮的高发年龄段分别为5岁组、3岁组和4岁组。EPI前期和EPI期共报告流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起,23起发生在小学和22起发生在3-6月,SIA期无突发事件报告。结论衢州市引入Mu CV特别是2剂次接种使流腮发病率迅速下降;建议推行儿童2剂次Mu CV常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9.
杜永芳  刘丹  李巍巍  王轶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214-1217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发病特征变化,为制定流腮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新乡市市区2004-2017年的流腮疫情分成扩大国家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EPI)前期(2004-2007年)、EPI期(2008-2012年)及含流腮成分疫苗(mumps containing vaccine,MuCV)加强免疫(booster vaccination, BV)期(2013-2017年),分析三个时期流腮发病特征的变化。 结果 三个时期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94/10万、4.38/10万和6.0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31,P<0.001);三个时期均有3-6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两个发病高峰;三个时期学生的发病构成比分别为62.33%、54.25%和63.48%;男女性别发病比分别为1.56:1、1.65:1、1.52:1;3~14岁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40.98/10万、25.71/10万和33.51/10万。 结论 2004-2017年新乡市实施EPI后,市区流腮发病率开始下降,第二剂次MuCV接种率低,没有形成群体性免疫保护屏障,未能改变流腮发病周期。建议对6岁以下儿童实施二剂次MuCV常规免疫等综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分析青海省2010-2014年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现状和流行规律,为有效应对流腮暴发疫情提供科学策略.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青海省2010-2014年学校流腮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5a间青海省共报告流腮暴发疫情22起,发病686例,无死亡病例,平均罹患率为2.77%.疫情级别均为一般事件(Ⅳ级),均发生在学校.疫情主要发生在西宁市和海东市的农村小学(占59.09%),每年4-5月、10-11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春季学期暴发起数和发病人数均高于秋季学期.城市与农牧区、小学与中学、秋季与春季学期首发病例到报告时间和暴发持续时间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青海省学校流腮疫情形势严峻,应采取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落实"五早"制度等综合防控措施来科学高效应对.  相似文献   

11.
张萍  黄继磊 《现代预防医学》2020,(23):4251-4255
目的 分析2005-2019年安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预测疾病发病趋势,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筛选的安阳市2005-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预测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结果 2005-2019年安阳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879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06/10万,各年度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APC=0.85%,t=0.407,P=0.691)。发病呈4-6月、11月至次年1月两个高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1.11%和29.42%;城区发病率67.66/10万,高于农村的17.19/10万;病例主要为5~9岁的学生和幼托儿童,分别占59.62%和24.85%;男女发病比为1.57:1。2005-2019年安阳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17起,均为校园内暴发。预测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结论 5~9岁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防控人群,2020年发病仍将处于较高水平。需认真落实2剂次麻腮风疫苗常规免疫策略,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防控,对高风险人群可考虑第3剂次含腮腺炎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内江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2004-2010年和2011-2020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05/10万和12.2...  相似文献   

13.
2005-2008年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为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疫情资料和流腮暴发疫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分析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5-2008年攀枝花市西区报告本地区流腮病例672例,年平均发病率99.74/10万;发病年龄以5~14岁最多,占74.40%(500/672);职业以学生最多,占64.14%(431/672);发病月份以3~7月居多,占67.71%(455/672),各街办均有发病。共发生暴发疫情4起(2005年1起,2008年3起),发病181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发病率高于有免疫史者(P〈0.01),无免疫史者发病率高于免疫史不详者(P〈0.01),免疫史超过5年者发病率高于少于5年者(P〈0.01)。结论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有暴发疫情发生;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庆万州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万州区2011年1月—2014年12月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785例,无死亡病例,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4.02/10万。发病人群年龄段主要为15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4.45%(2 352/2 785)。病例的职业分布主要为学生(1 674例,60.11%)。4—7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2013年10—12月病例数有明显升高。2011—2014年各年度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1)。城区街道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63.99/10万,乡镇为32.13/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8,P0.01);2011—2014年各年度城区街道与乡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除2012年外,其余各年度城区街道发病率均高于乡镇。结论应做好传染病防治的"五早",加强免疫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或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特别是学生和幼托儿童,普及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提高诊疗水平并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佳木斯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点,并对其发病趋势进行预测,为黑龙江省高寒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法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佳木斯市2004-2017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选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并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2018年腮腺炎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  结果  2004-2017年佳木斯市腮腺炎共报告1 586例,年均发病率达到4.52/10万,近三年腮腺炎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男女发病率比为1.67∶1;病例主要集中在3~19岁,占全部病例的86.32%,5~9岁,10~14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4-7月和11-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城区年发病率高于外郊县市区;ARIMA(4,1,2)(2,0,0)12模型为相对最佳模型,预测的2018年1~6月腮腺炎发病率和实际值相符,预测2018年7~12月发病率为0.30/10万、0.35/10万、0.38/10万、0.39/10万、0.35/10万、0.33/10万。  结论  ARIMA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佳木斯市腮腺炎发病趋势,为有效降低儿童发病率,建议在儿童学龄前阶段(3~6岁)或小学阶段开展第二剂次的腮腺炎疫苗接种,同时应继续做好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疫情监测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04-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6年贵州省报告腮腺炎病例133 8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21/10万,2013-2016年疫情较前明显下降。每年发病的季节趋势呈规律的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4-7月及11月-次年1月。铜仁市、遵义市、黔东南州年均发病率较高。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5~9岁,年均发病率为206.3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2004-2016年贵州省累计报告腮腺炎暴发疫情319起,均为小学或幼儿园内暴发。结论 为进一步降低腮腺炎流行强度,贵州省应为学龄儿童增加第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以有针对性地降低腮腺炎高发人群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04 - 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2004 - 2018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 - 2018年江西省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120 4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05/10万,其中2011年和2012年为高发年份,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17/10万和32.03/10万。报告暴发疫情33起且均为学校内暴发。4 - 7月(65 646例,占54.52%)、11月 - 次年1月(23 841例,占19.80%)为发病高峰。90.58%病例集中在<15岁人群,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31.68/10万);男性发病率(23.12/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12.65/10万)。景德镇市、萍乡市、鹰潭市的年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4.00/10万、28.99/10万、24.48/10万。结论 2004 - 2018年江西省腮腺炎病例以学生为主,应重点做好学校腮腺炎防控。建议为学龄前儿童实施第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并持续保证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Eick AA  Hu Z  Wang Z  Nevin RL 《Vaccine》2008,26(4):494-501
Recent mumps outbreaks have evoked concerns of decreasing mumps immunity among adolescents and adults, including US military recruits subject to differing mumps immunization policies. To compare mumps incidence and to assess initial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seropositivity, we conducted a cohort study among recruits from 2000 to 2004. Mumps incidence in the targeted MMR and universal MMR cohorts was 4.1 and 3.5 per 100,000 person-years, respectively, giving an incidence rate ratio of 1.16 (P=0.67).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seropositivity was 84.6%, 89.5%, and 93.2%, respectively. Among recruits with measles and rubella immunity, 92.8% were mumps immune.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policy of targeting MMR immunization based upon measles and rubella serology alone.  相似文献   

19.
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芜湖市2006-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卡信息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0.90/10万,每年的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中弋江区发病率最高,为93.85/10万;三山区发病率最低,为9.53/10万。2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3.05%,学生占总病例数的72.04%,中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5起,发病823例,占总病例数的17.54%。结论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以及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