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索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为2型糖尿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9 280人建立贵州自然人群队列,并于2016—2020年,对所有队列人群进行随访,随访到8 163人,剔除基线时患有糖尿病者、服用降血脂药物、基线总胆固醇、HDL-c缺失者或极值者后,最终有5 078 人纳入分析。non-HDL-c为总胆固醇与HDL-c差值。动态变化由随访non-HDL-c/HDL-c值减去基线non-HDL-c/HDL-c值得出。采用Cox回归分析non-HDL-c/HDL-c值与糖尿病发病的关联及调整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 aHR )和其95%可信限(confidential interval, CI)。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进行剂量反应关系描述。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58年,共新发2型糖尿病820例。与位于non-HDL-c/HDL-c第1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位于第2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aHR 值分别为1.065(95%CI:0.855~1.325)、1.272(95%CI:1.037~1.562)、1.266(95%CI:1.022~1.569)。亚组分析中,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和超重肥胖人群中,与位于non-HDL-c/HDL-c第1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aHR 值分别为1.529(95%CI:1.130~2.067)、1.748(95%CI:1.279~2.388) 、1.389(95%CI:1.046~1.844) 、1.394(95%CI:1.049~1.854) 、1.380(95%CI:0.955~1.994) 、1.462(95%CI:1.014~2.107),且趋势性检验P<0.05。与non-HDL-c/HDL-c动态变化值的第2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第1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aHR值分别为1.258(95%CI:0.999~1.582)、1.390(95%CI:1.115~1.731)、1.530(95%CI:1.228~1.906)。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non-HDL-c/HDL-c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non-HDL-c/HDL-c值的增高将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尤其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和超重肥胖人群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LDL-C/HDL-C比值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为糖尿病防治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数据。从连续型变量及分类变量两方面分析LDL-C/HDL-C比值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运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Cox比列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采用R 4.2.2及EmpowerStats 4.1统计软件进行平滑曲线拟合。结果 平滑曲线拟合结果显示,较高的LDL-C/HDL-C比值能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当比值达到2.87时,发病风险趋于稳定。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DL-C/HDL-C比值每增加1个SD,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4.8%,其中男性及年龄≥45岁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6.4%及19.0%。未发现LDL-C/HDL-C比值对女性及年龄<45岁人群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调查对象按LDL-C/HDL-C比值的四分位数法进行分组,与Q1相比,全人群中Q2~Q4分位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HR(95%CI)分别为1.307(1.006~1.697)、1.287(1.013~1.633)及1.516(1.179~1.9...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风险和影响因素,为预防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建立贵州省人群队列,排除基线MS患者后,共有7 136人进入MS随访队列,收集队列人群基线社会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和生理指标,并于2016—2020年进行随访,最终纳入4 754人进行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S的发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HR(95% CI),并计算影响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F%)。同时根据基线人群的MS组分得分建立亚队列,分析亚队列人群MS的影响因素。结果 队列人群累计随访33 424.18人年,中位随访6.57年,新发MS 963人,MS发病密度为28.81/1 0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59岁(HR = 1.53,95%CI:1.32~1.77)、年龄≥60岁(HR = 1.53,95%CI:1.27~1.86)、城市(HR = 1.71,95%CI:1.47~1.99)、吸烟(HR = 1.22,95%CI:1.01~1.48)、每日油摄入>30 g(HR = 1.16,95%CI:1.01~1.34)、每日盐摄>6 g(HR = 1.22,95%CI:1.05~1.42)、静态时间≥4 h/d(HR = 1.16,95%CI:1.02~1.32)、超重(HR = 1.66,95%CI:1.44~1.92)、肥胖(HR = 2.27,95%CI:1.71~3.02)、静息心率70~80次/min(HR = 1.32,95%CI:1.11~1.58)和 >80次/min(HR = 1.28,95%CI:1.07~1.54)是MS的危险因素,其PAF%分别为17.47%、11.32%、19.52%、5.89%、11.33%、13.66%、7.01%、12.91%、5.30%、17.68%、13.92%,文化程度升高(HR = 0.75,95%CI:0.68~0.83)和饮茶行为(HR = 0.82,95%CI:0.71~0.95)是MS的保护因素,其PAF%分别为16.21%和6.97%。亚队列研究结果与总体结果相似。结论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超重、肥胖、静息心率升高是MS的影响因素,应将中老年人和城市居民作为预防MS的重点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烟草消费、油盐摄入,维持正常体重和适当心率,提高人群知识水平,保持饮茶行为,预防MS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现状,为当地人群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成人全民健康体检数据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9年墨玉县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共14 659例,患病率为4.96%;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共767例,患病率为5.2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18,95%CI:1.042~1.424)、年龄[40~59岁(OR=3.254,95%CI:2.151~4.922);≥60岁(OR=4.382,95%CI:2.860~6.712)]、婚姻状况[已婚(OR=12.798,95%CI:1.772~92.415);离婚/其他(OR=16.659,95%CI:2.276~121.948)]、有冠心病家族史(OR=3.878,95%CI:2.773~5.423)、高血压(OR=3.295,95%CI:2.698~4.024)、肥胖(OR=1.264,95%CI:1.084~1.475)、嗜糖(OR=1.995,95%CI:1.490~2.670)、嗜油(OR=2.406,95%CI:2.025~2.860)、嗜盐(OR=1.447,95%CI:1.151~1.820)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应重视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防治,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改变居民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综合评价上海35岁及以上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风险。方法 利用2013年上海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数,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35岁及以上成年人20 991人,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的OR值。结果 体质指数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9.68%、21.89%和27.03%;女性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7.78%、19.32%和26.73%;不同体质指数分组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情况,男女性正常体重组和女性超重组,调整混杂因素前后,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数(P<0.01),OR值分别为男性正常体重组未调整OR值1.62(95%CI:1.16~2.28),调整后OR值1.65(95%CI:1.16~2.33);女性正常体重组未调整OR值2.28(95%CI:1.71~3.04),调整后OR值1.93(95%CI:1.49~2.50);女性超重组未调整OR值2.31(95%CI:1.66~3.22),调整后OR值2.01(95%CI:1.44~2.80)。结论 中心性肥胖者与正常腰围者比较具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健康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10年对抽取的贵州省12个县(市、区)≥18岁常住居民共9 280人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对该队列所有人群进行随访;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ES、健康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结果  研究有效样本量为3 401人,高血压发病765人,人群高血压发病密度为32.53/1 0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与低SES(<9分)人群相比,高SES(≥9分)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下降29.9%(HR=0.701, 95% CI: 0.584~0.842);与≤2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相比,4种、≥5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发病风险分别降低25.7%(HR=0.743, 95% CI: 0.581~0.950)、39.2%(HR=0.608, 95% CI: 0.455~0.812)。与SES低且健康生活方式≤2种的人群相比,SES低且具有3种、4种、≥5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SES高且具有3种、4种、≥5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降低36.3%(HR=0.637, 95% CI: 0.446~0.909)、44.0%(HR=0.560, 95% CI: 0.391~0.802)、55.8%(HR=0.442, 95% CI: 0.295~0.662)。  结论  SES较低人群是贵州省高血压防控的重点人群,应采取措施提高其SES,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脂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发病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8个省,每个省选择2个点作为随访点,排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者,共7046人进入随访队列,并于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共随访到488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下血脂水平与糖代谢异常发病关系。结果共纳入4759名研究对象,随访期间糖尿病前期发病密度为26.1/1000人年,糖尿病发病密度为10.4/1000人年。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与TG<0.77 mmol/L相比,0.77≤TG<1.08 mmol/L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增加32%(HR=1.32,95%CI:1.11~1.94,P<0.05)。与HDL-C<0.91 mmol/L相比,HDL-C≥1.31 mmol/L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降低30%(HR=0.70,95%CI:0.54~0.90,P<0.05),P趋势检验<0.05。与TG<0.77 mmol/L相比,TG≥1.57 mmol/L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75%(HR=1.75,95%CI:1.07~2.52,P<0.05),糖尿病发病风险随TC和TG的升高而显著上升。在男性中,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与TG、HDL-C呈剂量反应关系,糖尿病发病风险随TC升高而上升,均P趋势检验<0.05。结论 TG升高、HDL-C降低可增加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TC、TG升高可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探讨糖尿病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2010-2012年在广西5市/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3 827名被调查者均接受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WC),检测空腹血糖(FPG)。 结果 糖尿病患病率为9.4%,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0.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9,P=0.10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城乡、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饮酒、肥胖类型(OBPH)7个因素与糖尿病有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相对城市有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OR=0.633,95%CI:0.499~0.802,P=0.000);60岁及以上人群与35岁以下人群相比患糖尿病风险高(OR=14.037,95%CI:6.538~30.134,P=0.000);中心型肥胖+超重、中心型肥胖+肥胖分别与正常体重比较,患糖尿病风险高(分别OR=2.259, 95%CI:1.705~2.994, P=0.000;OR=2.068, 95%CI:1.368~3.125, P=0.001)。广义相加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饮酒与糖尿病呈现J型非线性关系(χ2=7.712,P=0.019),饮酒<1次/周和≥6次/周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肥胖类型与糖尿病呈现为平躺∽型曲线关系(χ2=13.547,P=0.008),中心肥胖和低体重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结论 广义相加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能直观呈现饮酒、肥胖类型与糖尿病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代谢综合征(MS)发病风险的影响,为MS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在基线调查的9280人中,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失访及死亡人数,最终将4663人纳入分析。对8种健康生活方式:从不吸烟、从不饮酒、蔬菜水果摄入≥400 g/d、烹调油摄入≤30 g/d、食盐≤6 g/d、静坐时间<6 h/d、睡眠时间7~8 h/d、(18.5≤BMI<24)kg/m^(2)进行组合分析,研究健康生活方式与MS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Cox模型评估MS发病风险,以0~3种健康生活方式为参照组,计算各组风险比(HR)及95%CI值。结果单个健康生活方式与MS发病关联的分析结果发现,从不吸烟、从不饮酒、摄入低油低盐及正常BMI与MS发病的风险均呈负相关关系,未发现睡眠时间、静坐时间及蔬菜水果摄入与MS有关。但通过任意组合多种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在全人群中,与0~3种相比,保持5、6及7种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MS的风险分别为HR:0.760(95%CI:0.627~0.921)、HR:0.600(95%CI:0.485~0.742)及HR:0.541(95%CI:0.413~0.707)。BMI是影响MS的主要关联因素,其次是盐摄入及静坐时间。结论多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协同作用能有效降低MS的发病风险,健康生活方式越多,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常见的14种慢性病共病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厦门市社区906例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设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慢病共存及不良方式共存现象,使用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06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9.5%,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58.9%。主要的不良生活方式是BMI异常(46.8%)、饮酒(40.5%)、睡眠时间少(37.9%)、缺乏锻炼(35.2%)、吸烟(32.8%)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232,95%CI:1.474~3.380,P<0.001)、高龄(OR=2.038,95%CI:1.234~3.365,P=0.001)、有慢性病家族史(OR=2.854,95%CI:1.943~4.194,P<0.001)、肥胖(OR=2.571,95%CI:1.096~6.033,P=0.030)、饮酒(OR=3.582,95%CI:2.531~5.071,P<0.001)、吸烟(OR=1.789,95%CI:1.172~2.732,P=0.007)、嗜盐(OR=1.818,95%CI:1.170~2.823,P=0.008)、嗜油(OR=2.023,95%CI:1.153~3.550,P=0.010)、睡眠质量差(OR=2.091,95%CI:1.360~3.215,P=0.001)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比例高。 结论 厦门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严重。肥胖、饮酒、吸烟、嗜盐、嗜油、睡眠质量差等行为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重要的可干预因素,社区工作者应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其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其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减少其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2013年吉林省居民高血脂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脂的防治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13年抽取吉林省18岁以上居民4 595例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行为方式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及血液检测(血常规、快速血糖和血脂检测)分析居民高血脂的患病情况。 结果 吉林省居民高血脂患病率为3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居民、以及是否吸烟、饮酒、不同BMI、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居民高血脂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300,95%CI:1.120~1.509)、其他民族(OR=1.378,95%CI:1.142~1.664)、55~65岁年龄组(OR=1.464,95%CI:1.004~2.136)、18.5≤BMI<24(OR=1.761,95%CI:1.105~2.808)、24≤BMI<28(OR=3.799,95%CI:2.381~6.061)、BMI≥28(OR=5.631,95%CI:3.482~9.106)、居住在城市(OR=1.231,95%CI:1.083~1.398)、吸烟(OR=1.261,95%CI:1.074~1.481)、糖尿病(OR=1.926,95%CI:1.621~2.289)、高血压(OR=1.402,95%CI:1.222~1.609)是高血脂患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2013年吉林省18岁以上居民高血脂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和患糖尿病、高血压是居民高血脂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饮茶、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病率的交互作用,为开展糖尿病防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SPSS 25.0分析西南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基线调查数据库,不同人群糖尿病患病比较采用χ^(2)检验,饮茶、健康生活方式与糖尿病患病率的交互作用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计调查23308人,平均年龄(51.56±11.78)岁,21.00%的调查对象饮茶,健康生活方式占15.87%。糖尿病患病率11.55%,标化患病率9.3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单因素分析中饮茶且生活方式不健康(OR=1.751,95%CI:1.521~2.015)、在调整人口学特征后饮茶且生活方式不健康(OR=1.289,95%CI:1.105~1.503)与在调整人口学特征和主要慢性病后饮茶且生活方式不健康(OR=1.294,95%CI:1.103~1.517)均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结论重庆市糖尿病患病率高,饮茶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探究秦皇岛地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应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择秦皇岛地区3个社区作为调查点,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符合纳排标准的1 133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视网膜病变情况,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1 133例T2DM患者中,DR发病率为19.24%(218/1 133),其中非增殖性DR发病率为13.15%,增殖性DR发病率为6.0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OR=2.824,95%CI:2.254~3.537)、学历-初中及以下(OR=1.169,95%CI:1.106~1.235)、居住地-郊县(OR=3.102,95%CI:1.867~5.153)、内眼手术史(OR=5.124,95%CI:2.637~9.959)、糖尿病病程(>10年) (OR=2.782,95%CI:2.468~3.135)、高血压(OR=2.726,95%CI:1.453~5.115)及空腹血糖(>6.11 mmol/L),(OR=3.146,95%CI:2.491~3.972)等7项指标是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秦皇岛地区1 133例T2DM患者DR患病率为18.65%,年龄(≤60岁)、学历-初中及以下、居住地-郊县、内眼手术史、糖尿病病程(>10年)、高血压及空腹血糖(>6.11 mmol/L)等因素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有望应用于指导、预测及干预治疗T2DM患者DR,降低DR发生率,改善T2DM患者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常熟市社区管理的10 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DS)的综合控制目标,评估血糖、血压及血脂的达标情况。结果 10 238例被调查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平均值为(7.60±1.58)%,达到控制目标(HbA1c<7.0%)的比例为40.84%。SBP平均值为(150.06±20.05)mmHg,达标率为32.01%,DBP平均值为(80.76±10.33)mmHg,达标率为46.70%,两者同时达到控制目标(<140/80 mmHg)的比例为22.33%。TG平均值为(1.96±1.60)mmol/L,达标率为56.80%, TC平均值为(5.24±1.11)mmol/L,达标率为23.82%,HDL-C平均值为(1.50±0.41)mmol/L,达标率为78.43%,LDL-C平均值为(3.13±0.90)mmol/L,达标率为25.22%。除HDL-C外,血脂其余三项指标检测平均值均超过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OR=1.351,OR95%CI:1.242~1.470 )、血脂(OR=1.257,OR95%CI:1.156~1.367)、吸烟(OR=1.297,OR95%CI:1.082~1.554)、腰围(OR=1.290,OR95%CI:1.184~1.404)、性别(OR=0.698,OR95%CI:0.638~0.763)、年龄:(OR=0.897,OR95%CI:0.854~0.941)、用药情况(OR=1.244,OR95%CI:1.208~1.282)、收缩压(OR=1.208,OR95%CI:1.104~1.322)、糖尿病病程(OR=1.517,OR95%CI:1.450~1.588)是血糖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生活在农村、吸烟、男性、年龄50岁以下、用药不佳、糖尿病病程长,血脂、腰围、收缩压控制不良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结论 2013年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不够理想,影响因素有地区、吸烟、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糖尿病病程、血脂、腰围、收缩压等,应积极开展综合措施控制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银川市青少年体脂肪分布和骨钙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指导青少年合理有效的体重控制和预防肥胖、骨代谢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设计,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银川市12~18岁青少年1 068名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总人群中,体脂肪量(BFM)、躯干FM、四肢FM、体脂百分比(FMP)与骨钙素水平均呈负相关(P均<0.05), 而四肢FMP与骨钙素水平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总人群中第三、第二分位组FMP水平提示高水平骨钙素的风险分别是0.28(95%CI:0.13~0.57)、0.44倍(95%CI:0.25~0.76),男性中FMP第四、第三、第二分位水平相较于最低四分位水平,均可较好的预测高水平骨钙素,其风险是正常组的0.2(95%CI:0.05~0.72)、0.21(95%CI:0.08~0.55)和0.45倍(95%CI:0.25~0.82)。无论男女,四肢FMP第四分位水平相较于最低四分位水平可较好预测高骨钙素水平,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7.46(95%CI:2.79~19.96)和2.60倍(95%CI:1.36~4.96)。结论 总体上FMP对骨吸收有负面影响,而四肢FMP相反,并且性别不同体脂率对骨代谢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血糖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cluded hearing loss, NIHL)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询问调查噪声作业工人一般资料、职业史、既往史等资料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IHL的影响因素,再进行乘法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调查的1 628例噪声作业工人NIHL 616人(37.84%),NIHL的危险因素有血糖偏高(OR=1.960,95%CI:1.345~2.855)、男性(OR=4.346,95%CI:2.866~6.590)、高环境噪声强度(OR=1.036,95%CI:1.016~1.056)、单核细胞计数偏高(OR=8.522,95%CI:3.054~23.776)、血小板偏低(OR=0.997,95%CI:0.994~0.999)。血糖偏高人员的NIHL风险是血糖正常的1.960倍(P<0.01),男性NIHL的风险是女性的4.346倍(P<0.01),环境噪声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NIHL风险提高1.036倍。血糖偏高与男性对NIHL的加法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