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浙江省桐乡市项目点32 364名30~79岁女性常住居民有效基线调查数据,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研究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使用回归模型中初潮年龄与不同变量的乘积项,评价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1.42±9.63)岁,3.73%的女性初潮年龄≤12岁,24.17%的女性初潮年龄≥17岁。调查对象糖尿病患病率为5.75%。调整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糖尿病家族史、行为习惯、闭经、BMI和腰围等因素后,与初潮年龄≥17岁相比,初潮年龄15~16、13~14和≤12岁女性成年后糖尿病患病OR值(95% CI)分别为1.13(1.00~1.27)、1.29(1.12~1.49)和1.68(1.31~2.15)。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肥胖等与初潮年龄无相乘交互作用(P>0.05)。结论 初潮年龄与女性糖尿病患病存在着关联。初潮年龄越早,成年后患糖尿病风险越大。初潮年龄和吸烟等成年期暴露因素对糖尿病无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 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调查的13 382名居民数据,其中血糖信息获得3 209份。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使用相加模型评估二者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交互作用的性别差异。 结果  本研究糖尿病患病率17.3%,标化患病率12.9%,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占8.8%,血脂异常者占7.6%。调整年龄、吸烟、饮酒及高脂饮食等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协同作用,家族史和血脂异常共同存在时,男、女性人群患病风险分别是二者均不存在者的15.24倍(95% CI:4.57~50.82)和9.84倍(95% CI:4.58~21.12)。男性相对超危险度比(the 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 RERI)为6.59,归因交互作用(the 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 AP)为43.2%,交互作用指数(the synergy index, S)为1.86,纯因子归因交互作用百分比AP%×(AB)为46.3%;女性RERI为4.22,AP%为42.9%,S为1.91,AP×(AB)%为47.7%。 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和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协同作用,且男性人群的交互作用可能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女性在绝经前后空腹血糖与胆石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省侗族、苗族地区30~79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调查女性在绝经前后不同血糖分组中胆石症的检出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女性绝经前后空腹血糖水平与胆石症关系的OR值和95%CI。结果 在绝经前,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的胆石症检出率分别为10.0%,13.4%和16.1%(P=0.124)。在绝经后,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的胆石症检出率分别为15.4%,23.4%和29.6%(P<0.001)。在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多个变量后发现,绝经前女性空腹血糖与胆石症无关联,但绝经后女性空腹血糖与胆石症的风险有关。在绝经后女性中,比较于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受损组(OR=1.354, 95%CI:1.003~1.827)和糖尿病组(OR=1.828, 95%CI:1.373~2.435)的胆石症患病风险较高。结论 绝经前女性空腹血糖与胆石症无关联,而绝经后女性高空腹血糖与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高血压与中心性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为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选取其中15 096名≥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信息。运用Stata 15.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结果 研究对象糖尿病患病率为15.32%。调整年龄、性别、居住地、婚姻状况、饮酒、体质指数(BMI)及血脂异常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1.68,95%CI:1.53~1.85)和中心性肥胖(OR=1.61,95%CI:1.42~1.83)与糖尿病患病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对糖尿病患病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15,95%CI:0.92~1.44),但存在相加交互作用,患高血压且中心性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高于两者均不罹患者(OR=2.66,95%...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35岁社区居民饮酒与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为制定糖尿病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心血管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83 530名≥35岁社区居民的初筛调查数据,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系统评价饮酒与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结果江苏省83 530名≥35岁社区居民中,患糖尿病者15 755例,糖尿病患病率为18.86%;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肥胖和高血压是江苏省≥35岁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饮酒与肥胖对糖尿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患糖尿病的风险为两者均不存在时的1.67倍(OR=1.67,95%CI=1.52~1.83)。结论江苏省≥35岁社区居民饮酒与肥胖对糖尿病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糖尿病与胆石症的关系,本文对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B超胆囊探查,男84例,女116例,平均年龄53.1岁.结果发现29.5%糖尿病患者伴有胆石症,96.6%的患者均大于40岁,且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83.1%的患者无临床症状,61.2%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增高。本资料提示糖尿病患者胆石症发生率高,且无症状多见。年龄、糖尿病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汁淤滞、高脂血症等可能是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推荐本病患者早期作预防性的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40~79岁人群吸烟与肥胖对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 PDM)患病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荣昌区21个街道或镇开展调查,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3~5个村或社区,每个村或社区随机抽取20~50名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PDM影响因素及吸烟与肥胖对PDM患病的交互作用采用软件R 4.1.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017例调查对象中,PDM患病率为38.98%。调整混杂因素后,吸烟(OR=1.570,95%CI:1.303~1.892)、肥胖(OR=1.391,95%CI:1.113~1.737)与PDM患病高风险相关。相乘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吸烟×肥胖对PDM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2.122,95%CI:1.251~3.601);相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吸烟且肥胖风险高于不吸烟且不肥胖者(OR=3.978,95%CI:2.543~6.224),相加作用评价指标RERI、AP和SI分别为2.200(0.444~3.956)(P>0.05)、0.553(0.336~0.77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质量(BMI)与甘油三酯(TG)之间交互作用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影响。方法 2020年1—12月期间,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以柳州市工人医院体检中心2 138名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涉及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并计算BMI。采用分类树模型CRT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1)柳州市2 138例老年体检人群中,共检出NAFLD 872例,老年NAFLD患病率为40.8%(男性40.6%,女性41.1%)。老年NAFLD患者具有较高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尿酸(UA)水平(P<0.01),而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水平均降低(P<0.01),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2)建立分类树模型,包括5 层,27个结点,14个终末节点,结果显示与老年NAFLD关系最密切的2个变量为BMI和TG,该模型能够正确估计老年NAFLD患病比例的73.6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高BMI与高TG对老年NAFLD具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调整混杂因素后,高BMI与高TG间的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归因比(AP)、纯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7.54、49.56%、53.05%、2.13。结论 BMI与TG是老年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老年NAFLD发病中存在协同交互作用,控制体质量及甘油三酯对降低老年人群NAFLD患病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教育程度和肥胖对2型糖尿病(T2DM)患病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昆山市≥18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教育程度和BMI、腰围身高比(WHtR)对T2DM的关联及交互作用。结果通过复杂加权后总人群、男性及女性T2DM患病率(95%CI)分别为3.9%(3.7%~4.1%)、3.6%(3.3%~3.8%)和4.2%(3.9%~4.5%)。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状态及日常体力活动)后,教育程度(OR=2.99,95%CI:2.69~3.32)、BMI(OR=1.69,95%CI:1.57~1.81)、WHtR(OR=2.12,95%CI:1.91~2.37)与T2DM患病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在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状态、体力活动情况)后,教育程度和WHtR交互作用与T2DM患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β=-0.127,Sβ=0.059,χ2=4.58,P=0.032)。结论教育程度及腹型肥胖对T2DM患病呈现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大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进展程度不同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病,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是发达国家引起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的流行,亚洲地区NAFLD发病率也在迅速增高。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在两性中发病趋势不同,绝经前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而绝经后女性高于男性。本文综述绝经妇女NAFLD流行特点和雌激素的保肝作用,并讨论激素补充治疗是否能够对NAFLD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金昌队列基线人群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为T2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金昌队列基线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基线脂肪肝人群与非脂肪肝人群T2DM的患病风险,分析脂肪肝与糖尿病家族史对T2DM的患病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在46 861名研究对象中,脂肪肝患者10 574例、患病率22.56%、标化患病率20.66%;T2DM患者3 818例、患病率为8.15%、标化患病率为6.90%。T2DM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趋势性升高(趋势χ2=2 833.671,趋势P<0.001);在男性、女性和总人群中,脂肪肝人群T2DM患病率均高于非脂肪肝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体育锻炼、BMI、血压、TC、TG、尿酸、ALT、AST、谷氨酰转肽酶和糖尿病家族史后,在男性、女性和总人群中脂肪肝人群T2DM的患病风险是非脂肪肝人群的1.78、2.33和2.10倍。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肝与糖尿病家族史间存在正向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脂肪肝能明显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脂肪肝和糖尿病家族史对T2DM的发生有正向相加交互作用。有效控制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对T2DM的预防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5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脂肪肝组、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和糖尿病组,分别通过普食、高脂饲养、给药、腹腔注射STZ建立模型,14周时用胰岛素耐量试验衡量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抵抗素浓度。结果胰岛素耐量试验显示,脂肪肝组用降糖率计算血糖下降幅度仅为对照组的约66%,与脂肪肝组比较,罗格列酮组降糖率明显增高约50%(P<0.01),二甲双胍组降糖率增高约15%(P<0.01)。糖尿病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比脂肪肝组高约26%(P<0.01);各组血浆抵抗素之间方差分析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大鼠血浆抵抗素与降糖率、血糖等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脂饲养正常SD大鼠14周产生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均可显著改善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抵抗素可能与大鼠的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无关,而且不受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干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瘦素(leptin)及其可溶性受体(sLR)异常与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DfL)之间的关系,揭示部分发病机制.方法 对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确诊合并脂肪肝的96例病例归为DFL组,100例不伴脂肪肝的病例归为NDFL组.对两组病例进行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分析,并考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G3057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以21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104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108例正常糖耐量者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半巢式PCR-RFL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各组的基因变异频率,ELISA法检测各组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常规检测血糖、血脂等代谢参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具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瘦素水平和较低的胰岛素水平。其3057位核苷酸G—A变异频率为76.0%,也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组及糖耐量正常组(分别为62.1.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3,P〈0.01)。结论LEPR第3057位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影响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参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脂肪肝血浆网膜素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T2DM)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网膜素水平,探讨网膜素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50例T2DM合并NAFLD(A组)、50例T2DM不合并NAFLD(B组)、51例糖代谢正常合并NAFLD(C组)和49例糖代谢正常不合并NAFLD(D组)血浆网膜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等临床指标,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和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A、B、C和D组的血浆网膜素水平分别为(17.85±3.68)、(13.89±10.68)、(26.05±7.26)、(22.92±2.71)μg/L,A组和B组均低于C组和D组,A组高于B组,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网膜素水平与体重、体质指数、腰围、三酰甘油、空腹血糖、FINS、HOMA-IR呈负相关(P< 0.05或<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HOMA-IR、FINS是影响血浆网膜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糖代谢正常人血浆网膜素水平24.82 μg/L可作为预测NAFLD的风险值.结论 血浆网膜素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可能在T2DM和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患者198例,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脂肪肝的变化情况。结果经6个月的观察,治疗组在改善脂肪肝程度、降低空腹胰岛素及改善肝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7.5%、48.0%、75.5%,而对照组分别为14.6%、33.3%、47.9%,2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较为理想和安全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衡阳市机关干部脂肪肝的患病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衡阳市机关干部健康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机关干部脂肪肝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7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70岁以上年龄组下降。男女两性总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男女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男性患病率升高至40—50岁年龄组后呈下降趋势,女性患病率则持续上升至60—70岁年龄组。脂肪肝组超重和肥胖人数的比例显著超过非脂肪肝组。结论脂肪肝的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衡阳市机关干部脂肪肝的患病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衡阳市机关干部健康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机关干部脂肪肝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7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70岁以上年龄组下降。男女两性总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男女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男性患病率升高至40~50岁年龄组后呈下降趋势,女性患病率则持续上升至60~70岁年龄组。脂肪肝组超重和肥胖人数的比例显著超过非脂肪肝组。结论脂肪肝的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昌队列人群HBV感染对脂肪肝患病的影响,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昌队列基线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描述并比较不同HBV感染模式下的脂肪肝患病率异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HBV感染模式对脂肪肝患病的影响。结果金昌队列基线人群共45605人,男性27917人,女性17688人,男女性比例1.6∶1;总人群年龄均值为46.49岁。队列人群常见8种HBV感染模式中以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阳性)、小二阳(HBsAg和HBcAb阳性)和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阳性)3种模式的脂肪肝患病率较低。HBsAg和HBeAg阳性组脂肪肝患病率低于HBsAg和HBeAg阴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二阳(OR=0.61,95%CI:0.39~0.98)和大三阳(OR=0.52,95%CI:0.30~0.89)是脂肪肝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HBV感染可降低脂肪肝的患病率,原因可能与活跃的HBV复制干扰机体脂肪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