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组合分析9种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单种健康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发病关联分析显示,烹调油摄入≤30 g/d、18.5≤BMI<24 kg/m2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HR分别为0.500(95%CI:0.335~0.747)、0.420(95%CI:0.290~0.610),未发现其他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多种健康生活方式组合分析显示与0~3种相比,保持6种、7种及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为HR = 0.478(95%CI:0.239~0.956)、HR = 0.282(95%CI:0.108~0.737)。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与0~3种健康生活方式相比,健康生活方式为4/5种以上,能降低0.9分位点的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值;当健康生活方式达7种以上,能降低0.3~0.9分位点的血糖值,且分位水平越高,降低的血糖值越多。结论 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水平,且健康生活方式种类越多,糖尿病发病的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在2017年7月基线调查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的597名研究对象,随访2年后2019年8月再次进行眼底检查,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病率。采用1∶2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计算各个相关因素OR值及95%可信区间,用Cox回归模型拟合配伍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DR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DR 2年累积发病率为21.94%,其中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n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93人(男性44人,女性49人),中度NPDR 38人(男性20人,女性18人)。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OR=2.839,95%CI:1.025~7.859)、糖尿病家族史(OR=3.867,95%CI:1.826~8.188)、空腹血糖(OR=3.648,95%CI:1.668~7.978)、糖化血红蛋白(OR=6.066,95%CI:2.815~13.071)、血压(OR=2.076,95%CI:1.097~3.92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OR=2.415,95%CI:1.208~4.827)是发生DR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DR 2年累积发病率为21.94%,饮酒、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是DR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现状,为当地人群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成人全民健康体检数据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9年墨玉县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共14 659例,患病率为4.96%;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共767例,患病率为5.2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18,95%CI:1.042~1.424)、年龄[40~59岁(OR=3.254,95%CI:2.151~4.922);≥60岁(OR=4.382,95%CI:2.860~6.712)]、婚姻状况[已婚(OR=12.798,95%CI:1.772~92.415);离婚/其他(OR=16.659,95%CI:2.276~121.948)]、有冠心病家族史(OR=3.878,95%CI:2.773~5.423)、高血压(OR=3.295,95%CI:2.698~4.024)、肥胖(OR=1.264,95%CI:1.084~1.475)、嗜糖(OR=1.995,95%CI:1.490~2.670)、嗜油(OR=2.406,95%CI:2.025~2.860)、嗜盐(OR=1.447,95%CI:1.151~1.820)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应重视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防治,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改变居民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比值(LDL-C/HDL-C)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建立,2016—2020年开展随访的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采用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DL-C、HDL-C及LDL-C/HDL-C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计算校正后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 aHR)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tial interval, 95%CI),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描述其剂量反应关系。对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5 388例研究对象,累积随访37 475.37人年,随访期间新发1 160例高血压,发病密度为30.96/千人年。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因素后,全人群LDL-C、LDL-C/HDL-C每增加1个单位,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7%(aHR=1.17,95%CI:1.09~1.26)和6%(aHR=1.06,95%CI:1.02~1.11),将L...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深圳市宝安区老年人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分布及其未来10年的发病风险情况,为不同风险类型个体或群体实施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65岁及以上在深圳市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32 588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将30 583名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检测的调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分析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并依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中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e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结果 纳入资料完整的老年人30 583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和吸烟的暴露率分别为54.85%(95%CI:54.29%~55.41%)、23.02%(95%CI:22.55%~23.49%)、38.18%(95%CI: 37.64%~38.73%)、44.46%(95%CI: 43.90%~45.01%)和10.49%(95%CI:10.15%~10.84%),男性吸烟(χ2=4212.434,P<0.001)、超重(χ2=21.924,P<0.001)的检出率要高于女性,女性高血压(χ2=9.941,P=0.002)、糖尿病(χ2=19.437,P<0.001)、血脂异常(χ2=44.219,P<0.001)及肥胖(χ2=86.131,P<0.001)的检出率要高于男性。AS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为极高危、高危、中位和低危的比例分别为6.46%(95%CI:6.19%~6.74%)、30.61%(95%CI:30.10%~31.13%)、21.39%(95%CI:20.93%~21.85%)和41.54%(95%CI:40.98%~42.09%)。 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老年人ASCVD 10年发病风险高危及以上者占36.57%,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男性、高年龄段人群应成为心血管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肌肉质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设计,以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2020年抽取宁夏银川市12~17岁儿童青少年共1 622名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参与测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体成分检查。结果 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肌肉质量指数(SMMI)呈负相关(r=-0.105,-0.094,P<0.001);甘油三酯(TG)与全身肌肉质量(SMM)呈负相关(r=-0.067,P<0.01)。高SMMI者患高血压、高TC、高TG分别是低SMMI者的0.60(95%CI: 0.37~0.97)、0.54(95%CI: 0.33~0.89)倍和0.53(95%CI: 0.32~0.87)倍(P<0.05);SMMI良好、充足患高脂血症的风险分别是SMMI严重不足的0.32(95%CI:0.15~0.70)、0.23(95%CI: 0.08~0.65)倍(P<0.05)。SMMI良好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是SMMI严重不足的0.44(95%CI:0.22~0.89)倍(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肌肉质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密切,低肌肉质量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探讨糖尿病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2010-2012年在广西5市/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3 827名被调查者均接受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WC),检测空腹血糖(FPG)。 结果 糖尿病患病率为9.4%,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0.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9,P=0.10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城乡、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饮酒、肥胖类型(OBPH)7个因素与糖尿病有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相对城市有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OR=0.633,95%CI:0.499~0.802,P=0.000);60岁及以上人群与35岁以下人群相比患糖尿病风险高(OR=14.037,95%CI:6.538~30.134,P=0.000);中心型肥胖+超重、中心型肥胖+肥胖分别与正常体重比较,患糖尿病风险高(分别OR=2.259, 95%CI:1.705~2.994, P=0.000;OR=2.068, 95%CI:1.368~3.125, P=0.001)。广义相加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饮酒与糖尿病呈现J型非线性关系(χ2=7.712,P=0.019),饮酒<1次/周和≥6次/周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肥胖类型与糖尿病呈现为平躺∽型曲线关系(χ2=13.547,P=0.008),中心肥胖和低体重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结论 广义相加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能直观呈现饮酒、肥胖类型与糖尿病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银川市青少年体脂肪分布和骨钙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指导青少年合理有效的体重控制和预防肥胖、骨代谢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设计,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银川市12~18岁青少年1 068名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总人群中,体脂肪量(BFM)、躯干FM、四肢FM、体脂百分比(FMP)与骨钙素水平均呈负相关(P均<0.05), 而四肢FMP与骨钙素水平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总人群中第三、第二分位组FMP水平提示高水平骨钙素的风险分别是0.28(95%CI:0.13~0.57)、0.44倍(95%CI:0.25~0.76),男性中FMP第四、第三、第二分位水平相较于最低四分位水平,均可较好的预测高水平骨钙素,其风险是正常组的0.2(95%CI:0.05~0.72)、0.21(95%CI:0.08~0.55)和0.45倍(95%CI:0.25~0.82)。无论男女,四肢FMP第四分位水平相较于最低四分位水平可较好预测高骨钙素水平,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7.46(95%CI:2.79~19.96)和2.60倍(95%CI:1.36~4.96)。结论 总体上FMP对骨吸收有负面影响,而四肢FMP相反,并且性别不同体脂率对骨代谢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综合评价上海35岁及以上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风险。方法 利用2013年上海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数,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35岁及以上成年人20 991人,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的OR值。结果 体质指数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9.68%、21.89%和27.03%;女性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7.78%、19.32%和26.73%;不同体质指数分组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情况,男女性正常体重组和女性超重组,调整混杂因素前后,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数(P<0.01),OR值分别为男性正常体重组未调整OR值1.62(95%CI:1.16~2.28),调整后OR值1.65(95%CI:1.16~2.33);女性正常体重组未调整OR值2.28(95%CI:1.71~3.04),调整后OR值1.93(95%CI:1.49~2.50);女性超重组未调整OR值2.31(95%CI:1.66~3.22),调整后OR值2.01(95%CI:1.44~2.80)。结论 中心性肥胖者与正常腰围者比较具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常熟市社区管理的10 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DS)的综合控制目标,评估血糖、血压及血脂的达标情况。结果 10 238例被调查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平均值为(7.60±1.58)%,达到控制目标(HbA1c<7.0%)的比例为40.84%。SBP平均值为(150.06±20.05)mmHg,达标率为32.01%,DBP平均值为(80.76±10.33)mmHg,达标率为46.70%,两者同时达到控制目标(<140/80 mmHg)的比例为22.33%。TG平均值为(1.96±1.60)mmol/L,达标率为56.80%, TC平均值为(5.24±1.11)mmol/L,达标率为23.82%,HDL-C平均值为(1.50±0.41)mmol/L,达标率为78.43%,LDL-C平均值为(3.13±0.90)mmol/L,达标率为25.22%。除HDL-C外,血脂其余三项指标检测平均值均超过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OR=1.351,OR95%CI:1.242~1.470 )、血脂(OR=1.257,OR95%CI:1.156~1.367)、吸烟(OR=1.297,OR95%CI:1.082~1.554)、腰围(OR=1.290,OR95%CI:1.184~1.404)、性别(OR=0.698,OR95%CI:0.638~0.763)、年龄:(OR=0.897,OR95%CI:0.854~0.941)、用药情况(OR=1.244,OR95%CI:1.208~1.282)、收缩压(OR=1.208,OR95%CI:1.104~1.322)、糖尿病病程(OR=1.517,OR95%CI:1.450~1.588)是血糖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生活在农村、吸烟、男性、年龄50岁以下、用药不佳、糖尿病病程长,血脂、腰围、收缩压控制不良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结论 2013年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不够理想,影响因素有地区、吸烟、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糖尿病病程、血脂、腰围、收缩压等,应积极开展综合措施控制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探究秦皇岛地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应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择秦皇岛地区3个社区作为调查点,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符合纳排标准的1 133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视网膜病变情况,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1 133例T2DM患者中,DR发病率为19.24%(218/1 133),其中非增殖性DR发病率为13.15%,增殖性DR发病率为6.0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OR=2.824,95%CI:2.254~3.537)、学历-初中及以下(OR=1.169,95%CI:1.106~1.235)、居住地-郊县(OR=3.102,95%CI:1.867~5.153)、内眼手术史(OR=5.124,95%CI:2.637~9.959)、糖尿病病程(>10年) (OR=2.782,95%CI:2.468~3.135)、高血压(OR=2.726,95%CI:1.453~5.115)及空腹血糖(>6.11 mmol/L),(OR=3.146,95%CI:2.491~3.972)等7项指标是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秦皇岛地区1 133例T2DM患者DR患病率为18.65%,年龄(≤60岁)、学历-初中及以下、居住地-郊县、内眼手术史、糖尿病病程(>10年)、高血压及空腹血糖(>6.11 mmol/L)等因素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有望应用于指导、预测及干预治疗T2DM患者DR,降低DR发生率,改善T2DM患者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人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糖尿病,降低发病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身体测量、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采用SAS 9.4分析四川省成人糖尿病流行情况和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四川省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2.9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09%,女性患病率为1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64,P=0.460); 年龄增长(与18~44岁组相比,75岁及以上OR=6.070,95%CI:3.792~9.716)、职业(与农业生产人员相比,离退休人员OR=1.781,95%CI:1.277~2.484)、锻炼频率(与每周0次相比,每周1~3次OR=0.439,95%CI:0.281~0.686)、血脂异常(OR=2.069,95%CI:1.693~2.528)、中心性肥胖(OR=1.938,95%CI:1.619~2.320)、高血压(OR=2.031,95%CI:1.583~2.606)、糖尿病家族史(OR=2.825,95%CI:1.658~4.813)是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每周锻炼1~3次是预防糖尿病的保护因素,年龄增加、离退休人员、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应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邢台市干部职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自行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对30 068名干部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患病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邢台市干部职工CHD的患病率为4.59%(1 381/30 0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运动量、高脂饮食、高糖饮食、髙盐饮食、嗜好饱食和家族史均与CHD的患病相关联(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HD患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OR=4.49,95%CI: 3.30~6.58)、男性(OR=4.46,95%CI:3.13~6.45)、血脂异常(OR=41.96,95%CI:27.50~64.02)、高血压(OR=49.64,95%CI:33.87~88.24)、糖尿病(OR=58.20,95%CI:43.18~97.71)、肥胖(OR=23.58,95%CI:12.30~45.12)、吸烟(OR=17.19,95%CI:5.31~15.82)、饮酒(OR=4.30,95%CI:3.18~5.90)、运动量小(OR=3.34,95%CI:1.86~5.99)、高脂饮食(OR=23.01,95%CI:12.65~41.86)、高糖饮食(OR=21.11,95%CI:12.05~36.32)、髙盐饮食(OR=6.88,95%CI:3.83~12.16)、嗜好饱食(OR=12.01,95%CI:6.90~20.81)和家族史(OR=13.46,95%CI:4.16~12.12)。 结论 邢台市干部职工CHD的患病率较高,CHD的患病与年龄大、男性、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运动量小、高脂饮食、高糖饮食、髙盐饮食、嗜好饱食和家族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现状,探讨其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联。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潍坊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体指标检测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简化量表、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测评量表、糖尿病痛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我管理、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自我管理、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330例研究对象中HbA1c<7%者共99例(30.00%),自我管理合格、饮食依从性合格、略微心理负担者分别为184、189、150例(占比:55.76%、57.27%、45.4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OR=0.495,95%CI:0.280~0.874)、病程(OR=1.771,95%CI:1.421~2.206)、因糖尿病住院次数(OR=2.481,95%CI:1.396~4.408)、是否接受过专业系统宣教(OR=3.649,95%CI:1.239~10.751)、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OR=4.354,95%CI:2.419~7.838)是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年龄(OR=1.525,95%CI:1.119~2.078)、性别(OR=2.543,95%CI:1.465~4.415)、是否接受过专业系统宣教(OR=3.085,95%CI:1.368~6.960)、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OR=11.910,95%CI:6.323~22.432)是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年龄(OR=0.739,95%CI:0.559~0.979)、病程(OR=0.543,95%CI:0.449~0.657)是心理负担的影响因素。自我管理与饮食依从性、与心理负担,饮食依从性与心理负担相关(r=0.586、-0.443、-0.168,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依从性、握力、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心理负担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联合控制方式等密切相关;制定综合防控措施,着力提高饮食依从性,提升握力水平,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2013年吉林省居民高血脂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脂的防治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13年抽取吉林省18岁以上居民4 595例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行为方式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及血液检测(血常规、快速血糖和血脂检测)分析居民高血脂的患病情况。 结果 吉林省居民高血脂患病率为3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居民、以及是否吸烟、饮酒、不同BMI、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居民高血脂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300,95%CI:1.120~1.509)、其他民族(OR=1.378,95%CI:1.142~1.664)、55~65岁年龄组(OR=1.464,95%CI:1.004~2.136)、18.5≤BMI<24(OR=1.761,95%CI:1.105~2.808)、24≤BMI<28(OR=3.799,95%CI:2.381~6.061)、BMI≥28(OR=5.631,95%CI:3.482~9.106)、居住在城市(OR=1.231,95%CI:1.083~1.398)、吸烟(OR=1.261,95%CI:1.074~1.481)、糖尿病(OR=1.926,95%CI:1.621~2.289)、高血压(OR=1.402,95%CI:1.222~1.609)是高血脂患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2013年吉林省18岁以上居民高血脂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和患糖尿病、高血压是居民高血脂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