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高甘油三酯血症(HTG)之间的相关关系,为HTG及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我院34 29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血糖、血压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4 297例被检人员中,共检出HTG 10 740例,检出率为31.31%;在体重正常(或消瘦)、超重及肥胖人群中,HTG的检出率分别为16.48%、46.05%和60.91%,超重及肥胖人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或消瘦)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与HTG检出率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r=0.984,P<0.01);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结论 超重与肥胖是发生HTG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G)水平对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度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查体数据库, 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队列,共9489人,于2008-2009年度进行第二次体检,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937例(男性2460例,女性477例)。用甘油三酯(TG)作为发生NAFLD的一个预测指标,比较不同基线TG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2008-2009年度进行第二次体检时NAFLD的发病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基线TG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①2年间观察队列中有850例发生NAFLD,发生NAFLD的比例为28.9%。②按2006-2007年TG水平四分位分组如下:<0.96 mmol/L,0.96 mmol/L≤TG<1.34 mmol/L,1.34 mmol/L≤TG<2.01 mmol/L 和TG≥2.01 mmol/L,2年后NAFLD的发病率随TG基线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17.7%,27.0%,31.9%和39.5%, p<0.01)。③TG最高四分位组(TG≥2.01 mmol/L) 发生NAFLD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组(<0.96 mmol/L) 的3.03倍(95 % CI 2.39-3.85,P<0.0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空腹血糖、BMI后,最高四分位数组发生NAFLD的风险仍是最低四分位数组的3.07倍(95 % CI 2.41-3.90,P<0.01)。结论:基线甘油三酯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者发生NAFLD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张捷  齐育英 《职业与健康》2001,17(4):104-104
脂肪肝是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它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病因有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酒精中毒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脂肪肝发病率明显上升。为分析脂肪肝与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的关系。笔者对本院体检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求找出脂肪肝与TG、CHOL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弥漫性脂肪肝的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相关性。方法整理我院2005年1~12月23例门诊及住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中,根据肝/脾CT值分级,轻度脂肪肝15例,中度脂肪肝5例,重度3例;肝/脾CT值越高,甘油三酯越低,两者高度相关(r=-0.889,p=0.000)。结论肝/脾CT值可作为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5.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代谢特点。方法分析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资料。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DF)和正常对照组(C)的体重指数、腹围、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肥胖者为60.85%,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9.53%,高血压痛惠病率为35.65%。72.12%的脂肪肝患者存在着高血压痛、冠心痛或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DF)与对照者(C)相比,体重指数(BMI)、腹围(W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HOMA-IR均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肥胖现象;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脂肪肝的交互作用对绝经女性胆石症患病的影响。方法 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苗族、侗族绝经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共3 938人。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Mann - 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运用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探讨糖尿病与脂肪肝的交互作用对绝经女性胆石症患病的影响。结果 本次3 938名绝经女性中,平均年龄为59.51岁,胆石症检出率为17.01%,糖尿病检出率为9.09%,脂肪肝检出率为19.86%,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检出率为4.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OR = 1.715, 95%CI:1.325~2.220)和脂肪肝(OR = 1.438, 95%CI:1.162~1.780)均与绝经女性胆石症的患病风险有关。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与脂肪肝对绝经女性胆石症的患病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 = 1.605,95%CI:0.951~2.707),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与脂肪肝对绝经女性胆石症的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糖尿病合并脂肪肝者的患病风险高于无糖尿病且无脂肪肝者(OR = 2.905,95%CI:2.040~4.138),其相加交互作用评价指标RERI(95%CI)、AP(95%CI)和SI(95%CI)分别为1.216(0.115~2.316)、0.418(0.148~0.688)和2.760(1.043~7.3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绝经女性中,糖尿病和脂肪肝均与胆石症存在关联,二者对增加胆石症患病风险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余慎凯 《中国校医》2003,17(3):275-276
对我院 2 0 0 1年 10月体检中 ,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 112例教职工进行血胆固醇 (TCH)及血甘油三酯 (TG)的测定 ,并随机抽取 12 0名非脂肪肝教职工作对照 ,进行比较 ,以期了解脂肪肝与TCH及TG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2 0 0 1年 10月参加体检的教职工 ,共 4 35人 (包括退休职工 ) ,其中男 30 7人 ,女 12 8人 ,年龄在 2 4~ 76岁之间。1.2 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 ,而当肝细胞脂肪沉着时 ,对超声的吸收却明显增强 ,且后场发生明显减退。故B超诊断脂肪肝准确可靠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PNPLA3 rs738409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遗传易感性相关性。 方法 对维吾尔族非酒精脂肪肝(NAFLD)患者203名,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188名(对照组)进行包括肝脏B超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同时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PNPLA3 rs738409基因分型,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 维吾尔族PNPLA3 rs738409 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NAFLD组是41.63%,对照组是31.12%;NAFLD组与对照组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3,P=0.01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CC基因型,GG基因型发生NAFLD的OR大于2.0(OR=4.290,95%CI:1.619~11.370,P=0.003);PNPLA3-rs738409GG基因型与吸烟存在交互作用(P=0.017)。 结论 PNPLA3-rs738409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NAFLD的易感性显著关联,且与吸烟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淑珍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3):145-145,163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高血脂症与脂肪肝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关系,本文就1997年上半年在我站进行健康体检的职工中,B超提示脂肪肝者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测定结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质金属蛋白酶-9(MMP-9)-1562C/T(rs3918242)以及MMP-2-1306C/T(rs24386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遗传易感性以及与中心性肥胖交互作用。方法 对545例NAFLD患者和636例正常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rs24386以及rs3918242基因型、非条件logistic分析各基因型与脂肪肝发病易感性关系,利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GMDR)法分析rs3918242、rs243865与中心性肥胖的交互作用。结果 MMP-9 rs3918242位点T基因携带者(TT/CT)与非T基因携带者(CC)的NAFLD罹患风险明显增加(OR=1.67,95%CI:1.32~2.12,P=0.001;调整OR=1.65,95%CI:1.31~2.01,P=0.008);而MMP-2 rs243865位点T基因携带者(TT/CT)与非T基因携带者(CC)的NAFLD罹患风险明显降低(OR=0.68,95%CI:0.53~0.86,P=0.001;调整OR=0.66,95%CI:0.49~0.90,P=0.007)。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结果显示,rs3918242与中心性肥胖在NAFLD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P=0.001)。利用非条件logistic校正年龄、性别、腰围、BMI、LDL-C、HDL-C、FPG、胰岛素抵抗指数后,分析显示,携带rs3918242 TT/CT基因型中心性肥胖个体罹患NAFLD的风险高于携带CC基因非吸烟个体(OR=4.50,95%CI:2.78~7.17,P=0.007)。结论 MMP-9基因的rs3918242以及MMP-2基因的rs243865与NAFLD患病罹患风险紧密相关,rs3918242与中心性肥胖在NAFLD发病中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情况,并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共纳入全国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或社区单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10 40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对BMI与抑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中国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为32.7%;控制社会人口学、健康行为方式、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后发现,在男性老年人当中,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超重组(OR=0.728,95%CI:0.593~0.893)和肥胖组(OR=0.582,95%CI:0.413~0.821)患抑郁的风险较低;在女性老年人中,偏瘦,超重和肥胖与抑郁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在中国男性老年人中,BMI与抑郁相关,但这种关联不存在于女性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人群与行为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其生活行为和疾病因素可能与NAFLD发病的相关性,并提出干预性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38例健康体检者(包括1438例NAFLD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生活行为和疾病因素调查研究,并进行包括超声检查、肝功和血脂检测在内的常规体检,根据体检和问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AFLD患者男性20~49岁居多(76.5%)。工作压力大、睡眠过多、运动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喜好油煎炸、辛辣、甜食、冷饮、临睡前加餐等,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值增加,伴随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遗传和家族史等因素均与NAFLD的发病呈正相关(P〈0.05)。结论NAFLD的发病以男性青中年为主,且与多种生活行为和疾病因素密切相关,单纯性NAFLD是可逆性的,通过改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控制原发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等,可使NAFLD得到改善,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的体质量管理作为健康管理的基础应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然而,我国老年人适宜的体质量指数是多少,目前尚无统一结论。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近年老年人体质量以及老年肥胖问题的相关文献,探讨我国老年人适宜的体质量指数。较多文献显示老年人的体质量指数在超重和轻度肥胖范围或许是最佳的体质量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与三酰甘油水平之间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凹线评价BMI和WC对诊断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价值。方法以2008年7至9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093人(男性707人、女性386人)为研究对象,检测身高、体重、腰围和血三酰甘油水平。比较三酰甘油正常组与异常组BMI和WC的差异。建立BMI和WC的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及曲线上各界值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男女性三酰甘油异常率分别为33.5%和8.3%。三酰甘油异常者的BMI和WC明显大于三酰甘油正常者(P〈0.01)。以BMI诊断高三酰甘油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728±0.041、女性为0.708±0.021,最佳界值点:男性为24.5、女性为22.5;以WC诊断高三酰甘油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790±0.042,女性为0.714±0.020,最佳界值点:男性为86cm,女性为77cm。结论BMI和WC与三酰甘油水平均相关。BMI和WC是预测高三酰甘油血症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体重指数对10年累积高血压发病危险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BMI水平及10年(1992-2002年)BMI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都钢铁公司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持续10年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进行随访.在2002年对相同人群再次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两次调查资料完整,且对基线无高血压的2115人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的35~64岁人群10年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34.8%.随着基线BMI水平的增加,10年后高血压的累积发病率呈增加趋势(P<0.001),男女两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在45~54岁组和55~64岁组,随着基线BMI水平的增加,10年高血压的累积发病率也呈线性增加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8 kg/m2组的高血压发病危险是BMI<24 kg/m2组的3.6倍;10年BMI水平每增加1 kg/m2,累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17.5%.1992年和2002年BMI均正常者中有22.0%的人发生高血压,1992年和2002年BMI均判为肥胖者中有56.3%的人发生高血压.结论 BMI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基线BMI水平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也增加.  相似文献   

16.
体重指数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PFI)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安徽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7~18岁汉族学生共8941人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分层后,将研究对象依据BMI百分位数分为5组:很低(BMI<P5)、较低(P5≤BMI<P15)、正常(P15≤BMI< P85)、较高(P85≤BMI<P95)、很高(BMI≥P95).对各体能测试成绩进行标准化,将其Z分相加算出PFI.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组PFI的差异.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龄段学生BMI与PFI的关联.结果 8941名学生中BMI很低、较低、正常、较高、很高组的PF1分别为-1.77、-0.91、0.32、-0.17、-0.54,呈倒“U”形分布;BMI正常组的PF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PFI与BMI呈正相关,与BMI2呈负相关,表明PFI是BMI的二次函数,随着BMI的增高PF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结论 BMI与儿童青少年PFI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PFI)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安徽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7~18岁汉族学生共8941人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分层后,将研究对象依据BMI百分位数分为5组:很低(BMI<P5)、较低(P5≤BMI<P15)、正常(P15≤BMI< P85)、较高(P85≤BMI<P95)、很高(BMI≥P95).对各体能测试成绩进行标准化,将其Z分相加算出PFI.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组PFI的差异.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龄段学生BMI与PFI的关联.结果 8941名学生中BMI很低、较低、正常、较高、很高组的PF1分别为-1.77、-0.91、0.32、-0.17、-0.54,呈倒“U”形分布;BMI正常组的PF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PFI与BMI呈正相关,与BMI2呈负相关,表明PFI是BMI的二次函数,随着BMI的增高PF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结论 BMI与儿童青少年PFI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超  李慧  邵正健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1):1346-1350
目的 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脂肪肝的关系,明确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以便及时识别并干预脂肪肝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成年人健康体检资料24 019例,根据我国目前超重和肥胖标准分成体重过轻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四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判断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结果 (1)本次所选取长沙地区体检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为35.64%;(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显示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2.946倍和9.168倍(P<0.05),表明BMI增高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3)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在不同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中存在差异(P交互作用<0.05)。(4)ROC曲线显示,男性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为24.60,曲线下面积(area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BMI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共83 347名。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患病情况等信息。并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QOL-BREF)测定其生命质量。测量体重和身高,计算BMI。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BMI分组的人群生命质量的差异;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不同性别人群BMI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结果 83 347名调查对象中,与体重正常组相比,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组的生理维度得分均较低;超重组的心理和环境维度的得分高于其他3组;社会关系维度的得分以肥胖组最高,体重过轻组得分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体重过轻男性的生理(OR=1.38,95%CI:1.12~1.70)、心理(OR=1.29,95%CI:1.08~1.54)、社会关系(OR=1.26,95%CI:1.08~1.47)和环境(OR=1.37,95%CI:1.12~1.67)4个维度的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明显增加。超重和肥胖组男性的生理(OR=0.88,95%CI:0.82~0.94;OR=0.90,95%CI:0.82~0.98)、心理(OR=0.88,95%CI:0.83~0.94;OR=0.83,95%CI:0.77~0.90)、社会关系(OR=0.89,95% CI:0.84~0.94;OR=0.78,95% CI:0.71~0.85)和环境(OR=0.85,95% CI:0.80~0.92;OR=0.79,95%CI:0.73~0.86)维度的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降低。超重组女性的社会关系(OR=0.92,95%CI:0.85~0.98)和环境维度(OR=0.91,95%CI:0.80~0.92)的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显著降低。而肥胖女性社会关系维度的危险度也显著降低(OR=0.86,95%CI:0.78~0.95)。结论 BMI分组不同的人群各个维度的生命质量不同,男性体重过轻组4个维度的生命质量均较差,男性超重和肥胖组各个维度生命质量均较好,女性超重组的社会关系和环境维度生命质量较好,女性肥胖组社会关系维度生命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不同出生队列BMI遗传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丽水和青岛两个时点的双生子,按照出生年份分为1958年及以前出生、1959-1961年出生、1962-1970年出生和1971年及以后出生的4个出生队列,在各个时点分别拟合结构方程,计算不同出生队列在不同年龄的遗传度。结果 每个出生队列中,2012年时的体重、BMI高于2001年;出生于1971年及以后的双生子无论体重和BMI均低于其余出生队列。遗传因素能解释BMI的表型变异为54%~76%;出生于1959-1961年的双生子,BMI的遗传度随年龄上升,其余出生队列遗传度较为稳定。结论 BMI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出生于1959-1961年的双生子,随着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对BMI的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