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和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7年广东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流入广东省6个月及以上的8630名流动人口中,3004人(34.81%)在本地社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7...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2013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总体水平较低,最近一年内接受过体检的比例为33.02%,只有23.84%的流动人口在当地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5.15%的流动人口了解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55.00%的流动人口没有接受过职业安全与健康防护培训.0~6岁儿童免疫接种和健康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较好,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复建卡和重复管理情况.“不知道”和“没有时间”是其未接受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每天工作时间、流动范围及流入时间.结论: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健康意识薄弱和服务可及性差是影响该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应该提高该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并探索适宜的服务机制,促进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胡依    闵淑慧  郭芮绮  成晓芬  李贝 《现代预防医学》2022,(22):4112-4118
目的 了解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以及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7—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深圳市、江门市452名流动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对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健康教育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之间的影响。结果 在452名流动老人中,60.8%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接受过健康教育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分别有64.4%和60.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流动老人的居民健康档案行为受到月消费水平(B = 0.368,P<0.05)、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程度(B = 0.362,P<0.01)、居留意愿(B = 0.408,P<0.001)、年龄(B = - 0. 513,P<0.01)、户籍类型(B = 0.742,P<0.01)、流动类型(B = - 0.539,P<0.05)等变量的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利用行为受到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程度(B = 0.354,P<0.01)、年龄(B = - 0.411,P<0.05)、户籍类型(B = 0.561,P<0.05)的影响;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行为受到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程度(B = 0.291,P<0.01)、居留意愿(B = 0.239,P<0.05)、年龄(B = - 0.474,P<0.05)、流动类型(B = - 0.471,P<0.05)、流动时间(B = 0.225,P<0.05)、流动目的(B = 0.328,P<0.01)的影响。结论 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社会融合会对流动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流动老人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社会融合水平来促进流动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从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为理论基础,使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流出地监测调查(2014)"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偏低,其在流出地和流入地均有卫生服务需求;对于全人群适用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健康体检服务项目的利用,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存在差异;在同一调查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存在组内聚集性,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流出地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这两个宏观因素和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参保情况、流动范围及就业单位性质等个体微观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因素;不同服务项目的影响因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应强化健康教育和引导干预;不同服务项目利用水平存在差异,应重点关注全人群适用项目和慢性非传染病管理;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对服务可及性均存在影响,因此在增加服务供给的同时还应从流动人口特征着手,提高其主动性和参与意愿;不同性质就业单位中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同,应考虑单位及职业特征对服务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社会融合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受健康教育和慢性病健康管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36.54% 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以及分别有76.48%和42.49%接受过健康教育和慢性病健康管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化流动(OR=1.25;95%CI:1.04~1.49)、跨省流动(OR=1.12;95%CI:1.01~1.25)、流入城市(OR=1.34;95%CI:1.23~1.47)、有社会保障(OR=1.98;95%CI:1.82~2.15)、办理了居住证(OR=1.33;95%CI:1.22~1.46)、有落户意愿(OR=1.13;95%CI:1.02~1.24)以及心理融合(OR=1.07;95%CI:1.05~1.09)与社会参与(OR=1.17;95%CI:1.14~1.21)程度越高,是建档的正向影响因素。而流动城市数在2~3个内相对于1个以内是建档的负向影响因素(OR=0.87;95%CI:0.79~0.95)。有社会保障(OR=1.23;95%CI:1.12~1.35)、居住证(OR=1.45;95%CI:1.32~1.60)及社会参与(OR=1.31;95%CI:1.26~1.37)和心理融合(OR=1.03;95%CI:1.01~1.04)越高,是接受健康教育的正向影响因素,而流动城市数在4个及以上相对于1个以内是接受健康教育的负向影响因素(OR=0.82;95%CI:0.69~0.98)。此外,有居住证(OR=1.54;95%CI:1.07~2.20)和落户意愿(OR=1.66;95%CI:1.11~2.48)对接受慢性病健康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结论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总体较低。需要格外关注独自流动、省内流动、流动稳定性较差的人群,促进地区和城乡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均衡化发展;通过提高社会融合程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居民社会资本与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关联,从社会学、管理学交叉视角探求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效率的新路径。方法:以Onyx和Bullen的社会资本量表为基础,于2021年3至6月对南京市某社区居民进行综合问卷调查,使用Mann-Whitney U、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资本各维度得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二元关联以及社会资本各维度得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总效应。结果:签约家庭医生、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社会资本全8个维度差异显著;政府公益热线知晓和利用在6个维度(社区参与、主动性、邻里关系、家人和朋友联系、多样性容忍度及其他)差异显著;接种疫苗在5个维度(社区参与、主动性、邻里关系、家人和朋友联系及其他维度)差异显著。结论:主动性、信任与安全感以及多样性容忍度正向促进家庭医生签约;邻里关系正向促进健康档案建档率和流感疫苗接种率;社区参与正向促进健康教育参与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受度;社区参与和主动性正向促进生活方式指导接受频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将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医改工作的重点之一,在逐步加强城乡人口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日益突显.本文总结了我国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流动人口主要集中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我国公共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针对研究和实践提出几点建议:1.以医改精神为基础统领研究工作导向.2.研究流动人口流动性的特征.3.研究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规律.4.研究流动人口动态管理的体制机制.5.研究对流动病患者提供救助和关怀的政策.6.研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珠三角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提供参考建议,助力健康湾区塑造和健康中国建设。方法 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对珠三角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流入珠三角6个月及以上2 970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有407人(13.7%)在本地社区签约过家庭医生,有886人(29.8%)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有2 479人(83.3%)接受过≥1种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主要为宣传资料、宣传栏。影响本地家庭医生的签约情况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0.626,95%CI:0.425~0.921)和今明两年是否有生育打算(OR=0.806,95%CI:0.668~0.972);影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0.626,95%CI:0.425~0.921)和今明两年是否有生育打算(OR=0.813,95%CI:0.675~0.981);影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均等化试点政策下,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改进完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检验均等化试点政策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流动人口建档率为28.3%,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籍性质、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流动原因、是否居住在试点城市是影响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的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处于较低水平,均等化试点政策效果不明显,应加大宣传力度,优化资源组合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助力均等化试点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性调查,探索制约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制度障碍,并将其归纳为两方面原因: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的缺陷、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利益冲突和协调障碍.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为理论基础,使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深度访谈,对影响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人群特征及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偏低并在群体内存在差异;户籍类型、居住时长、流动范围是影响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经费拨付与工作量不一致、数据不清、工作不被理解等方面的困难。结论: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健康意识薄弱,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对农村户籍、居住时间短和流动跨度大的老人给予重点关注;卫生部门应加强针对流动老人的数据统计,改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方式,优化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促进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12.
财政补偿是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补偿方式。新医改3年来,各级财政一方面逐年增加投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包括成本测算、政府购买、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在内的新的补偿原则和补偿方式。在机制创新的同时,各地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影响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供给和利用三个方面出发,基于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分析探讨了2015年北京流动人口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显示,流动人口慢性病患病率、患病频率相对较低;流动人口对公共卫生服务供给针对性、广泛性、有效性和总体评价较低;从服务的便捷性和多样性来看,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动利用方面,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的受访者依然占较大比例,定期体检比例较低,在被动利用方面,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服务利用都处于较低水平。家庭总收入、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最终从供给侧与利用的角度提出相应健康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全市34家基层医疗机构辖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计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研究对象3378名,满意度介于66.49%~77.53%之间,健康档案管理的管理满意度最高,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满意度最低,医疗机构服务内容、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及被调查对象的学历水平是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国家财政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力度,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和内容,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提供人员的业务素质,让更多的服务惠及居民,提升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药物制度研究与汉语言分析方法,从字义和产品内涵角度分析假药的定义,并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假药界定条款进行法条解析.本文研究认为“假”和“药”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目前从法律角度定义的假药概念是不完善的.建议应在现有假药定义基础上进行完善,同时结合字义内涵和立法目的对假药进行分类,并提出法条修改建议,为《药品管理法》的修订提供参考,以期合理完善假药定义,促进医药政策与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昕 《中国公共卫生》2018,28(6):781-785
  目的  了解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差异,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市和新疆建设兵团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户籍人口健康档案的政策知晓率和建档率分别达到75.3 %和52.3 %,但流动人口仅为46.2 %和19.6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两个人群建档率进行分省 χ2检验后,得到的结论一致。相较而言,健康教育服务在户籍和流动人口中的普及率均较高,分别达到95.8 %和89.6 %。从教育服务方式上看,81.4 %的流动人口是通过广播电视和宣传栏获得健康教育服务(P < 0.01),低于户籍人口的88.7 %(P < 0.01),但56.6 %的流动人口通过短信、微信等新媒介获得服务(P < 0.01),高于户籍人口的52.5 %(P < 0.01)。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留居时间、医疗保险及就业性质是影响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而城市所处经济带、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则是宏观层面的原因。  结论  从全国来看,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只有同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入手,才能有效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与当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的情况.方法 通过现场调研和访谈,抽样调查了浙江省某县的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各581人,了解两种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投入、机会.结果 上的不均等情况.结果 流动人口中享受过医疗救助的比例仅占7.8%,低于常住人口的13.4%;有40.9%的流动人口会因为较高的医药费用而不去就医,远远高于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妇科检查率为58.7%,低于常住人口(67.7%).结论 应增加公共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和财政投入,发展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促进不同人群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inequality found in primary public health service available to the migrant population and permanent residents. Methods With on-site interviews, 581 migrant workers and 581 permanent residents in a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urveyed, to learn the inequalities between the two in the expenditure, access and outcomes of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accessible to each. Results only 7. 8% o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ever had access to medical aid, a ratio far below that of the permanent residents; 40. 9% o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may turn down medical service beyond their affordability, a ratio far higher; for the migrant population, their ratio of gynecological checkup is 58. 7%,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ermanent residents (67. 7%). Conclusion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allocation to institutions of public health should be enhanced, and social medical and insurance system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improved, in an effort to encourage the equality of primary public health services accessible to various sectors of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本社区0~6岁儿童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分析儿童母亲健康素养得分水平对0~6岁儿童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为提高社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某社区的429名0~6岁儿童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儿童母亲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素养水平等因素对其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程度.结果 被调查的儿童中,年龄≤1岁为236人,1<年龄≤2岁为44人,2<年龄≤6岁为149人,各年龄组男女比例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 30岁组的母亲其健康素养得分最高;儿童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健康素养得分也越高;随着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提高,儿童母亲的健康素养得分也逐步提高.儿童母亲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6.4±1.3)分;能接受健康管理的为81.8%、按规范参加计划免疫的为97.0%,遵医嘱服药为95.1%;母亲健康素养得分高的儿童接受健康管理的比例为86.3%,高于母亲健康素养得分低的儿童(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母亲健康素养水平是儿童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