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德强  李洪  陈小兵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50-4552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开县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及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93只,总鼠密度为3.56%,黄胸鼠总密度为2.63%.啮齿目动物161只,分1科3属6种;食虫目动物32只,为1科1属1种.检获蚤107匹,鼠染蚤率为18.65%,总蚤指数为0.5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18.88%,蚤指数为0.566.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科3属3种,缓慢细蚤(96.33%)占绝对优势,主要来自黄胸鼠,印鼠客蚤占2.75%.采集193份鼠血清和20份犬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共布放3 000张粘蚤纸,捕获地面蚤6匹,蚤指数0.002.结论 三峡库区开县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类种群和分布广泛,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黄鼠是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啮齿动物之一,了解其带蚤情况,对制定鼠疫监察计划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于1984年3月26日至9月上旬在海原县红羊地区对阿拉善黄鼠带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杏结果报道如下: 一、调查方法:用弓形夹按洞布放捕获黄鼠,人工挖洞收集窝巢,探蚤管探洞,然后进行检蚤,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鼠、蚤的组成与分布状况,并对鼠疫菌进行检测,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并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体等动物的鼠疫感染状况。结果该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11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24%、27.09%、0.95和0.74,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共培养鼠5398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用间接血凝试验检出2份阳性鼠血清和24份指示动物血清。结论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每年的4、10月是最适灭鼠期,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野鼠密度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鼠疫病原学的分离采取剖检鼠类脏器,取病变组织压印培养的方法;蚤类细菌学检验采取集组培养的方法.结果 2002-2006年盐池县长爪沙鼠鼠疫监测抽样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15.93%,长爪沙鼠平均密度11.02只/hm2,鼠体染蚤率平均34.17%,鼠体蚤指数平均0.85;以2005年和2006年的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体蚤指数3项指标为高.5年中共捕获野鼠4633只,隶属于4科6属8种.5年共检出鼠疫菌68株.其中剖检鼠类3523只,检出鼠疫菌57株;鼠体寄生蚤共收集2393匹,集组培养380组,检菌11株.结论 该疫源地在鼠类种群构成方面,以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和黑线仓鼠、小毛足鼠为常见种,灰仓鼠和黄鼠为稀有种;动物间鼠疫的暴发与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体蚤指数3项指标呈正相关性;盐池县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及周期性禁牧生态工程,短期内增加了鼠害及动物间鼠疫暴发的频度和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汇总分析鼠疫监测主要结果,探讨鼠疫控制对策。方法按照《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阿拉善黄鼠密度、体蚤调查和鼠疫血清学、细菌学检验。结果近7年来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1.59只/公顷,阿拉善黄鼠体蚤指数1.65匹/只,染蚤率55.08%;从阿拉善黄鼠、五趾跳鼠、花鼠、蒙古兔等检出鼠疫血清阳性33份,阳性率0.12%,滴度120~12560。结论近7年来,宁夏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局部有鼠间鼠疫流行,鼠疫控制应以科学监测为主,落实灭鼠灭蚤、宣传教育、疫区处理、鼠疫联防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方法 收集活体达乌尔黄鼠及其窝巢 ,置熏鼠桶用乙醚或汽油将鼠、蚤一并熏死 ,捡蚤 ;鼠洞用法兰绒探蚤棒每洞探 3次 ,收集探到的蚤。直接在显微镜下鉴定或制成玻片标本鉴定。结果 共发现寄生蚤 3科 9属 14种 ,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 ,其次为光亮额蚤、二齿新蚤。染蚤率、蚤指数年度间有较大差异 ,无明显规律。体、巢、洞干的染蚤率、蚤指数在鼠间鼠疫流行的前一年均较高。巢蚤的染蚤率 7月份为最高 ,蚤指数以 5月份为最高 ;体蚤、洞干蚤的染蚤率、蚤指数均以 4、5月份为最高。结论 查清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河北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间鼠疫流行因素 ,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宿主动物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为动物间鼠疫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整理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主要宿主动物调查共捕获鼠类10 241只,长爪沙鼠处于优势地位占65.3%,达乌尔黄鼠占25.5%。夜行鼠调查共捕鼠1 392只,其中黑线毛足鼠和黑线仓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28.74%和50.43%。结论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种群在年际间存在演替,夜行鼠优势种群以黑线仓鼠和黑线毛足鼠为主,转化为黑线仓鼠、黑线毛足鼠和小毛足鼠,鼠疫宿主动物种群结构及密度与动物间疫情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所获蚤类进行整理,为鼠疫防治提供蚤类流行病学信息。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描述研究方法,按《中国动物志.昆虫纲.蚤目》对该疫源地内蚤类组成系统整理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内共发现蚤类62种(亚种),隶属7科26属;根据行政区划在各县(区)疫源地内广泛分布的蚤有6种(亚种),各行政区间特有蚤种为海原县4种,西吉县1种,平川区3种,会宁县15种。结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最常见,数量稳定,检菌率高,无论在鼠体、洞口洞干、窝巢中均占优势,是该疫源地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的主要传播媒介,该蚤还在其它鼠类和鸟类体表寄生;特别是鸟类寄生蚤的交换,在传播鼠疫中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是研究鼠疫动物流行病学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西双版纳州3个县(市)2016—2020年间开展的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昆虫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鼠疫宿主、媒介的构成及指标变化特点,为西双版纳州的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采用笼(夹)夜法捕鼠,对捕获的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蚤进行种类鉴定、数量登记,并采集鼠类血清和脏器标本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和鼠疫菌分离培养。采用粘蚤纸或水盘法进行地面游离蚤调查,捕获的游离蚤进行鉴定后,分组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 2016—2020 年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共捕获鼠类20种7508只,捕鼠率在2.72%~3.38%之间,其中,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占97.52%(7322/7508);梳检鼠8120 只,染蚤鼠数为1727只,染蚤率为21.27%,获蚤3种2542匹,其中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占50.16%(1275/2542);布放粘蚤纸54 370张,获蚤3种5008匹,其中猫栉首蚤Ctrnocephalides占66.43%(3327/5008)、人蚤Siphonaptera占33.45%(1675/5008)、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占0.12%(6/5008)。共剖检宿主动物 8120 只,检出鼠疫菌11株,检菌率为0.14%;蚤类细菌学检验2606 组 ,结果均为阴性;IHA检验3152份,检出阳性1份,滴度1∶80。RIHA检验55份,检出阳性10份,滴度为:1∶320~1∶163840。2016—2020年共发生鼠间鼠疫疫情2起,发现腺鼠疫病例2例。结论 西双版纳州动物间鼠疫疫情时有发生,并且波及人间,鼠疫防控形势严峻,需加强监测和防范。  相似文献   

10.
花鼠(Eutamias sibiricus)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栖息于山地沟壑悬崖缝隙,多与阿拉善黄鼠、达乌尔鼠兔、五趾跳鼠等啮齿类动物混居于同一生境,参与动物间鼠疫流行。在宁夏西吉县白城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花鼠数量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而显著增加。调查掌握该鼠寄生蚤种类、构成及其数量的变化,对制订鼠疫防治对策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为此,我们于2001—2004年对宁夏西吉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花鼠体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鼠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 263只,总鼠密度为13.24%,其中褐家鼠占64.45%,黄胸鼠占14.31%。啮齿目动物3 050只,分1科3属8种;食虫目动物213只,为臭鼠句鼠青1科1属1种。检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19%,总蚤指数为0.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48.05%,蚤指数为1.79。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采集2 751份鼠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广州鼠疫疫源地仍处静息状态,但黄胸鼠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14-2017年乌鲁木齐市周边2大动物鼠疫疫源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态学、血清学、病原学等手段对2个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戈壁荒漠大沙鼠疫源地共捕获大沙鼠509只,年均密度14.33只/公顷;检蚤11 730匹,染蚤率92.2%,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共分离F1抗体阳性血清48份,总阳性率为5.20%,病原学检验阳性2份。(2)南天山灰旱獭疫源地共捕捉灰旱獭854只,路线法平均密度为0.54只/公顷,定点法平均密度为1.36只/公顷;检蚤2 737匹,染蚤率39.58%,以谢氏山蚤为优势种。血清学监测934份,灰旱獭强阳性5份,牧犬血清检出阳性血清2份;病原学共检验904份材料,均未分离出鼠疫菌。讨论环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有动物间鼠疫流行。为了防止人间鼠疫流行,应加强鼠防意识,加大鼠防投入力度,增加乌鲁木齐周边地区监测流动哨点,加强灭鼠灭蚤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鼠密度、小型夜行鼠的种群构成、分布,为我省鼠疫疫情监测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对捕获到的鼠进行梳检、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1-2010年黑龙江省平均鼠密度为0.47只/公顷,小型夜行鼠捕获率为2.09%。结论达乌尔黄鼠是该地的优势种群,对鼠疫的发生流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型夜行鼠常常作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参与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但小型夜行鼠成为沟通种间或种内群落间鼠疫流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及涪陵区段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类构成、数量分布以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菌的情况,判断当地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宿主动物调查,万州区捕获鼠形动物170只,密度为3.20%;涪陵区共捕获鼠形动物303只,密度为5.95%。(2)鼠体蚤指数:万州区共梳理出鼠蚤151匹,染蚤率22.94%,蚤指数0.888;涪陵区共梳理出鼠蚤64匹,染蚤率7.59%,蚤指数0.211。(3)地面游离蚤指数:万州区共布放粘蚤纸3000张,捕获地面蚤5匹,蚤指数0.002;涪陵区共布放粘蚤纸3000张,未捕获地面游离蚤。(4)鼠疫血清学检查:对万州及涪陵区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鼠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万州及涪陵区虽然未曾发生鼠疫,也不是鼠疫疫源地,但从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等方面分析,均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有发生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混合宿主动物寄生蚤的分布特征。方法从2001—2019年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收集并鉴定宿主动物寄生蚤,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监测点宿主动物的染蚤率、蚤指数及蚤类构成的差异。结果 2001—2019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共收集混合宿主动物寄生蚤13 262只,属4科10属19种,平均染蚤率为41.15%,平均蚤指数为1.60。该疫源地混合宿主动物寄生蚤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构成比最高,占46.63%~81.34%。不同季节宿主动物染蚤率、蚤指数和蚤种构成均不同(H=19.149和13.610、χ~2=793.646;P0.05)。夏季宿主动物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最高,冬季最低。不同监测点中,康保牧场的染蚤率和蚤指数均高于照阳河(Z=3.670和5.823,P0.05)。结论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染蚤率和蚤指数均较高,建议今后防控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兰州航空口岸啮齿动物种群组成、数量动态及动物流行病学意义,为口岸卫生检疫、卫生监督、传染病监测、鼠害防制及处理口岸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国家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对兰州航空口岸啮齿动物进行本底调查。〔结果〕全年共捕获啮齿类动物1479只,隶属3目7科13种。口岸地区存在鼠疫主要宿主动物阿拉善黄鼠、长爪沙鼠、褐家鼠等。褐家鼠也是兰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密度为3.63只/hm2;小型啮齿类动物的密度为8.47%。鼠密度的高峰期在9月份。阿拉善黄鼠为口岸地区优势鼠种。子午沙鼠、小家鼠、黑线仓鼠、达乌尔鼠兔为不稳定种群;五趾跳鼠为少见种群;褐家鼠是引入种群。〔结论〕兰州航空口岸分布的啮齿动物绝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宿主动物和敏感动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有极其重要的动物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查明老江底水电站库区沿岸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动物和蚤类、蚊类,了解鼠疫、乙脑、疟疾疫源状况.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于2007年8-10月调查库区2个乡镇7个自然村寨,采用鼠笼鼠夹法捕获野外及室内啮齿动物,梳检鼠体蚤,用粘蚤纸法捕获游离蚤,用吸蚊管法捕获成蚊,采集指示动物和正常人血清标本,培养分离鼠疫杆菌,检测鼠疫F1抗原和F1抗体、乙脑抗体、疟疾抗体,镜检疟原虫.结果 捕获啮齿动物77只,分类鉴定有2目2科4属9种.捕获游离蚤5匹,梳检鼠体蚤33匹,分类鉴定有2种.捕获成蚊614只,分类鉴定有3属6种.黄胸鼠、印鼠客蚤、中华按蚊为优势种.鼠疫感染指标检验结果 全部为阴性.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21.50%(20/95),猪乙脑抗体阳性率为100.00%.人疟疾抗体阳性率为14.74%(14/95),未检出疟原虫.结论 老江底水电站库区沿岸具备形成黄胸鼠鼠疫疫源地条件,属于乙脑高流行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攀枝花市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方法 2013-2014年结合鼠疫监测工作,在攀枝花市西区的格里坪镇和仁和区福田镇采集犬血清,对捕获鼠类采集肝脏和脾脏组织及其体表寄生蚤,检测鼠疫菌和鼠疫抗体,统计分析动物分布情况和检测结果。结果 2013-2014年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室内布放鼠笼1106个,捕获鼠类62只(褐家鼠39只、小家鼠23只),密度为5.61%,野外布放鼠夹898夹,捕获褐家鼠5只,密度为0.56%;鼠体染蚤率为7.46%,蚤指数为0.18;鼠血清检测均为阴性。采集犬血清204份,鼠疫F1抗体阳性9份,阳性率为4.41%。结论攀枝花市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可能性大,应加强鼠疫监测,积极开展疫源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方法 收集活体长爪沙鼠及其窝巢,置熏鼠桶用乙醚或汽油将鼠蚤一并熏死,捡蚤;鼠洞用法兰绒探蚤棒每洞探3次,收集探到的蚤。直接在显徽镜下鉴定或制成玻片标本鉴定。结果共发现寄生蚤3科10属16种,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优势种,其次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二齿新蚤、光亮额蚤。体蚤、巢蚤染蚤率、蚤指数均以3、4月份较高。染蚤率、蚤指数年度间有较大差异。但无明显规律。结论 查清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河北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间鼠疫流行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查明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鼠疫宿主、媒介及鼠疫疫源地情况,为库区鼠疫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室内外鼠密度;用鼠笼捕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查染蚤种类、染蚤率;对所捕获鼠分类鉴定,研究其种群、分布;通过对所捕活鼠采血分离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和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的主动搜索以及疫情监测等,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及疫情情况。结果共发现鼠形动物3目8科27种,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鼠句为优势种;鼠密度平均为1.57%,其中室内平均为1.64%,室外平均为1.51%;10340只活鼠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鼠体寄生蚤6种,有印鼠客蚤、不等单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偏远古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为6.51%,总蚤指数为0.15;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未发现鼠间和人间疫情。结论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库区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库区,极有可能引起鼠疫的暴发流行,库区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