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余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儿童保健咨询的3~5岁儿童共3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35例(11.67%),在校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母亲孕前低体重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602(0.413~0.755)、1.822(1.370~2.424),均P<0.05;母亲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为1.298(1.009~1.669),P<0.05,但是母亲孕期增重不足并不会降低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P>0.05);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母亲孕前低体重且孕期增重不足或孕期增重正常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降低,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575(1.031~2.411)、0.556(0.343~0.872)、0.411(0.233~0.719),均P<0.05。结论母亲孕前BMI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度均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并且母亲孕前BMI的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0~6岁儿童线性生长及体质量指数(BMI)生长轨迹,探讨不同类型生长轨迹模式与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源自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MABC),MABC建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2 037名活产儿在出生后42 d至72月龄共随访15次,测量儿童身长、体重,问卷调查喂养情况、代养人等数据信息,并于儿童(72±6)月龄时由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专业眼科医生测量其裸眼视力,视力不良者行睫状肌麻痹扩瞳验光诊断近视和远视。运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拟合0~6岁儿童身高及BMI生长轨迹。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生长轨迹与6岁儿童屈光不正的关联。结果 根据潜变量增长模型,线性生长轨迹可将儿童的身高发育轨迹划分为3类:较慢身高生长轨迹(302名)、适宜身高生长轨迹(1 162名)和较快身高生长轨迹(573名)。BMI Z生长轨迹可将儿童的发育轨迹划分为3类:较慢BMI Z生长轨迹(630名)、适宜BMI Z生长轨迹(1 058名)和较快BMI Z生长轨迹(349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缓慢身高生长模式与6岁儿童远视呈正相关[OR值(95%C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2017-2021年4524例分娩产妇数据,通过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分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影响因素,并通过相乘、相加模型分析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对于GDM的发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及孕期增重不足是GDM的危险因素(OR=1.46,95%CI 1.22~1.75;OR=2.17,95%CI 1.68~2.80;OR=1.74,95%CI 1.45~2.09),孕前体重偏低及孕期增重过多是GDM的保护因素(OR=0.67,95%CI 0.51~0.89;OR=0.83,95%CI 0.71~0.98);孕前体重标准-增重不足是GDM的危险因素(OR=1.95,95%CI 1.55~2.45),孕前超重-增重过多是GDM的保护因素(OR=0.54,95%CI 0.38~0.77);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于GDM无交互作用;结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均会影响GDM,二者之间无统计学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2~6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广州市抽取1个社区的所有托幼园所922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4%,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16.1%)高于女童(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P<0.05).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大于胎龄儿、剖宫产、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母亲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组内较高(P值均<0.01).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胎龄儿(OR=2.62,95%CI=1.42~4.82)、剖宫产(OR=1.59,95%CI=1.08~2.36)、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OR=2.00,95%CI=1.19~3.37);母亲孕前超重或肥胖(OR=1.97,95%CI=1.08~3.58)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2.07,95%CI=1.26~3.39)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5);母亲孕前消瘦(OR=0.51,95%CI=0.29~0.88)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该社区2~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后6月内喂养方式、母亲孕前BMI和母亲孕期增重等生命早期因素相关,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各阶段增重、孕期总增重与子痫前期-子痫(PE-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抽样),招募西南三省5 396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测量获得其身高、孕前体质量、每次产前检查的体质量等指标,并计算孕期各阶段增重和孕期总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标准定义其孕期增重是否适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孕期增重指标与PE-E的关系。结果 与孕前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孕前BMI较低者PE-E发生的可能性较低(OR=0.19,95%CI:0.03~0.62),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发病风险增加(超重OR=3.69,95%CI:2.21~6.01;肥胖OR=6.12,95%CI:1.68~17.30)。孕中期增重速率过大(OR=2.24,95%CI:1.25~4.35)、妊娠期总增重过高者(OR=1.70,95%CI:1.02~2.85)发生PE-E的风险增加。结论 孕前BMI、孕期增重和PE-E的发生密切相关,育龄妇女孕前应尽量达到正常体质量标准,孕期保持适宜的体质量增加,以减少PE-E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母亲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 - 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纳入1 868对母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与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母亲孕前BMI和GW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β = 0.010, 95%CI: 0.005-0.016, P<0.001);与GWG不足组对比,GWG过多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β = 0.100, 95%CI: 0.053-0.148, P<0.001)。巨大儿的出生率随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OR = 1.086, 95%CI: 1.028-1.147, P = 0.003)。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OR = 1.054, 95%CI: 1.021-1.087, P = 0.001)。结论 合理控制孕前BMI,避免孕期体重过度增长,有利于新生儿体重的控制,降低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儿期的年龄别体重与幼儿期儿童乙肝疫苗应答是否有关联。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新疆某三甲医院纳入检测乙肝两对半并完成0~1~6全程接种的儿童,并调查回顾其疫苗接种信息以及0~12月龄身高体重、父母一般情况、母亲孕期、儿童出生情况等。使用年龄别体重及其Z评分(weight for age Z score,WAZ)、年龄别体重偏离情况作为评价体格生长的指标,分析与乙肝疫苗应答的关联。结果 965名儿童纳入研究,男孩490人,女孩475人;平均年龄(1.34±0.56)岁,乙肝抗体阴性儿童占15.23%(147/965),抗体阴性组与阳性组父母一般情况、母亲孕期、儿童出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两组儿童1、3、6、9月龄别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阴性组高于阳性组。两组儿童1、3、6年龄WAZ、体重偏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1月龄(OR=3.409,95%CI:2.199~5.286)、3月龄(OR=5.339,95%CI:3.128~9.113)、6月龄(OR=5.106,95%CI:2.910~8.958)超重者相对正常者的乙肝疫苗不应答率较高;1月龄(OR=3.554,95%CI:2.249~5.616)、3月龄(OR=5.785,95%CI:3.271~10.232)、6月龄(OR=4.486,95%CI:2.642~7.619)体重右偏离者相对正常者的乙肝疫苗不应答率较高。结论 接种期(0~6月龄)体重对乙肝疫苗应答有影响,体格生长过快影响乙肝疫苗应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0~5岁儿童BMI-z发育轨迹,探讨生命早期喂养对其发育轨迹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 19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潜变量增长模型(LCGM)拟合0~5岁儿童BMI-z发育轨迹;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生命早期喂养因素与儿童BMI-z发育轨迹的关联。结果 0~5岁儿童BMI-z发育轨迹存在3种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组:适宜发育轨迹(65.8%)、较快发育轨迹(14.5%)和较慢发育轨迹(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7~8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增加儿童较快发育轨迹发生风险(OR=1.59, 95%CI:1.11~2.25);辅食添加起始时间≥9月龄增加儿童较快发育轨迹(OR=1.67, 95%CI:1.06~2.64)和较慢发育轨迹发生风险(OR=1.53, 95%CI:1.03~2.26)。6月龄内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儿童0~5岁BMI-z发育轨迹关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岁儿童BMI-z发育轨迹可分为适宜、较快和较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为合理管理孕期体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我国5个省区县监测点的孕妇孕晚期及儿童满月随访数据,招募孕晚期孕妇并填写孕晚期调查问卷,前瞻观察至孕妇分娩满1个月并填写新生儿满月调查问卷,问卷中儿童分娩孕周、出生体重、性别信息主要通过摘录医疗记录获取;根据是否发生巨大儿分为巨大儿组(192例)和对照组(2 405例),最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以孕前BMI为分层因素,进一步分析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随访孕产妇2 731例,随访率为100%。经数据清洗后纳入分析2 597例。控制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协变量后,孕妇孕前超重或肥胖(OR=2.43, 95%CI:1.65~3.56)、孕期增重过多(OR=2.18, 95%CI:1.46~3.27)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孕前BMI为分层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孕前BMI正常(18.5 kg/m~2≤BMI 24.9 kg/m~2)的孕妇孕期增重过多(OR=2.07, 95%CI:1.27~3.37)、孕前超重或肥胖(BMI≥25.0 kg/m~2)的孕妇孕期增重过多(OR=2.63, 95%CI:1.07~6.47)均会增加巨大儿发生风险。结论孕期增重过多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前体重正常但孕期增重过多,以及孕前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孕期增重过多均会增加巨大儿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产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北京某三甲医院2017—2021年4 529例分娩产妇数据,根据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分组,利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组别之间小于胎龄儿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情况,并通过相乘、相加模型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于新生儿体重影响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孕前体重偏低和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OR=18.20,95%CI:13.65~24.26;OR=1.45,95%CI:1.07~1.97),孕前肥胖、孕期增重过多是发生大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OR=8.78,95%CI:6.84~11.28;OR=5.80,95%CI:4.44~7.58);孕前体重偏低和孕期增重不足对于发生小于胎龄儿相加模型有正向交互作用(RERI=14.62,95%CI:3.09~26.15,API=0.48,95%CI:0.26~0.70,SI=1.97,95%CI:1.27~3.07),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对于发生大于胎龄儿相加模型有正向交互作用(RERI=47.96,95%CI:22.40~73.52, A...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量评价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情况对我国北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2009年在沈阳3家医院分娩的3741名单胎妊娠初产妇,按照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4组:低体重组(BMI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kg/m2≤BMI24kg/m2)、超重组(24kg/m2≤BMI28kg/m2)和肥胖组(BMI≥28kg/m2)。按照孕期BMI增加情况分为3组:A组(BMI增加4)、B组(BMI增加4~6)、C组(BMI增加6)。Logistic回归评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度,结果用RR和95%CI表示。结果:①和正常体重组相比,孕前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的孕妇患子痫前期的RR分别为0.53(95%CI0.29~0.97)、2.84(95%CI2.05~3.94)和5.35(95%CI3.47~8.49);患妊娠期糖尿病的RR分别为0.35(95%CI0.16~0.78)、3.40(95%CI2.44~4.75)和4.95(95%CI2.91~7.06);剖宫产和出生大于胎龄儿(LGA)的风险也随孕前体重的增加而增加。②和B组相比,C组增加了子痫前期(RR1.85,95%CI1.40~2.44)、妊娠期糖尿病(RR1.39,95%CI1.05~1.86)、剖宫产(RR1.37,95%CI1.15~1.63)及出生LGA(RR1.98,95%CI1.44~2.73)的相对危险性,但降低了出生SGA的风险。A组降低了子痫前期、剖宫产和出生LGA的风险,但增加了早产(34周)和出生SGA的风险。结论:孕前体重指数过高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过度可以明显增加孕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和剖宫产的风险。应加强健康教育,适度控制孕期体重,合理营养减少肥胖,对预防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13.
I have devised a nomogram [corrected] that allows easy determination of a person's body mass index (BMI), i.e., by simply drawing a single line on the graph to connect the height and weight. Conversely, the body weight corresponding to an arbitrary BMI may be determined similarly. This nomogram [corrected] is a useful and convenient tool in that it can be printed on a sheet of paper.  相似文献   

14.
The BEACH program, a continuous national study of general practice activity in Australia, gathers height and weight details of patients at 40% of recorded encounters, enabling their body mass index to be calculated. Details are self reported by the patients, or by their carer in the case of young children, and recorded by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at the encounter. This synopsis provides a backdrop against which the articles in this issue of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 can be further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与自评BMI的一致性及影响自评BMI的相关因素,以期为相应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6轮调查资料中6238名6~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度-均值-变异系数(LMS)法揭示BMI变化规律,采用x2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其与自评体重的偏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体型自我评价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0-2015年儿童青少年BMI百分位数曲线P50和P85均显示增高趋势,且高百分位增幅更大.无论年龄和性别,实测BMI与自评体重一致性较差(Kappa<0.3),50%以上的消瘦和超重(除13~18岁女生)调查对象误认为自身体重正常,约1/4体重正常调查对象误以为自身体重异常.城市男生更易自评体重偏瘦[OR值(95%CI)=1.43(1.18~ 1.73)],喜欢流行节目[OR值(95%CI)=1.80(1.23~2.55)]和卡通/动漫[OR值(95%CI)=1.39(1.00~ 1.96)]的男生更易自评体重超重.高年龄组[OR值(95%CI)=2.74(2.08~3.61)]、城市[OR值(95%CI)=1.53(1.21~1.94)]、喜欢流行节目[OR值(95%CI)=1.74(1.27~2.38)]的女生更易自评体重超重;喜欢动漫/卡通节女生更会认为自身体重偏瘦[OR值(95%CI)=1.78(1.33~2.40)].结论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BMI呈现升高趋势,且与自评BMI偏差较大,年龄、现住地和喜欢视频节目类型会影响体重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8.
19.
20.
肥胖的体质指数最佳临界点的临床论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RBI〉24kg/m^2的人与BMI〈24kg/m^2的正常对照比较,发现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浓度及apoA有极显著的改变,而与〉25及〉27kg/m^2的肥胖者比较,并没有显著改变。这说明,BMI〉24kg/m^2是肥胖的诊断指标,即最佳临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