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临床护理上对静脉输液导致静脉炎后的处置方案研究颇多,但如何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则报道甚少。我院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连续应用甘露醇静脉输注2d以上的住院病例60例利用止痛消炎膏的药理作用预防静脉炎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黄膏外敷预防输注甘露醇所致药物性静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金黄膏外敷预防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36例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118例在穿刺部位上方沿静脉走向局部均匀外敷金黄膏,对照组118例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2组分别输注相同剂量、相同频次20%甘露醇,观察并记录第4 d和第8 d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2组第4 d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2.88%和46.61%,第8 d为41.53%和67.8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金黄膏局部外敷可明显减少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的发生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95%酒精湿敷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后静脉炎的预防作用,为临床静脉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湿敷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按常规操作,湿敷组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在输注时用95%酒精纱布湿敷于穿刺部位血管处,静滴完后继续湿敷30min,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湿敷组静脉炎发生率15%,明显小于常规组静脉炙发生率90%(p〈0.05).结论:95%酒精湿敷能有效预防留置针静滴甘露醇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本科骨折住院使用甘露醇治疗(20%甘露醇250ml,120滴/分快速静脉滴注,每天1次)所致静脉炎患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20~59岁,平均36.48岁.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后1周内发生静脉炎,静脉炎程度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1].其中Ⅰ级30例,Ⅱ级60例,Ⅲ级1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烧伤膏预防留置针静脉输注20%甘露醇注射液所致外周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64例接受留置针静脉输注20%甘露醇注射液的患者在静脉输注前5分钟外搽烧伤膏于静脉穿刺点沿血管走向向近心端厚约1mm,大小5cm×6cm,以后每隔3~4小时重复一次,局部暴露不需包扎.对照组64例在不作任何处理的情况下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预防静脉炎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预防静脉炎的总有效率为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1),两组使用留置针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延长(P<0 01).结论 采用留置针静脉输注20%甘露醇注射液对静脉有不同程度损伤,以针体前段更甚,用烧伤膏涂搽局部可减轻患者疼痛,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鲜鱼腥草外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鲜鱼腥草外敷预防静滴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静滴甘露醇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于静滴甘露醇时沿静脉走向外敷鲜鱼腥草,至静脉输液结束后30min,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预防措施。记录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留置针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静脉炎发生时间延迟,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采用鲜鱼腥草外敷静脉穿刺部位,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延迟静脉炎发生的时间,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是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0%甘露醇注射液为高渗性溶液,临床使用广泛,是首选脱水剂、利尿剂,因其药物浓度高、微粒大,使用中又强调快速滴注,易致血管壁细胞脱水、变性、管壁变硬、弹性消失、管腔闭塞,使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引发静脉炎。据文献报道,反复静脉输注20%甘露醇,2 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 d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1]。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影响疾病治疗,还会增加患者痛苦,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静脉滴注甘露醇时大部分患者主诉静脉穿刺侧肢体出现发凉、发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因此,有效地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和缓解静脉滴注过程中的不适症状是十分必要的。2011-12—2013-12,我们采用四妙勇安散湿敷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36例,并与单纯应用特定电磁波照射3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柏塌渍膏在20%甘露醇所致小儿静脉炎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在静脉输注甘露醇时在穿刺点上方5cm处给予芪柏塌渍膏外敷,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外敷。比较2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与发生时间、静脉滴注疼痛程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3.73%(7/51),低于对照组的52.94%(27/51);发生时间为(5.70±1.58) d,较对照组的(3.56±1.42) d延长;静脉滴注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芪柏塌渍膏外敷可有效预防20%甘露醇所致的小儿静脉炎,减轻患儿的痛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甘露醇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精密输液过滤器输注,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输注,观察2组患者疼痛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注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有效减少甘露醇输注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注琥珀酰明胶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急诊患者有效输注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注琥珀酰明胶,对照组予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注琥珀酰明胶,观察比较2组输液效果、穿刺时间及穿刺成功率,评定静脉炎发生比率,同时分析2组输注前后的电解质参数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输液通畅率、穿刺时间1 min率、穿刺1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次及以上穿刺失败率及Ⅱ度、Ⅲ度静脉炎及合计发生静脉炎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输注后的Cl-、Ca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输注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中予以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注琥珀酰明胶,不仅可有效提高输液效果及穿刺成功率,而且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预防和减轻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20例使用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住院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10例,实验组在输注甘露醇时使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静脉留置针穿刺上方皮肤,对照组不使用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止痛消炎软膏外敷能显著减少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结论:止痛消炎软膏外敷能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预防和减轻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220例使用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住院患者,将其分为实验者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10例,实验者在输注甘露醇时使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静脉留置针穿刺上方皮肤,对照组不使用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止痛消炎软膏外敷能显著减少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结论:止痛消炎软膏外敷能减低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预案60例输注胺碘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输注胺碘酮时在穿刺点上缘粘贴水胶体敷料,对照组则未粘贴水胶体敷料。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对照组22例发生静脉炎。结论: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输注胺碘酮时导致的静脉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预防静滴甘露醇引起的小儿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静滴甘露醇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穿刺点上方约1~2cm处贴水胶体敷料,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 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 7%(P 0. 05)。结论: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静滴甘露醇引起的小儿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甘露醇加温输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0%甘露醇加温后输液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病例随机分为加温组、常温组各90例,加温组输注35~37℃的加热甘露醇,常温组输注<15℃的常温甘露醇,每次125ml,每12小时1次,连续使用3d。观察两种方法输液滴速、疼痛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两组输液滴速、输液疼痛率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甘露醇加温后可加快输液速度,减轻疼痛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湿敷四妙勇安散联合远红外线(TDP)照射预防甘露醇静脉滴注时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23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时给予湿敷四妙勇安散联合TDP照射,1次/d,30 min/次,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患者舒适度。结果:23例患者均未发生静脉炎,且均感觉穿刺部位胀痛感减轻或未出现。结论:采用湿敷四妙勇安散联合TDP照射的方法对预防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有效且舒适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穿刺部位上方沿静脉走向局部均匀外敷热奄包,对照组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局部外敷治疗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陈静 《新中医》2021,53(15):166-168
目的:观察清凉膏外敷预防甘露醇静脉输注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例静脉滴注甘露醇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依据血管走向于静脉穿刺透明敷料上方行硫酸镁局部湿热敷;试验组行外敷中药清凉膏。对比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滴注期间疼痛级别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期间试验组疼痛发生率为18.00%,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硫酸镁湿热敷,在静脉滴注甘露醇过程中外敷清凉膏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缓解患者静脉滴注期间疼痛,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凝胶预防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2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静滴甘露醇时,A组用七叶皂苷钠凝胶在穿刺静脉表面皮肤上方外敷,B组用浸有50%硫酸镁的纱布在穿刺静脉表面皮肤上方湿敷,C组不用任何方法.结果 A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结论 静滴20%甘露醇时用七叶皂苷钠凝胶能有效的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天柏止痛酊湿敷预防化学性静脉炎效果。[方法]将60例连续(15d)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天柏止痛酊在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将浸有药液的纱布(4×6cm)敷于针刺部位上方2cm起始,沿穿刺血管走向,外以保鲜膜包裹,至静滴后60min,连续7d。对照组29例采用25%硫酸镁外敷,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41.38%(P<0.05)。[结论]采用活血止痛中药湿敷组预防化学性静脉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