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拜耳药厂于1958年报导,卤代乙酰胺类与苯甲醛或取代苯甲醛缩合成取代苯亚甲基-双-卤代乙酰胺类对曼氏血吸虫病有治疗作用.其后于1962年Schraufst(?)tter等报导了合成的一系列次烷基-和取代苯亚甲基-双-氯乙酰胺类,对曼氏和埃及血吸虫病有治疗作用,其中以邻氯苯亚甲基-双-氯乙酰胺(拜耳T102)对患曼氏血吸虫病的小白鼠疗效最好.我们用同法合成了12个本亚甲基和取代苯亚甲基-双-氯乙酰胺类供动物筛选,证明化合物Ⅰ、Ⅴ、Ⅵ和Ⅸ对日本血吸虫病有预防作用,但无治疗作用.以上四个化合物又经预防复筛试验,表明它们的减虫率不够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克林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老年VBI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克林澳注射液、小脑顶核电刺激、克林澳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3种方法施治,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克林澳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比单独施治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缩短住院疗程.安全性良好.结论 克林澳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是一种治疗VB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淬砺 《药学学报》1959,7(4):156-157
本文系一系列研究改变米拉雪耳(Miracil)类化合物(Ⅰ)的结构,以寻求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药物的一部分.据前人报告,米拉雪耳类化合物的结构中,4-甲基及1-二乙氨基乙氨基甚为重要,若变更这些基团的位置或以其他基团取代,则对曼氏血吸虫病的疗效印显著减弱或消失.本文保持了米拉雪耳类化合物的有效部分,将苯圜切除,制各5-二乙氨乙氨基-4-甲基-苯并氧六圜-4-酮盐酸盐(Ⅱ),供日本血吸虫病动物疗效试验  相似文献   

4.
F 30066,化学名称β-(5-硝基-2-呋喃)丙烯酰异丙胺,是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新药.由于多数药物由肝脏解毒,肾脏排出,用F30066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的过程中也发现药物对小白鼠、家兔及犬的肝、肾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因此进一步观察了F30066对家兔肝、肾功能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同时也观察了正常家兔的几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正常值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小脑疾病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4~2010-04间磁共振检查发现小脑病变86例,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及临床诊断治疗资料,对照诊断报告分析磁共振在小脑病变中的价值.结果:86例患者其中:占位性病变15例,脑梗死38例,出血4例,小脑局限萎缩6例,小脑扁桃体疝23例.总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环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监测点2010-2019年的监测数据,分析该地区及南湖区和北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结果 2010-2019年,鄱阳湖区设立了1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其中南湖区8个、北湖区4个).监测点本地居民、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2010年的0.79%、0.15%下降至2019年的0,本地居民及钉螺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Z居民=168.427,Z钉螺=47.394,P均=0.000);其中南湖区和北湖区居民血检阳性率、感染率随年间变化均呈逐年下降趋势(Z南湖区血检阳性率=530.304,Z北湖区血检阳性率=240.496;Z南湖区感染率=103.404,Z北湖区感染率=89.938,P均=0.000).进一步分析显示,北湖区的居民血检阳性率和感染率总体均高于南湖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血检阳性率2=42.776,P<0.01;χ 感染率2=5.403,P<0.05);南湖区和北湖区的家畜粪检阳性率分别为2.92%~3.66%和1.45%~10.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P>0.05);北湖区总的查出有螺面积比、平均有螺框出现率、平均活螺密度分别为69.32%、15.98%和0.76只/0.1 m2,南湖区分别为42.08%、3.31%和0.05只/0.1 m2,均以北湖区为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有螺面积比=-2.497,P<0.05;Z有螺框出现率=-2.497,P<0.05;Z活螺密度=-2.803,P<0.01).结论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流行因素依然存在,且北湖区的流行水平高于南湖区.今后应继续加强该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特征的监测,为精准防控血吸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过去多采用传统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自2009-02-23~2010-08-26笔者所在科采用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55例,此入路对三叉神经根部显露充分,且不切断岩静脉,对小脑半球和  相似文献   

8.
常彤  曾敏  张权  郑毅  何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593-2594
目的:超声测量不同孕周胎儿小脑横径,分析正常胎儿小脑横径与孕龄的关系,排除中枢神经发育畸形,并制定了正常生长参数值.方法:在获得丘脑平面后声束略向尾侧旋转,即可获得小脑横切面,此切面的标准切面要求同时显示清晰的小脑半球且左右对称,以及前方的透明隔腔.在此切面上测量小脑横径,观察其周围结构.结果:胎儿小脑横径测值表明随孕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可作为估测胎龄的又一指标.同时小脑横径的检测可排除小脑发育不良,小脑蚓部缺失等先天性小脑发育畸形.结论:胎儿小脑横径增长速度恒定,与孕周呈正相关,因此,能很好的反应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小脑发育不良可以单独出现,亦可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畸形,如小脑蚓部缺失(Dandy-walker畸形),小头畸形.除小脑形态异常外,还可发现颅后窝池消失;小脑紧贴颅后窝;第四脑室不能显示等中枢神经发育畸形,及时为临床提供依据,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9.
黄兰孙  陳昌 《药学学报》1963,10(10):622-642
我国治疗血吸虫病药物的研究,在解放后才开始发展起来,并在治疗寄生虫病药物化学的研究中成为重点.这是因为我国的血吸虫病为害最严重,同时治疗药物也最成問題.銻剂中的酒石酸銻鉀虽是特效药,但毒性反应过大.国外已发現的非銻药物,只对曼氏血吸虫病或埃及血吸虫病有效,經我国在日本血吸虫病实驗治疗或临床試驗后,都証明无效.因此,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药物化学的研究,是一个較大而艰巨的課題.由于我国以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减少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方法 对疫区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结果 干预后人群知晓率达到90%.结论 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虫病感受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脑型血吸虫病肉芽肿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方法 将患者手术中切除的脑部病变组织,采用快速或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血吸虫病肉芽肿的病理形态.结果 组织切片中见血吸虫病肉芽肿,急性期,中央为新鲜虫卵肉芽肿,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肉芽肿.慢性期为退变虫卵,其外为增生的胶质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假结核样结节,以及纤维组织增生、胶元化.结论 血吸虫病肉芽肿是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以血吸虫卵为中心形成的肉芽肿病变,是脑型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学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结肠、直肠癌死亡情况的长期趋势,探讨血吸虫病是否为结肠、直肠癌的病因。方法通过昆山市(原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张家港市(非流行地区)1973-1975年、1981-1983年、1990-1992年和1999-2001年的结肠、直肠癌死亡资料,进行生态学比较和生态学趋势分析。结果4个时期中,昆山市男女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高于张家港市,但与时间呈递减趋势(标化死亡率比);生态趋势研究表明,4个时期中,张家港市结肠、直肠癌死亡率不断上升,但昆山市则未呈现这种上升;昆山市1999-2001年的平均死亡年龄比1973~1975年增加了15.02岁,但张家港仅增加了7.47岁。结论昆山市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6年和25年时,结肠、直肠癌的人群分布特征已逐步与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张家港市趋于一致,我们所设想的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结肠、直肠癌(大肠癌)减少,这一病因学的重要条件,因为膳食、营养因素的改变而难以在生态学的比较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3.
2004-05~2009-09我院收治4例大面积小脑梗死,采用脑室外引流和后颅窝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46~65岁,既往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房颤1例.发病至住院时间3~36h,4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眩晕、恶心、呕吐、共济障碍.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确诊,病变直径>4cm,左小脑半球3例,右小脑半球1例.  相似文献   

14.
毕方  张玉震  李猛  汪建军  孙金龙 《江苏医药》2013,39(12):1434-1436
目的 探讨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显微解剖与铸型方法观察60例(120侧)成人头颅的湿标本与24例胎儿及幼儿脑静脉的血管铸型.结果 根据进入小脑幕位置的不同,小脑桥静脉可分成窦汇组、小脑幕组和岩部组;三组桥静脉数量相仿(P>0.05),桥静脉直径分别为(1.7±0.8) mm、(2.0±0.8) mm和(2.2±0.8) mm.窦汇组中,7%的标本没有小脑桥静脉;小脑幕组中,13%的标本没有桥静脉;显微解剖的标本每侧有超过1根岩部组小脑桥静脉.结论 在脑幕下手术,选择旁正中手术路径对小脑桥静脉损伤几率最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幕上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救治成功率.方法 采取去骨瓣减压术联合小脑幕切开术对60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小脑幕切迹疝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60例患者,死亡9例与既往病例相比该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联合小脑幕切开术对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入路的解剖结构以及如何保护脑干,避免损伤小脑后下动脉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的第四脑室肿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技巧和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肿瘤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2例,全切率75%,均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术后全部清醒,无死亡.术后肿瘤复发1例,术后出现脑积水1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结论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内肿瘤,不需切开小脑下蚓部.可清楚地暴露导水管口、闩部及脑室侧壁,不损伤任何小脑组织.切除肿瘤过程中注意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注意区分肿瘤组织和脑干,与延髓呼吸中枢粘连紧密的肿瘤不必强行切除,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第4脑室肿瘤传统的手术治疗需要切开小脑下蚓部和向侧方牵拉齿状核与球状核,因此,术后可能出现共济失调、震颤、肌张力降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我院1999年11月-2005年11月采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颅凹小脑幕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5-2009年显微镜辅助下手术切除后颅凹小脑幕巨大脑膜瘤8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达到手术全切,术后共济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颅凹空间小,巨大肿瘤使术野暴露受限,解剖关系紊乱,分块切除及显微镜下仔细辨认、分离、保护重要神经、血管及结构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脑幕区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7年至2010年18例小脑幕区硬膜下血肿采取手术治疗并观察、总结.结果 18例小脑幕区硬膜下血肿患者,治愈17例,1例合并有脑干损伤患者死亡.结论 及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小脑幕区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来,由于血吸虫病的卷土重来,脑型血吸虫病时有发生。现将笔者近几年来收治的3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报告如下:例1男,25岁,已婚,农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和遗传病史,家族无癫痫病史。于1995-09突然出现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