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切除血管和重建的区域性胰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切除的Ⅰ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SMPV等多根血管切除的Ⅱ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6例胰腺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胰体癌联合切除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肝动脉行人造血管间置移植术,术后存活13个月死亡; 5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术,随访 5~34个月,无复发,超声和CT显示移植人造血管通畅.结论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可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腺癌区域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切除血管和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的适应征和方法。方法 对上来所放行的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7例胰腺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其中1例联合切除肝动脉,血管端-端吻合,1例联合切作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行血管间置移植术;5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血管同置移植术。随访8~60个月,情况良好,无胰腺癌复发,彩  相似文献   

3.
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存率,评估它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因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患者,根据病理有无真正的血管侵犯分为无血管侵犯组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组.结果 32例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并发症发生率为31%,无手术死亡,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59%、22%,切缘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20个月,而切缘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仅5.6个月;无肿瘤血管侵犯组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并非胰腺癌根治术的禁忌证,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并非提示不良预后的组织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肠肝曲癌侵犯门静脉行右半结肠根治切除(right hemicolectomy,RH)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血管端端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2004-2011年吉林大学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行右半结肠根治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切除术后血管进行端端吻合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肿瘤完全切除,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结肠肝曲癌极易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及(或)门静脉,行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切除后均未间置人工血管进行端端吻合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的解剖位置较特殊,与后方的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主动脉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胰腺的钩突部分解剖位置尤其隐匿,其前方为肠系膜上动、静脉,后方为腹主动脉.而胰腺癌更具有沿血管和神经向周围神经侵犯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极易侵犯上述血管.以往认为一旦肿瘤侵犯重要血管便无法彻底切除,导致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而根治性切除是胰腺癌治疗的最重要治疗手段,故而胰腺癌的生存时间得不到有效提高.近年来,随着对胰腺周围解剖的熟悉和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血管的广泛应用,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头癌手术的切除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曾天定等[1]报道联合肠系膜上动脉和门静脉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中位生存期为17.7个月,其中4例生存5年以上,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仅为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接受,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胰头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回顾 1994年4月~ 2 0 0 1年 3月多家协作医院 4 4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资料。本组 4 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全组均联合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切除 ,其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切除重建者分别为 4例和 2例。 1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前壁粘紧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 3例 (7% )。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发生。病理检查结果 :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 1例 ,其余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边缘均无肿瘤侵润。本组失访 2例。随访时间 3~ 87个月 ,7例死于术后 7个月至 3年 ,其中 6例为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切除重建者。存活超过 3年者 2 1例 ,超过 5年者 6例 ,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率 ,延长存活时间 ,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附2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因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病人,根据病理有无真正的血管侵犯分为A、B两组,A组:无真正的血管侵犯,B组: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结果25例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0%、28.0%,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并非胰腺癌根治术的禁忌证,只要仔细选择病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可安全施行,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在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的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的58例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术前薄层CT检查均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或受压,均行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在处理胰头部静脉血管之前优先离断胰头部的所有动脉供血,即三大动脉血管的分支,主要步骤包括:在十二指肠水平部或横结肠系膜根部暴露和悬吊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肝总动脉从而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同时沿肝总动脉根部解剖腹腔动脉干上方;离断胰腺和脾动脉的胰头分支;沿暴露的肠系膜上动脉前方、右侧和后方解剖,完全离断胰头钩突部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干间的神经结缔组织,与腹腔动脉干的上方贯通,此时可清楚地显示腹主动脉前方;最后通过预置的静脉血管阻断带安全剥离、切除或重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局部肿瘤可切除患者37例,可能切除患者21例。58例患者均顺利施行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5~8.1h,术中出血量为200—900mL,术中及术后胰腺钩突部无出血。行肠系膜上静脉侧壁部分切除修补术21例,肠系膜上静脉受累段切除端端吻合术10例,血管受压迫成功将肿瘤从血管上剥离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7例。术后患者出血、胰液漏和胆汁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2%(3/58)、6.9%(4/58)和1.7%(1/58)。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结论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方式能保障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或受压的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9.
由于胰腺的解剖位置特殊,造成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及生存时间短等特点.Fortner[1-2]提出了分别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和腹腔干等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提高了胰腺癌切除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研究逐渐增多,使胰头癌的切除率从10%~20%提高至26%~46%[3-4],手术病死率<5%,5年生存率从原来的8%提高到20%[5-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4月我科施行18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楔形切除5例,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部分切除、端端吻合9例,门静脉(SMV)/肠系膜上静脉(PV)部分切除自体血管移植2例,SMV/PV部分切除+肠系膜上动脉(SMA)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5~9小时;术中出血量50~2000ml;门静脉阻断时间20-45分钟。肿瘤切除类型:R0切除10例、R1切除6例、R2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有6例血管未受侵犯、6例仅侵犯血管外膜、3例侵犯血管中膜、3例侵犯血管内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4/18),主要并发症有胃潴留(2/18)、胆汁瘘(1/18)、胰瘘(1/18)等,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相比,联合血管切除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相反会有助于提高局部较晚期肿瘤的切除率特别是R0切除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技术的成熟,很多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中的R0切除技巧逐渐应用至LPD中,例如动脉优先入路和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技术等~([1])。本文就腹腔镜下胰腺癌R0切除的相关技巧进行论述。1腹腔镜下动脉优先的视觉角度及入路优势腹腔镜下动脉血管的显露,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 回顾自1994年4月至2001年3月多家协作医院42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4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其中1例胰头癌累及结肠肝曲合并右半结肠切除。全组均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VPV)切除,其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肝动脉(HA)切除重建者分别为4例和2例。1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前壁粘连紧密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7.1%)。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1例,其余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切缘均无肿瘤浸润。失访2例。随访时间3-87个月,7例死于术后7个月至3年,其中6例为合并SMA、HA切除重建者,存活超过3年19例,超过5年6例。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 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订,延长病人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率和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4月至2004年5月间多家医院79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本组7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其中1例胰头癌累及结肠肝曲合并右半结肠切除.全组联合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切除,其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肝动脉(HA)一同切除重建4例,合并SMA或HA切除重建分别为7例和4例.2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IVC)前壁粘紧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结果: 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5%).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1例,其余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切缘经病理检查均无肿瘤浸润.本组失访2例.随访时间3~120个月,9例死于术后7个月~4年,其中7例为合并SMA或HA切除重建者.存活超过3年者37例,超过5年者11例.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 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血管的解剖特点,为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实施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剖学标志。方法:对4具成人尸体标本作解剖学观察,并分析96例上腹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与13例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视频资料。结果: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可分为3个部分,包括胰腺上段,左侧可有胃冠状静脉汇入(22.1%);胰腺段,有较多的属支汇入,主要有胃结肠干、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胰十二指肠下静脉等,并可有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该段左侧(7.5%);十二指肠水平段,未见血管分支,且左侧与肠系膜上动脉紧密相邻。肠系膜上动脉在胰头十二指肠区域内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左后侧,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为其主要分支,另见有与第一空肠动脉共干起源者(33.0%)。肠系膜上动脉起源的替代肝右动脉2例(1.8%)。结论:充分认识肠系膜上血管及其相关血管的分布及走行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肠系膜上静脉的十二指肠段可作为钩突入路的重要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血管切除的可行性及优劣。 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旁路径的方法实施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16例,其中实施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5例。患者均首先显露、游离肠系膜上动、静脉并清除其周围的神经淋巴组织,再打通胰后隧道并切断胰腺颈部,最后切除胰腺钩突或被侵犯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 结果:15例术后顺利恢复后出院,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0 mL,平均手术时间4.5 h,无手术中及术后死亡。5例术后出现胰瘘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切缘病理检查均阴性,淋巴结及后腹膜神经、淋巴组织阳性检出率较高。 结论: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安全可行,并可增加R0切除率。  相似文献   

16.
Carrere  N  Sauvanet  A  Goere  D  李为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5):360-360
胰腺癌侵犯门静脉被视为切除手术的禁忌证,一般认为门静脉系统孤立的肿瘤侵犯是根治性切除的最大障碍。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联合肠系膜门静脉切除的价值一直存有争议。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比较胰头癌病人接受单纯或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组的死亡率、发病率、长期生存率以及术后预后参数。自1989年至2003年,共45例相连续的胰头癌病人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发现肠系膜上静脉或(和)门静脉被肿瘤侵犯而联合施行肠系膜门静脉切除(VR+组)。同期88例胰头部腺癌病人接受了胰十二指肠切除而未联合肠系膜门静脉联合切除术(VR-组)。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胰腺切除治疗胰头癌的临床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临床研究区域性胰腺切除治疗胰头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区域性胰腺切除(RP)治疗39例,其中包括尖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基础上扩大区域淋巴结廓清的O型RP20例,同时联合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的Ⅰ型18例,和联合切除受侵的肠系膜上的动脉的Ⅱ型1例。结果:20例发生了围手术期并发症(51.3%),围手术期死亡率5.1%,获随访36例(92.3%),其中21例已死亡的病例中,除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泰州人民医院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技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6例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病灶的性质、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技术,彻底清扫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淋巴组织,必要时联合静脉切除重建。及时处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10±36)min,术中出血量(155±80)mL。术后病理示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清扫淋巴结(15±7)枚,淋巴结阳性率52.8%。术后并发症发生10例(27.8%),其中A级胰瘘5例,B级胰瘘2例,胃瘫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开腹手术止血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生存时间为5~4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8个月。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的方法,可以使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淋巴组织完整切除,便于联合静脉切...  相似文献   

19.
全胰切除术21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全胰切除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6年6月21例接受全胰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行全胰切除术的患者中1例联合横结肠切除,1例联合全胃切除,9例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9例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人造血管间置术,其中联合腹腔干切除8例,联合腹腔干、肝固有动脉切除4例,联合腹腔干、肝总动脉切除和肠系膜上动脉部分切除端端重建1例。12例(57.1%)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23.8%)术后30d内死亡。术后每日胰岛素用量18~28U,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明显提高。16例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期为9.2个月(1.2~13.0个月),其中胰腺导管癌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2~9.0个月),侵袭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中位生存期为11.3个月(10.0~13.0个月)。结论全胰切除术不提高生存期,而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增加,但可改善生活质量,可作为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手术选择,对胰腺导管腺癌则必须考虑手术的必要性。全胰切除术后糖尿病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入路静脉优先联合右后入路动脉优先切除钩突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自2017年3月至10月35例壶腹周围肿瘤施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均成功,1例因肿瘤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紧密粘连取辅助切口分离血管粘连。平均标本切除时间(125.6±21.3)min,平均出血量 (150.0±34.6) mL。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胰瘘5例(B级), 胆瘘1例, 腹腔感染3例,腹腔出血1例,胃排空延迟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9±3.2)d。结论 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前入路静脉优先联合右后入路动脉优先切除钩突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