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 和容积调强放疗(VMAT)技术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120例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其中3D-CRT、IMRT及VMAT各40例,比较观察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IMRT和VMAT技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急性胃肠道反应和泌尿道反应发生率,IMRT和VMAT技术优于3D-CRT技术(P<0.05);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3D-CRT、IMRT和VMAT技术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VMAT和3D-CRT技术放疗,其短期生存率相似,IMRT和VMAT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D-CRT;IMRT和VMAT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完成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19例,其中52例患者行单纯放疗,67例联合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2~6周期。靶区剂量分别为:鼻咽原发灶66~73Gy,颈部淋巴结66~68Gy;高危区60~66Gy,预防区54~59Gy,分30~33次完成,用Kaplan-Meier法测定区域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0.1个月(1.6~85.3个月),失访率9.24%;远处转移病例占治疗失败病例的84.6%,死亡病例的63.9%;全组中9例和33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0.2%,69.6%,55.5%,68.1%;中位年龄55岁,≤55岁年龄组和>55岁年龄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66.7%VS 53.1%,P=0.006)和3年总生存率(82.4%VS 52.7%,P=0.009)有统计学差异;3年局部控制率(93.6% VS 86.1%,P=0.171)和3年无转移生存率(73.6%VS 64.8%,P=0.292),无统计学差异。单纯放疗与放化疗综合治疗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2%VS 76.7%(P<0.05),不同放化疗综合治疗模式(放疗+辅助化疗、诱导化疗+放疗、同步放化疗、诱导化疗+放疗+辅助化疗)间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MRT联合化疗较单纯IMRT治疗可提高鼻咽癌的3年总生存率,远处转移是鼻咽癌IMRT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中全脑照射的作用,分析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对9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其中68例先行全脑照射(全脑照射组),然后行局部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25例只行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低分割组)。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全脑照射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27%;低分割组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l、2年生存率分别为45%、15%;两组无显著差异性(10g-rank,P=0.502)。全脑照射组与低分割组1年颅脑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7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28)。多因素分析提示颅外活动性病灶(P=0.002)、KPS评分(P=0.034)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全脑照射无生存得益,而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中全脑照射的作用,分析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对9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其中68例先行全脑照射(全脑照射组),然后行局部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25例只行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低分割组)。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全脑照射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27%;低分割组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5%、15%;两组无显著差异性(log-rank,P=0.502)。全脑照射组与低分割组1年颅脑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7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28)。多因素分析提示颅外活动性病灶(P=0.002)、KPS评分(P=0.034)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全脑照射无生存得益,而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5.
Chen D  Yu Y  Qi B  Liu J  Li M  Liang 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991-994
目的观察不同放疗方式对患者颞颌关节损伤的影响,为不同条件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放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39例,适形调强放疗(IMRT)组32例,以门齿距及LENT SOMA标准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性价比。结果 3D-CRT组近期局部控制率与IMRT组无差异(P=0.878);3D-CRT组的颞颌关节受量高于IMRT组(平均57.06 Gy和40.90 Gy,P<0.001);比较两组放疗后1年与放疗前门齿距差值,3D-CRT组缩小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颞颌关节损伤按SOMA分级标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IMRT技术来说,3D-CRT技术具有很好的经济优势,颞颌关节的损伤可耐受,3D-CRT技术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仍是性价比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比较老年食管癌放疗与同期放化疗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接受放疗和同期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229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控率,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差别,并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5.3个月,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CR 35.6%和45.8%,PR 61.0%和53.0%,SD 2.7%和0,PD 0.7%和1.2%,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单纯放疗组1、2、3年的局控率分别是82.8%、60.5%、52.7%,而同期放化疗组1、2、3年的局控率89.5%、85.4%、8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4%、29.5%、17.1%,同期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9%、40.3%、30.8%,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单因素分析显示T、N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放疗剂量(<60 Gy,60~66 Gy,>66 Gy)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分期和放疗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在老年食管癌中,同期放化疗可改善局部控制率,但未能显著改善远期生存,T、N分期和放疗剂量是影响老年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综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46例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调强放疗组(RT组)和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组(RT+TMZ组),各23例。两组均在术后开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RT+TMZ组加服TMZ化疗。评价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近、远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T+TMZ组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RT组(均P〈0.05)。发生Ⅲ度以上白细胞下降、急性及晚期放射性脑损伤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治疗有效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调强放疗并同步化疗与常规放疗并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性不良反应,探讨调强放疗并同步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同步放化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00例,用随机配对法分为两组: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调强放疗组)92例和常规二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常规放疗组)108例.结果 调强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5.2% (P=0.005),两组3年的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3.6%对38.9%、68.7%对41.2%和56.2%对30.8%,调强放疗组均好于常规放疗组(P<0.0001).调强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比较降低了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和原发瘤床复发率和总复发转移率(P<0.05),远处转移率及毒性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加铂类方案同步化疗较常规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近期疗效.方法22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HT组153例、IMRT组75例.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46-50.4Gy/23-28F;高危淋巴引流区60Gy/25-28F;残留肿瘤及肿大淋巴结64-66Gy/25-28F.阴道后装放疗2-3次,每次黏膜表面剂量8Gy.采用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和ERO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评分标准评价直肠和膀胱放疗反应及1-3年生存率.结果放疗期间HT组和IMRT组1级直肠反应为28.76%和42.67%(χ2=4.381, P=0.036);膀胱反应为10.46%和17.33%(χ2=2.143,P=0.143),两组均无≥2级急性放疗反应发生.HT组和IM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22%、89.13%、85.21%和93.86%、81.84%、71.11%(P=0.327).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急性反应HT组明显低于IMRT组,1-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放化组与单放组各40例。单放组行单纯3D-CRT治疗,放化组采用3D-CRT联合化疗治疗。随访3年,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5.0%和52.5%,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2.5%。放化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90.0%、78.0%、74.0%,单放组分别为76.0%、62.0%、50.0%。放化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8.0%、50.0%,单放组分别为68.0%、50.0%、36.0%。放化组的局控率与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化组白细胞降低和放射性食管炎(Ⅲ+Ⅳ)级的发生率均大于单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运用3D-CRT与化疗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可以显著提高远期生存率,且毒副反应的增加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7例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IMRT组),在制定IMRT计划的同时利用放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一套CRT放疗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95%靶区覆盖率(95% target volume dose,V95)、放射生物模型预测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NTCP)评价两种放疗计划的临床剂量学特点。为了从临床上进一步验证该差异,另外收集47例同期行CRT的鼻咽癌患者(CRT组),比较和评价其与IMRT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差异。结果:计划比较中,IMRT计划的各靶区V95均超过96%(96.83%~99.99%),尤其是亚临床病灶靶区的V95明显优于CRT计划。且IMRT计划的脑干和脊髓等正常器官受照剂量明显低于CRT计划。临床观察结果显示,IMRT组的局部和完全缓解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均优于CRT组。IMRT组的3级急性放射反应亦明显少于CRT组。晚期放射反?khgr;?IMRT组未出现≥3级的口干反应,而CRT组1年后仍有21%患者有≥3级的口干反应。结论:IMRT能提高鼻咽癌靶区剂量,较CRT能有效地减少周围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减轻急慢性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调强放疗宫颈癌不同治疗模式改变及缩短总治疗时间的可行性及急性反应差异.方法 107 例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外照射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37 例、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26 例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44 例.3D-CRT 外照射40Gy/4 周后加后装放疗,1 次/ 周,总治疗时间9-10 周;IMRT 和HT 组外照射3 周后加后装放疗,2 次/ 周,总治疗时间为6-7周;后装放疗均为6-7 次.结果 放疗期间膀胱Ⅰ级反应发生率在3D-CRT 组、IMRT 组和HT 组分别为56.76%、23.08%和18.18%,3D-CRT 与其他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13,P<0.05) ;直肠Ⅰ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49%、53.85% 和29.5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0.37,P<0.01).结论 外照射采用常规IMRT 和HT 技术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比3DCRT缩短治疗时间2-3 周,且放疗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蒋军  张利文  廖珊  黄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201-1205,12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
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0 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处方剂量50 Gy。分别进行
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IMRT计划设计,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最大受照剂量、最小受照剂量、平均受
照剂量和危及器官照射体积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F-IMRT、7F-IMRT和9F-IMRT在靶区适形度方面明显优于
3D-CRT;在危及器官(膀胱V30、V40、V50,小肠V50和直肠V30、V40、V50)保护方面,5F-IMRT、7F-IMRT和9F-IMRT明显优于
3D-CRT,P<0.05。而各IMRT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共面等分IMRT计划无论在靶
区适形度还是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同时也证实7野或9野IMRT未必较5野获益更多。5野与7、9野的IMRT相
比,在治疗时间及费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而不增加放射损伤的方法。方法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62例行大分割适形放疗,6~8 Gy/次,隔日1次,总剂量48~64 Gy,共6~8次,总疗程2~3周;73例行常规分割放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 Gy,共30~35次,总疗程6~7周。对比观察治疗后1、2年肺内局部病灶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结果放疗后3个月,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适形放疗组病灶完全消失率分别为44.9%和77.8%,有效率分别为94.4%和10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2.5%和77.8%(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30.1%和48.6%(P<0.01),两组局部病灶控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形放疗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疗。  相似文献   

15.
胆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胆管癌的疗效。方法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法治疗胆管癌21例,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肿瘤局部控制率为52.38%(11/21)。1、2、3年生存率分别是42.85%(9/21)、28.57%(6/21)、14.29%(3/21)。中位生存期16.5个月(2~38个月)。放疗后晚期,8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溃疡,4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胆管癌可以达到姑息治疗的目的,控制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累及野适形照射和扩大野适形照射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5至2007年Ⅰ-Ⅱ期65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3例,其中37例进行累及野适形照射(A组),36例进行扩大野适形照射(B组),总量52-66GY/26-33 f。结果:治疗有效率为79.5%,总生存时间为4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A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3%、51.4%、40.5%,无病生存分别为51.4%、38.9%、38.9%;B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6%、58.3%、44.4%,无病生存分别为63.9%、46.5%、4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3例,3级放射性食管炎8例,3级血液毒性5例,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无法手术或合并其它疾病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累及野放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纵隔内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的肺剂量体积比较,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7月治疗的NSCLC术后纵隔行IMRT或3D-CRT放疗病人25例,所有病人均在危及器官(食管、心脏、脊髓)剂量体积相似情况下重新对应设计r3D-CRT或rIMRT计划(共50个计划)。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IMRT与3D-CRT的全肺、对侧肺、同侧肺剂量体积和靶区适形指数(Comfort Index Value,CI值)。结果已完成3D-CRT与重新设计rIMRT计划比较,3D-CRT显著升高对侧肺V5(P=0.010)、V20(P=0.004),同侧肺V20(P=0.003)。已完成IMRT与重新设计r3D-CRT计划比较,IMRT全肺V10(P=0.019)、V20(P=0.002)、V30(P=0.002),平均肺剂量(Mean Lung Dose,MLD;P=0.003),对侧肺V20(P=0.038),同侧肺V20(P=0.000)、V30(P=0.002)等降低显著;IMRT具有更高CI值,提高了靶区适形度(P值分别为0.002,0.001);重新设计的rIMRT比r3D-CRT可应用计划更多(P=0.005)。结论 NSCLC术后纵隔内放疗时IMRT能降低全肺、对侧肺和同侧肺剂量体积,提高靶区适形度,从而减少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明显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放疗与延迟放疗对EGFR突变型肺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8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资料。根据脑放疗时机将患者分为2组,早期放疗组48例:脑部放疗同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延迟放疗组20例:先行EGFR-TKIs治疗,脑部病灶进展后行颅脑放疗。评估2组患者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iPFS)和总生存时间(OS),同时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26个月。早期放疗组比延迟放疗组的iPFS有延长趋势,1年、2年、3年iPFS率分别为91.3%、73.5%、61.3%和74.3%、60.8%、30.4%(P=0.078);早期放疗组比延迟放疗组的OS也呈延长趋势,1年、2年、3年的OS率分别为81.6%、51.5%、51.5%和65.0%、51.2%、2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1)。多因素分析显示Lung-mol GPA评分高(2.5~4.0分)的患者OS明显优于评分低(0~2.0分)的患者(P<0.001);ECOG评分低与更好的iPFS相关(P=0.010)。  结论  EGFR突变型脑转移患者的早期颅脑放疗对比延迟放疗,iPFS和OS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OG评分和Lung-mol GPA评分分别为i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文瑜 《循证医学》2004,4(4):210-213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进展期霍奇金病经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巩固放疗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在MEDLINE、CBMdisc数据库检索进展期霍奇金病化疗达完全缓解行巩固性放疗或不行巩固性放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入选研究的总生存、无事件生存优势比进行Meta分析。结果 4项研究入选,以α=0.05为检验水准,巩固性放疗组与对照组(不作巩固性放疗)相比,5年总生存优势比=1.18,P=0.46;5年无事件生存优势比=1.05.P=0.83:巩固性侵犯野放疗组与对照组相比,5年总生存优势比=0.96,P=0.87。结论 进展期霍奇金病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巩固性放疗对总生存及无事件生存均无益处。  相似文献   

20.
The benefit achieved by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 and sequential chemoradiotherapy (SCR) vs radiotherapy (RT) alone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Ⅱ-Ⅳa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was compared.A total of 113 patients with stage Ⅱ-Ⅳa NPC were allotted into CCR group (n=38),SCR group (n=36) and RT alone group (n=39).All patients were irradiated with the same RT technique to ≥66 Gy at 2 Gy per fraction,conventional 5 fractions/week in all groups.The CCR group received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of weekly cisplatin for 7 weeks,and the SCR group received neoadjuvant and (or) adjuvant chemotherap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3- and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CR group than in RT alone group (92.16% vs 61.54%,81.58% vs 51.28%,P<0.005).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CCR group than in RT alone group (67.8 months vs 52.7 months,P<0.005).It was concluded that CCR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overall survival rate,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when compared with RT al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