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SPVE)的技术要点和安全性.方法 对41例肝脏肿瘤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癌13例,转移性肝癌28例)行SPVE,对其中32例同期行TACE术(SPVE+ TACE组),9例未行或未同期行TACE术(单纯SPVE组).术后回顾性分析SPVE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临床安全性.结果 对41例均成功完成SPVE术,成功率100%;术后第3天患者ALT、AST、TB较术前升高,SPVE+TACE组升高更为明显,至术后第7天均明显下降.5例出现SPVE相关并发症,包括2例异位门静脉栓塞、1例暂时性肝功能衰竭、1例肝包膜下出血和1例肝内门静脉-静脉瘘.结论 SPVE作为肝脏外科手术和TACE术的重要辅助技术是可行的,但术后相关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体会。结果 14例患者均为第1次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1个月后CT复查,病灶均呈低密度改变,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术前做好心理疏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处理是保证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的护理。方法对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成功实施联合肝叶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l例因发生腹腔转移未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是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4.
对36例肝癌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术后1~6个月,36例患者肝癌肿瘤体积均缩小44%以上;瘤体内血供全部消失,AFP下降者占72.6%;肝功能酶谱及胆红素恢复正常,白蛋白含量平均增加11.0 g/L,体重增加5~6 kg,患者自觉症状、食欲明显改善.认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一项方便、有效的治疗手段,围术期护理在这一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总结6例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治疗过程的心理疏导,个体化的术前减黄处理,术后落实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微波/射频消融、门静脉栓塞及肿瘤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护理。方法总结分析13例不能实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和3例肺转移癌,共21次RFA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病情观察等全程护理工作。结果21例次RFA治疗全部成功。术中并发气胸2例,咳嗽,痰中带血7例次,胸痛5例次;术后有11例次患者体温达37.5—39.5℃,肺内感染1例,气胸合并胸腔积液1例。这些并发症经控制感染、胸腔穿刺排气、排液等对症治疗以及加强护理,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治愈。结论加强术前患者心理教育和围手术期护理,可预防和减少RFA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出现并发症要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提高RFA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93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的患者,共行1 098例次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了解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发生严重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0.82%(9/1 098),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11.1%(1/9);其中胆道损伤4例(胆道出血1例)、胸腔内出血2例、腹腔内出血3例(1例死亡)。结论经皮肝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虽然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但对于肿瘤位于肝门区、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胆道损伤及胸腹腔内出血),围术期护理应加强相关症状的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肿瘤射频治疗系统,在B超引导下对114例单个肝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术后3个月每月行1次CT及AFP检查。结果 RFA治疗后77例患者的肿块呈完全凝固性坏死,占72.38%(77/114),71例患者的AFP渐恢复正常,占62.28%(71/114)。其中直径小于2 cm的49个肿块完全凝固性坏死,AFP恢复正常(100%);直径为2~5 cm的32个肿块中20个完全凝固性坏死(62.5%),17例患者AFP恢复正常(53.12%);直径大于5 cm的33个肿块中8个完全凝固性坏死(24.24%),5例患者AFP恢复正常(15.15%)。结论 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创伤小、安全、疗效可靠,且肿瘤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技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且不能外科手术切除患者,行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术,并常规留置金属胆道支架及胆道外引流管,观察手术并发症及黄疸缓解情况并密切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治疗并留置金属胆道支架及胆道外引流管。术后未出现胆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胆管炎,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7 d黄疸缓解率为65%(13/20);5例患者在术后因晚期肿瘤严重消耗死亡,余患者均存活;3例患者在术后5~6个月黄疸复发,再次行腔内射频治疗后好转;总体1个月支架通。率100%(20/20),3个月支架通。率100%(20/20),6个月支架通。率85%(17/20);1个月存活率100%(20/20),3个月存活率95%(19/20),6个月存活率75%(15/20)。结论作为一种新式的姑息治疗手段,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对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初步疗效令人满意,但尚需大量样本的随机性及前瞻性研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原发性小肝癌患者6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无水乙醇注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013年12月原发性小肝癌患者6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无水乙醇注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应用于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治疗中,疗效比较明显,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某院23例经CT或MRI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术前PVE治疗的疗效及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在PVE15d后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等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所改善,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PVE后无一例死亡,仅1例患者发生胆漏、5例患者有发热症状。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PVE能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增加手术安全性和手术切除率,加强PVE后的护理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穿刺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经皮肝穿刺多弹头射频技术治疗肝癌 2 6例 ,随访 1~ 3个月 ,肝癌肿瘤体积均缩小 40 %以上 ,瘤体内血供全部消失。AFP下降占 77 8% ,肝功能酶谱及胆红素恢复正常 ,白蛋白含量平均增加 1 1 0 g/L ,体重增加 5~ 6kg ,自觉症状、食欲明显改善 ,近期疗效肯定 ,在护理上我们适应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 ,做好心理护理 ,术中密切观察 ,术后精心护理 ,使患者顺利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是通过LeVeen针式电极将射频发生器产生的电磁波导入治疗靶区,使靶区组织在离子运动下产热,导致靶区组织完全坏死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适应范围广泛等特点。但是RFA可引起疼痛、气胸、  相似文献   

15.
杜萍 《天津护理》2008,16(2):83-84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是各种原因不能行切除治疗的肝癌患者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2].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特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有112例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RFA治疗,治疗后造影显示病灶均有明显缩小和坏死,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并发症的分析,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2年5月-2007年5月2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肿瘤热凝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产生原因。结果:术后出现皮肤烧伤3例,结肠穿孔合并肝功能衰竭1例,空腔脏器损伤1例,气胸2例,胸腔积液4例,肝脓肿2例。结论:虽然经皮肝穿刺射频肿瘤热凝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术后仍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时防治经皮肝穿刺射频肿瘤热凝术引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手术切除肿瘤(包括肝移植)是肝癌患者可能获得治愈的最可靠手段,但由于受肿瘤条件及患者全身状况的影响,只有10%~20%患者适合手术切除。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治疗肝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大、疗效确定等优点。2008—01—2009—09我科采用PRFA治疗肝癌36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全麻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我院51例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患者,均行CT引导下全麻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分析本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2年,记录本组1年、2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行CT复查,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8.23%(45/51),局部坏死率为11.76%(6/51);术后3个月行增强CT复查,肿瘤局部进展率为3.92%(2/51),肿瘤肝内新生率为13.73%(7/51);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3%(7/51);术后1年生存率为80.39%(41/51),2年生存率为68.63%(35/51)。结论:给予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CT引导下全麻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可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且并发症少,远期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9.
Bismuth分级是判断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及术前选择手术方法的标准[1-2]。完全切除肝门胆管癌,切除边缘为阴性,可提高术后长期生存[3],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高风险与术前黄疸情况密切相关[4-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可降低黄疸和细菌易位,改善肝功能和营养状况,提高了术后肝脏再生的能力[6]。1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引流部位选择如果左右肝管汇合处受累,所选管道应引流至少六分之一的肝实质,同时靶叶应无萎缩或门静脉受累,否则即使胆道引流后,因为肝实质功能缺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单绒毛膜多胎妊娠在我院行射频消融选择性减胎术患者15例,总结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均未出现感染、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单绒毛膜双胎多胎妊娠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完善术前检查、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测、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胎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